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民工荒现象(从劳动经济学角度)
在世界经济仍不景气、中国经济开始有些回暖的背景下,民工荒问题又开始占据媒体报道了。我的第一感觉是,在世界第一人口和劳动力大国,最滑稽的事情莫过于报刊杂志经常出现民工荒的报道和讨论了。中国有13多亿人口,人均GDP只有3千美元,按平价购买力计算,怎么算也算不到1万美元吧?而世界第一经济和科技大国美国只有3亿人口,人均GDP5万美元。没有谁听说美国叫嚷劳动力短缺吧?那为什么中国会时不时出现所谓的民工荒问题呢?我看问题的根子,就在“民工”二字!美国有民工荒一说吗?为什么没有?道理很简单,没有民工,哪里来的民工荒?美国在人均GDP3千美元的时候人口和劳动力分别是多少?肯定大大少于3亿和1.5亿吧?那为什么13多亿人口和8亿多劳动力的中国在人均2、3千美元时会时不时面临所谓民工荒问题呢?
如果农民工这个词消失了城镇劳动力供求状况会怎么样?
看到民工荒这个词,我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农民工这个词消失了,城镇劳动力的供求状况会怎么样?也就是说,如果城镇每雇佣一个农村劳动力,立即就使他或她成为城里人,享受城镇户籍人口的所有待遇和城镇就业者的同等待遇,那么,那些目前发愁雇不到农民工的企业还会雇不到员工吗?
2007年,对所谓的民工荒就有过争论。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研究报告中,都从绝对数量短缺的层面对“民工荒”做出解释,认为在近75%的农村地区已经没有青壮年劳动力可以转移了,“中国将进入劳动力短缺的时代”,而且,“中国的劳动力短缺是全方位的,不单技术工人稀缺,就是完全没有技术含量的工人也成为稀缺资源,并且在地理上蔓延全国”。但在此后的6月19号,在国务院扶贫办举办的全国雨露计划成果展上,国家扶贫办政策法规司司长刘福合则表示:“所谓的‘民工荒’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我本人是非常赞成刘福合司长的这一见解的。
谁知道低工资的优势到底属于什么优势?
有人会说,如果雇一个农民工就将其变成城里人,就让其享受城镇户口就业者的同等待遇,那中国劳动力的低工资优势就会丧失,中国的经济就会缺乏竞争力。面对这样的高论,我不得不问:你本人愿意加入到低工资群体中去为中国经济永远保持低工资优势的竞争力而贡献自己的一生吗?靠低工资优势来保持所谓竞争力的国家有前途吗?如果有的话,前途是什么?
B. 从劳动经济学角度分析高管限薪令
被称之为“央企高管限薪令”的《意见》主要从适用范围、规范薪酬管理的基本原则以及薪酬结构和水平、薪酬支付、补充保险和职务消费、监督管理、组织实施等方面,进一步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作出了规范。
依据相关部门的解读,此次薪酬管理指导意见借鉴国际上加强企业高管薪酬管理的做法,并确定了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五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监管相结合;二是坚持激励与约束相统一;三是坚持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相兼顾;四是坚持负责人薪酬增长与职工工资增长相协调;五是坚持完善薪酬制度与规范补充保险、职务消费等相配套。通过加强对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使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做到结构合理、水平适当、管理规范。
社会普遍关心的是,《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实施之后,央企高管天价年薪是否会得到遏制。
然按照这项“限薪令”制定的初衷,并非是要减薪,而是要建立一套决定薪酬的程序和标准,主要是为了通过制度避免高管自定薪酬。如果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发现企业负责人薪酬确实偏高,肯定会下调,偏低的则可能还会上调。
“限薪令”还强调要对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实施过程和实施结果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理。同时表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要会同财政部、国资委等部门及时总结实践中的有效做法,不断完善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政策。
此外,“限薪令”明确,企业在职务消费方面,要从严控制职务消费,企业要按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职务消费管理制度。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刘迎秋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国有企业属于全民产权的委托关系,高管薪酬理当加强管理和约束。从薪酬设计上看,将高管薪酬与职工平均工资挂钩,体现激励与约束相统一,这样的设计理念是合理的。而对于绩效薪金与考核挂钩,中长期激励采用谨慎原则,也体现了限制高管薪酬的精神,值得肯定。
C. 劳动经济学主要有哪些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
劳动经济学分析方法
可以分为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两个层次。在实证分析中在稀缺性和个人理性假设基础上分析个体经济行为,并运用均衡分析方法来预测个体互动结果,解释经济现象,回答“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并预测各种政策组合的可能的结果,不涉及价值判断。而规范分析则要分析判断各种结果的是否合理。
字数太多,不愿打,书上找的
D. 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说明读书是不是越多越好
规模与规模经济的关系
(1) 规模与规模报酬的变化
的规模与其规模报酬是紧密联系的,在不同的生产规模上表现出不同的规模报酬形态.按照规模报酬的不同形态,
可以将的规模分为三种类型:
①规模报酬递增的规模:当的生产规模达到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等的那一点之前,即如图3所示在投入要素增至OM之前的区间,由于平均产量(AQ)小于边际产量,所以平均产量递增,属于规模报酬递增。
②规模报酬不变的规模:当的生产规模达到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等的那一点时,即如图3所示在投入要素增至OM点时,由于平均产量(AQ)等于边际产量,所以平均产量最大,属于规模报酬不变。
③规模报酬递减的规模:当的生产规模达到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相等的那一点之后,即如图3所示在投入要素增至OM之后的区间,由于平均产量(AQ)大于边际产量,所以平均产量递减,属于规模报酬递减。
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区间,由于平均产量和总产量都在递增,扩大生产规模可以使的收益增加,所以的最优规模不在此区间.在规模报酬递减的区间,当生产投入超过N点之后,由于边际产量为负值,的总产出和平均产出都在递减,如果继续扩大规模,的收益将减少,所以的最优规模也不在此区间.由此可知,的最优规模应当在MN区间之内,在这个区间中,当某一点使总产量短暂而减少的评价固定成本与平均产量递减而增加的平均变动成本相等时,的收益达到最大,这一点就是的最优规模。
(2) 最优规模的确定
的最优规模由的需求函数与成本函数共同决定.在非完全竞争的市场中,面对的需求函数是一条下降的曲线,而的长期平均成本函数和长期边际成本函数是先下降后上升的曲线.在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的交点处(Q2点),的长期平均成本最小,的效率(单位产品收益)最高.因而,效率最高的规模(销售收入)为:TR2=P2tQ2.但效率最高并不是收益最大,收益最大的条件是:的边际收益等于长期边际成本,即MR=LMC.根据这个原则,能够使收益最大的生产量为Q1,最大的销售收入为TR1=P1tQ1。
(3) 最优规模的变动
由于最优规模由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共同决定,因此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的变动都能引起最优规模的变动.当面对的需求函数发生变化时,最优规模同样会发生变化.当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增大时,需求曲线会向右上方移动,的最优规模随之扩大.而当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减小时,需求曲线会向左下方移动,的最优规模随之缩小.
当由于技术进步、劳动生产率提高或原材料价格下降而使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下降时,最优生产规模会随之扩大.反之,当由于有些原因使长期平均生产成本上升时,最优生产规模会随之缩小.
E. 以劳动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当前失业问题严重
失业现象产生的历史原因有以下两点,即劳动生产率的大幅度提高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分离。首先,是受宏观经济的周期现象影响。中国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的时候,宏观经济不景气,内需不足,劳动力大量下岗、失业,这是和宏观经济周期相关的。其次,市场发育还不够。另外,发展中国家,资源不足,市场功能也不太健全,政府财源相对是有限的,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这些特点中国也有。
进一步得看,中国的失业问题特征是强烈经济增长下的高失业状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失业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计划经济体制下不存在失业,但我国已迈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中,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必然存在失业。如果计划不起作用了,市场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会造成失业。劳动力的配置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作为失业前提条件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公开化,于是失业也就成为必然。另一个主要原因是工业化和现代化。更多资本被用于先进设备配置和机器引进上,同时也用于介绍现代技术和治理,
因此很少的工人在生产活动中被需要。另外,科学和技术的进步带来工业结构的变化,因此大部分工人下岗了。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劳动力资源的快速增长。虽然中国经济以高增长率迅速发展,但是强烈的就业需求来源于众多劳动力人口问题没被解决。因此,中国的失业及就业问题状况严重,尚待解决。
F. 从劳动经济学分析我国社会保障问题
1、劳动、劳动力、劳动经济学、劳动关系、人口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如何理解。
劳动:在有些情况下,劳动是指“劳动力”。而在其他情况下,它可能指劳动过程或一种有目的的工作或活动。劳动在劳动经济学中的含义更多的是涉及劳动力。
劳动力:传统或者早期的概念是指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的“劳工”,即 “工人阶级”或产业工人。马克思理论把劳动力划分为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和非生产部门的劳动者。知识经济时代脑力与体力劳动者的差别已不表现在劳动的本质特征上。“员工”这一范畴被企业以及各类组织广泛使用。
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劳动关系:,除吸收劳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之外,借鉴社会学、法学、组织行为学和政治科学等学科领域成果,成为了一个跨学科训练的领域。
人口经济学:人口经济学研究人口的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问题。自然人口增长的经济规律,特别是人口对物质资源消费的影响是其集中要研究的对象和任务。它更多地将人作为消费者来看待。
人力资源管理:
2、谈谈你对劳动经济学的研究表述的理解。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特点:
劳动经济学与普通经济学有所不同,前者将问题的注意力投向了人们工作的范围,后者主要是将人从消费者的角度加以观察和认识的。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一种派生需求,是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和导引出的一种需求。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波动变化将影响劳动力市场。因此,在研究劳动经济问题时,不能摆脱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孤立进行劳动经济的分析和研究,即所谓不能就劳动来谈劳动,不能就劳动力来谈劳动力。
劳动经济学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1)应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经济学分析。
(2)应结合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来研究和处理劳动力市场的问题。
(3)不能脱离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制度和全球化及网络经济发展的背景。
(4)注意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相结合。如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变化与企业兼并和收购带来的人力资源问题。
3、举例说明运用规范经济学或实证经济学研究现实劳动经济问题的价值。
实证研究方法(实证分析)
认识客观现象,说明现象是什么。
两个基本前提:稀缺性;人是有理性的
规范研究方法(规范分析)
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说明现象应该是什么。
实证分析方法预测人们的行为选择
规范研究方法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提供依据
G. 劳动经济学 案例分析的答案
1.垄断性的工资差别包括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和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前者一般是存在制度性因素如进入壁垒导致的,后者则是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导致的。金融、电力等从本质上看,由于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应属于后者,工资收入又可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
ps:房地产我不觉得是垄断行业。不要说现在很多人学电力、金融,就意味着从事该行业的不稀缺,让他们上手试一试,绝大多数都不是熟练工种。这和医生之类的差不多。
2.垄断工资高于其他企业,原因应该有很多。咱们能想到的,包括垄断利润,包括其工作的高价值,可能也包括用高工资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的考虑。譬如,一个好的金融工程师设计一款产品,可能让企业增加上千万利润,他怎么可能只赚几万块。
3.对垄断工资进行限制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更多的是社会意义。从经济角度看,在中国,垄断工资可能有政府管理的问题,限制是合理的;从社会角度看,这对于降低基尼系数,消除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有作用。
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篇论文。没法写那么多,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