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府经济学作业1 题目: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形式:小组讨论(个人事先准备与集体讨论相结
政府经济学作业辅导
第一次作业
1、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答: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一、联系实际的例子:
构建和谐社会与收入分配合理化
收入分配是当前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已进入分配不公平区间。又因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在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所以还要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具体解决。现阶段的基础性收入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社会整体的分配体系构筑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为此就需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制定和调整现行收入分配政策,将收入分配差距调节到社会可容忍的区间。
各国衡量收入分配差距的标准是根据国际惯例所计算的基尼系数。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综合各方面的资料测算,我国在1978年以前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是0.16,属于绝对公平;20世纪80年代末基尼系数达到0.28;1995年达到0.39;1996年是0.42;1997年是0.43;1998年是0.46。自1999年到2000年底,基尼系数平均为0.45,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的警戒线。2001年至2003年基尼系数稍有回落,到2004年又超过0.4。这标志近年来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进入了分配不公平区间。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城乡居民之间的投入就一直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收入在增加,但远低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由1981年的2.92扩大到1995年的3.02,目前这种差距还在继续扩大,例如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只相当于城市居民的40%。这种城乡差距大大高于国际标准。国际上的城市与农村的收入比率一般低于1.5,极少超过2。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最贫困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4.27%,而最富有的20%的家庭占有全部收入的50.24%。可见,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业已出现一定程度的相对贫困现象。
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很多。如前所述,历史上城乡收入的差距就很大。近年来还由于以下原因加剧了此情况的发生:
1、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深化改革刚刚脱困,效益不高,下岗和失业的职工还比较多。
2、由于市场化发展不平衡,某些行业仍存在垄断强势,因而一些人收入过高。
3、国家税收杠杆调控不力,对高收入者征收个人调节税力度不够;而国家转移支付能力不足,致使在提高城镇居民住房等各项补贴的同时,对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方面出现明显滞后。
4、行政干预不当使劳动力和资本长期分别扭曲地集中于农村和城市。由于劳动力和资本缺乏统一的市场配置,在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存在的情况下,城乡经济效率差距很大,必然引起收入上的巨大反差。
在全国年均GDP增长7.2%以上的同时,还应看到不同地区和行业的增长不平衡。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效率不高,职工收入增速减缓,又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使近年来社会总需求相对不足。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到底应该是效率优先呢,还是应该首先考虑公平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 公平的概念侧重于社会人文价值判断,而效率的概念则更为强调物质成果的有效获得。追求效率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没有效率只能产生平均主义的“大锅饭”式的公平。 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形成合理解决这一问题的原则、制度和实现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整体分配体系构筑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上,体现以下几点:
1、以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必须要求效率优先。因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加速发展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效率放在优先位置,也就是把生产力的发展放在优先的位置。这样才能为有效提高综合国力和人民的收入水平提供可靠的物质保证。
2、解决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需要有多层次的社会过程,要将其放在相应的领域中作为侧重点分别加以解决。例如,在生产领域,因为它与生产力发展直接相关,就需要侧重效率优先。而在国民收入和再分配领域,则要侧重考虑解决兼顾公平的问题。还应看到,从普遍贫穷走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有一个较长时期的发展过程,不能超越必要的历史阶段。
3、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体现了构筑社会整体分配体系,全面合理解决收入分配问题的大思路。
为了有效地促进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的实现,还需要建立四个层次的收入分配机制:其一,在企业层次上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就要求积极推进企业内部分配制度的改革,完善劳动者的主体地位,确立以资产为核心的生产要素分配制度,并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其二,在市场层次上培育收入分配机制,关键是开放生产要素市场,为要素的流动、重组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必要的体制保证。
其三,在政府层次上建立和完善国民收入再调节体系。要从社会整体利益和社会经济稳定协调发展的目标出发,维护社会必要的公平。最主要的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同时通过税收、转移支付等手段,调节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
其四,在社会层次上建设社会支持和社会救助体系。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发扬扶危济困、敬老爱幼的民族优良传统。发展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的中介服务组织和机构,使之在解决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个人讨论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三、小组讨论提纲
(一)政府经济与公平
¬公平,是各国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一个共同目标。在经济领域,公平是和分配相联系的一个概念。公平可从两方面理解,一是生产要素投入和产出之间的对比关系;一是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前者称之为经济公平,后者称之为社会公平。经济公平就要求资本、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获得利润、工资、地租等要素收入,投入与产出之间保持一个合理的比例。而社会公平则是一种价值判断,受社会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的经济地位等多种因素影响,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和可变性。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为追求公平目标,应开展的主要工作有:(1)为各种生产要素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即机会均等。(2)贯彻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原则,使劳动的收入与所提高劳动的数量和质量相对应,多劳多得,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3)运用税收、社会保障等政策工具,将收入差距控制在社会成员心理承受能力之内。
(二)政府经济与效率
效率是指社会资源配置中投入与产出、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在经济学理论中,资源配置效率理想的状态是“帕累托效应”。在达到“帕累托效应”之前,如果资源配置能够在不降低其它人福利水平的条件下,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得到改善,称之为“帕累托改善”。资源配置效率在不同领域有其具体涵义。在社会再生产领域,企业资源配置效率高低,就是指利润的最大化。在政府部门,就是指既定资源条件下政府行政效率,即为社会提供管理和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在公共事业部门,是指如何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为社会提供科技、教育、文化、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
政府资源配置效率,可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是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一是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克服市场失灵,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两者在社会整体资源配置中呈相互影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凡市场能够有效运作的领域,资源配置效率问题由市场来实现,政府努力为市场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而在市场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通过政府财政收支等活动,合理配置资源,从而提高全社会的资源配置效率。
(三)政府经济与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的两大基本准则,但在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中,政府在两者之间的选择,还需要解决一系列的问题。
1、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替代关系
尽管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
2、公平与效率的选择 公平与效率两者之间既有矛盾性又有统一性,政府经济决策有较大回旋余地,可形成各种不同的政策组合。
第一,公平与效率兼顾的政策选择。
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选择。即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增强整体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首要目标,同时注意调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这也是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
第三,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政策选择。即在政府财政收支和宏观经济管理中,优先考虑收入和社会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合理分配,调节收入差距,为贫困阶层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体现社会公平。同时,尽可能减少收入公平分配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消极影响。
『贰』 政府政策经济学复习题及总复习题
政府经济学复习题一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政府经济学:是专门研究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管理规律的学科。2、竞争失灵: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也称之竞争失灵。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市场往往达不到完全竞争状态,而是存在垄断,即不完全竞争。至于垄断的具体情况,还可进一步划分,主要包括完全垄断、寡头垄断和垄断竞争。3、俱乐部物品: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布坎南称之为"俱乐部物品"。当消费人数低于拥挤点时,该物品是非竞争的,而当消费人数超过拥挤点时,这种物品的消费就变成竞争的。4、信息的不对称:通常是指进行商品和劳务交易的双方,由于所掌握的信息量不相等,不能有效开展公平竞争,从而对资源配置产生扭曲。5、自然垄断:有时也称之为天然垄断,是与某些商品和劳务自身的特点有关,即这类商品和劳务在由一家企业提供时其成本比由多家企业提供时低,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供电、供水、供气等公用事业服务的生产和提供,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二、单项选择1、政府经济的依据是(B)。A、道德劝说 B、社会公共权力 C、财产所有权 D、法律制度2、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3、市场处于不完全竞争状态下产品的供给量和价格,与最优供给条件下的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是(C)。A、供给量偏高,价格偏高B、供给量偏高,价格偏低C、供给量偏低,价格偏高D、供给量偏低,价格偏低4、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是使资源利用在(D)。A、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或内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移动5、我国现行收入分配政策是(B)。A、公平与效率兼顾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D、公平与效率相机抉择6、下列商品中性质属纯私人物品的是(C)。A、道路B、教育C、皮衣D、医疗卫生服务7、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在消费量上的区别是(A)。A、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B、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C、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D、社会总消费量<每个消费者的个人消费量之和8、在公共物品提供的过程中会出现(A)。A、免费搭车的问题B、逆向选择问题C、委托代理问题D、劣币驱逐良币问题9、外部效应的产生是因为(A)。A、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B、产品和劳务的成本、收益通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C、产品和劳务的成本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D、产品和劳务的收益绕过价格机制,直接影响他人的利益10、下列属于科斯定理解决外部性办法的是(C)。A、征税B、财政补贴C、排污权交易D、排污收费三、多项选择(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1、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BC)。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D、矛盾的分析方法2、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B )。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消费的竞争性D、消费的排他性3、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BCD)。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4、下列项目中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有( ABC)。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D、个人计算机5、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B)。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满意性6、政府失灵的原因包括( ABCD )。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对政府机构控制的有限性D、政治程序实施中的有限性7、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BCD)。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8、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BD)。A、兴修水利 B、治理环境污染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 D、安装路灯9、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BC)。A、罚款或收税B、财政补贴C、公共管制D、产权界定和保护10、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B)。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C、充足性D、使用受到限制四、简述题1、简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2、公共物品可以由私人供给吗?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3、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五、论述题1、怎样认识收入差距与公平、效率的关系?公平与效率是政府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但要同时达到两个目标,是较为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即公平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具有一定替代关系。收入分配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地描述了收入的分布情况。对于收入差距有个量的问题,一方面市场的效率要求必然会产生收入差距,另一面,出于对人们有关收入差距的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又要求政府将这个差距维持在人们意愿的范围之内。即基于对公平和效率的综合考虑,收入差距既要满足效率的要求,又要防止差距过大对公平带来的冲击。政府决策时可形成公平与效率的不同组合,如我国目前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政策。2、试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经济职能。(1)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政府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通过各种政策工具,参与一定时期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实现收入在全社会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以及各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割,缩小收入差距,体现社会公平。在调节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过程中,政府需要运用一系列的政策工具和措施,主要包括:税收制度,税收是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各项税收特别是所得税,实行累进税率,收入调节功能很强,是各国政府实施分配政策的主要工具;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是,为社会成员在丧失劳动能力、失业、疾病、工伤、生育等情况下,提供基本生活资料,保障其生存需要。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等内容。而这种制度保障应为所有社会成员提供,与其所缴纳税的多少不完全对等;工资制度,政府公务人员和政府直接举办的公共事业机构工作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等工资性支出,由政府财政支出安排,其支出总额和支出标准,直接关系到这部分社员成员在收入分配中的地位,进而影响全社会的收入分配格局。因而工资制度构成政府调节收入分配,实现其政策目标的重要工具;财政补贴,财政补贴是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属转移性支出,其目的是为了执行政府政策的需要,对企业、个人的某些特定行为给予资金支持,以影响相关产品和劳务价格结构,调节市场供求关系。而政府财政补贴数额、补贴对象,则直接影响有关企业、个人在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和份额。(2)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通过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达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等目标,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政府稳定经济职能,还意味着实现经济增长与发展的目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属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增加,可用经济增长率或增长额来表示。而经济发展是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经济运行和人民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贫富差距缩小,生产生活环境改善、人们医疗教育文化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等。即经济的增长,最终要有利于人民福利水平的改善,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重要职能。为实现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政府需要运用相应的政策工具和手段,主要有: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基本平衡;运用财政制度的自动调节功能,实现经济稳定与增长(3)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政府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政府经济活动,引导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流动,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等经济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结构,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叁』 政府经济学不定向选题
谢谢一、单项选择题(共40道试题,共40分。)1.课税对象是指(c)A.具体征税项目B.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C.税收征收的目的物D.都不对2.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d)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D.社会公共权力3.在多数裁定的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的偏好决定A.众数选民B.中位选民C.利益一致选民D.全部选民4.下列经济学家中,不认为公共物品因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必须由政府进行配置的是()A.亚当斯密B.科斯C.穆勒D.庇古5.在政府经济活动领域,大部分的决策通过()进行的A.价格机制B.市场机制C.政治程序D.法律程序6.中国目前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存在着()问题A.过于分散B.过于单一C.个人负担过重D.征收过多7.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A增长B下降C不变D均有可能8.在运用成本-收益分析法对政府支出绩效进行评价时,政府部门选择的贴现率往往()一般贴现率。A高于B低于C等于D没有关系9.划归地方税的是()的税种A.税源集中,收入规模相对较大B.税源集中,收入规模相对不大C.税源分散,收入规模相对较大D.税源分散,收入规模相对较10.在我们国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反映了()A.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B.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C.政府机构控制能力的有限性D.政府在决取过程中与立法机构协调的有限性11.财政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A.凯恩斯B.罗斯托C.鲍莫尔D.布坎南12.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不包括()A.现收现付式B.现收后付式C.完全基金式D.部分基金式13.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消费的强制性D.消费的不可分割性14.社会保险不包括()A.养老保险B.失业保险C.医疗保险D.汽车保险15.外部效应存在外部正效应和外部负效应两种,庇古认为解决这两种外部效应的方法是()A.产权界定B.财政补贴.罚款或收税D.公共法律措施16.中国在进一步的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应当统一管理体制,实现()A.征缴、管理、使用三分离B.征缴、管理统一,与使用分离C.征缴、管理、使用三统一D.征缴与管理、使用分离,管理、使用统一17.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是开展充分竞争、公平竞争,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效率”的重要前提A.信息的不对称性B.交易信息的充分性C.市场的完整性D.收入公平分配18.最早研究外部效应的经济学家是()A.英国经济学家科斯B.美国经济学家科斯C.美国经济学家庇古D.英国经济学家庇古19.下列产品的生产和提供不具有明显的自然垄断特征的是()A.供电、水、电B.邮政通信C.移动通信D.微软的office系统20.划归中央税的是()的税种。A.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大B.税源集中,收入规模不大C.税源分散,收入规模较大D.税源集中,收入规模较小21.广义的政府收入()A.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B.包括预算内收入,不包括预算外收入C.包括预算内收入和规费收入D.包括预算内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22.基础产业的特点不包括()A.公共产品特性B.自然垄断特性C.回收周期较长D.通常由私人投资进行23.社会保险的特性包括()A.强制性B.盈利性C.自愿性D.支出额度取决于投保人交纳保费大小24.下列行为不属于外部效应的是()A.向空中排放废气B.在公路上倒污水C.助人为乐的雷锋现象D.政府腐败行为25.西方财政学理论中著名的“灯塔理论”,主要讲述的是公共物品的()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效用的不可分割性D.消费的强制性26.非税收入不包括()A.公共收费B.转移支付C.国债收入D.国有资产收益27.在代议制民主制度中,政治家的行为主要是追求()A.追求选票数量的最大化B.追求预算的最大化C.追求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D.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28.下列行为具有生产的外部经济性特征的是()A.注射传染病疫苗B.自家阳台上养花C.读书活动D.兴修水利29.政府采购的特点不包括()A.资金来源的公共性B.采购目的的盈利性C.采购管理的公开性D.采购范围的广泛性30.公共事业支出不包括(A.教育支出B.国有企业支出C.卫生支出D.环境保护支出31.课税对象是指()A.具体征税项目B.负有纳税义务的个人C.税收征收的目的物D.都不对32.政府经济的目的是()A.满足社会公共需要B.纯粹追求商业利润C.满足官僚享受D.维护阶级统治33.政府在公共投资中的作用不包括()A.弥补市场失灵、有效配置资源B.利于强化国有经济在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领域的地位C.调节社会分配状况D.对经济总量和结构将产生调节效应34.下列不属于市场失灵的领域的有()A.国家公共安全B.公共医疗卫生C.法律与道德秩序D.个人生活用品35.一般来说,下列产品不属于公共物品的是()A.国防B.道路C.广播电视D.火车票36.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大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名义收入会()A.增长B.下降C.不变D.均有可能37.政府经济的主体是()A.政府B.企业C.个人D.行业协会38.公共选择的理论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的分析方法用于非市场的政治领域。A.政治学B社会学C经济学D管理学39.公共事业支出是一种()A.购买性支出B.生产性支出C.转移性支出D.都成立40.混合物品的特征是兼备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性质,可以采用公共提供方式,也可以采用()A.私人提供方式B.混合提供方式C.政府提供方式D.其他提供方式二、多项选择题(共20道试题,共40分。)1、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A政府收入B政府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D政府间转移支付2、社会保险与普通商业保险的区别在于()A.兴的主体不同B.前者有强制性,而后者没有C.前者有福利性,而后者没有D.达到的目的不同3.社会救济与一般意义的慈善事业根本区别在于()A.两者的内容不同B.两者性质不同C.两者的效果不同D.两者的目的不同4.按照税收负担衡量的方式不同,可将税收负担分为()A.直接负担B.货币负担C.间接负担D.真实负担5.公共资源的特征有()A.稀缺性B.使用不受限制C.充足性D.使用受到限制6.对财政补贴从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补贴的环节划分可分为()A.生产环节补贴B.流通环节补贴C.消费环节补贴D.分配环节补贴7.从20世纪90年代起,OECD国家实行绿色税制改革。其主要内容有()A.废除和修正现行的对环境有害的补贴及赋税B.改革现行税制,使之有利于环境C.开征新的生态税,实行对环境有害产品全面征税的政策D.开征有差别的税收8.属于价内税的有()A、消费税B营业税C关税D增值税9.政府收入的替代效应会导致人们()A.增加重税商品的消费量B.减少重税商品的消费量C.增加低税商品的消费量D.减少低税商品的消费量10.政府履行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目标包括()A.干预、调节国民经济运行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国际收支平衡11.非市场方式解决外部性的方法有()A.罚款或收税B.财政补贴C.公共管制D.产权界定和保护12.下列项目中属市场失灵的领域有()A.公共安全B.医疗卫生C.法律秩序D.个人计算机13.政府经济学的学习方法包括()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B.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C.历史分析与逻辑分析相结合D.矛盾的分析方法14.下列行为属于生产外部性的有()A.兴修水利B.治理环境污染C.沿街居民在自家阳台上养花D.安装路灯15.一般而言,社会保障基金的来源主要有()A.用人单位缴纳B.劳动者交纳C.政府财政拨款D.国外援助16.社会救济的功能有()A.解救功能B.辅助功能C.稳定功能D.激励功能1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之间的区别在于()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消费的竞争性D.消费的排他性18.混合物品具体包括()A.无排他性或弱排他性,但有一定的竞争性的物品B.有排他性,但非竞争性的物品C.可能发生拥挤的公共物品D.无排他性、非竞争性的物品19.政府经济活动的效率要求包括()A.政府直接控制和掌握资源的配置效率B.政府通过对市场和微观经济行为调节,引导全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C.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安全性D.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合意性20.直接税的特点是()A.税负隐蔽,征税阻力相对较小B.税负不易转嫁C.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D.税负较为公平三、单项选择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1.当政府收入增长率小于通货膨胀率时,政府实际收入会()A增长B下降C不变D均有可能2.基础产业的特点不包括()A公共产品特性B自然垄断特性C回收周期较长D通常由私人投资进行3.财政学家()提出了著名的“政府支出非均衡增长模型”A.凯恩斯B.罗斯托C.鲍莫尔D.布坎南4.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这主要是指公共物品具有()。A.消费的非竞争性B.消费的非排他性C.消费的强制性D.消费的不可分割性5.在多数裁定的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的偏好决定。A.众数选民B.中位选民C.利益一致选民D.全部选民6.税收的特性不包括()A强制性B无偿性C固定性D动态性7.广义的政府收入()A.包括预算内收入和预算外收入B.包括预算内收入,不包括预算外收入C.包括预算内收入和规费收入D.包括预算内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8.著名的经济学家科斯的“灯塔”理论从经验的角度论述了()。A.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B.公共物品只能由私人提供C.公共物品也可以由私人提供D.公共物品只能由私人和政府联合提供9.一般来说,政府经济的依据是()A.财政收入B.财政支出C.宏观经济管理D.社会公共权力10.公共投资与私人投资根本性的区别不包括()A.投资主体和投资能力不同B.投资效益的评价标准不同C.投资范围不同D.投资的监管方式不同
『肆』 政府经济学简答题
简单题
1、 什么是政府经济?如何理解政府经济?
政府经济,是一种与企业、个人经济活动相对应的经济行为,即以政府为主体的资源配置及其宏观经济管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政府经济:(1)政府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各级政府(2)政府经济的客体是参与部分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分配,并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3)政府经济的形式主要表现为政府收入、政府支出以及宏观经济管理。(4)政府经济的依据是社会公共权力。
2、如何认识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的必要性?一般而言,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在有些领域不能或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达不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的。政府[凭借社会公共权力介入市场失灵的领域,强制性地矫正市场失灵的根源。3、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能有哪些?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收入再分配(2)经济稳定和发展(3)资源配置
4、简述公共物品的公共供给方式及其理论依据。公共提供是政府通过税收方式筹措资金用于弥补产品的生产成本,免费为公共提供产品,用于公共消费. 以萨缪尔森代表的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由于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因此通过市场方式提供公共物品,实现排他是不可能的或者成本是高昂的,并且在规模经济上缺乏效率。因此,福利经济学家们认为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比市场方式即通过私人提供具有更高的效率。5、简述公共物品的私人供给可能性。答:当公共物品满足下列条件的时候,由私人供给公共物品便存在可能:(1)私人供给的公共物品一般应是准公共物品。(2)准公共物品的规模和范围一般较小,涉及的消费者数量有限.(3)在公共物品的消费上必须存在排他性技术。(4)有一系列制度条件来保障
6、什么是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公共资源有着如下两个特征:一是资源的稀缺性、一是其使用上不受限制。由于使用上不受限制,没有人对新加入使用者造成的外部效应负责,使得公共资源的使用所带来的社会收益小于个人收益,进而造成公共资源的过度使用,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公共资源问题。其产生的根源在于产权归属不够明确.
7、阐述科斯定理的含义、意义及局限性。
科斯定理的含义是:在产权明确、交易成本为零或很低的前提下,通过市场交易可以消除外部性。“科斯定理”强调产权的重要性,认为解决外部性问题的关键是界定和保护产权。只要产权已明确界定并受到法律的有效保护,那么交易的任何一方拥有产权都能带来同样的资源最优配置的结果,这可通过双方之间的谈判自然地实现,产权赋予不同的人,只是会带来收入分配结果的不同。科斯还认为,即便外部效应涉及到多方,即使不把公共资源的产权赋予单个的一个人,市场也可以自动地纠正外部效应。科斯定理”的结论,是建立在交易成本为零的前提基础上的。然而,市场交易中存在成本,这是不容忽略的事实。在交易费用为正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界定会带来不同效率的资源配置。
8、简述中位选民理论的内容。所谓中位选民,是指他的偏好落在所有选民偏好序列的中间。中位选民理论是说在多数裁定原则下,假定选民的偏好是单峰的,则选择的结果是由中为选民的偏好决定的。
9、简述阿罗不可能定律的内容。
在多数规则下,一般来说,要找到一个满足民主社会公共选择标准的规则是不可能的。不能指望一个民主社会能够做出一个前后一致的决策。该结论被称之为阿罗不可能定律。
10、简述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和用途。
政府支出的分类方法有按政府职能分类、按经济性质分类、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按其功能分类和其他分类方法。按政府职能对政府财政支出分类,可以分析一定时期内政府履行其职能的重点,以及政府职能的变迁;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析政府预算政策在公平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和选择,以及政府对市场运行干预的广度、深度;按支出具体用途分类可以全面地反映财政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有利于各级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可以更好地对各项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按其功能分类有利于体现政府各项支出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体现的功能、作用,可分析资源在不同领域的配置状况。
11、政府采购的含义及其与政府支出绩效的关系?答:政府采购,是一个国家的各级政府为了从事日常的政务活动或提供公共服务,以及事业单位和提供公共服务的团体为了开展业务活动,利用国家财政性资金和政府借款购买货物、工程及劳务的行为。政府采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竞争性原则(2)公开性原则(3)公平性原则。推行政府采购制度有利于(1)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有效发挥财政监督作用(2)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发挥财政支出的宏观调控功能。
12、简述公共投资的范围和政府涉入的原因。答:政府公共投资的范围主要涵盖那些对整个国民经济体系起到基础性作用,有利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效率的,但同时又是微利或无利的项目,主要包括着基础产业投资和农业投资。基础产业具有公共物品属性和自然垄断性的特点,决定着其很难单纯依靠私人投资主体的力量来完成,而应当由政府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共同完成。此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由于其自身的产业特点,往往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且时常受到自然和技术等方面的制约,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中,因此需要政府加以扶持。
13、简述财政投融资的特点和作用。
所谓财政投融资是指政府为了加强宏观调控,以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为目的,运用信用手段,直接或间接有偿筹集资金和使用资金的政府金融活动。财政投融资不同于一般商业投融资,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财政投融资的目的性很强,投资范围要严格限制。(2)财政投融资资金的使用,具有鲜明的公共性,追求社会效益的最大化。(3)财政投融资的资金来源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财政投融资是一种政策性投融资,它既不同于无偿拨款,也不同于一般商业贷款。财政投融资将财政融资的良好信誉与金融投资的高效运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较好的政府公共投资方式。
14、比较行政管理性支出和其他购买性支出的区别。
作为政府的购买性支出,行政管理支出与其他购买性支出相比具有特殊性。首先,公共行政部门所提供的行政管理,是面向全社会的一种管理,其数量与价值都不能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来确定,其管理对象和接受管理的主体不具有排他性,因而行政管理属于纯公共产品范畴,其支出也必须由政府财政予以提供,因而政府提供经费的来源,是向全体社会成员收取的税收;其次,从直接生产与消费社会财富的角度看,行政管理支出属于非生产性的社会消费性支出。
15、简述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制度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所体现出的内在效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保证社会成员生存权利的功能(2)风险分担功能(3)收入再分配功能(4)维护社会稳定功能(5)调节宏观经济平衡的功能。
16、简述社会保险税含义和开征意义。
社会保障(保险)税是强制征集社会保障基金最为普遍和有效的方式,这种方式只所以会被广泛采用,是因为:一方面现代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越来越表现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依赖性,并且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深化,其费用支付的延续性与增长的需要,要求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方式与税收的征收方式相似,带有明显的税收化倾向,而这种税收化的倾向,能够保证社保基金筹资的顺利进行与征收的固定化。对我国来说,这种方式筹集基金有利于保证社会保障基金有稳定充足的来源。
17、简述财政补贴的含义和特征。
所谓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需要,通过财政分配,向企业或居民提供的无偿性补助支出。财政补贴具有以下特征:(1)政策性,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数额、补贴的期限等都必须按照一定时期的政策需要来制定。(2)灵活性,财政补贴不是一经确定就长期保持不变的,国家要根据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政策需要及时修正和调整财政补贴。(3)时效性。财政补贴作为一种政策手段,是为国家政策目标服务的,必须依据一定时期国家的政策需要来制定。当国家的某些政策发生变化时,财政补贴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18、简述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关系的意义。答:一般认为,政府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GDP)的比率是衡量政府收入规模的指标。合理确定政府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第二,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影响经济结构的优化。第三,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既影响公共需要的满足,也影响个别需要的实现。
19、试述组织政府收入应遵循的原则。
组织政府收入的原则,主要应当包括:(1)从发展经济入手,增加政府收入的原则。(2)利益兼顾的原则。(3)合理负担的原则。(4)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20、简述直接税的特点。
直接税是指由纳税人直接负担,不易转嫁的税种。直接税的特点是:(1)税负不易转嫁。(2)税收弹性大,税收收入不够稳定。(3)税负较为公平。(4)计税较复杂,征收管理难度较大。
21、简述税负转嫁的特征。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所交纳的税款全部或部分地转移给他人负担的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作为一种经济过程和经济现象,一般具有以下特征:第一,税负转嫁是纳税人的一般行为倾向,是纳税人的主动行为。第二,税负转嫁是各个经济主体之间对税收负担的一种再分配。第三,税负转嫁是和价格的升降直接相联系的,而且价格的升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税负转嫁引起的。
22、简述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
影响宏观税负的主要因素有:(1)税收制度(2)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3)宏观经济政策(4)政府的职责范围。
23、简述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原则。
经过长期的国有资产经营的实践,人们认识到要建立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准则;(1)政企分开(2)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3)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4)分级所有、分级管理(5)正确处理所有者、经营者、生产者(企业职工)之间物质利益关系(6)实现资产运营效益最大化的原则。
24、简述公共收费的功能。
公共收费具有以下功能:(1) 体现政府宏观经济社会政策目标(2)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3) 稳定市场物价。
25、简述当前我国公共收费问题的解决方法。
根据我国公共收费管理现状,结合市场经济国家经验,公共收费管理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1) 依法收费,依法理财(2) 以政府预算管理为核心,加强公共收费管理(3) 加强公共收费监督。
26、简述公债市场的功能。
公债市场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政府债券进行转让、买卖和交易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有:(1)公债市场为政府的发行和交易提供了有效的渠道;(2)公债市场可以进一步引导资金流向,实现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3)公债市场是传播和获取经济信息的重要场所;(4)公债市场还能够为社会闲置资金提供良好的投资场所。
27、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债务规模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经济发展水平;(2)生产关系类型;(3)安定政治背景;(4)国家职能范围;(5)财政政策选择;(6)金融市场状况;(7)公债管理水平。
28、如何确定公债发行条件?
公债发行条件是指国家对所发行公债及其与发行有关诸多方面以法律形式所作的明确规定。发行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公债品种、公债发行权限、公债发行对象、公债发行数额、公债券票面金额、公债发行价格、利息率、对公债流动性和安全性的规定等
29、公债偿还的方法有哪些?
公债偿还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1)买销法;(2)比例偿还法;(3)抽签偿还法;(4)一次偿还法。
30、简述公债与税收和政府信用的区别。
政府信用是指政府以债务人的身份取得的信用,或以债债权人的身份提供信用及其信用活动,所以说公债是政府信用的一种形式。税收,政府凭借公共权力取得收入,同国家取得公共收入的其它方式相比,税收具有其鲜明的形式特征,即具有无偿性、强制性和固定性。政府及政府所属机构以债务人的身份,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或合同的规定,同有关各方发生的特定的债权债务关系,形成这种收入的依据是政府信誉,所以相较于税收,公债有着自愿性、有偿性。
31、简述预算编制的原则。
政府预算的编制是有意识地确定和规范财政活动的计划行为,它必须遵循一定的指导思想。目前预算编制采用的主要有四项原则:(1)完整性原则。在国家预算之外,不应有其他的财政收支。(2)准确性原则。财政收支数字应进行科学的测算。(3)合法性原则。预算的编制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条文。(4)年度性原则。任何一个国家的预算编制,都必须有时间的界定,通常为1年。
32、简述我国实行部门预算的必要性。
编制部门预算的必要性有:(1)有利于对财政预算的审查和监督(2)有利于预算编制的公开、透明,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3)提高了预算编制方法的科学性。(4)部门预算是完整的功能预算的基础。
33、简述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含义。
国库集中收付,包括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集中收入管理,一切财政性收入均纳入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商业银行的单一账户;二是集中支出管理,原则上一切财政性支出均应在实际支付行为发生时才能从单一账户支付出去,支付对象一般应是商品供应商或劳务提供者;三是集中账户管理,设置与国库单一账户配套使用的国库分类账户,集中反映各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
34、简述我国的预算编制程序。
我国政府预算编制的组织程序按“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两上两下、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大致过程如下:(1)单位、部门提出概算(2)下达预算收支指标(3)编制汇总预算(4)审批预算。
35、简述公开市场操作的优点。
与调整法定准备金率和再贴现率相比,公开市场操作相比,有着下列优点:(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及试探性的操作,还可以进行逆向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2)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象再贴现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3)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量进行的是微调,不会像准备金率的变动一样产生震动效果。
36、比较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差异。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着以下的差异:(1)制定政策的主体有差别。财政政策主体是政府,货币政策主体是一国货币当局(一般为中央银行)(2)政策目标有区别(3)政策手段有区别(4)政策时滞不同(5)对利率的影响不同(6)对投资的影响不同。
37、简述区域经济政策的功能。
区域经济政策的基本功能就是对全国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统筹和协调,指导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发展,把每个区域都纳入到全国经济发展之中,充分发挥地区间的优势和潜力,为全国经济发展做贡献;根据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原则,协调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与全国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及重点发展区域与其他区域发展的关系;根据平等互利、分工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协调区域之间经济发展关系,推动区域之间分工与合作;根据加强民族团结、增强国家凝聚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协调的原则,协调经济发达区域与经济欠发达之间的关系,促进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发展。
38、减除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有哪些?
国际重复征税的减除,主要是指在国际经济活动中,当发生两种税收管辖权重叠时,行使居民税收管辖权的国家,通过优先承认跨国纳税人向行使地域税收管辖权国家所缴纳的税收来借以减轻或消除国际重复征税。在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中通常采用的避免、消除或缓和国家重复征税的方法主要有免税法、扣除法、低税法、抵免法等。
39、国际税收协定包括哪些内容?
国际税收协定一般包括以下基本内容:(1)协定适用的范围。协定适用的范围主要包括人的范围和税种的范围两个方面。这是国际税收协定必须首先明确的前提;(2)免除双重征税问题。免除双重征税是国际税收协定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包括:明确所得概念,协调各缔约国之间的税收管辖权,确定免除双重征税的方法等;(3)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保证税收无差别对待是指缔约国各方给对方公民以本国公民待遇,按等同于本国公民标准征税,保证不加歧视等;(4)消除和减少国际逃税。
40、贸易政策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贸易政策主要是指一国政府为实现其促进或限制对外贸易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规范、措施。一般来讲,贸易政策主要包括:(1)关税政策。如针对不同商品进口或出口征收的从价税和从量税等;(2)非关税措施。如针对不同领域实施的进口配额、许可证、自愿出口限制等。(3)促进出口的扶持政策。如补贴、出口信贷、出口退税等措施。
『伍』 政府经济调节能力的有限性、
我跟你说两句,广东东莞,浙江的工厂倒闭了很多。因为他们主要从事进出口贸易。北方的企业就很少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的主要市场是国内市场。
公共服务与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之间的关系
这四项职能都是国家应承担的,都属于由公职人员所从事的工作。在广义上,可以将公职人员使用公共权力与资源所从事的各项工作都看作是公共服务。当国家是建立在普遍的公民主权基础之上的时候,国家具有公共性质,国家存在的目的和职能,就是为全体公民的利益和需求服务。在这个意义上,由国家的公共性质所决定,国家体系中的所有机构,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和司法机构等都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在这些机构中任职的人们的工作都是在提供公共服务。在中国,这意味着在人大、法院、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等国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在从事公共服务。但是,对公共服务的概念只有作狭义、具体和明确的界定才能在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具有实质性意义,即提供公共服务是国家的主要职能之一,有其具体的内容和形式,并且可与政府或国家的其他职能相区分。也就是说,公共服务只是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相并列的国家的又一项职能。
狭义的公共服务不包括国家所从事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等一些职能活动,即凡属政府的行政管理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监管行为,以及影响宏观经济和社会整体的操作性行为,都不属于狭义公共服务,因为,这些政府行为的共同点,是它们都不能使公民的某种具体的直接需求得到满足。公民作为人,有衣食住行、生存、生产、生活、发展和娱乐的需求。这些需求可以称作公民的直接需求。至于宏观经济稳定、市场秩序和社会秩序等则是公民活动的间接需求,不是满足公民特定的直接需求的。公共服务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如果教育过程中使用了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那么就属于教育公共服务。但是,诸如执法、监督、税收、登记注册以及处罚等政府行为,虽然也同公民发生关系,也是公民从事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政府工作,但这些类别的公共活动却并不是在满足公民的某种直接需求,公民也不会从中感到享受,只是公民活动的间接公共需求的满足,所以类似政府行为都不是公共服务。笔者的研究所采用的公共服务的概念是狭义的,即能够满足公民直接需求的由国家介入的服务活动,如教育、医疗保健、社会保障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
『陆』 论述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
政府经济调控能力的有限性主要表现在:
1、政府决策信息的有限性。
在调整经济运行、克服市场失灵的过程中,政府缺乏收集和掌握的信息,影响了政府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科学性,政策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市场及主体行为控制的有限性。
企业、个人和其他市场参与者可能无法及时响应政府的经济政策,或者他们的行为将改变到政府希望的方向。政府无法完全控制价格波动、生产要素流动等市场形势,导致政府的政策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失败。
(6)政府经济学决策有限性扩展阅读:
政府经济调控的途径:
质监部门在政府宏观经济调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既是政府工作、管理的需要,也是质监部门在有为、有威、有位的工作效能基础上,巩固自身地位、拓展工作领域、把握发展机遇、创造辉煌业绩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强化监督监管职能的发挥,突出“打假”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以打假治劣为突破口,限制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小炼钢、小加工的存在,禁止其生产销售。
杜绝资源和能源浪费,避免重复建设现象发生,严格质量标准,对生产低质伪劣产品企业严肃查处禁止其生产和销售。
通过扶持名优企业发展,不断壮大产业主流带动和导向优势。加大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深入开展扶优扶强;从扶持企业名牌争创、相关认证、现代管理体系建立等入手,巩固企业基础管理手段。
从打假保名优入手,维护合法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基本权利,推进企业健康有序发展。一方面要保证行业发展的健康、有效和导向作用的趋同。
注重市场准入制度的适度把握和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政府加大抑制部分行业投资增长过猛及产能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设置严格的市场准入门槛,控制这些行业的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依据职责,质监部门要严格按照相关政策、文件、制度要求,把好市场准入关,保证调控措施落实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