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论学院派经济学查理

论学院派经济学查理

发布时间:2021-03-07 18:34:52

经济学原理的几个小问题 (最好是专业认识的回答。当然,能回答好就行!)

先说明没看过你说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不打算给你推荐什么书。

解释如下:经济学其实就是研究经济现象和规律的书。我国将其统一称为“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相对”
差别:政治经济学是从马克思资本论来的,他研究的是也是经济,但是角度是价值的来源和为什么会有价值的不合理份额,从而得出,经济矛盾和阶级矛盾。
西方经济学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研究经济规律的,和阶级与价值创造没有关系。

目前“微观经济学”因为可以用数学理论分析,所以几乎所有“微观经济学”书籍,大同小异,基本一致。
但是宏观经济学,因为变量太多无法方程化,从而产生很多流派。你说的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也就是“曼昆”的研究结果,应该其理论集中在宏观方面。

至于你说的“工程经济学”什么的,都是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应用到具体领域,的结果,不是原理研究。

最后,没有书推荐给你,你可以找任何大学的政治经济学和任何一本大学的西经对比看,会让你对经济和经济学有体会。

如果你说考研,西经不是重点,各专业有各专业的课程,西经只是基础而已。最重要的“国内出版”西经的书,几乎都一样。都是抄外国人的。各学校考试用书,都不一样。因为,指定书都是本校自己老师抄的。 清华用什么,不知道,打电话问他们研究生院吧。

最后说一句,经济学是从实践出来的。说穿了,就是利益的争夺,所以个人认为政治经济学,是从根源分析的。西经还是肤浅。 现在新闻里那些,什么专家,都是胡扯,都是代表着利益来的,这个你从西经什么也学不来,只能从政经里领悟

㈡ 陈云派经济学家有哪些最好详细些

历史上并没有陈云经济学派,只有陈云宏观经济论点。 陈云同志有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特别是他始终坚持从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指导中国经济工作,进行了深切的缅怀和深入的探讨。大家认为,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宏观经济、财政、金融、外贸、工农业生产、经济体制改革等许多领域,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要高度重视发展农业、建设规模必须与国力相适应、国民经济要保持综合平衡、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等代表性思想,处处闪耀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光辉,始终贯穿着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点,是陈云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的创造性发展。他的经济思想不仅是党的宝贵的理论财富,指导了当时中国经济建设的实践,而且对于当前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体制改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陈云同志的综合平衡经济思想,实质上是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史上最早的宏观调控理论,对于当前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957年初陈云在《建设规模要和国力相适应》的重要讲话中,鲜明地提出了“建设规模的大小必须和国家的财力物力相适应。适应还是不适应,这是经济稳定或不稳定的界限。”还提出了著名的财政、信贷、物资必须保持平衡的论点,亦即人们常说的“三大平衡”理论(后来他又提出外汇也要保持平衡,通称“四大平衡”)。综合平衡的经济思想,不仅指导了当时我国的经济建设实践,也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宏观调控的重要理论基础。 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他在经济工作中非常注重保护自然环境、水资源等,他指出,“治理污染、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大的国策,要当作一件非常重要事情来抓。这件事,一是要经常宣传,大声疾呼,引起人们重视;二是要花点钱增加投资比例;三是反复督促检查,并层层落实责任。”陈云同志的经济思想把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与协调发展进行了科学的结合,强调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这些对于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㈢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由谁提出各个学派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GE MING”、“凯恩斯GE MING”和“预期GE MING”等所谓三次大的GE MING,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GE MING”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 “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GE MING。

“凯恩斯GE MING”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GE MING”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GE MING”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第四次“整合”
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
正当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有人猛然醒悟:以前的经济理论只强调了生产和成本,却忽视了效用和需求。因此,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并成为号召广大无产阶级投身GE MING,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GE MING纲领,对于这些理论,大家要比较熟悉一些,这里就不多费篇幅。

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因为新古典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现在有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萨伊(1767—1832年),法国人,他与英国的李嘉图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对斯密学说的态度截然不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二是商品的价值又是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得和支配的劳动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斯密进一步说,这种购买到的能支配劳动的生产物,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人应得的工资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因此得出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李嘉图继承了前者,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石。而萨伊则继承了后者,重点从交换价值即价格的角度来分析,提出了“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效用”,并提出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的。以生产三要素理论为基础,萨伊进一步创立了“三个统一体”的分配理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和“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市场理论(即在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巨大的“萨伊定律”)。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十分巨大,长达一百多年时间,作为自由放任经济的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GE MING”才被取代,其大致意思是:商品供给恒等于生产者的货币收入;生产者的货币收入恒等于他们的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必然引出商品需求。因此,商品供给等于商品需求,国民经济会自动实现均衡。

2.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人,牧师,后因结婚而失去神职,成为教授。人们都知道马尔萨斯是著名的人口理论学家,但其实他后来主要由人口理论转到研究经济学。这里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口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关于人口理论。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他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物的增长只有按算术级数,而且因为收益递减规律,土地上的食物产量增长会起来越慢,就象一只慢慢爬行的乌龟;而人口的增长是成几何级数(1, 2,4,8,……),就象一只狂奔不止的兔子,因此,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因人口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和贫困,马尔萨斯提出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残忍的。他说:“一个出生在已被占有了的世界上的人,如果他不能从他父母那里获得衣食,社会又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要求最小量的食物,在大自然这个盛大的筵席上,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大自然要叫他离开”。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的体现。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问世就受到不少人的指责和抨击。中国在正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把马尔萨斯划入了“敌人”的阵营,自然不能接受他的理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关于经济学理论。对于马尔萨斯在经济学界的成名,流传有一段故事。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同时代的英国人,当时,李嘉图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但到晚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理论中间存在着矛盾(即我前面已提到过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的矛盾”及“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矛盾”),又不便于推翻自己的理论,成天忧心忡忡,后来他想到马尔萨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谁知马尔萨斯很快就用化名把这个矛盾揭穿,李嘉图一气之下死了。这时候,马尔萨斯又站出来承认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一夜之间,马尔萨斯成名了,可后来李嘉图的学生在整理他的资料时,发现了李嘉图的日记正好记了他找到马尔萨斯的事情,又引来一些人对马尔萨斯人品的攻击。马克思批评马尔萨斯是个“小人”。马尔萨斯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理论上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理论基础)。

3.约翰.穆勒(1806—1873年),英国人,他是西方经济学从古典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说是综合性的折衷主义体系,其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的第一本流行的教科书,其流行时间为1848年—1890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位既没有杰出经济学观点而又不得不令人关注的人物。

1870年前后,新古典学派正式与古典经济学决裂,响亮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为西方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下面两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4.庞巴维克(1851—1914年),奥地利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故又被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 “边际”这个词,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增加的”或“额外的”的意思,比如你吃第二块面包时会得到一个与吃第一块不同的效用,这个增加的效用就称作“边际效用”。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边际效用论和时差利息论。

关于边际效用论。这一理论有三个要点:第一,一种物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第二,人们对物品的价值的主观评价是以物品的稀少性为条件的。第三,物品的最终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他认为人们最不重要的需要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根据上述三个条件,他得到结论是“物品的数量和物品的价值成反比,市场上同类商品数量越多,则价值越小,反之亦然。”

关于时差利息论。他这里的利息包括了资本的利息,土地地租以及利润等,他把物品区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并提出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它们的价值便有差别,并且“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这一理论就是现在理财学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

5.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人。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后面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分配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论。他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说明了需求价格和需求规律,即“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又运用边际生产费用理论说明了供给价格和供给规律,即“供给与需求相反,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最后,他把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规律,即“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一致,就会形成均衡价格”,他还分别用曲线图予以说明。

关于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取决于各自的均衡价格,这些生产要素归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组织的所有者。

㈣ 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局限性

经济分析法学派
经济分析法学是20世纪50—60年代产生于美国并得到迅猛发展的的内一个法学流派容,后来传播到西方其他国家。
主张运用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评论法律制度和法律活动、朝着实现最大经济效益的目标改革法律制度。
其最响亮的口号是效益极大化,经济分析法学家们把微观经济学的一些概念,原理引入法学领域,试图以“成本“,“市场”,“交换”,“价格”等解释法律行为,并进而期望以效益极大化的思路改革传统的法律制度。科斯所阐明的科斯定理是所有经济分析法学家进行经济分析的理论基础,而波斯纳经济法学是科斯定理运用的最典型表现。
70年代,波斯纳出版了他的著作《法律的经济分析》之后,人们开始用“法律的经济分析”来表示这种新的法学流派。波斯纳是公认的经济分析法学的代表人物。
经济分析法学派的主张
经济分析法学主张“实质正义”,而排除对具体案件的道德考虑。把权利义务的分配作为扩大社会财富的一种手段。在法律权利的分配中,如果没有一个人的情况坏下去而有更多人的境况好起来,就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社会正义。
经济分析法学的伦理困惑:被斥为“富人的理论”

㈤ 经济学之父分别是谁

经济学之父是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1723年6月5日—1790年7月17日),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英国经济学家、哲学家、作家,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

1723年他出生于苏格兰一个海关官员的家庭,14岁考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数学和哲学,并对经济学产生兴趣。17岁时转入牛津大学。

毕业后,1748年到爱丁堡大学讲授修辞学与文学。1751~1764年回格拉斯哥大学执教,期间他的伦理学讲义经修订在1759年以《道德情操论》为名出版,为他赢得了声誉。

1764年他辞了教授。担任私人教师,并到欧洲旅行,结识了伏尔泰等名流,对他有很大影响。1767年他辞职,回家乡写作《国富论》,9年后《国富论》出版。1787年他出任格拉斯哥大学校长。1790年逝世于苏格兰爱丁堡。

(5)论学院派经济学查理扩展阅读:

1723年亚当斯密出生在苏格兰法夫郡的寇克卡迪。当时的英国可是欧洲的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不仅是世界贸易的中心国,尚且是领先其它国家的工业国。

18世纪前期欧陆的法国和的德国,尚停留在幼稚的封建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的阶段,仍然以这种方式来支配生产。但英国却不然,已经走入资本主义初阶段,所谓工厂制手工业已在国内各大都市筑下根柢。

中世的家内工业或独立手工业,工人是分散在各家各户,个人在全体作业过程中不过是一个孤立的劳动者。工厂制手工业却是许多的工人在一个工厂劳动,在一个资本家的指挥命令下,使用简单的工具,从事分工的作业。

一直到1760年以降发生了产业革命,使用机械的大工业出现为止,在产业革命前英国各国各地所实行的,仍然是这种资本主义前期的工厂制手工业。

这位举世闻名的古典派经济学的巨匠亚当斯密,生于工厂制手工业和机械制大工业的过渡时期。他的功绩就是把当时零星片断的经济学学说,经过有体系的整理,使之成为一门分门别类独立于哲学的大学问。

㈥ 郎咸平教授说《国富论》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学著作而非资本主义,而且讲得很在理啊,不知对不对

在我看来《国富论》算不得社会主义著作,也不是资本主义著作,说是本庸俗主义经济学著作回还差不答多。 自从资本主义夺权后,意识形态占据经济学界,学者就开始为资产阶级寻求理论基础,就把《国富论》里的“看不见的手”奉为说明资本主义市场是完美的依据,其实亚当斯密通篇也没有说资本主义是完美,只是说资本主义取得的成就前无古人,比几千年的成就都大。
这有点像孔子和耶稣,东西方的封建政权其实都在分别利用这两者加强自身统治。但是这是孔子本意吗?孔子活着周游列国,也不见统治者让他治国。耶稣更不用说,它本身就是统治者处死的。一旦他们死了,往日的敌人就用《论语》和《圣经》维护自身统治。
还有《资本论》和《通论》 都有必要好好看下,和《国富论》一样都是经济学典范巨著。

㈦ 现代宏观经济学包括的主要经济理论有那些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包括以源下观点:

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

古典主义主要观点:

1、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工人没有货币幻觉,工资价格充分灵活,所以不存在非自愿失业,经济始终处于或接近一般均衡状态;

2、萨伊定律:供给会创造出于自己相应的需求;

3、经济周期是由总供给变动引起的,是市场的正常调整;

4、货币是中性的,即货币数量变化只会引起名义变量同比例变化,实际变量如收入就业等不变,因此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5、提倡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

凯恩斯主义观点:

1、劳动市场是非完全竞争的,工人有货币幻觉,实际工资有刚性,存在失业,无法由市场消除;

2、凯恩斯定律:总需求会创造出于自己相应的总供给;

3、经济周期是由总需求变动引起的;

4、货币政策有效,因为货币非中性;

5、主张政府干预。

㈧ 数理经济学派产生的背景

数理经济学派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个主张用数学符号和方法来表述边际效用经专济学的数理边际效属用学派。数理经济学派的英国主要代表是威廉·斯坦莱·杰文斯(1835~1882),数理经济学派主要派别是以瓦尔拉、帕累托为代表的洛桑学派。
在西方国家,意大利的切瓦是第一个把数学用于经济问题的,但首先比较系统地运用数学的,是1838年法国库尔诺的《财富理论数学原理的研究》,这书常被当做数理经济学的开端。后来因由于英国的杰文斯和法国的瓦尔拉斯的高度推崇,这个学派才闻名于世。杰文斯在1871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利用导数表述边际效用概念,借助数学推理论证了两种商品之间交换的均衡价格是怎样决定的。一般认为,数理经济学派对经济现象的质的分析是薄弱的。

㈨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三个学派是什么 由谁提出 及各个学派的理论分别是什么

对应于早期的,俗称: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对应于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俗称:新古典派经济学第二代(New Classical Economics)
对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流派即: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
以及20世纪末开始的第四次“整合”
第一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 (Classical Economics)。在20世纪以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GE MING”、“凯恩斯GE MING”和“预期GE MING”等所谓三次大的GE MING,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先前的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100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特征,它在研究方法上更注重证伪主义的普遍化、假定条件的多样化、分析工具的数理化、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案例使用的经典化、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张伯伦GE MING”摈弃了古典经济学把竞争作为普遍现象,把看作个别例外的传统假定,认为完全竞争与完全是两种极端情况,更多的是处在两种极端之间的 “竞争”或“不完全竞争”的市场模式。他们运用边际分析法,分析了“竞争”的成因、均衡条件、福利效应等,从而完成了微观经济的GE MING。

“凯恩斯GE MING”使得西方经济学在分析方法上实现了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分野,从而在理论体系上划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而凯恩斯则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开山鼻祖。凯恩斯完成理论创新包括:否定了古典经济学关于充分就业均衡的假定及其理论基础“萨伊定律”,认为在通常情况下,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导致非自愿失业和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又在于“消费倾向、灵活偏好和对资本未来收益的预期这三个基本心理因素”。据此凯恩斯提出的政策建议强调,政府须采取财政政策增加投资,刺激经济,弥补私人市场的有效需求不足,从而实现充分就业,消除产生失业与危机的基础。

“预期GE MING”的演绎逻辑是,货币对产量等经济变量具有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给的变化可以导致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并由此引起经济波动;另一方面由于经济的这种波动是通过总需求曲线完成的,所以,货币供给的变化将导致总需求的变化,而总需求的变化又将导致经济波动。所以他们认为,从货币政策的角度看,政府干预经济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无效的,因而不仅存在“市场失灵”,也存在“政府失灵”。

新古典经济学是19世纪70年代由“边际GE MING”开始而形成的一种经济学流派。它在继承古典经济学经济自由主义的同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代替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以需求为核心的分析代替了古典经济学以供给为核心的分析。新古典经济学形成之后,代替了古典经济学成为当时经济理论的主流。新古典学派主要包括奥地利学派、洛桑学派、剑桥学派。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理解经济现象的一个根本基础,利用这一规律可以解释买主面对一批不同价格时所采取的购买行为、市场参与者对价格的反应、各种资源在不同用途之间的最佳配置等各种经济问题。

第二代新古典派经济学
新古典派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是在对以往新古典派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进行细化,而于1970年代形成的学派。其理论框架由理性预期假说和自然失业率假说组成。该学派主张市场经济能自动解决失业、不景气等问题,而政府主导的稳定政策没有任何效果。在失业和通货膨胀的两难问题不仅在长期,短期也不存在这一点上,与货币主义不同。

该学派有时也因为其对理性预期的注重为特征称之为理性预期学派,但是不能算正式的学派称呼。

新兴古典经济学
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澳大利亚华人经济学家杨小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用非线性规划和其他非古典数学规划方法,将被新古典经济学遗弃的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分工和专业化的精彩经济思想,变成决策和均衡模型,掀起一股用现代分析工具复活古典经济学的思潮。比如,他们以个人专业化水平的决策以及均衡分工水平的演进为基础,重新阐述斯密的分工理论及其对国际贸易原因的论述。他们的研究旨在重新科学的寻找经济增长的微观机制,建立起宏观经济增长的微观模型;他们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学是研究稀缺资源在多种经济用途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学问”的定义,改变为“经济学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各种两难冲突的学问”,其主要任务是对技术与经济组织的互动关系及其演进过程的研究。杨小凯等人提出的新学说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学流派,这个流派被称为“新兴古典经济学”(New Classical Economics),以区别于新古典经济学(Neoclassical Economics)。

第四次“整合”
此外,西方主流经济学在20世纪末,以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1993年出版新的《经济学》教科书为代表和标志,又开始了第四次“整合”。斯蒂格利茨完成的理论创新在于:一是将宏观经济学的表述直接奠定于扎实的微观经济学基础之上,从而实现对萨缪尔森《经济学》的超越;二是加强对信息问题、激励问题、道德问题、逆向选择问题等新课题的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和新发展;三是进一步注重政府干预经济的积极作用,认为依靠政府的依法调控,就能实现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作用。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
正当古典经济学的危机即将来临之际,有人猛然醒悟:以前的经济理论只强调了生产和成本,却忽视了效用和需求。因此,经济学的大树分出了枝干:一个枝干是以马克思为杰出代表,继续沿着劳动价值论这条线索,以其独特的智慧和洞察力,赤裸裸地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剥削性质,并成为号召广大无产阶级投身GE MING,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大动力,成为世界无产阶级的GE MING纲领,对于这些理论,大家要比较熟悉一些,这里就不多费篇幅。

另一个枝干就是通过对需求和效用的认识,建立在“边际效用论”和“均衡价格论”基础上的新古典主义理论(因为新古典主义抛弃了劳动价值理论,所以被马克思称为庸俗经济学,现在有很多教科书仍把这部分理论叫做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学)。

1.萨伊(1767—1832年),法国人,他与英国的李嘉图是同时代的人,但他们对斯密学说的态度截然不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包含两个大的方面:一是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时所耗费的劳动决定的;二是商品的价值又是这个商品在交换中所能购得和支配的劳动决定的,在此基础上,斯密进一步说,这种购买到的能支配劳动的生产物,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除工人应得的工资外,还要给资本家以利润,给地主以地租,因此得出价值由三种收入构成。李嘉图继承了前者,提出了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的观点,成为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基石。而萨伊则继承了后者,重点从交换价值即价格的角度来分析,提出了“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它的效用”,并提出商品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土地三要素共同创造的。以生产三要素理论为基础,萨伊进一步创立了“三个统一体”的分配理论(即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和“供给会自行创造需求”的市场理论(即在西方经济学中影响巨大的“萨伊定律”)。这一理论在西方经济学界影响十分巨大,长达一百多年时间,作为自由放任经济的理论基础,直到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GE MING”才被取代,其大致意思是:商品供给恒等于生产者的货币收入;生产者的货币收入恒等于他们的货币支出,货币支出必然引出商品需求。因此,商品供给等于商品需求,国民经济会自动实现均衡。

2.马尔萨斯(1766——1834年),英国人,牧师,后因结婚而失去神职,成为教授。人们都知道马尔萨斯是著名的人口理论学家,但其实他后来主要由人口理论转到研究经济学。这里分别简单介绍一下他的人口理论和经济学理论。

关于人口理论。可以用龟兔赛跑的寓言来理解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他说,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食物的增长只有按算术级数,而且因为收益递减规律,土地上的食物产量增长会起来越慢,就象一只慢慢爬行的乌龟;而人口的增长是成几何级数(1, 2,4,8,……),就象一只狂奔不止的兔子,因此,人类社会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因人口过剩而导致的失业和贫困,马尔萨斯提出的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残忍的。他说:“一个出生在已被占有了的世界上的人,如果他不能从他父母那里获得衣食,社会又不需要他的劳动,那么他就没有权利要求最小量的食物,在大自然这个盛大的筵席上,是没有他的座位的,大自然要叫他离开”。这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在人类的体现。因此,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问世就受到不少人的指责和抨击。中国在正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把马尔萨斯划入了“敌人”的阵营,自然不能接受他的理论,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便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关于经济学理论。对于马尔萨斯在经济学界的成名,流传有一段故事。马尔萨斯和李嘉图是同时代的英国人,当时,李嘉图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但到晚年,他突然发现了自己理论中间存在着矛盾(即我前面已提到过的“价值规律和利润的矛盾”及“价值规律与平均利润矛盾”),又不便于推翻自己的理论,成天忧心忡忡,后来他想到马尔萨斯,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他,谁知马尔萨斯很快就用化名把这个矛盾揭穿,李嘉图一气之下死了。这时候,马尔萨斯又站出来承认那篇文章是他写的,一夜之间,马尔萨斯成名了,可后来李嘉图的学生在整理他的资料时,发现了李嘉图的日记正好记了他找到马尔萨斯的事情,又引来一些人对马尔萨斯人品的攻击。马克思批评马尔萨斯是个“小人”。马尔萨斯的理论主要是针对李嘉图理论上的矛盾,从而否定了劳动价值规律,并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这一理论成为后来凯恩斯理论基础)。

3.约翰.穆勒(1806—1873年),英国人,他是西方经济学从古典主义向新古典主义过渡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他的经济学说是综合性的折衷主义体系,其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是自资产阶级经济学出现以来的第一本流行的教科书,其流行时间为1848年—1890年,大致相当于马克思定居伦敦的时期。因此,可以说他是一位既没有杰出经济学观点而又不得不令人关注的人物。

1870年前后,新古典学派正式与古典经济学决裂,响亮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和“均衡价格理论”,为西方经济学研究开拓了新的领域。下面两位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4.庞巴维克(1851—1914年),奥地利人,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该学派是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故又被称为边际效用学派。这里,我们有必要了解 “边际”这个词,人们一般都理解为“增加的”或“额外的”的意思,比如你吃第二块面包时会得到一个与吃第一块不同的效用,这个增加的效用就称作“边际效用”。庞巴维克的经济学说主要包括边际效用论和时差利息论。

关于边际效用论。这一理论有三个要点:第一,一种物品是否有价值,取决于人们对物品的主观评价。第二,人们对物品的价值的主观评价是以物品的稀少性为条件的。第三,物品的最终价值是由它的边际效用量来决定的,他认为人们最不重要的需要的效用即边际效用。根据上述三个条件,他得到结论是“物品的数量和物品的价值成反比,市场上同类商品数量越多,则价值越小,反之亦然。”

关于时差利息论。他这里的利息包括了资本的利息,土地地租以及利润等,他把物品区分为“现在物品”和“将来物品”,并提出现在物品与未来物品由于所处时间不同,它们的价值便有差别,并且“现在的物品通常比同一种和同一数量的未来物品更有价值”。这一理论就是现在理财学中“货币的时间价值”的理论基础。

5.马歇尔(1842—1924年),英国人。马歇尔可以称得上新古典学派的标志性代表人物,他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他在这本书中,将古典经济学、马尔萨斯和萨伊的学说、约翰.穆勒的学说以及庞巴维克为代表的奥地利学派、杰文斯为代表的数理学派、瓦尔拉为代表的洛桑学派等的理论兼收并蓄,集中了其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建立了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完整的经济学体系,从而建立了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完整体系,至今仍占据主要地位,后面介绍的微观经济学的基本体系和理论都源于此。下面简单介绍一下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和分配理论。

关于均衡价格论。他运用边际效用理论说明了需求价格和需求规律,即“需求数量随着价格的下跌而增加,随着价格上涨而减少”,又运用边际生产费用理论说明了供给价格和供给规律,即“供给与需求相反,价格高则供给多,价格低供给少”,最后,他把需求规律和供给规律结合起来形成均衡价格规律,即“当供给价格和需求价格相一致时,需求量和供给量也相一致,就会形成均衡价格”,他还分别用曲线图予以说明。

关于分配理论。马歇尔在均衡价格论的基础上,确立了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而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取决于各自的均衡价格,这些生产要素归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组织的所有者。

阅读全文

与论学院派经济学查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