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当今经济学发展前景
经济学 (经济学科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经济学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经济学起源希腊色诺芬、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早期经济学,经过亚当·斯密、马克思、凯恩斯等经济学家的发展,经济学衍生出了演化证券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边缘学科。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经济学研究和应用受到国家和民众的关注越来越高,理论体系和应用不断完善和发展。
经济学家给出定义:
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分配。
——保罗·萨缪尔森《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一般学者会把研究范围归纳入“微观”或“宏观”层面。“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体或个体与其他个体间的决策问题,这些问题包括了经济物品的消费、生产过程中稀缺资源的投入、资源的分配、分配机制上的选择等等。“宏观经济学”则以地区、国家层面作为研究对象,常见的分析包括收入与生产、货币、物价、就业、国际贸易等问题。
一般情况下,经济学理论建基在理性的“极大化”这假设之上,每个人都会在局限下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选择。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假设真假并不重要,只要假设推论出来的可被验证含意,能够解释及推测现实世界,我们就接受这个理论。但是奥地利经济学的理论是建立在人是有目的的行动的行动公理基础之上。其学派旗帜鲜明的反对把理性状态和极大化作为经济学的逻辑前提。
凡是有解释能力的理论,都一定有被事实推翻的可能性(refutable by facts),但未被事实推翻。 我们永远不能证明一个理论,因为下一次的事件总会有机会推翻该理论。
日常中经济问题主要分为两点:
1.研究人预期在不同的选择下“将会怎样”;
2.探讨人在选择下“该要怎样”。
前者称为“实证经济学”,后者称为“规范经济学”,而日常在学校教授的经济学课程属于“实证经济学”。
『贰』 关于国外读关于行为经济学研究生的问题
行为经济学我不懂,但是猜测的大概意思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所发生行为的一种规律性的探讨;大概类似于管理学中组织行为学对于管理学的意义。这个学科研究的主要应该是,在经济活动中,或者说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因素有哪些,这些会导致人们什么样的购买行为。比如,股市中的羊群效应,比如经济学中的博弈论相关的内容等等都应该属于其研究的范畴。从你列举的这些课程来看,大概与这个的关系都不是很大,不过追根溯源,一些基础性的学科,对你以后的造诣是有很深远的影响。譬如,国内很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就萨缪尔森的经济学看了六七遍。所以,诚以为,你们在大学期间,可以学习诸多知识,抛弃功利性,最后的结果往往是有红利可言的,所谓,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人生也是这样,祝你成功。
『叁』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新进展
《行为经济学新进展》内容简介: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经济学的祖师爷亚当·斯密早就对此有深入的讨论,但直到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家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才开始通过吸收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方法,通过改造新古典经济学中的效用函数,建立起全新的个体选择模型,并激发后来的经济学家把相关研究领域拓展到经济学的各主要分支,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行为经济学”。《行为经济学新进展》就是行为经济学家在这方面得出的最具代表性的成果。《行为经济学新进展》是一本论文集,书中作者均是行为经济学领域的最杰出者。全书总共26章,每一章都是独立的学术论文,并都在重要的学术期刊上正式发表过。这些论文分为两大类:一类讨论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偏好和选择;一类则讨论一些具体的经济现象,属于行为经济学思想和理论模型的应用部分。《行为经济学新进展》第一部分(第1章)全面地综述了行为经济学的来龙去脉、主要思想、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第二部分(第2至13章)讨论了经济活动中参与人的偏好和选择问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禀赋效应和心智账户;二是不确定下的决策和前景理论;三是跨期决策和时间偏好;四是公平和社会偏好。《行为经济学新进展》的第三部分(第14至24章)展示了行为经济学家对三个主要经济领域的看法:一是宏观经济领域,主要涉及心智账户和自我控制对储蓄的影响;双曲线贴现和货币幻觉等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以及社会偏好对就业的影响。二是劳动经济学方面,主要涉及公平和互惠等社会偏好对劳动供给以及经济参与人激励的影响。三是金融领域,也就是现在流行的行为金融学。该领域的三篇代表性论文分别展示了短视损失厌恶等心理因素对于股权溢价之谜、投资者行为以及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的作用。该书的最后一部分(第25章和第26章)则专门收入两篇论文,探讨个体决策的本质和过程,以期构建行为经济学的未来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