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0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0字

发布时间:2021-03-11 16:20:49

Ⅰ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所阐述的经济学道理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书中千奇百怪的例回子,加上妙趣横答生的分析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另辟蹊径:让每位读者都成为经济学家。他在自己的经济学概论课上,布置了一篇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他在课堂上说,“文章字数有限制,500字以内。很多出色的论文比这还要短得多。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最好的论文,普通人一看就明白了,而且一般都不用什么公式和图表。”

Ⅱ 跪求:《魅力经济学》or《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书报告,1000字左右~~~

今天读“现实中的博物经济学”,很是有感触。这个章节主要讨论了美国和亚洲国家的一些不同经济活动的差异。之前global business environment时,感觉地域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产生的,但今天作者提出为什么文化会有差异。Jerome Kagan说许多文化规范,都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人,为解决当时当地面临的一系列问题而出现了。而作者将这个在经济活动中主要归结为人均收入。

看几个例子啊,

上海有很多的好车,但在香港感觉看到好车的频率更高些。之前简单的想是香港人更有钱点。今天看到那个新加坡的例子,很是吃惊。新加坡的人均收入比美国高三分之一,但新加坡豪华车的比例比美国高的多。作者说主要原因是新加坡开车的成本很高。很香港一样,新加坡人多地少,政府为缓解交通压力对车辆收很高的税(香港的话是对汽油收税),结果就是在美国豪华车一般比经济车贵5倍多,但在新加坡由于公共成本的提高,差价只有不到3倍。而且开车贵了,买车的也只剩下富人,反正差不了多少钱,那大多人当然会选择豪华车了。

另一个电影院的例子,为啥亚洲电影院要对号入座,美国确实随便坐呢。说亚洲人的文化是“有序”有点牵强,其实也是人均收入的原因造成的。作者原话“除了日本,亚洲国家的人均收入都比美国低得多”,但是人口密度普遍大,地价高,所以如果电影院把一个电影播放的次数提高,成本是很大的。收入低的人自然不会为这买。所以放映的次数少了自然美长的上座率就高了,看得人多自然就不能随便坐了。

还有一个很汗的:美国很多地方要对易拉罐装的东西收“保证金”,就是说你喝完饮料后把易拉罐拿到指定的收集处就能领会保证金,从而达到环保的效果。而在巴西去从来没有这样的法令。但是巴西每年的易拉罐回收率是远远高于美国的。作者分析是因为美国的人均收入是巴西的5倍还多。在巴西有20万人靠拣易拉罐为主要谋生手段,而很多美国人都觉得犯不上花时间去回收中心排队拿保证金。所以结果就是在过去的20年,在美国被扔掉的易拉罐多达1100万吨,价值120亿美元。

一个关于闯红灯的,在上海因为红绿灯可是让我吃尽了苦。先说例子。在罗马,闯红灯会被巡警铁面无私的开发单,但在曼哈顿红绿灯纯属虚设。原因不是两国的文化差异,更不是素质问题。作者说,在曼哈顿,大街上都是汽车和卡车,行人如果被撞很可能会受伤甚至致命,但在罗马大街上以自行车和摩托为主,所以在罗马乱穿马路的行人,伤到自己的可能性比纽约低,但伤到他人的可能性比纽约高,所以在罗马的交通管理的更加严格。

****

公用品悲剧原来确有其词。英文是tragedy of the commons, 官方的解释是“凡是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关注的事物”。解释的有点不直观,通俗的讲就是人们重视个人利益多于公共利益。再玄点,就是说人都有向对自己好的方向发展的趋向性,而是否对整体有利则不在考虑之列。

当然,这个是达尔文最先提出来的。他在对物种演变的研究中发现,雄性的麋鹿为了接近雌鹿互相争斗,而巨大的犄角是他们的主要武器,犄角大的麋鹿打赢的几率就大,更容易让他大犄角的基因得以延续。但是如果遇到食肉性的天敌,硕大的犄角就成了最大的累赘。小犄角的麋鹿更容易逃生。但问题是他的基因却很少能被延续下去。如果说所有麋鹿的都把犄角剪掉一半,那这个群体就能更好的在自然界生存。

这个例子貌似和公用品没什么关系,但其实体现出来的自然规律是一样的。保护公共事物本来能让所有人一起收益,但现实是没有任何一群麋鹿集体把犄角剪掉。

你可能说鹿没有那么聪明,不知道其中的玄机,但其实这个原理在人类社会比比皆是。女人为了不被比下去不得不穿高跟鞋;便利店为了相互竞争通宵开着鲜有人光顾的24小时店;如果吃饭采用平坦制,那么每个人都会尽量点贵的东西;地中海的污染为何一直得不到治理,因为沿岸有这二十多个独立的国家,海水却是公有的;鲸鱼为什么濒临灭绝,鸡却从来没有遇到过,因为鲸鱼属于全人类,也就是不属于任何人…

想想其实就是这样的,但很是想不通这个究竟就是人天生的秉性呢,还只是某种后天因为环境形成的“坏习惯”?马童鞋说我们最后要进入“按需分配”的共产生活,但这个“公共品悲剧”好像恰是这个设想的天敌。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Ⅲ 牛奶可乐经济学摘抄20句,求

1.但这段经历使得他明白,如果想要某件特别的东西,就要凭借一己之力去赚取,能克服一切困难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对一个人的成长来说非常重要。

2.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变成了一种非常擅长讲故事的物种。

3.就像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重要。

4.学习经济学,还要有孩童般的好奇心。

5.他的任务是教会我们说尼泊尔语,要完成这一目标,掌握神秘的时态并不是必经途径,它采用的是模仿婴儿学说母语的方法。

6.机会成本的概念
假设你赢得了一张美国大歌星埃里克·克莱普顿今晚演唱会的免费门票。注意,你不能转售。可另一位美国大歌星鲍勃·迪伦今晚也在开演唱会,你也很想去。迪伦的演唱会票价为40美元。换言之,要是迪伦的票价高过50美元,你就情愿不看了,哪怕你没别的事要做。除此之外,看两人的演出并无其他成本。试问,你去看克莱顿演唱会的机会成本是多少?
去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唯一必须牺牲的事情就是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不去看迪伦的演唱会,你会错失对你来说价值50美元的表演,但同时,你也省下了买迪伦演唱会门票所需支付的40美元。所以,不去看迪伦演唱会,你放弃的价值是50-40=10(美元)。如果你觉得看克莱普顿的演唱会至少值10美元,那你就应该去看;要不然,就去看迪伦的演唱会。

7.如果你不能把概念拿出教室应用它,就不算真正理解了它。可一旦你能自己用它,它就永远属于你了。

8.成本效益原则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个闹钟,价值20美元。有个朋友告诉你,同样的闹钟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只卖10美元。你会进程买这个10美元的闹钟吗?还是直接在隔壁的杂货店买?不管你到哪里买,如果闹钟出了故障,都由制造商保修。
你想在隔壁的校内杂货店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价值2510美元。同样的电脑,在城里的凯马特超市卖2500美元。不管你在哪儿买,出了问题都推回原厂保修。你会在哪儿买这台电脑呢?
在两例中,既然成本一样,效益也一样,答案自然也该一样才对。
你马上要出两趟差,但只有一次用机票打折卡的机会。去芝加哥的机票是200美元,打折后能省90美元;去东京的机票2000美元,打折后省100美元。你该在哪趟旅行中使用机票打折卡?

9.如果你的目标是让核心概念成为自身应用知识的一部分,唯一的办法就是反复实践。

10.产品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该原则认为,当且仅当收益不低于成本时,才应采取行动。因此,只有收益(以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不低于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额外消费者数量来衡量)的时候,才应当增设某一产品功能。

11.由于大多人打开冷藏室的次数比打开冷冻室的次数要多得多,因此显然,在冷藏室安装一盏灯的好处更大。所以,既然加装一盏灯的成本相同,那么,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则在冷藏室安灯就比在冷冻室俺灯更划算。

Ⅳ 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

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今年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之”,《日常经济学》的作者罗斯?吉廷斯说,“经济学往往从飞机的角度看待经济,也就是从上往下鸟瞰,这样一来,经济制度的轮廓倒是看清楚了,可地上栖居的人却变得如蝼蚁一般大小。”而上述的这些书不同,它们稳稳站在红尘万丈之中,用兴致盎然的眼神看待周遭的现象,思索现象背后的原因,人的欲望、人的生存状态不再渺小如蝼蚁。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今年备受关注的一本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著有最畅销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微观经济学和行为》,他教的微观经济学入门课程每年都会吸引6000多名学生,他布置过这样的书面作业:“利用经济学原理,探讨你亲身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模式中的有趣问题。”而且不要长篇大论,字数限制在500字以内。“文章里面不要掺杂复杂的技术,要假设你是在给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讲故事。”
《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一本这样的故事合集。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成本效益原则。当一个行动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时,人们就会采取行动。这是绝大多数举动的根源。
比如,为什么最畅销的书常常打折销售,而最热门的电影却不打折?
因为对电影院来说,最稀缺的资源不是电影本身,而是座位。大受欢迎的电影即使不打折也会满座,出于收益最大化的考虑,电影院有理由不给票价打折。但是书不一样,如果预见到哪些产品更热门,卖家往往可以提前准备好充足的库存。卖家给书打折以促进销量,是更有利的做法。
为什么机票现卖价格更高,而演出门票现买却更便宜?
因为航空业主管们发现,出公差的商务人士更倾向于临时决定出行安排,而他们往往是高收入者,要么很富裕,要么可报销,对价格并不敏感。而演出不一样,高收入者一般不愿意到最后一刻才买票,临时买票毕竟要面对不知道能不能买到、也不知道还有什么样的座位等不确定因素。事到临头才在售票口买票的,大多是对价格比较敏感的人。
为什么“维多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
因为镶钻胸罩显然是个很能够吸引眼球的新闻噱头,而且成本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它的主要价值在于镶钻,而钻石很容易回收,可以重复使用。但是,它起到的作用却非常明显。它改变了人们对送礼物该花多少钱的参照系,把“别人花了几百万美元”的想法悄悄灌输到人们的意识里,于是,花几百美元买上一款高级胸罩就显得没那么荒谬了。
为什么男性立法者也赞成废除一夫多妻制呢?
很多人觉得一夫多妻制对女人不利、对男人来说倒是件好事。其实,对于一部分男士来说,一夫多妻制的确是有利的,但是,多妻制会造成男女比例失衡,女性供应量持续短缺,不少男人完全结不上婚,男人面临的压力更大,所以,禁止多妻制的法律实际上充当了一种限制恶性竞争的协议,以免男人过得太辛苦。
为什么某企业奖励员工一辆豪华轿车,而不是等值的现金?
经济学家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观点:最好的礼物,往往是我们想要但是又不舍得买的东西。被奖励,等与别人帮着自己做出了选择,自己可以开开心心享受奖品,又无需为自己的奢侈行为感到愧疚。
为什么很多酒吧喝一杯清水卖四块钱,但咸花生却可随意索要?
理解这种做法的关键在于,花生的生产成本虽然比水高,但花生和酒是互补的。客人花生吃得越多,要点的酒或者饮料也就越多。水虽然几乎没有成本,但是客人水喝得越多,点的酒自然也就越少了。所以,即便水成本更低,酒吧还是要给它定个高价,打消顾客的消费积极性。
书中提出了100多个这样的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关系分析、公用品、人际关系、心理学、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作者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人人都可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经济生活现象,我思故我在,人生因此充满乐趣。作为一个“从没上过经济学课的亲戚”,这种书让人读得真是高兴。别出手眼,独特的观察角度,如同一场美妙的智力探险,情趣盎然。不枝不蔓,一个圈子也不绕,尽量用最简单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没有高深的数学模型,成本效益原则,边际效益分析,机会成本分析……都是最基础的经济学概念。如同高手,无招胜有招,手中不需藏利器,拈花飞叶,皆可伤人,何必非要倚天剑、屠龙刀?
洒家依葫芦画瓢,也举出两个故事来试试看。
第一,限塑令一出,为什么大超市积极响应,农贸市场的商贩却我行我素?是他们缺乏环保意识吗?
这不是素质问题,是成本收益对比问题。通过限塑令的实施,大超市不但可以节省下每年几十万元的的免费塑料袋,而且还可以从几毛钱一个的环保塑料袋、几元一个的无纺布袋中获取利润,同时还营造了环保的正面形象,当然积极得多。而农贸市场的多家商贩们面临激烈的同质化竞争,不能提供免费塑料袋的,可能就把顾客赶到隔壁那家菜摊去了。
第二,为什么买盗版书会有内疚感,而从网上在线收看、下载视频,大多数人完全不内疚?
首先,是书籍往往是个人作品。我们买盗版书侵害到了这个人的利益,一个具体的受害者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内疚感。而电影背后往往是一个团队、一个实力雄厚的大公司,我们就不太容易惭愧。而且,很多小众电影,在院线市场和碟片市场根本无法看到,因为这种电影的市场太小,商家无法从上映和出版碟片中获利。这种即使想花钱买正版也无处可买的无奈也冲淡了负疚感。
这样观察、分析身边的现象,着实很有趣。德谟克利特说,宁愿找到一个因果的解释,也不愿获得波斯的王位。我们没有德谟克利特那么伟大,能一生以探求事物之间的因果必然性为至大乐趣,但起码,了解我们置身其中的这个世界,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总是有意义的吧?积极地思考,总胜过浑浑噩噩,不是吗?
当然,如果你拒绝动这类脑筋,坚信只要存在的事物必定有它的道理,然后心安理得地接受,然后见怪不怪,当然也是一种活法,也未为不可。
======================================================================

我是被”妙趣横生”四个字所吸引的,才读了这本书.刚开始读时,感觉到翻译文的弊病,文句不太流畅,还好有些有趣的故事弥补了它的缺陷,吸引我继续往下读.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例子是,产品设计的几何学应用.要是易拉罐矮一些,胖一点,能省下不少铝材料,但为什么厂家还是选了高一点的呢,由于存在错觉,消费者会觉得矮胖易拉罐装的饮料容量较小,而不愿购买.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卖,而可乐装在圆瓶子里卖?圆柱形瓶子要浪费一定的货架空间,但可乐要直接拿着喝,圆柱形物体更称手.机会成本,也是一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概念.我们经常会作出一定的选择,而怎样的选择更划算呢,那就要衡量一下,选择的事情的价值是否比放弃的事情的价值大.时间成本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否值得你排长队去获得它,也启发了我们,那些事情是可以外包给别人干的.供求关系实践.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简单来说就是,酒水互为替代品,对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将减少对另一方的需求量,而酒吧是靠卖酒赚钱的;而花生与酒水是互补商品,对一方的需求量的增多,将导致对另一方需求量的增多.经济生活中的折扣.卖家允许顾客以折扣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顾客必须首先跃过某种门槛.门槛是各式各样的,关键在于我们在生活中要善于发现,同时也要自己有条件去跃过这样的门槛,比如说要等足够长的时间.为什么许多超市(小镇上的也不例外)24小时营业?大多数顾客会选择最适合自己要求的商店,以后大多数时间也都到这间店买东西.这也就意味着商店有强烈的动机要成为尽量多顾客的第一选择,不惜24小时营业.为什么股票分析师很少推荐卖掉某家公司的股票?分析师除了分析股票之外,也要考虑其他分析师的判断,最安全的做法就是做出跟其他分析师一样的推荐,更何况买进推荐,即可以讨好公司,又对一只股票未来的价格,并未提供有用的信息.回归平均.我们经常误以为,这是某种方法的绩效.新任领导一般是在环年景之后才上任的,这意味着,即便新任领导并不比原来的领导更出色,第二年的绩效也会好一些.为什么维罗利亚的秘密要提供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镶钻胸罩,虽说从来没人买过?但这可以吸引更多的目光.为什么人们在有了异性朋友之后,更容易找到另一个异性朋友?光看一个人的外表,很难判断他到底够不够好.一个有魅力的姑娘,对一个认识的男性给予这么亲密的关注,显然说明,这个男的没问题.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失调.对每一个有志于跻身顶尖大学的高中生来说,参加应试复习是必不可少的,但从总体上来看,花在这些复习上的大量时间和金钱其实也没什么用.争取被录取,这本质上是一场竞赛,而在这场竞赛中,不管人们竞争有多激烈,奖牌的数量总是有限的.没有免费的午餐.桌上要真摆着免费的午餐,总不会一直没人去吃吧.诸如此类的例子,让我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了更多的了解.

Ⅳ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具体讲了哪些经济学原理

举例:
1.机会成本——你为了从事这件事而放弃的其他事情的价值2.成本效益原则——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你才应该这么做3.“没有免费的午餐”原则——倘若一家公司提供“免费”的额外服务,并试图在基本产品价中包含此费用,那么,竞争买家就能通过将基本产品降价、对额外服务单独收费的方式,招揽不想使用额外服务的买家4.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当且仅当收益(以愿意支付额外费用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不低于成本(以增加某一功能所能吸引的消费者数量来衡量)的时候,才应当曾设某一产品功能5.从长远来看,新技术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6.“一价定律”指出,任何试图利用富人愿意多花些钱的想法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

Ⅵ 为什么我们不多问“为什么”———《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凭着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没有在阅读中进行仔细思考,没有先对问题进行求解,而直接阅读了后面的答案。这本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看完后,给我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不多问“为什么”?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有多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换个角度,会有不同地见解。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生活太累,象个经济学家。看这本书,你千万不要这样的想法,它只是让你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在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了经济学看似深奥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决策时也就更加富于理性。 试用这两个准则来解释征管中一些现象。为何部分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时,不备齐涉税资料?为何税收管理员在通知纳税人补涉税资料时,财务人员不反对?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机会成本上。日常,我们所接触地纳税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机会成本较小。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如取得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的机会成本较高,在决策时,不考虑周全,损失就会大于收益,在准备纳税申报时,自然会充分准备各类资料,正确填写申报表,准确计算税款,否则,重复意味着损失。那为何税收管理员不将平时工作消化在平时,而热衷于集中整理资料?试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税收管理员是国家公务人员,虽有各类绩效考核,但其收益变化并不明显,假设这项工作收益恒定,对税收管理员的吸引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也就不会很高,而我们税收管理员每天付出机会成本,可以根据能力大小来衡量,在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机会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理论来自于生活,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Ⅶ 写一篇读后感,读的书是《牛奶可乐经济学》,希望各位帮忙想一个新颖点的标题。悬赏分会在最后给的。

授之以渔的经济学
——读《牛奶可乐经济学》有感
经济学?!并不是我们司空见惯的披着恐怖外衣的铺天盖地的令人费解的公式和概念,在这本书中,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用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们了解了一个不一样的经济学。平日里,我们总是抱怨课堂上的经济学早已经抛弃生活,百无一用。阅读了这本书,我发现,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
教授在前言中提到自己志愿参加和平队到尼泊尔,出发前的尼泊尔语训练中,他的尼泊尔语老师用13周的时间采用模仿婴儿学说母语的方式教会他们讲尼泊尔语。这是一种训练思维的方式。讲师从常见语境中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他们反复朗读,然后稍加变化,再反复朗读。等到能在当前程度进行对话时,再教更深的内容。其目标是让他们能不家思索的作出回答。这种“教的少,学的多”的方式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使弗兰克教授,将此方法应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核心概念,教授给学生的不只是书本上大部头的经济学原理,更多的是教授一种思维模式。
弗兰克教授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正如他书中的例子,都是我们司空见惯而又未注意到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圈瓶子里卖?为什么打开冰箱时,冷藏柜会亮,冷冻拒却不会亮?为什么自动贩卖机卖报纸的时候,允许顾客付一份钱拿若干份报,卖饮料的时候却不是这样?这是因为产品设计既要包含最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这也就是说,产品设计必须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产品设计的功能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制造商对某一设计功能(此功能对产品的使用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的战略决策,会反映在产品身上。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印度高层建筑里最贵的房间在靠上的楼层,而低层建筑里最贵的房间却在靠下的楼层呢?为什么一辆售价 2 万美元的新车租金为 40 美元一天,而 500 美元一件的晚礼服租金却要90美元一天?这是因为要考虑各种经济现象中实际的供求关系。酒吧的免费花生可以刺激对酒水的需求;高层建筑中的靠上楼层可以在安静的环境下欣赏到更美的风景,而低层建筑中即使最高层也无法隔去声音,反而可以享受靠下楼层的便利;供于出租的汽车可以折旧转售,而礼服折旧出售的可能行很低。
职场中利用收人与贡献之间的关系考虑为什么女模特比男模特收入高?利用折扣中的经济学思考为什么很多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经济学中产权明晰的重要性告诉我们为什么鲸鱼濒临灭绝,鸡却没有繁衍之忧。以信息不对称理论为中心的信息经济学又解释了市场信号揭密为什么几乎全新的二手车比真正的新车便宜得多。各国的文化与其他差异对经济行为的影响又阐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亚洲国家手机短消息的使用远比美国更普遍?行为经济学把心理学引人经济学来分析为什么在单行道上,谦让有时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的问题。本书告诉我们可以用经济学解释各种社会行为,包括爱情、婚姻。
然而现在的经济学课堂上,老师们多数是将书本上的经济学原理原封不动的复述给我们,并不注重叙述,更多的是将我们淹没在经济学书本中的公式和图表里。现在的经济学教材中多数依托于数学,但是对于初涉经济学的我们来说,数学并不是一个有效载体。就我这种文科生而言,漫天的公式和图表并不能有一种感性的认识,也不可能真正的掌握“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方式。我们大多把精力花在理解数学细节上,而忽视了藏在经济学概念背后的常识。人的大脑都是极端灵活的,可以吸收各种形式的新信息,但是大多数的大脑吸收信息都会存在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因此我们吸收公式和图表会比较吃力,但由于我们这个物种进化的过程中变得乐于听故事,几乎每一个人都能很轻松地吸收以叙述形式表达的相应信息。本书中弗兰克教授另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提取例子,运用经济学原理解释说明,用浅显的语言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其中的道理。将原本在人们心中高深神秘的经济学平民化。弗兰克教授这种“授之以渔”的方式给我们灌输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的思维模式,远比传统经济学课堂上“授之以鱼”的填鸭式教学要好的多。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常青。在这本书中接触到的经济学原理依托于我们每天看到却从未问过为什么的现象,使我的兴趣盎然,引导着我不知不觉的读下去。曾经深奥的经济学在这本书中却以一种亲切的形式出现,读后使我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同时也对经济学原理有了一些了解,知道了如何去运用这些原理解释更多的生活现象。此时,也许我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了经济学的“粉丝”。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使我掌握了看似高深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Ⅷ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专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属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
在接受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于2012.8.28开始在温州都市报连载。

Ⅸ 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不是故弄玄虚,这是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牛奶可乐经济学》上面的问题,在看到解释后的,才恍然大悟,事情原来是这样子的。也正是这样源于生活、妙趣横生的问题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凭着兴趣,竟一发不可收拾,一口气读完,现在回想起来,有点遗憾。遗憾的是,没有在阅读中进行仔细思考,没有先对问题进行求解,而直接阅读了后面的答案。这本书的内容是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的,并通过这些事例和解释来加深对经济学的理解。看完后,给我的启示,就是为什么不多问“为什么”? 经济学认为,人是有理性的,人能够根据自身利益的得失来权衡自己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周边的事物,没有对发生在身边事物的存在性进行思考,更没有对其合理性进行考量,没有对事物的表象进行深入地探究。其实,日常生活中每种事物的背后都蕴含着经济学道理。很多时候,我们只是习惯了,认为是理所当然,这种思维方式在我阅读这本书时,还在发挥着作用。直到看了此书后,才发现以前的认识水平有多浅,理论与实际脱离的有多大。当然,答案不是唯一的,换个角度,会有不同地见解。 也许,你会觉得这样生活太累,象个经济学家。看这本书,你千万不要这样的想法,它只是让你觉得经济学就是这样简单又实际。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根据具体事例理解这些原理,谁都能毫不费力地掌握它。他提取日常生活经验中100多个事例,教会您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与此同时,在这种愉悦而轻松的阅读中掌握了经济学看似深奥的原理,认识世界的水平也就提高了,在决策时也就更加富于理性。 试用这两个准则来解释征管中一些现象。为何部分财务人员在纳税申报时,不备齐涉税资料?为何税收管理员在通知纳税人补涉税资料时,财务人员不反对?其实,上述问题的答案在于机会成本上。日常,我们所接触地纳税人大多是中小型企业,财务人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换句话说,就是机会成本较小。如果财务人员业务水平高,如取得中级会计师或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证书,他们的机会成本较高,在决策时,不考虑周全,损失就会大于收益,在准备纳税申报时,自然会充分准备各类资料,正确填写申报表,准确计算税款,否则,重复意味着损失。那为何税收管理员不将平时工作消化在平时,而热衷于集中整理资料?试用成本效益原则来解释,税收管理员是国家公务人员,虽有各类绩效考核,但其收益变化并不明显,假设这项工作收益恒定,对税收管理员的吸引自然会降低,工作的热情也就不会很高,而我们税收管理员每天付出机会成本,可以根据能力大小来衡量,在理性经济人视角下,机会成本可能大于收益。 理论来自于生活,现在回答开头的问题:一是因为消费的习惯,可乐大多是直接就着容器喝的,所以圆柱形拿在手里更方便,而牛奶却不是这样,虽然有的配了吸管。二是产品的不同特性,牛奶需要专门装在冰柜里,运营成本高,用方盒子装无非就是能节省点贮存空间,我们在超市看到可乐大多放在开放式货架上,运营成本低。冰柜里的存储空间相当宝贵,从而提高了用方形容器装牛奶的收益。
打字不易,如满意,望采纳。

Ⅹ 《牛奶可乐经济学》对于我们有什么现实价值

阅读价值:

《牛奶可乐经济学》将枯燥无味的经济学理论原理变得通俗易懂、诙谐有趣,深入浅出地引入知识,引发读者对经济学的兴趣并教会读者尝试着以书中所讲的方法深入地观察和思考身边的问题,对于人们来说,能教给我们知识的书有很多,但是教会我们思考方式的书并不对,《牛奶可乐经济学》就是这样一本为数不多的书籍,书中内容并不会仅仅展示给我们几个简单的案例,作者会进而从成本效益原则、法律法规定律、市场竞争机制等各个方面入手,再进一步深入探讨问题的根源。


阅读全文

与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0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