❶ 读马歇尔《经济学原理》有感
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马歇尔的经济学说集是19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末经济学之大成,并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马歇尔是剑桥大学教授,也是英国正统经济学界无可争辩的领袖。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被看作是与斯密《国富论》、李嘉图《赋税原理》齐名的划时代的着作,在盎格鲁——撒克逊世界(英语国家)替换了古典经济学体系其供给与需求的概念,以及对个人效用观念的强调,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1)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周月刚扩展阅读:
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1、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2、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4、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5、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❷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介绍
《经济学原理》(全两卷)作者:[英]马歇尔译者:朱志泰、陈良璧,该书在西方经济学界被公认为划时代的著作,也是继《国富论》之后最伟大的经济学著作。该书所阐述的经济学说被看作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续和发展。
❸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其中一些理论根据,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区别有多大如果都看得话不冲突吧
没问题,我看过七八个版本的经济学教材,曼昆的宏观是入门级的,比较简单,马歇尔的是老版本,可能晦涩一些。至于理论,经济学是无定论的,主流总是在变。 可以看完萨缪尔森的 经济学再看曼昆的
❹ 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
都要看 从中了解两人在 恩想和看待问题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有助于你正确学习与掌握经济学
希望采纳
❺ 马歇尔_经济学原理电子书txt全集下载
马歇尔_经济学原理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网络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❻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这本书好不好
好。此书注重原理方面。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是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以英国古典经济学中生产费用论为基础,吸收边际分析和心理概念,论述价格的供给一方;又以边际效用学派中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为基础,对其进行修改,论述价格的需求一方,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之两刃,是同时起作用的,从而建立起均衡价格论。
马歇尔分析了均衡价格的3种形式:暂时的、短期的和长期的均衡价格,研究了生产成本的3种情况:递增成本、递减成本、不变成本,提出了“弹性”理论、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概念,并建立了供给曲线、需求曲线及其公式。
马歇尔还用均衡价格分析方法论述了工资、利息、利润、地租,它们分别是劳动、资本、企业家能力和土地的均衡价格。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是静态局部均衡分析的典型。
❼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经济学方法论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建立了经济学的“静态分析范式“,逐渐被演变为局部分析法。熊彼特曾说过:与其说马歇尔创造了一种分析的工具,还不如说他熟练地掌握了一种的工具;马歇尔的方法论主要可概括为:
(1)既主张采用推导理论模型的抽象法,又赞成历史主义的描述法。他对历史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就经济学研究是采取历史归纳法还是采用抽象法的争论的态度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利有弊,因此各种方法应适当配合,而不应该相互排斥。
(2)吸收了进化论的观点,提出的“只有渐进,没有突变”的连续原理,用以分析各种商品现象。
(3)数量关系分析法更明确地演化为边际增量分析法,不仅用它分析价值问题,而且把它推广到其他经济问题的分析上,如国民收入的分配、生产、要素的组合替代原则,生产过程中各类资源的配置原则等。
(4) 把力学中的均衡引入到经济分析当中,创立了静态的局部均衡分析法,运用这种方法求来分析相反经济力量的关系,如均衡价格的形成。这分析方法奠定了现代微观经济学分析法的基础。
(5) 运用数学公式、几何图形以及图表来解释各种经济现象,例如供给表和需求表、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弹性公式等。
❽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有什么异同各适合哪类读者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相同之处:都是讲经济学,用各自的方法将经济学研究的比较透彻,都是时代的代表作,具有深刻的影响意义。
曼昆和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不同之处:
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是先讲一些经济学的用语,之后就用十分浅显的语言来讲述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最后将这些问题与经济学联系起来便于学习理解。这本入门教材相比于其他教材来说,更像是一本故事书。关于数学工具的运用,这本书也尽量简化,个人感觉曼昆甚至可能在极力避免让人望而却步的公式出现,以免将整本书的趣味性拉低。书中的图表图形倒是会相对经常地出现,但也简化到了没学过数学的人也可以看懂的这个程度。
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是以均衡价格论未核心,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他认为,市场价格决定于供、需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是同时起作用的。这本书的主要成就就在于建立了静态经济学。作为最有才华的数学家之一,马歇尔在他的著作里力求用最简洁的语言表达思想,把数学的定量材料仅仅作为附录和脚注。他独自开创边际效用理论,然而他在未把该理论完全纳入他的体系之前并未公开这一创见。而且在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中,他认为,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是通用的。因此,不能把"政治经济学" 理解为既研究政治又研究经济的学科,"政治经济学"也可简称为 "经济学"。
适合的读者:曼昆的《经济学原理》适合初学者,即0基础的人。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经济用语及专业知识比较多,适合从事经济研究的人。
❾ 《经济学原理》作者阿弗里德·马歇尔的生平简介是怎样的
阿弗里德·马歇尔(1842~1924),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剑桥学派创始人,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出身于伦敦附近克拉芬的一个中产家庭,父亲是银行的高级职员。幼年笃信宗教,对自然科学很感兴趣,曾先后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和物理学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多年。马歇尔对伦理学、哲学等社会科学也极其爱好,由于对社会贫富不均的不满,他把自己的研究方向转向经济学,力图以经济学的研究来解决这些社会问题。他被认为是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现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奠基者。1890年,他发表代表作《经济学原理》,其他重要著作还有《工业经济学》、《产业与贸易》、《货币、商业与信用》等。
❿ 经济学原理的核心思想马歇尔的理论贡献哪些
Marschak 理论与贡献
1.信息的价值是受它最满意使用的所产出的利益支配 这一基本思路出发
2.强调信息经济是研究如何确定最优信息系统
3.选择对於决策者具有最大价值信息系统的学科
延伸的经济学家与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是用比较制度分析方法研究经济组织制度的理论。它是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哈里·科斯(R·H·Coase)1937年在其重要论文“论企业的性质”中提出来的。它的基本思路是:围绕交易费用节约这一中心,把交易作为分析单位,找出区分不同交易的特征因素,然後分析什麼样的交易应该用什麼样的体制组织来协调。
科斯认为,交易成本是获得准确市场信息所需要的费用,以及谈判和经常性契约的费用。也就是说,交易成本由信息搜寻成本、谈判成本、缔约成本、监督履约情况的成本、可能发生的处理违约行为的成本所构成。
科斯在尝试解释企业何以存在时为经济理论“发现”的就是这种反覆发生的交易成本。他的结论是,通过建立一种无限期的、半永久性的层级性关系,或者说通过将资源结合起来形成像企业那样的组织,可以减少在市场中转包某些投入的成本。一种多少具有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如一个雇员与企业的关系,对企业来说,能节省每天去市场上招聘雇员的成本;对於雇员来说,能减少每天去市场应聘的成本和失业风险成本。这种“持久性的组织关系”就是制度,包括契约,也包括政策等。因此,依靠体制组织、契约以及其上的政策等制度,采纳和利用标准化的度量衡,能降低交易成本的水平。
交易成本理论中的制度在经济分析中的重要性,使许多经济学者重构了制度经济学,并把它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历史学派”和美国制度主义理论家的那种注重对制度作描述性分析的研究区分开来,冠之以“新制度经济学”(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但我们仍然习惯地称之为制度经济学或制度分析学派。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生活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关心的是分析各种具有协调功能的规则和规则集等。制度经济学家也普遍关注公共政策与制度之间的互动关系。公共政策意味著通过政治的和集体的手段系统地追求某些目标。公共政策不仅由政府主体(议会、政治家、行政官员)来实施,它还由有组织集团的代表,像工会、行业协会、消费者和福利方面的院外集团、官僚和某些个人来实施。这些集团的代表左右著集体行动。集体行动涉及两个以上伙伴之间的协议,并往往涉及隐含於一共同体内千万人当中的协议。这种“协议”就是规则,而制度被定义为由人制定的规则,那麼“这种协议”就是制度。它抑制著人际效中可能出现的任意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它为一个共同体所共有并总是依靠某种惩罚而得以贯彻。由此可知,公共政策也是一种制度。同时,公共政策知识有助根据特定目标在现实世界中形成各种制度。经济学家可以就如何才能在不同制度集的基础上更有效率地追求特定目标提出政策建议。公共政策——在追求某些目标上对政治手段的系统应用——通常是在既定的制度约束中展开的,但它也可以靠努力改变制度的方式来实施。制度变革既可以通过明确的直接方式来实现,也可以表现为公共政策行动的一种副效应。
交易成本理论对於公共政策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它告诉我们,政策或制度的产生源於交易成本的降低,能够协调组织行为,走向公正、秩序和安全,使我们从另一处角度去瞭解公共政策的特征性及其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制度分析学派,对於公共政策的研究和分析发挥著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於过分强调“成本”或“制度”概念,往往也使公共政策的合理性和价值性受到怀疑。
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的根本论点在於对厂商的本质加以解释。由於经济体系中厂商的专业分工与市场价格机能之运作,产生了专业分工的现象;但是使用市场的价格机能的成本相对偏高,而形成厂商机制,它是人类追求经济效率所形成的组织体(Coase, 1937)。
由於交易成本泛指所有为促成交易发生而形成的成本,因此很难进行明确的界定与列举,不同的交易往往就涉及不同种类的交易成本。总体而言,简单的分类可将交易成本区分为以下几项(Williamson, 1975):
1、搜寻成本:商品信息与交易对象信息的搜集。
2、信息成本:取得交易对象信息与和交易对象进行信息交换所需的成本。
3、议价成本:针对契约、价格、质量讨价还价的成本。
4、决策成本:进行相关决策与签订契约所需的内部成本。
5、监督交易进行的成本:监督交易对象是否依照契约内容进行交易的成本,例如追踪产品、监督、验货等。
6、违约成本:违约时所需付出的事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