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九版)课后答案!中文版英文版都可以!最好是中文版的!谢谢!感激不尽!
网页链接
目前也只找到这个资源,可以在线观看。土豪另当别论。
Ⅱ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的课后答案
Answers to Textbook Questionsand Problems
CHAPTER1 The Science of Macroeconomics
Questions for Review
1. Mi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how indivial firms and households make decisions, and how they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Microeconomic models of firms and households are based on principles of optimization— and households do the best they can given the constraints they face. For example, households choose which goods to purchase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ir utility, whereas firms decide how much to proce in order to maximize profits. In contrast, macroeconomics is the study of the economy as a whole; it focuses on issues such as how total output, total employment, and the overall price level are determined. These economy-wide variables are based on the interaction of many households and many firms; therefore, microeconomics forms the basis for macroeconomics.
2. Economists build models as a means of summarizing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economic variables.
Models are useful because they abstract from the many details in the economy and allow one to focus on the most important economic connections.
3. A market-clearing model is one in which prices adjust to equilibrate supply and demand. Market-clearing models are useful in situations where prices are flexible. Yet in many situations, flexible prices may not be a realistic assumption. For example, labor contracts often set wages for up to three years. Or, firms such as magazine publishers change their prices only every three to four years. Most macroeconomists believe that price flexibility is a reasonable assumption for studying long-run issues. Over the long run, prices respond to changes in demand or supply, even though in the short run they may be slow to adjust.
Ⅲ 经济学中什么是理性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抄又称经济人假设,或最大化原则,是西方经济学中最基本的前提假设。西方经济学者指出,所谓“经济人”假设,也称为“合乎理性人”假设,是对在经济社会中从事经济活动的所有人的基本特征的一个一般性抽象。
这个被抽象出来的基本特征就是: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都是利己的。也可以说,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3)chapter03曼昆经济学扩展阅读
行为
1、理性人具有关于他所处环境的完备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即使不是绝对完备的,至少也相当丰富,相当透彻;
2、理性人有稳定的和条理清楚的偏好;
3、理性人有很强的计算能力,能算出每种选择的后果;
4、理性人能使其选中的方案自然达到其偏好尺度上的最高点,即理性人总是选择最优。用程式化的语言说,就是由于具备完全的信息和理性,理性人能够找到实现目标的所有备选方案,预见这些方案的实施后果,并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在这些方案中做出最优选择。
Ⅳ 经济学中的SEO是什么意思
股权再融资。
再融资是指上市公司通过配股、增发和发行可转换债券等方式在证券市场上进行的直接融资。再融资对上市公司的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我国证券市场的再融资功能越来越受到有关方面的重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特点
融资方式单一,以股权融资为主;融资金额超过实际需求;融资投向具有盲目性和不确定性;股利分配政策制订随意;融资效率低下。
(4)chapter03曼昆经济学扩展阅读:
公司之所以供股集资,通常是为了作新增投资,或者减债。如果公司有充分理由去供股,例如作新投资,而新投资预计可以增加公司盈利,那么供股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供股之后,公司的盈利会因新增投资而增加,这会对股价有支持,甚至令股价上升。
不过,一般散户会把供股看成一种负面的公司行动,因为这要小股东付出额外的投资,但不是所有股东都愿意作出更多投资。所以,当公司宣告供股时,现有股东会收到供股权利,叫做供股权(Pre-emption rights)。如果股东不想供股,可以放弃这个权利,或者在市场上把这供股权沽出套现。
这种供股权是可以在联交所中买卖,不过寿命较短,通常只有一至两星期。一般情况,公司为了吸引股东供股,会把供股价调低,相对正股价格有些折让。不过,这又会使股价受压,再加上这些新股会把公司每股盈利摊薄,难怪一般散户都不喜欢供股。
Ⅳ 有哪些让人惊艳的经济学模型
说几个对于经济学初学者来说不那么有名的吧。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后面列出的材料(基本上学过微积分,线代,概率论的都能看懂)。
1.Myerson,Optimal Auction Design。
想象一个垄断者要出售一件不可分割的商品,垄断者不知道每个潜在买家对这件商品的估值,决定举行一场拍卖。那么穷举所有的拍卖规则,哪种规则可以让垄断者得到最大的期望收益呢?(这个模型推广一下就变成了:设计一个博弈的规则使得均衡解对设计者来说是最优的)。
Reference:《Myerson,1981》或《Advanced Microeconomic Theory》,JR,chapter 9.
2.Gale&Sharpley,Deferred Acceptance Algorithms。
假设“婚姻市场”上有M个男生和N个女生,每个男生对女生们有个偏好序,每个女生对男生们也有一个偏好序,我们现在要设计一个算法给男生们和女生们牵线(假设我们只考虑一夫一妻制,且不考虑同性恋)。我们的目标是根据我们的算法,最后的匹配是“稳定”的(稳定指:1.不存在有人宁愿单身也不愿意和现任配偶这种情况。2.如果有一男一女,相对于各自的现任配偶更喜欢彼此,他们就可以“私奔”,稳定匹配下不存在有一对男女有动机私奔)。DA算法给出了找到一个稳定解的方法。(这个模型不仅可以刻画婚姻市场,所有的双边市场都可以刻画。)
Reference:《Two sided matching》,Roth,Chapter 2
3.Spence,Signaling。
考虑企业在一群应聘者之间招人。应聘者有些是高能力的,有些是低能力的。企业不能观测应聘者的能力,只能观察到应聘者的受教育情况。假设教育对增加一个应聘者的能力没有任何作用,企业任然会招高学历的人!这是因为受到良好教育相当于一个“信号”,告诉企业“我是个高能力者”。虽然未必每个受过许多教育的人能力都比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能力高,但统计意义上是对的。
Reference:《Contract Theory》,Bolton,Chapter 3
4.Ballester,Game on Social Network。
考虑一个地下犯罪团伙,每个犯罪分子在团伙里有好朋友也有关系一般的人,每个人犯多少案不仅和自己的链樱困“内在效用”有关,也和自己的朋友犯多少案有关(朋友犯案多,自己也犯案多)。现在政府要设定一个指标,来判断谁是头号危险分子。Ballester告诉我们怎样去设定这个指标,有趣的是这个指标和Google怎样对网页的重要性颂裤(Page Ranking)的指标是类似的。
Reference:Ballerster,,etc,2006,Who's who in networks.
5.Rubinstein,E-mail Game。
压轴出场。原模型比较抽象,我讲一个有趣的简化版。
想像两个将军准备合力攻打一座城,一个将军在城的西边,一个在东边。假设只有两个将军同时带领各自部队进攻的时候才能攻陷城池。再假设他们事先没约好什么时候进攻,且两个将军都是极度风险厌恶者,只有百分之一百确认对方会进攻时自己才会进攻。假设当时是冷兵器时代,且两个将军的唯一通讯方式是派个通讯兵穿越敌人城池来到实现。
这场战役会怎么收场呢?答案是两个将军根本不会进攻…
为啥呢?
直觉是这样的:
城东的将军决定次日早晨进攻,他派了一个通讯兵去城西通知城西的将军。此时城东的将军不会在次日早晨棚念进攻,因为他不知城西的将军有没有收到通知(因为通讯兵穿越敌人城池的时候可能被抓住)。
假设城西的将军收到了通知,他派那个通讯兵回去通知城东的将军自己收到通知了。此时城西的将军不会在次日早晨进攻,因为他不知道城东的将军知不知道他已经收到了通知。
继续这样推理,只有当每个将军知道对方知道对方知道对方知道......(无限个对方知道)次日早晨进攻的消息才会进攻,这意味着通讯兵要跑无穷次。
Reference:《A Course in Game Theory》,Osborne&Rubinstein,Chapter 5
(个人觉得大刘的《三体II》中的黑暗森林理论idea就来自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