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推荐一本和《牛奶可乐经济学》差不多的书
<魔鬼经济学》
Ⅱ 有没有向牛奶可乐经济学一样有趣一点的经济学书
有很多啊,推荐几本《怪诞行为学》,偏向行为经济学方向。《魔鬼经济学》和牛奶可乐差不多,还有什么《生活中的经济学》,虽然这本作者不怎么出名,不过风格都是一样的。
Ⅲ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今年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日常经济学》的作者罗斯?吉廷斯说,“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而上述的这些书不同,它们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人的欲望、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渺小如蝼蚁。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而且不要长篇大论,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一本这样的故事合集。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比如,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
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要么很富裕,要么可报销,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为什么男性立法者也赞成废除一夫多妻制呢?
很多人觉得一夫多妻制对女人不利、对男人来说倒是件好事。其实,对于一部分男士来说,一夫多妻制的确是有利的,但是,多妻制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女性供应量持续短缺,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男人面临的压力更大,所以,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实际上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竞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
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花生的生产成本虽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补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或者饮料也就越多。水虽然几乎没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作为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这种书让人读得真是高兴。别出手眼,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个圈子也不绕,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洒家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两个故事来试试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是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吗?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的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第二,为什么买盗版书会有内疚感,而从网上在线收看、下载视频,大多数人完全不内疚?
首先,是书籍往往是个人作品。我们买盗版书侵害到了这个人的利益,一个具体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内疚感。而电影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们就不太容易惭愧。而且,很多小众电影,在院线市场和碟片市场根本无法看到,因为这种电影的市场太小,商家无法从上映和出版碟片中获利。这种即使想花钱买正版也无处可买的无奈也冲淡了负疚感。
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拒绝动这类脑筋,坚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见怪不怪,当然也是一种活法,也未为不可。
======================================================================
我是被”妙趣横生”四个字所吸引的,才读了这本书.刚开始读时,感觉到翻译文的弊病,文句不太流畅,还好有些有趣的故事弥补了它的缺陷,吸引我继续往下读.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是,产品设计的几何学应用.要是易拉罐矮一些,胖一点,能省下不少铝材料,但为什么厂家还是选了高一点的呢,由于存在错觉,消费者会觉得矮胖易拉罐装的饮料容量较小,而不愿购买.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卖,而可乐装在圆瓶子里卖?圆柱形瓶子要浪费一定的货架空间,但可乐要直接拿着喝,圆柱形物体更称手.机会成本,也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我们经常会作出一定的选择,而怎样的选择更划算呢,那就要衡量一下,选择的事情的价值是否比放弃的事情的价值大.时间成本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否值得你排长队去获得它,也启发了我们,那些事情是可以外包给别人干的.供求关系实践.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简单来说就是,酒水互为替代品,对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将减少对另一方的需求量,而酒吧是靠卖酒赚钱的;而花生与酒水是互补商品,对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将导致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增多.经济生活中的折扣.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门槛是各式各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同时也要自己有条件去跃过这样的门槛,比如说要等足够长的时间.为什么许多超市(小镇上的也不例外)24小时营业?大多数顾客会选择最适合自己要求的商店,以后大多数时间也都到这间店买东西.这也就意味着商店有强烈的动机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不惜24小时营业.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某家公司的股票?分析师除了分析股票之外,也要考虑其他分析师的判断,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师一样的推荐,更何况买进推荐,即可以讨好公司,又对一只股票未来的价格,并未提供有用的信息.回归平均.我们经常误以为,这是某种方法的绩效.新任领导一般是在环年景之后才上任的,这意味着,即便新任领导并不比原来的领导更出色,第二年的绩效也会好一些.为什么维罗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但这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为什么人们在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更容易找到另一个异性朋友?光看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判断他到底够不够好.一个有魅力的姑娘,对一个认识的男性给予这么亲密的关注,显然说明,这个男的没问题.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失调.对每一个有志于跻身顶尖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参加应试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总体上来看,花在这些复习上的大量时间和金钱其实也没什么用.争取被录取,这本质上是一场竞赛,而在这场竞赛中,不管人们竞争有多激烈,奖牌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桌上要真摆着免费的午餐,总不会一直没人去吃吧.诸如此类的例子,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
Ⅳ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具体讲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举例:
1.机会成本——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2.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3.“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倘若一家公司提供“免费”的额外服务,并试图在基本产品价中包含此费用,那么,竞争买家就能通过将基本产品降价、对额外服务单独收费的方式,招揽不想使用额外服务的买家4.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当且仅当收益(以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不低于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的时候,才应当曾设某一产品功能5.从长远来看,新技术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6.“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
Ⅳ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怎么样 好看吗
《牛奶可乐经济学》简单易懂,是一本很好的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扰罩书中千奇百颤前怪的例子,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缓洞闹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它的基本原理简单又实际。
内容简介:
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Ⅵ 《牛奶可乐经济学》为哪些日常生活中问题提供了经济学的解答
举例:
1.为什么笔记本电脑能在任何国家的供电标准下运作,其他大部分电器却不能?
在笔记本的生产初期,其购买者大多是需要带着它们国内外到处出差的商务人士。对这些人来说,在国际航班上带着沉重的变压器,实在是一种无法接受的负担。所以,笔记本电脑生产商从一开始就在电脑里内置了变压器。
2.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原因之一可能是,软性饮料可乐类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由于圆柱形容器更趁手,抵消了它所带来的额外存储成本。而牛奶却不是这样,人们大多不会直接就着盒子喝牛奶。
在超市里,大多数软性饮料都是放在开放式货架上的,这种架子便宜,平常不存在运营成本。但牛奶则需专门装在冰柜里,冰柜很贵,运营成本也高。所以,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3.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都是侧面像,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
简单的说,尽管画家大多偏爱正面肖像,可金属雕版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使得人们难以在硬币上画出辨识度高的正面肖像。硬币上可供作画空间一般不过4厘米见方,由于精细度不够,很难画出一张能叫人轻易辨识的正面肖像。反之,如果只画侧面像,要认出主体来就容易多了。要在硬币上画出足够精细的正面肖像,技术上办得到,但费用极为可观。同时,随着硬币的流通,精致的细节很快就会磨损掉,且正面肖像的精细和复杂,能防止制造伪钞。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200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作者便从中提取了100多个事例编辑成本书,教会读者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体验到作为“经济学家”美妙之处。
Ⅶ 牛奶可乐经济学和魔鬼经济学哪个好
粉丝经济,水浒传里的经济学,魔鬼经济学,社交网络学到的十堂经济学课,大忙人的趣味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财金阅读网站上面有书单,可以根据内容来选择书籍阅读,此外,网站还有有趣有料的原创文章可以进行碎片化阅读
Ⅷ 什么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而且不要长篇大论,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一本这样的故事合集。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比如,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
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要么很富裕,要么可报销,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为什么男性立法者也赞成废除一夫多妻制呢?
很多人觉得一夫多妻制对女人不利、对男人来说倒是件好事。其实,对于一部分男士来说,一夫多妻制的确是有利的,但是,多妻制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女性供应量持续短缺,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男人面临的压力更大,所以,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实际上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竞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
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花生的生产成本虽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补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或者饮料也就越多。水虽然几乎没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作为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这种书让人读得真是高兴。别出手眼,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个圈子也不绕,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洒家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两个故事来试试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是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吗?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的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第二,为什么买盗版书会有内疚感,而从网上在线收看、下载视频,大多数人完全不内疚?
首先,是书籍往往是个人作品。我们买盗版书侵害到了这个人的利益,一个具体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内疚感。而电影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们就不太容易惭愧。而且,很多小众电影,在院线市场和碟片市场根本无法看到,因为这种电影的市场太小,商家无法从上映和出版碟片中获利。这种即使想花钱买正版也无处可买的无奈也冲淡了负疚感。
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拒绝动这类脑筋,坚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见怪不怪,当然也是一种活法,也未为不可。
Ⅸ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凭着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没有在阅读中进行仔细思考,没有先对问题进行求解,而直接阅读了后面的答案。这本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看完后,给我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不多问“为什么”?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有多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换个角度,会有不同地见解。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生活太累,象个经济学家。看这本书,你千万不要这样的想法,它只是让你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在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了经济学看似深奥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决策时也就更加富于理性。
试用这两个准则来解释征管中一些现象。为何部分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时,不备齐涉税资料?为何税收管理员在通知纳税人补涉税资料时,财务人员不反对?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机会成本上。日常,我们所接触地纳税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机会成本较小。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如取得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的机会成本较高,在决策时,不考虑周全,损失就会大于收益,在准备纳税申报时,自然会充分准备各类资料,正确填写申报表,准确计算税款,否则,重复意味着损失。那为何税收管理员不将平时工作消化在平时,而热衷于集中整理资料?试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税收管理员是国家公务人员,虽有各类绩效考核,但其收益变化并不明显,假设这项工作收益恒定,对税收管理员的吸引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也就不会很高,而我们税收管理员每天付出机会成本,可以根据能力大小来衡量,在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机会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理论来自于生活,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