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公共经济学产权协商

公共经济学产权协商

发布时间:2021-03-07 19:08:22

经济学的问题~如果产权界定是清楚的,那还会不会有外部效应问题

不会的啊。。外部效应就产生于产权界定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那么利益相关者总是可以通回过谈判,让双方互相答补偿达到各自的利益最大,这也是一种帕累托有效。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即谈判或协商的交易成本为0.如果不为0,那么可能不能通过谈判解决外部性。

㈡ 哪位高手有党校《公共经济学概论》作业答案

一、单选
1、第一次引用“公共经济学”概念的经典是:《财政学原理:公共经济研究》
2、公共经济学的规范研究是:对政府经济活动和政策的合理性进行的评估和评价
3、政府干预经济最早开始于:市场经济萌牙时期
4、交换和生产同时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条件是: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5、市场机制的自我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
6、造成风险和不确定性市场失灵的原因是:信息不完全性
7、公共部门的收入分配职能解决的是“为谁生产”的问题
8、政府促进西部大开发总体上属于:资源配置功能
9、不能够对宏观经济稳定生产影响的公共财政活动是:推行最低工资标准
10、社会经济生活中,总有一些物品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为零,这种特性可称作:非竞争性
1、对于公共产品的概念,以下表述正确的是:不因消费者人数增加而导致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2、产品达到庇古均衡,是指:社会从公共产品消费中获得的边际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边际税收
3、对不同类型公共产品分类的判断,首先看它:是否具有非竞争性
4、在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一定消费者规模,随着俱乐部产品数量增加其结果是:人均收益递增,但边际人均收益递减
5、在俱乐部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俱乐部产品的一定产出,随俱乐部消费者规模扩大,人均收益会出现递减的现象,其原因是:拥挤的缘故
6、在混合产品的均衡分析中,可以分别分析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的需求函数,然后用某种方式把叠加起来,求得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为此,正确的方法是:对混合产品中私人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横向相加,再对混合产品中公共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纵向相加,最后对混合产品私人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和公共产品部分的需求曲线进行纵向相加,便可取得对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
7、在混合产品的均衡分析中,求得了混合产品的需求曲线,并且如果边际成本曲线MC给定,则其与混合产品需求曲线的交点E为均衡点,此时,均衡产出为Q※,均衡价格为P※,则下列关于P※的表述正确的是:由混合产品中私人产品部分市场价格PX和消费者对公共产品部分的支付意愿r共同组成
8、下列关于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的表述中,正确的是:由于是两个政党讨价还价的结果,因此,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帕累托最佳配置
9、在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中,消费者A和B最后都同意公共产品的产出水平为G*,消费者A愿意承担的税收份额为h*,假设消费者A原来只愿得到公共产品G1,承担税收份额为h1;而消费者B只愿得到公共产品G2,承担税收份额为1-h1。现在的均衡只不过是一个妥协的结果,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消费者A和消费者B都得到公共产品G*,消费者A承担税收份额为h*,消费者承担税收份额为1-h*
1、公共支出是下面哪一项的成本:政府行为
2、公共支出的首要原则是:量入为出原则
3、下列不属于无偿性公共支出的是:公用基础设施建设
4、下列支出形式中,不以利于有偿性公共支出的是:教育部门支出
5、下列支出不属于消耗性公共支出的是:财政补贴
6、下列选项中,属于可控性支出的是:国防支出
7、按支出的性质可将公共支出分为:消耗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8、在预算管理的编制阶段,应着重考虑的是:稳定
9、国民经济预算收入部分除下述哪一项外采用权责发生制:个人所得税
10、国民经济预算的支出项目除下述哪一项外,按照权责发生制计列:转移支出
1、公共收入按照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
2、提出税收具有再分配经济性质的经济学家是:萨缪尔森
3、设计税收制度最重要原则是:公平原则
4、下列属于间接税的是:增值税
5、内债和外债的区分标准是:发行的地域
6、下列公债中属于不完全的国家信用活动是:强制性公债
7、下列不以利于公债发行条件的是:发行时间
8、公债利率的高低不受下列哪一项影响:发行的时间
9、下列哪项不是制约公债发行理的因素:公债发行方式
10、下列不属于行政规费的是:结婚登记费 >结婚登记费
1、财政宏观调控的目标就是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2、财政需求调控过程中,主要运用的是:财政收支
3、在财政宏观调控中财政增加或减少总需求会导致企业或居民减少或增加总需求的相反结果,这叫做:挤出效应
4、边际倾向与边际储蓄倾向之和为:1
5、平衡预算乘数:恒等于1
6、下述不属于经济效应的是:乘数效应
7、下述不属于财政政策工具的是:投资
8、财政政策用于减轻或消除通货膨胀时,通常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9、从各国的经济实践来看,特别是60年代以来,实现微观财政政策目标的政策的措施主要有:税收支出政策
10、调整微观经济活动的地 :财政补贴
1、因对公共选择理论的杰出贡献而获得1986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布坎南
2、如果一个社会的人们根据既定的规则,就一种或多种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以及相关的资源配置)达成协议,就取得了:政治均衡
3、为了从政府手中得到垄断利益而从事和采取的活动称为:寻租
4、在西方政治制度下,经济学家认为政党追求的是:选票最大化
5、公共选择理论中,把对提案持中间立场的投票人,称为:中间投票人
6、投票悖论又称为:阿罗悖论
7、全体一致同意规则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实现同:帕累托最优
8、公共选择理论是对下述何种决策活动的经济学研究:非市场决策
9、下面哪一个因素不是导致公共机构提供公共产品低效率的因素:缺乏市场竞争约束
10、下面哪一个因素不是政府扩张的原因:经济迅速增长的需要
二、多选
1、现代市场经济中,对资源配置具有调节作用的有:A市场 D政府
2、公共部门的介入对经济运行: B有消极作用 C有积极作用
3、公共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和分析工具包括:A官僚政治政府的分析方法 B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工具 C帕累托原理 D数理经济学分析技术
4、要达到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的条件有:A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 B交换效率条件 C边际产品条件 D生产效率条件
5、主张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均为福利经济学研究内容的本文经济学家有:B庇古 D萨缪尔森
6、人们可以用来衡量社会不公平程度的工具有: B洛伦茨曲线 D基尼系数
7、下列有助于外部效应内部化的有:A出台专利制度 B界定产权 C对造成环境污染的工厂课以一定的税收 D提高耗资巨大的公路收费标准
8、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C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出现在交易行为之前,则往往产生逆向选择问题 D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所掌握的各种信息的不对称状况出现在交易行为之后,则往往产生道德风险问题。
9、对经济波动具有自动调节作用的财政政策工具有: B社会保障支出 D累进所得税
10、为适应混合经济的发展,蒺缪尔森对下述哪些理论进行了综合:A新古典经济学 D凯恩斯经济学
1、公共产品的特征包括:A非排他性 D非竞争性
2、公共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包括:B在技术上不能把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 C在技术上能把其他消费者排除在外,但在经济上不可行
3、公共产品的非竞争性是指任何人对公共产品消费者不影响其他人,其原因有:A消费者的增加不增加提供公式产品的生产成本 B消费者的增加不对其他消费者产生拥挤
4、纯粹公共产品在现实中很少见,在纯公共产品和私人产品之间,还可分为拥挤性公共产品、俱乐部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公共资源,其分类的标准有:C产品消费的非排他性 D公共产品消费的非竞争性
5、如某产品没有非竞争性,但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为:A公共资源 B拥挤性公共产品 C俱乐部产品 D准公共产品
6、如某产品具有非竞争笥,但具有排他性,则该产品为:C俱乐部产品 D准公共产品
7、关于拥挤性公共产品随着消费者人数增加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有:A人均收益递减 D人均成本下降
8、在公共产品均衡的布坎南模型中,对一定消费者规模,随俱乐部产品数量增加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人均收益递增,边际人均收益递减 B人均收益递增,人均也递增 D边际人均收益递减,边际人均成本不变
9、关于准公共产品均衡的结果,下述表述正确的有: B当具有正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大于边际私人收益 C当具有负外部性时,边际社会收益小于边际私人收益
10、在公共产品的一般均衡中,要在消费者A的可能性曲线TT上找到一点M,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则关于这一点的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既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睥切点,也是曲线TT的最大值 B既不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卷曲曲线的切点,也不是曲线TT的最大值 D不是曲线TT与消费者A无差异曲线的切点,但是曲线TT的最大值
1、公共支出的分析有:A结构分析 B总量分析
2、公共支出的原则有:A公平原则 B效益原则 C量入为出原则 D统筹兼顾原则
3、下列属于积累性公共支出的有:A基本建设支出 B科技三项费
4、按价值构成可以将公共支出分为:A补偿性支出 C积累性支出
5、影响公共分类支出的因素主要有:A、GDP总量 B公共收入总量 C社会经济制度 D经济发展水平
6、影响公共分类的因素有:A国家职能的扩大 B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
7、衡量公共支出规模的指标主要有: B绝对量指标 C相对量指标
8、下列属于专用基金资金来源渠道的是:A特别捐税的征收 B自愿缴款 C预算的拨款和补贴 D发行公债
9、加强预算管理的预算编制形式主要有:A零基预算 B专用基金 C业绩预算 D复式预算
10、专用基金按照其用途进行分类,主要有:A经济调节基金 D社会保障基金
1、公共收入的具体形式包括:A税收收入 B债务收入 C国有资产收益 D公共收费收入
2、公共收入的原则主要有:A受益原则 D支付能力原则
3、根据征收对象,税收分为:A所得税 B商品税 C财产税
4、下面属于课税权主体的有:A本国政府 B外国政府 C中央政府 D地方政府
5、从本质上看公债和税收有如下哪几个区别:A包含的交易成分不同 B负担的归宿时期不同 C经济效应不同
6、按照发行的性质不同,公债可分为: B强制性公债 D自愿性公债
7、根据债务本位的不同,可将公债分为: B货币公债 C实物公债 D折实公债
8、公债的下列发行方式中,能引起通货膨胀的有: C央行购买 D商业银行利用创造信用方式购买
9、下列不易引起通货膨胀的公债种类有: B不可交易公债 C长期公债
10、公债发行的原则有:A景气发行原则 B稳定市场秩序原则 D节约便利原则
1、财政乘数包括:A政府支出乘数 C政府税收乘数 D平衡预算乘数
2、课征关税的目的有: B筹集财政收入 C保护民族经济 D促进对外贸易
3、公债的特点包括:A有偿性 B灵活性 D自愿性
4、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下面哪几项:A国际收支平衡 B收入均等 C物价稳定 D经济增长
5、外债的功能包括:A平衡国际收支 D经济增长
6、能主要起到内在稳定功能的税种有: C个人所得税 D公司所得税
7、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手段有:A关税 C外债 D对跨国所得和财产的课税
8、能主要起到内在稳定功能的公共支出项目有: B失业救济金 C农产品支持价格 D各种福利支出
9、在三元经济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中,从总供给角度看,国民收入是下列哪几项的和: B消费 C税收 D储蓄
10、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程度或对经济的控制力量于下述哪几个因素: B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起征点 C税率的累进程度 D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
1、选民是否投票,主要取决于下面哪向个密切相关的因素:A其参加投票的收益与成本 B利益集团的压力 C通过投标获得一种履行义务和责任的心理满足 D其投标对公共选择发生影响的可能性
2、阿罗的假设不包括下面哪几个选项: B隐瞒偏好 D稳定偏好
3、以生活在同一个社区内的公民为例,用脚投票原理中哪几个假设在各自目标不相抵触的地区有意义:A所有公民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公共机构的制度设计中存在难以避免缺陷,主要表现在:A无产权约束 B调度垄断 C考核指标模糊 D监督困难
5、寻租的社会成本包括:A降低资源的配置效率 B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 D由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而浪费掉的资源
6、人们在投标过程中经常不能真实地反映自己的偏好,这可能有下述哪几种情况:A隐瞒偏好 B策略性投资 C无意参与投标 D偏好的强度差异
7、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两种基本的决策类型分配是:A市场决策 C公共决策
8、现代国家中,国家机构及其职能膨胀的原因是:A公共行动费用的分散性 B利益分配的集中性
9、尼斯卡宁提出的引入市场力量,提高政府效率的几个措施分别是:A在地方政府将引入竞争机制 B在政府内部重新确定竞争机制 C在高层行政管理者中实行发挥个人利益积极性的制度
10、缪勒将寻租分为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A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 B通过关积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 D在政府合同中的寻租
三、判断。
1、100多年前,丽格纳预言:在政府执掌的国家公共部门在工业化完成之后,其数量和比例都会出现内在扩大趋势,公共支出不断膨胀。×
2、当前,亚当斯密抽崇尚的自由市场竞争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完全发生了变化。
3、传统财政学主要研究政府财政收支本身的问题,而公共经济学主要研究政府财政收支对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福利变化的问题。√
4、根据社会福利的确定值和总效用可能性曲线,可以求解出现有生产技术能力条件下的最大社会福利。×
5、垄断的形成必定会对市场经济运动的效率产生损害。×
6、每人部门不可能参与公共物品的生产。×
7、在运用洛伦茨曲线测度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时,如果出现两个不同的分配所对应的曲线,且两条曲线相交,那么很难对这两个分配的不远行程度做出比较。√
8、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以来,干预主义理论一直在政府经济政策的指导思想中占据着主导的地位。×
9、公共支出不仅能够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也能够调节收入分配和促进稳定。√
10、在一种状态下,任何人都能在不使另外一个人的境遇变坏的情况下,使自己的境况变好,那么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1、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对不同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如果一看就知道它具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不是纯公共产品。√
2、根据公共产品的特征,可对不同公共产品进行分类,如果一看就知道它不具有非竞争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3、如某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非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4、如某产品既没有非竞争性,又没有排他性,则该产品肯定是纯私人产品。×
5、如某产品有非生,且排他在技术不可行或产品分割不绿洲,则该产品是纯公共产品√
6、地方性公共产品对公共产品的消费者来说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满足。×
7、公共产品的庇古均衡是指每人从公共产品中获得的边际收益等于为获得该公共产品而缴纳的边际税收。×
8、在公共产品局部均衡中要得到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只需把一定价格下个人需求的数量进行加总。×
9、在公共产品达到一般均衡时,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FF的斜率等于消费者B给定无差异的斜率与消费者A消费可能性曲线的斜率之和。√
10、公共产品的威克塞尔-林达尔均衡是一个纳什均衡。√
1、公共支出就是政府行为的成本。√
2、公共支出按照经济性质可分为有偿性支出和无偿性支出。×
3、公共支出按照价值构成可分为消耗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
4、转移性公共支出并不反映公共部门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要求。√
5、可控性支出不受法律和契约的约束,可由政府部门根据需要分别加以决定和增减。√
6、政府采购也具有商业性的特点。×
7、公共支出规模的绝对量指标反映了在全社会创造的财富中由政府直接支配的数额。×
8、成本效益分析法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准确地测算各备选方案的成本和收益。√
9、中央专用基金历史、数量和种类都远超过地方专用基金。×
10、多年预算一般不经过立法机关批准通过,因而没有法律性。√
1、公共收入是指政府为履行公共职能,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权力原则,通过国家财政筹措的所有资金的总和。×
2、公共收入按管理权限可分为中央收入和地方收入;按收入的稳定程度可分为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
3、公共经济则以政府对资源为主要特征,受制于政府的财政收支活动和市场主体相应的博弈活动。√
4、负税人就是纳税人。×
5、税种是税制设计的中心环节。×
6、累进税率优点是能够适应纳税人的负担能力,税收负担较为合理。√
7、瓦格纳的税收原则是在侧重于财政政策需要的同时,特别强调社会政策性税收在改变财产、所得分配不公平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8、征税对象是税制的核心要素,是区分不同税种的主要标准。√
9、税收与价格的关系,税收可分从量税和从价税。×
10、征税对低收入阶层消费的影响比对高收入阶层的影响较大。√
1、财政是一种政府行为,在调节社会总供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2、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主要通过政府支出和税收即政府预算来实现。√
3、适度增加公债发行是好的,但是公债发行规模过大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4、公债的发行可以为民间部门投资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引导资金流向,这叫做公俩的“挤出效应”。×
5、中国镜条件改善,说明该国在国际贸易中获得的利益比例增加。√
6、扩张性财政政策的内容是:增加政府支出和政府税收。×
7、消除经济周期波动需要依靠非自决财政政策的内在稳定作用和强有力的自决财政政策的紧密配合。√
8、微观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调节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解决微观经济行为主体的刺激总量和资源配置问题。√
9、边际税率越低,累进程度越大,税收对收入的抵制就越强,稳定的作用敢就越大。×
10、取得转移性支出的规定条件越高,转移性支出水平越高,稳定的作用就越大。×
1、帕金森定律指出:当政府的工作量增加昌,政府机构及其人员的数量总是按同一速度增长。×
2、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是意大利财政学派和英国经济学家庇古的福利经济学。×
3、公共选择理论是从实施政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的假设前提,基本分析方法是微观经济学的成本效率分析法。√
4、与私人部门相比,官僚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自制程度和所受到的制度约束都高于前者×
5、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官僚行为结果的最突出表现是个人利益最大化。×
6、利益集团是指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组成的、对政府决策能够施加影响的团体。√
7、寻租的政治效应表现在:寻租不令会和诣,还会引起收入差距扩大。×
8、政府创造垄断会造成社会损失,但只要撤消,就会及时挽回损失。×
9、有如外部性被看成是市场失灵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样,内部性被认为是政府失灵的一个基本原因。√
10、设置过多的企业管理权限(如政府审批)导致市场失灵。×

㈢ 《公共经济学》寻租与腐败的联系与区别

寻租与腐败的联系与区别:
寻租和腐败却始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首先,它们的行为主体是不同的。腐败总是与一定的权力联系在一起,并非人人皆可沦为“腐败者”,只有手中握有职权的人才有腐败的可能。在权钱交易的过程中,权力市场的供给方是官员,其需求方是作为寻租者的利益集团,均衡时的价格则为租金的价格。寻租者利用货币或实物来交换腐败者手中既已存在或为谋利而设定的权力。交换活动结束后,“钱”与“权”发生易位,寻租者获得了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大利益的权力保障,而腐败者通过交易使得自身欲望得以满足,腐败和寻租二者的行为主体构成了权利产品市场的供需双方。此外应当注意的一点是,寻租活动未必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是寻租与腐败最大的差别所在。寻租活动可以采取合法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非法的形式。合法形式的活动如企业向政府争取优惠待遇,利用特殊政策维护自身的独家垄断地位。非法的行为则如行贿受贿。大量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如果寻租活动的目的是要改变无效率的产权结构,去促使产权的现有分配发生改变,这种改变的结果就可能对社会来说是一种有意义的或理想的结果。其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专利保护制度的形成。发明者通过游说政府等方式,建立专利制度保护,以期获得某一时期内对专利成果的垄断权。这一过程并不能看作是资源的浪费,而是为科技进步所必须支付的代价。假如投入巨额资本进行了创造与发明之后,人人皆可抄袭其成果,发明者不能在一定时期内享用其创造发明所带来的垄断利润,发明者失去了开发、创造的利益激励,创造发明活动将无人问津,这最终影响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可见,寻租活动未必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但是腐败却不同,它不仅亵渎了公众的信任,损害了社会公平,而且侵蚀了社会资本,浪费了资源,降低了效率,其危害不容忽视。据有关人士测算,在90年代后半期,各种腐败行为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消费者福利损失年平均达到9875~12570亿元,占到了全国GDP总量的13.2%~16.8%.“改革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效率和腐败在比赛”。

㈣ 西方经济学者为什么会认为明确产权的办法可以解决外部经济效果

科斯认为,通过私人之间的协商和交易就可以解决外在性的问题,而无版需政府干预。
他的权思想集中体现在科斯定理上面,该定理可以描述为:只要产权是明确的,并且交易成本为0或很小时,则不管刚开始时产权赋予哪一方,都可以达到资源的最优配置。最终解决外部经济效果。

㈤ 公共经济学角度,如何解决失业问题

失业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面临的难题。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经常爆发严重的失业问题,迟至1980年代初和1990年代初,主要发达国家仍都出现了较高的失业率。而我国近年的失业问题也日益严重,虽然每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口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规模却不能有效地减少。探讨失业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的对策不仅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经济理论工作,更是一项迫切而棘手的现实任务。
为什么失业问题一直不能很好地得到解决,作为研究工作者是否应该转换一下思路,调整一下视角。例如,失业问题的中外论著大多是在宏观层次上进行分析,单纯宏观分析及由此制订的政策并不能有效地解决失业问题。那么,从微观角度考察失业是否也是一条有价值的路径呢?宁光杰博士的论著《失业问题研究——一个微观分析框架》就是在这方面做出的积极尝试。
从理论的发展来看,自19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意识到宏观经济学需要有微观基础,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学派是新凯恩斯学派。受此启发,作者认为,失业作为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也应该有微观基础。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可以丰富和发展既有的失业理论。在搜集整理资料的过程中,作者发现西方学界对失业进行微观分析的工作虽然已经开始,但远没有完成。作者希望能够将已有关于失业微观分析的各种理论进行整理、补充,力图使之完整。更重要的是作者希望能够从中发现一般规律,从中提取对解决中国失业问题有借鉴意义的东西。
那么,失业的微观分析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呢?本书强调微观分析可以是寻找失业的微观原因,例如企业内部的工会组织、局内人对工资的影响形成工资粘性,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失业。也可以是宏观原因的微观基础,例如总需求不足的微观基础是微观企业的投资需求和单个工人的消费行为。更可以是微观主体对宏观变量变化的反应,例如当实行货币扩张政策时,企业如何根据预期调整价格和工资。
因此,本书的重要意义在于提供了失业问题研究的微观分析框架,相信这种微观分析会使失业问题的解释更丰富、更清晰、更准确。但本书的分析及观点并不完全是结论性的,更多的是提供微观分析失业的一种思路,一个框架。强调微观分析的意义并不是说微观分析可以解释失业问题的全部,我们仍不能忽视失业的宏观原因,微观分析必须与宏观分析相结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失业理论。
失业问题研究的核心是探究失业的原因。本书的微观分析在前人形成的失业理论基础上进行,并有所发展、突破。在市场不完善、信息不充分的假设前提下,作者分析了厂商和劳动者在企业内部及市场上的行为,包括工资确定和变动如何形成工资粘性,企业的投资需求为何不足,企业的技术选择以及各利益主体对技术变革的反应,企业与劳动者双方的寻找行为,以此为基础,对传统的古典型失业、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型失业、结构性失业以及摩擦性失业等进行了解释。但又不仅限于此,该书的失业原因分析及对应的失业类型都不同于传统理论。例如古典型失业认为失业的原因是工资过高,作者则认为是工资粘性。凯恩斯型失业只强调企业的投资需求不足,作者的分析还包括消费需求和厂商垄断。在第四章分析失业的结构性原因时,包括了技术进步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工人技能不匹配、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等方面内容。传统的摩擦性失业没有深入分析寻找成本的根源,作者认为寻找成本不仅来源于信息不充分,也来源于制度阻碍。
以传统失业类型为基础,本书从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出发,分析企业内部工资的确定、投资需求、结构性原因和劳动力市场摩擦,且都围绕着工资展开。分析在不确定条件下工资水平高低如何与企业主利润最大化产生矛盾,如何与企业资本积累、投资需求以及技术选择相联系,如何影响消费需求,如何促使劳动者在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流动,最终影响失业。以体现本书强调的失业的两个重要原因:信息不充分和制度阻碍。
由于信息不充分与企业内部各方的利益冲突,工资不能正确反映劳动力的供求,企业只能求助于数量调节劳动力,从而带来失业的变动。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市场结构都会影响企业的工资决策、投资需求、技术变动以及失业的结构性问题。劳动力市场上的信息充分与否、是否存在制度阻碍决定着摩擦性失业的多少。同时,无论在产品市场上还是劳动力市场上都会出现协调失灵,即交易成本会使个人的理性行为给整个社会带来外部不经济。
这里的信息问题包括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信息不充分、信息不完美、信息不对称等。这里的制度是很宽泛的概念,不仅包括基本的社会制度,如马克思所说的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劳动者进行生产,也包含一些非根本性的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既有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制度关系,也有资产阶级内部和无产阶级内部各自的制度关系(前者如厂商的垄断,后者如企业的局内人—局外人关系)。在这两大原因中,制度的影响又是更根本、更重要的。由于微观分析深入到企业内部,因而可以更透彻地看到:基本的制度关系(劳资关系、收入分配)对失业的产生起了重要的作用。
这是本书在理论探索上的创新意义,这一理论上的分析建立在对现实深入了解的基础上,并将对现实经济中失业问题的治理产生指导意义。
作者尤其关注失业的微观分析对解决中国当前失业问题的意义。因此在第二章至第六章中,在进行理论分析和以西方国家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之后,都有专门的部分分析中国的失业问题,而且是在微观上进行。中国当前的失业问题与微观主体行为是分不开的,例如国有企业的工资缺乏灵活性、国有企业投资需求的盲目性、企业技术选择与要素价格之间的错位、企业用工制度与下岗者的寻找摩擦等等。也就是说,失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不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或国有企业改制等可以简单回答的。近年高经济增长率和高下岗、失业率并存的现象成为困惑许多人包括一些学者的难题。这是否与微观行为有关呢?如果在企业雇佣行为和劳动者行为上进行协调、引导,就业会更加顺畅,失业率也会得到有效的下降。
在最后一章,作者综合地阐述了失业微观分析的政策含义及对中国的借鉴。失业的治理是一项综合工程,他提出的建议更多的是面向微观,如对企业技术选择的引导,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扶植中小企业,提高市场中介的功能。宏观的财政货币政策也很重要,但必须取得微观主体的配合。这些观点都具有参考价值。考虑到国企改革因素,产权问题解决不好会带来微观投资的失误、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僵化的雇佣制度、劳动力市场的低效率。而推动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也是一个塑造微观主体的过程。
总之,本书在微观分析失业问题上进行了努力的探索,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对策上都取得可喜的研究成果。此外,在研究方法上,作者也注重实证检验,例如对战后美国的失业率进行计量分析。
本书研究了基本的失业理论,并结合主要发达国家的失业动态变化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紧密联系中国的失业现状。因而该书既有理论内涵,又贴近现实经济;既把握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失业问题的脉络,又注重解决中国失业问题。它是一本耐读的经济学专著,也是一本有价值的政策参考书。

㈥ 求公共经济学的案例分析,急急急急!!!!!!!!!!

公共经济学案例分析
案例:美国加速老龄化15年后或引发经济危机
美国老人事务局的数字显示,2005年美国65岁以上人口为3680万,占总人口的12.4%。虽然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人口统计学上关于人口老龄化10%的指标,但是,比起其他发达国家,美国的人口形势还不算十分严峻。
人口统计资料显示,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慢性疾病、保险和养老金以及社会福利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开始意识到,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劳动力、贸易、移民、以及国家安全都会造成影响。
华盛顿国际战略研究所全球人口老龄化项目主任杰克逊表示,虽然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一些优势,经济强劲,劳动力市场也充满活力。但是,好的前提不一定保证人口老龄化就不会造成问题。
杰克逊说:“在美国也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虽然我们拥有不那么昂贵的公共养老金体系,但是与欧洲和日本相比,美国老年人口的医疗保险极其昂贵。老年人口的医疗保健费用的不断高涨,将会给未来的美国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在美国,很大程度上依赖私营企业提供的养老金。劳动力人口有一半没有任何养老金计划。所以说,尽管人口统计数字方面美国有一定优势,但是,15至20年后,由于人口老龄化,美国可能面对非常严重的社会财政和经济危机。”
案例分析:
不仅仅是美国,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也是新世纪人类发展的主要特征。然而,美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进入老年社会的时间长,美国步入老年国家之列到现在已持续了70年;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较慢,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处于中等水平。一方面是由于较高的生育率,2005年美国总和生育率为2.0,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吸纳了大量的青壮年移民,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进程;三是高龄老年人口比重大。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美国老年人口比重还将不断提高。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重的过程中,美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国去借鉴。
根据人口——经济动态模型,老龄化程度越高、上升的速度越快,其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大,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慢;反之,老龄化程度越低、上升的速度越慢,对经济增长的阻力就越小,经济增长的速度也越快。这种负面影响不仅体现在社会抚养的人口负担增大,而且通过影响消费、储蓄、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劳动生产率而体现出来。
1、人口老龄化导致被抚养人口负担增大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领取退休金和养老金的人数将不断增加,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等社会福利的支出将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中用于老年人的费用份额大幅度增加,势必限制社会扩大再生产,影响生产部门的资本投资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加重国民经济的负担。
2、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的影响
就一个国家的整体消费而言,在老龄化过程中,消费支出呈现逐渐扩大趋势;在老龄化社会,消费支出则呈现减少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这就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经济发展。
3、人口老龄化对储蓄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对增加储蓄也会产生相当的减退效果,这主要是由养老金制度的推广引起的。根据经济学原理,储蓄等于投资,储蓄减少等于投资减少,从而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强化个人储蓄养老,筹措养老基金,成为资本投资的重要来源。
4、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影响
随着老年人口比重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重相应下降,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老年劳动力较难适应快节奏的生产活动,特别是在劳动密集型的生产中,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5、人口老龄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劳动年龄人口变化是人口老龄化的自然结果,人口老龄化引发的劳动资源相对减少,必将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相应影响。老龄劳动力接受新的知识和科学技术比青壮年要慢,对新兴产业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弱,企业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革新也受到一定影响。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知识进步速度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劳动力人口老龄化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更显得不利。
6、人口老龄化引起家庭规模、家庭结构变化和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随着人口增长率的下降,独生子女不断增多和其生命周期的延长,在不久的将来,一对年轻夫妇可能要赡养4至6个以上老人,老年化的家庭将逐渐增高。同时随着社会竞争加剧,更赋予人们只争朝夕的使命感,正值劳动年龄的人都在紧张地为生存发展而奔波忙碌,养老意识逐渐淡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针对人口老龄化的突出问题,有一些可行的缓解方案值得我们去探讨研究。来看看美国是怎么做的,对我国或许也有一些启示意义。
1.调整职工退休年龄。美国目前实行的社会保障体系属于“现收现付”制。即当纳税人工作时,雇主和员工拿出工资的12.4%的社保税(雇主和员工各支付6.2%)用于支付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以及需要社会提供保障的残疾金、遗属遗孤抚恤金(上述几项即为美国的“社保金”)。目前社保税的支出情况是72%用于社保金发放,剩下用于储蓄。
但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退休人员越来越多,预计到2018年,这部分税收将不足以支付社保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政府已经多次调整职工退休年龄,现在的退休年龄规定是65岁四个月,以后每年延长两个月,直到延长到67岁为止。
2.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只能构建一个多元化、多层次化的混合型老年保障体系,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和纵横交错的安全网络之中。在构建的过程中应遵循家庭和自我保障原则、政府负责原则、责任分担原则、单位负责原则、市场提供原则和综合原则。在老年保障体系中,每一个原则既包含着经济保障,也包含着服务保障的内容。这种养老保障制度打破传统型家庭养老保障与现代型社会养老保障的两极思维定势,在政府的主导及引导下,将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结合起来,通过多元化、多层次化的制度安排,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保障经济压力与社会服务压力化解在一个责任共担、纵横交错的安全网络之中。
3. 大力推行“倒按揭”。与购房者向银行贷款再付钱给开发商不同,“倒按揭”是将自有产权的房子抵押给银行后,由银行每月付钱给抵押人,到期以出售住房的收入或其他资产还贷。由于这种方式与传统的按揭贷款相反,故被称为“倒按揭”。不少美国人年轻时“以钱买房”,年老时“以房换钱”,退休后生活仍过得比较舒适。
“倒按揭”在国外兴起也还只有二十多年的时间,发展最成熟的要数美国了。在美国,很多老人没有子女,有的虽然有子女,子女却无力或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而大多数美国人又不热衷于储蓄,因此退休后生活很容易陷入拮据。随着社会逐渐老龄化,这种现象越来越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新泽西州劳瑞山的一家银行看准时机,率先推出这项服务,很快走向全美。
“倒按揭”的形式基本上可分为有限期和无限期两类:有限期是以住房作抵押,借贷双方约定还贷日期,到期后,老人既可出售住房,也可以用其他资产还贷;无限期则是贷款一直维持到老人死亡或从住房中搬走为止,银行可以通过拍卖方式收回放贷成本,并与老人法定继承人分享拍卖后的剩余利润。
“倒按揭”的对象是62岁以上的老年人,同时还考虑以下一些因素。一是借款人的年龄。年龄越大意味着剩下的寿命越少,每月能得到的现金也就越多。在美国,如果一名75岁的老人拥有一套价值25万美元的住房,他每月可以获得917美元;70岁的人每月只能获得791元;而80岁的人每月可获得1099美元。二是配偶是否健在。夫妻健在的老人比单身老人可贷款数额低,因为两个人的综合预期寿命大于一个人。三是住房现在的价值和预期的价值。如果预计房主去世时房产会升值,可贷款数额也会增加。
“倒按揭”之所以在美国兴起,因为它解决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个最大问题,既帮助老人解决养老问题,分担了政府负担,同时又可以为银行提供多种收益方式,它为解决美国的老龄化问题和社会保障问题起到了积极作用。
另外,通过移民等方式对于发达国家缓解老龄化压力或许也会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符合我国这类发展中国家的国情。
稳定可靠的足额养老金是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养老金增长的源泉归根结底来自于人口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要真正实现养老金的持续增长,解决养老金的收不抵支问题,就应该实现人口的增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㈦ 你好,你能不能发一些公共经济学的论文给我借鉴一下

《公共经济学》克服外部效应的主要途径
由于外部性造成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于私人部门用于决策的成本与社会实际付出的成本之间出现偏差,因此矫正外部性影响的指导思想是:外部经济影响内在化,为决策者提供衡量其决策的外部性的动机。主要措施有税收,补贴,企业合并以及明确产权。

税收和补贴
迫使厂商考虑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采取税收和补贴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经济的厂商征收恰好等于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而给予提供外部经济的厂商等于外部边际来收益的补贴,以便使得厂商的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相等,诱使厂商提供最优的产量。
但是这种方法遇到的最大问题是如何准确地以货币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环境所造成的社会成本到底说有多大,所以有时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计这些成本。

企业合并
将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经济单位合并是解决外部性的第二种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响是小范围的,如一家小餐馆对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则由政府出面,则适合的价格把洗衣机卖给这家餐馆,通过合并,外部成本内部化。

明确产权
流行于西方的产权理论提出了解决外部性的影响的市场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内容:只要产权定是明确的,则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无论最初的产权赋于谁,最终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张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张三喜欢安静,而李四喜欢听音乐,虽然,李四的行为对张三造成了外部不经济,方案一:假定了张三忍受,或者李四不听音乐,他们都无法忍受,假设损失是100元。方案二:李四购买耳机,价格为10元,根据科斯定理,假如学校规定张三有权享受安静,他可以向学校有关部门的报告,要求李四不干扰他,这时,李四为了能继续听音乐,只好花10元购买耳机。
进一步,最初权利的规定对最终结果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校规定,李四有权听音乐,那么张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况下,要么忍受,要么与李四谈判,如果张三是理性的,他会选择花费10元钱给李四买一个耳机。

科思定理在解决外部经济影响问题上的政策含义是:政府无须对外部经济影响进行直接的调节,只要明确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当事人双方的产权,市场谈判可以解决问题。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隐含条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实践中的应用,首先,谈判必须是公并且无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响有关当事人只能是少数几个人

㈧ 公共经济学角度 如何解决政府失灵问题

一 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灵论
正统经济学家给公共选择理论的定义是:公共选择理论是一种研究政府决策方式的经济学和政治学。公共选择理论考察了不同选举机制运作的方式,指出了没有一种理想的机制能够将所有的个人偏好总和为社会选择;研究了当国家干预不能提高经济效率或收入分配不公平时所产生的政府失灵;还研究了国会议员的短视,缺乏严格预算,为竞选提供资金所导致的政府失灵等问题。
公共选择理论的渊源可追溯至19世纪末瑞典经济学家威克塞尔,他提出了政治的资源较易学说和一致性原则。真正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60年代70年代初形成一种学术思潮。,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家理论选举规则,党派经济学,利益集团理论,寻租理论,政府失灵论和宪法经济学。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经济人假设和政治交易市场是公共选择在研究方法上最具特色的三个方面。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是指一切行为都是人的行为;在个体成员的行为被排除在外后,就不会有社会团体的存折现实性。经济人假设是指在政治领域内活动的人,其目的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也以成本—收益分析为依据。政治交易市场概念是指政治是个人、集团之间出于自利动机而进行的一系列交易过程,政治过程和经济过程一样,其基础是交易动机、交易行为,是利益的交换。
20世纪30年代遍及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打破了传统经济学的“市场万能”的幻想——完全竞争的市场制度能够自动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在客观上促使了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凯恩斯经济学主张放弃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政策,实行政府的干预以矫正市场失灵,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然而随着政府干预的加强,政府干预的局限性和缺陷也日益显露出来,政府财政赤字与日俱增,政府规模扩张,大量政府开支落入特殊利益集团的私囊,政府的社会福利计划相继失败,经济停滞膨胀。而公共选择理论正是克服了西方主流经济学主要研究经济市场上的供求行为及其相应的经济决策而把政治因素当作经济决策的外生变量的局限性,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政治市场的分析当中,向我们打开了政府这个黑匣子,目的在于揭示“政府失灵”并试图克服政府干预的缺陷。正如布坎南所说,“市场的缺陷并不是把问题交给政府去处理的充分条件”,“政府的缺陷至少和市场一样严重”。
基于经济人假设,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经济市场中的个人选择行为与政治市场中的公共选择行为纳入统一分析模式,即经济人模式,从而修正凯恩斯经济学把政治制度置于经济分析之外的理论缺陷。
根据经济人的分析模式,布坎南的政府理论研究了市场经济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或政府失灵问题。这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核心问题。
所谓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关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并不总像应该的那样或像上理论所说的那样“有效”。在布坎南看来:“政府作为公共利益的代理人,其作用是弥补市场经济的不足,并使各经纪人员所做决定的社会效应比政府进行干预以前更高。否则,政府的存在就无任何经济意义。但是政府决策往往不能符合这一目标,有些政策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们削弱了国家干预的社会‘正效应’,也就是说,政策效果削弱而不是改善了社会福利”。于是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政府干预会产生“负效应”,以及如何从制度上弥补这些缺陷。布坎南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说。
布坎南对政府失灵的几种表现形式及其根源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并就如何补救这种“失灵”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一)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公共政策主要就是政府决策,政府对经济生活干预的基本手段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决策作为非市场决策有着不同于市场决策之处。在政府决策中,虽然单个选择者也是进行决策的单位,但是作出最终决策的通常是集体,而不是个人,以公共物品为决策对象,并通过有一定秩序的政治市场(即用选票来反映对某项政策的支持来实现)。因此相对于市场决策而言,政治决策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具有相当程度的不确定性,存在着诸多困难、障碍或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实施好的或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决策失误。
在布坎南等人看来,导致公共政策失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社会实际上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决策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阿罗不可能定理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排除效用人际比较的可能性,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成表达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秩序的社会偏好是不可能的”,因此,“社会需要什么”这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答案,于是,人们有理由对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提出疑问。(2)即使现实社会中存在着某种意义上的公共利益,而现有的公共决策机制却因其自身的内在缺陷而难以达到实现这种利益的目的。(3)决策信息的不完全性。获取决策信息总是存在诸多困难而且是需要支付一点成本的,不管是选民还是政治家,他们拥有的信息都是不完全的,因而大部分公共政策是在信息不充分的基础上作出的,这就很容易导致决策失误。(4)选民的“短见效应”。由于政策效果的复杂性,大多数选民难以预测其对未来的影响,因而只着眼于眼前的影响。而政治家为了谋求连任,就会主动迎合选民的短见,制定一些从长远来看弊大于利得政策。(5)选民的“理性的无知”。由于选民作出决策需要支付一定的成本以收集有关候选人的信息等,作为理性的经济人,他在权衡自己的成本——收益计算时,如果成本太大,选民将不去投票。在现实生活中,许多选民往往也会出于搭便车心理而寄希望别人去投票以使自己坐享其成。这被称为选民的“理性的无知”。而这将导致通过选票上台的政治家并不代表多数人的利益,其制定的政策充其量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利益。
(二)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政府失灵理论认为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在于:(1)缺乏竞争压力。由于官僚机构垄断了公共物品的供给,没有竞争对手,就有可能导致政府部门的过分投资,生产出多于社会需要的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受终身雇佣条例的保护,没有足够的压力去努力提高其工作效率。(2)没有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行政资源趋向于浪费。首先,官员花的是纳税人的钱,由于没有产权约束,他们的一切活动根本不必担心成本问题。其次,官员的权力是垄断的,由无穷透支的可能性。(3)监督信息不完备。理论上讲,政治家或政府官员的权力来源于人民的权利让渡,因此他们并不能为所欲为,而是必须服从公民代表的政治监督。然而,在现实社会中,这种监督作用将会由于监督信息不完全而失去效力。再加上前面所提到的政府垄断,监督者可能为被监督者所操纵。
(三)政府的寻租。“寻租是投票人,尤其是其中的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合法或非法的努力,如游说和行贿等,促使政府帮助自己建立垄断地位,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可见,寻租者所得到的利润并非是生产的结果,而是对现有生产成果的一种在分配,因此,寻租具有非生产性的特征。同时,寻租的前提是政府权力对市场交易活动的介入,政府权力的介入导致资源的无效配置和分配格局的扭曲,产生大量的社会成本:寻租活动中浪费的资源,经济寻租引起的政治寻租浪费的资源,寻租成功后所损失的社会效率。另一方面,殉葬也会导致不同政府部门官员的争夺权力,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增加廉政成本。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寻租主要有三类:(1)通过政府管制的寻租;(2)通过关税和进出口配额的寻租;(3)在政府订货中的寻租。
(四)政府的扩张。政府部门的扩张包括政府部门组成人员的增加和政府部门支出水平的增长。对于政府机构为什么会出现自我膨胀,布坎南等人从五个方面加以解释:(1)政府作为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和外在效应的消除这导致扩张;(2)政府作为收入和财富的再分配者导致扩张;(3)利益集团的存在导致扩张;(4)官僚机构的存在导致扩张;(5)财政幻觉导致扩张。
因此,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派对西方现行民主制度,对国家和政府深表怀疑,正如布坎南所说:“公共选择理论以一套悲观色彩较重的观念取代了关于政府的那套浪漫、虚幻的观念。公共选择理论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思路,在这里,有关政府及统治者的行为的浪漫的、虚幻的观点已经被有关政府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的充满怀疑的观点所替代。而且,这一新的观点与我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更为符合。”
三 补救政府失灵的政策性主张
综上所述,在现行的民主制度下,没有一种选择机制可以称得上是最优选择机制或有效率的选择机制。既然政治市场上现行的选择机制是失灵的,那么出路何在?公共选择理论为此提出了两条思路:其一是市场化改革,其二,宪法制度改革。前一种思路主要是由公共选择理论中的芝加哥学派提出,后一种思路主要由公共选择理论中的弗吉尼亚学派提出。
所谓市场化改革是试图通过把经济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政治市场来提高后者的运行效率。市场化改革的思路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明晰和界定公共物品——公有地、公海、公共资源——的产权,饥饿此消除在这些公共物品使用上的“逃票乘车”和掠夺性消费。(2)在公共部门之间引入竞争机制,重构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按照市场经济原则来组织公共物品的生产。(3)重新设计公共物品的偏好显示机制,使投票人尽可能真实地显示其偏好。
所谓宪法改革,是试图通过建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来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通过改革决策规则来改善政治。在公共选择理论家们看来,要克服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避免政府失灵,最关键的是要在宪制上做文章,布坎南认为,要改进政府的行政过程,首先必须改革规则,因此,“公共选择的观点直接导致人们注意和重视规则、宪法、宪法选择和对规则的选择。”布坎南等等人着重从立宪的角度分析政府制定的规则和约束经济和政治活动的规则或限制条件,即他们并不直接提出具体的建议供政策制定者选择,而是为立宪改革提供一种指导或规范建议,为政策制定提出一系列所需的规则和程序,从而使政策方案更合理,减少或避免决策失误。
四 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1.政府失灵论及其政策主张的借鉴意义
《亚洲华尔街日报》增评论道:“在中国没有比机构改革更难的事了。每一个机构都不想放权,他们对机构改革是原则同意,实际反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在1982~1983、1987~1988、1993~1996年进行过三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但迄今为止,中国政府机构改革仍未能完全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那么,如何使机构改革彻底走出“怪圈”?
无疑,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给我国机构改革提供了很好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我国政府改革的模式取向是由原来的政治型、管理型政府模式转变为民主型、服务型政府模式。当前在我国的政治市场中,公共选择理论中指出的有关政策失误的因素仍然存在,科学决策和决策的有效实施还困难重重,政府干预引起的寻租活动依然存在,而且由于经济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同模式的政府行为也不可能在时间上截然分开,很容易出现将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管理经济的行为模式简单地移植到市场经济体制中去。而我们所期望的一种更有效率的新的政府模式,必须在新确立的基本规则之下才能形成,这正如布坎南所支出的:“要改变一种游戏,或者竞赛的结果,改变参加竞赛的人并不重要,重要的事改变竞赛规则。”传统政府体制的根本弊端不能对于某些具体操作上的失败,比如说,政府计划缺乏精确度和科学性,地方与部门间的相互隔绝等。其实,这些弊端都是过度集权的政府体制的必然产物,因此,单纯改变旧体制下的具体操作程序和环节而不在根本上改革权力过度集中的政府模式,将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政府管理的作用,矫正政府失灵,在当前的政府改革中,特别有必要注重法律和制度建设。基于公共选择理论政府失灵的分析和政策建议,中国的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首先,要转变观念,摒弃传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政府万能”的观念,正确认识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不能片面夸大,更不能一味的削弱,“东西方和南方的国民经济都需要明智的政府”[1]。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限度,确定政府干预的内容、范围和手段,发挥市场机制的主体性作用和政府干预的补充性作用。
其次,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市场化取向的政府管理改革。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今天,经济职能已成为政府的首要职能,政府对经济中公共物品的垄断是导致滥用经济职能的最重要的原因。因此我们在确定政府及其下属机构的经济职能时,应尽可能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的局面。这一方面提高了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也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是在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电信、电力、铁路运输等基础设施产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和鼓励私营部门进入,以提高政府管理公共服务部门的效率和水平。
最后,要加强政府法治及监督制度建设,使政府行为法治化。公共选择理论强调历险改革,注重宪法,法律,规则的建设尤其是公共决策规则的改革。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现代化社会也是法治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的确立、运行必须靠法律来保证,政治的和社会的生活也必须靠法律来规范。因此,在向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我们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将政府行为纳入法制轨道,特别是公共决策的法制化及公共政策决策执行的法制化,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政府行为的任意性及随意性导致的不公正与腐败,提高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质量。而政府也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也提醒我们除了强化政府的自律机制外,还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约束机制,加紧制定有关监督政府行为的法律、法规,防止政府腐败和不公正。
2.全面辩证看待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
虽然公共选择学派的政府失灵论指出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其政策主张也具有很好的见地和实践意义。但是公共选择理论本身就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其自身的有些理论体系比较混乱,无法自圆其说的。
对公共选择理论中政府失灵论的批判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人的行为动机
针对公共选择理论的经纪人假设前提,作者认为,各人的行为动机是复杂多样的,不能简单地划分为利己或利他。个人的动机中含有大量的对物质利益的自利的欲望,这种欲望渗透得既深又广,因而每个公共机构和私人机构都必须用某种方式对其加以约束和限制。但是,大多数人的动机中还包含着程度不同的慷慨因素、无私的品德因素、对他人义务的接受习惯和对金钱以外的回报的兴趣。因而人的动机不能归结为单一的自利动机。因而,攻关选择理论作为一种对政治行为动机的描述在一定程度上是不真实的。不是基于对实际生活的观察,而主要是建立在形式化的假设前提基础上。公共选择理论家们只从起作用的许多动机中选择一种动机,然后通过这个唯一的动机想象出一个充满生机的理论世界。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②关于政治市场及政府的作用。
公共选择理论建立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之上,而在中国政党制度和政治选举制度不同于西方,有着自己特殊的国情。单纯的照搬起源并成熟于西方政党制度的公共选择理论是不可取的。
而且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的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在实现工业化,实现由传统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的过程中,没有政府的积极有效的干预作用是不可能实现的。虽然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候政府作用的形式不同。“目前仍然贫穷的国家就不能指望仅仅通过被动地向世界经济开放,便如亚洲四小龙那样崛起。”
由此,在借鉴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灵论为我所用时,必须辩证的看待。政治制度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事情,不能急功近利的拿来做权宜之计,“看得见的手”的改革将是我国经济的成功转型,实现工业化非常关键的一环,必须慎重对待。

阅读全文

与公共经济学产权协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