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经济学理性与价值中国经济学

经济学理性与价值中国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1-03-10 21:32:02

经济学对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同时也阐明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通过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内容,是决定生产关系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主要有: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强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关于基本国情,作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提出党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路线的基本精神被称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关于我国社会基本和主要矛盾,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也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生产力,实现四个现代化.
4、关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
5、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6、关于经济体制的目标选择,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7、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8、关于分配制度,确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9、关于企业改革,建立健全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10、关于农村改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1、关于对外开放,强调中国实现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但不能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充分利用、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同时,又必须头脑清醒,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基础理论,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有实用性和导向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才研究资源配置,是一种误解.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运动形式的具体表现.市场经济属体制性范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揭示了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在对所有制、分配、分工、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竞争、垄断、价值、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概念范畴,对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机制,对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等资本的运动,对商业、借贷、银行和农业资本等资本的各种形式,以及对虚拟资本和股份公司等,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以外,还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科学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依据.进入新世纪,我国进入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改革发展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适时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方针.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并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重大创新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其中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仍然处于中心的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其最重要的含义是以人民利益为本.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是人的全面发展,为了切切实实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经济建设则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目的的手段.这一理念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确立了“人是实践的存在物”这一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命题,指出人从劳动实践中走来,靠劳动实践而生存,人的本质是人在实践中表现出来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们从事各种实践活动最根本的目的,是人及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解放.马克思曾经期望“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转变发展观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就是要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马克思经济理论的许多论述,对上述问题都有指导意义.
马克思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协调问题,指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对于自然界具有依赖性.分析了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揭露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物质变换过程中对土地的滥用和对森林等自然资源的破坏.马克思预见,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把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变换.这些论述都为科学发展观提供了理论依据

Ⅱ 为什么要选择经济学或经济学专业

因为经济学就业前景非常好。
一,什么是济学;
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就是创造、转化、实现价值,满足人类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动。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规律即研究价值的创造、转化、实现的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的理论,分为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经济学两大类型。
二,中国经济学;
中国经济学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具有高度原创性的新的经济学范式,在理论基础、体系结构、实践功能方面同现有的西方经济学流派有本质的不同;既反映人类一般经济规律、又反映中国经济特殊规律,能有效解释中国经济现象、指导中国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理论基础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三,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范式是运用西方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范式,属于片面反映经济发展规律的政治经济学。以一般均衡理论、配置经济学、价格经济学为基础理论、以理性人都是自私的“经济人”假设为理论出发点、以私有制为经济基础、以价格机制为市场的核心机制、以竞争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以博弈为经济主体的行为方式、以利润最大化为微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GDP经济规模最大化为宏观经济的最终目标、以线性非对称思维方式和还原论思维方法为方法论特征、擅长数量分析、在“实证化”的名义下把经济学的实证性与规范性对立起来,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模式、基本结构与基本功能。线性、抽象性、片面性,是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基本特征。
四,经济学的就业方向;
经济预测、分析人员
职业概况:此职位分布在各行业中,但一般只有在比较大的公司和**中的经济决策部门才会设置。主要负责各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随着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调查和分析的重要性也将越来越明显。
对外贸易人员
职业概况:将“世界工厂”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外客户;寻找国外货源为国内客户。
市场营销人员
职业概况:只要有产品和服务在出售,就会有销售的职位在招聘。对于以技术为背景的行业里面,例如电讯、软件等,销售的需求仍然会持续走高。即使在非技术领域,销售职位也一直是市场需求最旺盛的职位类别之一。
管理类职位
职业概况:刚出校门的大学生首先谋得的管理职位大都是一线管理人员,例如生产管理、行政管理、人事管理、金融管理等等。
银行从业人员
职业概况:经济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进入银行业工作,比如开发行、农发行等政策性银行、四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外资行分支机构等,也可以进入中国人民银行或银监局等监管机构。
证券、信托、基金等从业人员
职业概况:进入证券、信托、基金等金融机构,最好考些资格证书。如:CFA、证券从业资格证书等。
其他(教师、公务员等)。

Ⅲ 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区别

经济学和复金融学的区别如制下

1、研究的领域不同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及如何将有限或者稀缺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社会科学。

金融学从经济学分化出来的,是研究公司、个人、政府、与其他机构如何招募和投资资金的学科。

2、内容不同

金融学大致有两个方向,宏观层面的金融市场运行理论和微观层面的公司投资理论。

经济学的概念中就没有金融学的那么明显列出所学知识,金融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

3、就业方向不同

经济学业可以从事的行业会计学、财务、证券、期货、投资、营销、市场、银行、金融、老师等。

金融学可以在商业性质的银行,其中包括中国工商、建设、农业银行等四大行和招商等股份制商行、城市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上交所、深交所、期交所等。

Ⅳ 中国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有什么区别

中国的经济学更多的是以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依据的,马克思更多的侧重于社会主义,故而他的很多思想观点,对于资本主义具有抵触,其中最典型的是,他把剩余价值看作是资本家对于个人的剥削部分,中国的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更多的是借鉴了马克思理论。他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而西方经济学,其研究核心是人类欲望无限同资源的稀缺,它既研究古老而又现代的家政管理,又研究多姿多彩的企业经营,还大胆解说政府日益加码的经济调控。它既赞美价格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效率优势,也无情的剖析市场机制在不少领域资源配置上的诸多缺陷。主要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领域,其实很多经济学家都不承认马克思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只承认他是一个政治家,而马克思的某些研究的确带有浓烈的政治色彩。当然这并不代表我否认马克思的所有观点,他不仅在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都有卓越的贡献。

Ⅳ 为什么要选择经济学或选择经济学专业的理由

经济类专业就业前景比较大,而且薪资高,社会也需要这方面人才。

Ⅵ 无知的经济学与中国经济:为什么经济学家总

经济学理论,是以假设为前提,其较为常用的两个假设是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定。
经济学中所谓“理性人”,是指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自己的最大经济利益。事实上,这种假设根本不成立,尤其在政府介入市场的情况下。而完全信息假设,是指市场上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体即买者和卖者都对有关的经济情况具有完全的信息。要知道,即使在当今信息社会,买者和卖者拥有完全信息也是不可能的。
不合乎事实的假设前提,肯定会得出不合乎事实的结论。连西方经济学者承认,上述两个假设条件未必完全合乎事实,它们是为了理论分析的方便而设立的。在此条件下通过模型推演出来的实验结果,会和事实产生一定的差距。所以,经济学家经常说错是必然的。而部分经济学家又被利益绑架,代表一定利益集团说话时,这种“总是说错”泛滥就更不足为奇了。

Ⅶ 谈谈经济学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我不知道罗家伦,我只是谈谈我对人生意义的看法:首先要理解意义是什么?意义是一个哲学命题,包含“功用”的意思,有点类似于经济学里的“价值”。比如说汽车对于人的意义就是“代步工具”,可以让我们运动得更快更省力,而汽车对于一条过路的狗的意义就是个危险。所以说“意义”必须有个主体,就是刚才我们说的人或狗。而如果单说“人生的意义”,就缺乏主体,会带来讨论上的困惑,人生对什么的意义呢?如果说人生对自己的意义,那就是很多人认为的这几十年的行乐。而这个提法也不太妥当,就好比说“汽车对于汽车的意义是什么?”因此我觉得每个人人生意义相对于他人和群体来说才说得通,中国传统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每个人是家族传承中的一环,我们完成这种代代相传的香火是意义所在,当然更高一层是完成家族文化的传承。当然,像司马迁这样不可能有后人了,他就把他的生命投注到一部《史记》当中,完成了他的人生意义。总体来说,我认为只要是把我们有限的生命投入到一件相对无限的事物中,就完成了我们的人生意义。

Ⅷ 如何理解经济学的“资源有限”与“理性”

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研究如何把有限的资源进行最合理的分配使用。 但是人类现在遇到的很多问题,并非没有合理地使用有限的资源造成的 ,而是现有资源根本不敷人类使用。 实际上,资源是否有限,是相对于人的欲望而言的。如果欲望有限,那么,较少的资源也足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也不会显得稀缺。如果人的欲望无限膨胀,那么再多的资源,也会被耗尽。虽然科学技术在迅速发展,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应用越来越合理,效率越来越高,但人类欲望的膨胀速度更快。 因此,在人类即将耗尽地球上的资源之前,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克制人的欲望,尤其是生活水平已经很高的人克制自己的欲望,以此来从根本上解决资源的稀缺性。 不断提高的欲望,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之一。在人类早期或目前尚处于贫穷阶段的人,可以有较高的欲望,并积极发展生产,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满足自己的欲望。但发展到一定程度,生活足够富裕之后,人类应该克制自己的欲望,把对物质利益的追求转向对精神和文化享受的方面。 虽然经济学并不负有改变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责任,但它作为最有影响力、最具可操作性、被人们寄予了最大希望的一门社会科学,它至少首先应该转变自己的基本思想,在强调“稀缺性”是经济学的起点的同时,也要强调稀缺性是相对的,除了合理配备资源之外,克制和减少人类的欲望,也是解决稀缺性问题的重要方法,而且是根本性的解决方法。 在研究如何合理配置资源时,这个“理”中应该增加一条:“抑制不必要的欲望”。例如应该区分各种需求,分辨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应该改变“出价高者先得”这一似乎天经地义的基本思想,而应该考虑让欲望过高者付出必要的额外代价,以抑制其欲望。经济学在阐述“价格”是合理指导资源配置的信号时,也应该强调价格可以用来抑制过度的欲望,抑制不合理的需求。 经济学可以“入侵”其它社会科学领域,用经济学原理解释人类的非经济活动;另一方面,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无法与人类的其它活动割裂开来,政治、文化、哲学和宗教等都对人类的经济活动发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经济学也应该积极配合或带动其它学科一起来解决人类面对的经济问题。 复兴和弘扬“知足常乐”的文化,传播“自我克制”的宗教思想,鼓励追求精神幸福,推动政府制定各种抑制欲望的政策法规,促使各主要工业国家达成自我节制的国际共识,开创新的人类发展哲学,等等,只有这样,人类才可能找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宗教是一种不科学的迷信,至少其理论的规律性和客观性尚未得到验证。但如果它能在抑制人的欲望方面达到和科学理论同样的效果,那么它也是有价值的。宗教鼓吹存在死后世界(天堂和地狱)或来世(投胎重生),信奉者对自己在死后或来世受到的待遇非常重视,因此可以把现世的清心寡欲和死后或来世的较高待遇挂上钩。 在人类社会早期和不发达阶段,世界上存在很多空间,有很大的资源裕度,人类可以以扩张和拓荒为主,不断改造世界,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此阶段人类活动的规模和深度还很小,对于地球这个庞大的系统来说,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即使出现一些问题,地球也有能力恢复正常。但现在,人类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量变引起了质变,人类在地球上的发展空间已经接近饱和,人类活动已经成为不可忽略的因素,地球也难以靠自身的力量恢复人类破坏造成的损伤。因此,人类必须改变自己的生活和生产方式,而人类自身欲望的大小,是人类选择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决定因素。 西方白人文化的核心思想是“弱肉强食,得寸进尺”。这种文化思想在人类拓荒时期和发展初期,是合理的,是有积极意义和价值的。西方白人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种示范效应推动这种思想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思想。但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尤其在发达地区,这种思想必须有所改变了,应该逐步转变为“适可而止,知足常乐”。 二,理性人经常不理性,非理性人是另一种理性人 西方经济学的基础之一是参与经济活动的人都是“理性人”。理性人能够正确地判断商品的价值,采取对自己有利的行动。理性人据以判断“有利”与否的依据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边际效用。 但人们在考虑“成本”时,往往只考虑了货币成本,却忽视了寻求最低价所耗费的时间等比较隐蔽的其它方面的成本,以及有关的机会成本;或只考虑了经济成本,却忽视了生态成本和政治成本。一些工业项目能够带来经济上的利益,但往往造成巨大的污染或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产品和技术,虽然向外国购买的费用低于自己开发和生产,但在政治上具有很大风险,可能导致受制于外国的局面,在与该国或其盟国发生对抗或战争时,将使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 阿根廷海军使用的导弹是从法国进口的,在与英国为争夺马尔维纳斯群岛作战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就在英国为这些导弹头疼时,法国把有关导弹的机密透露给了盟国英国,使英国舰队成功地躲过了导弹,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中国在大飞机、尖端武器、集成电路和软件操作系统等战略性产品上,即使花费再大的经济代价,也应该建立起独立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能力。中国是一个大国,大国和小国有本质的区别。大国无法投靠其它大国,大国也不可能愿意保护其它大国,大国对其它大国唯一肯做的事情就是分裂它,使它成为众多小国,不再威胁自己。 绝大多数人的决策依据是自身的局部利益和当前的利益。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后来不得不花费巨大的力量整治环境。这本来可以作为中国等后发展国家的前车之鉴,社会舆论也强烈呼吁不能“先污染、后整治”,但人们被眼前利益所诱惑,仍然把发展放在首位,导致严重的污染和生态灾难。金融衍生产品导致了“金融海啸”,使全球经济陷入困境。但之前并非没有人警告过金融衍生产品的危险,有关国家的政府官员也未必不知道其潜在的危害性,但为了眼前的经济发展利益,却进行了错误的选择。实际上,人类有个通病:“不撞南墙不回头”。 由于信息不全,即使完全理性的人也可能进行错误的决策。股市、期货和债券等的投资者都是会避害趋利的理性人,但因为信息不全,无法获悉全部市场动态,无法掌握庄家的心思,虽绞尽脑汁仍然常常亏损。 因此,“理性人”的内涵并非不言而喻,怎么样算“有利”,怎么样算“不利”,是因人而异或因时而异的;而且一个理性人认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未必真的对他有利,或只是现在有利,但长远是不利的,而且长远利益的损失可能要大于最初获得的利益。 有些人的理性标准与大多数人的不同,这些少数人是不是就属于非理性人呢?例如在大多数人都积极买进股票时,某人却开始抛售手里的股票。也许其他人认为他的行为是非理性的,但他却认为自己的行动时理性的,因为他判断股市已经过热,即将大幅度下跌。 另一方面,经济学只研究理性人的理性行为是不够的,因为人类的经济活动中存在大量非理性行为,例如冲动型购买:仅仅因为价格便宜或有礼品赠送,人们就买了自己也很清楚自己并不需要的商品。如果经济学只研究理性人的理性行为,就无法全面了解人的经济行为,无法解释很多经济现象,消弱了自己的价值。 有的人为了某种爱好可以倾家荡产,有些人放弃了正常的生活,十几年如一日地追逐娱乐明星。在一般人看来,这些人是非理性人。但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立场研究他们,可以发现他们实际上也是理性人,只是他们的理性标准体系(偏好序列)与众不同而已。例如,绝大多数普通人把生存、生活、维持生活所必须的工作收入等,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但走火入魔的追星人把亲近明星放在了最前面,所以他们愿意牺牲正常的生活去追星。因此,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的行为完全是理性的。 因此,是否理性人,不应该以大多数人的理性标准去衡量,而应该用其它方法去判别,例如他是否具备理性思维的能力,其行为是否和其目的一致。走火入魔的追星者知道去香港找刘德华,而不是去连云港找刘德华,就说明他是一个理性人。 文/黄佶

Ⅸ 中国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可采用的“经济的定义”

辞典
1、经济是价值的创造、转化与实现。

1.经济就是生产或生活上的节约、节俭,前者包括节约资金、物质资料和劳动等,归根结底是劳动时间的节约,即用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社会所需要的成果。后者指个人或家庭在生活消费上精打细算,用消耗较少的消费品来满足最大的需要。总之,经济就是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
2.经济就是国家或企业、个人的收支状况,如国民生产总值、社会总产值、企业的产量与效益、个人的收入与支出等;
3.经济就是经邦济世、经国济世或经世济民等词的综合和简化。如“识局经济”(《晋书纪瞻》)、“皆有经济之道而位不逢”(隋王通《文中子中说》卷六)。它的含义包括国家如何理财,如何管理各种经济活动,如何处理政治、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即治理国家、拯救庶民的意思;
4. 经济就是家庭管理(见[古希腊]色诺芬著:《经济论》);
5.经济就是一种谋生术,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见[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经济论》)。
第1、2个解释反映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用法;第3个解释是我国古代对经济一词的用法;第4、5个解释是古希腊对经济一词的用法。
泡沫经济
《辞海》(1999年版)中有一个较为准确的解释。泡沫经济: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灾害性的后果。
传统政治经济学教材
6.经济是指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与一定的社会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或社会经济制度,是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依托建立起来的基础;
7.经济是指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过程。包括物质资料的直接生产过程以及由它决定的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其内容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但主要是指生产力;
8.经济是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包括一国全部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和部分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及其活动。我们通常讲不同国家的经济状况,就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上讲的(这一定义犯了逻辑错误,即循环定义)。
俄罗斯经济学家
9.经济就是遵循一定经济原则,在任何情况下力求以最小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效益的一切活动;
10.经济就是人类以外部自然界为对象,为了创造满足我们需要所必须的物质环境而不是追求享受所采取的行为的总和(以上见参考文献[俄]M.N.杜冈—巴拉诺夫斯基著:《政治经济学原理》)。
西方经济学
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学家给经济学下了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对经济的定义却比较模糊。他们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自然是经济,经济这个最基本的概念是一个清晰自明的实体,对经济无须下定义,故至今为止在西方经济学中经济一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由此导致他们对经济学的定义也处于混乱状态。我们只能从其对经济学的定义中推测出经济的“定义”。
11.经济是指财富;
12.经济是人类和社会选择使用物质 和前辈所提供的稀缺资源;
13.经济是指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它们分配给不同的个人;
14.经济是指人类生活事务;
15.经济是指把稀缺资源配置到各种不同的和相互竞争的需要上,并使它们得到最大满足;
16.经济是指将稀缺的资源有效的配置给相互竞争的用途;
17.经济是指个人、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组织在社会内进行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决定社会稀缺性资源的使用;
18.经济指社会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19.经济是指我们社会中的个人、厂商、政府和其他组织进行选择,这些选择决定社会资源被利用;
20.经济是指在经济活动中确定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价格,以及运用这些价格配置资源; 21.经济是指金融市场行为,金融市场将资本配置到其他经济部门;
22.经济是指收入分配,以及不损害经济运行的前提下对人给予帮助;
23.经济是指政府支出、税收、预算、赤字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24.经济是指经济周期中失业与生产的波动,并改善经济增长的政策;
25.经济是指各国贸易模式贸易壁垒的影响;
26.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资源有效利用的方式;
27.经济是指一定社会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经济活动,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
28.经济是指有限资源在不同用途上的运用;
29.经济是指资源配置的全过程及决定影响资源配置的全部因素。

阅读全文

与经济学理性与价值中国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