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程经济学的内容简介
本书的内容按照相互关系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工程经济学基本原理。主要是对工程经济分析基本原则、重要的成本概念和估计技术,货币时间价值原理等工程经济学基本概念、原理的阐述;第二部分是工程经济基本方法,深入介绍了投资方案的赢利性评价方法和比选方法,折旧、所得税,通货膨胀等对评价方法的影响、设备更新分析方法、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第三部分为工程经济分析方法特别专题,内容包括公共项目的费用效益分析方法、风险分析技术和融资及资本预算方法。
本书适合用作工程经济学及相关专业本科生的教材。
② 工程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一门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
研究对象: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学为具体工程项目分析提供方法基础,而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则是具体的工程项目。
研究内容:
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以及服务的必要功能。
分析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的方法。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5、统计预测与不确定分析方法。
学科特点:
1、工程经济学强调是技术可行基础上的经济分析。
2、工程技术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
3、工程经济学是对新技术各可行方案的未来“差异”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比较的科学。
4、工程经济学所讨论的经济效果问题几乎都和“未来”有关。
③ 简述经济法的产生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市场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国家自觉或被动地承担起组织,协调经济的职能,相应的经济学说形成。
社会化生产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化导致现代国家对经济生活的介入广泛而深入,"无形之手"和"有形之手"的协同。
经济法是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进行整体、系统、全面、综合调整的一个法律部门。在现阶段,它主要调整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以各类组织为基本主体所参加的经济管理关系和一定范围的经营协调关系。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
(一)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三)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
④ 工程经济学
就像这一门课程的话,它的内容还是比较多的,而且理解起来也是比较枯燥的,我就希望你学习快乐吧。
⑤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发展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至今有100多年。其标志是:1887年(丁亥年),美国的土木工程师亚瑟·M.惠灵顿出版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到了1930年,E.L.格兰特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从而奠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
1982年,J.L.里格斯出版了《工程经济学》把《工程经济学》的学科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近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侧重于用概率统计进行风险性、不确定性等新方法研究以及非经济因素的研究。
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项目评估和管理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工程经济学又称费用一效益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研究如何使工程技术方案(或投资项目)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工程经济学通常以工程项目为研究对象,报建中的企业可以是一工程项目,但企业往往还包括工程项目以外的经济活动。全面的企业经济活动的研究是企业经济学的任务。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学为具体工程项目分析提供方法基础,而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则是具体的工程项目。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一门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的方法。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5.统计预测与不确定分析方法。
⑥ 工程经济学是什么
工程经济学(EngineeringEconomics)是工程与经济的交叉学科,是研究工程技术实践活动经济效果的学科。即以工程项目为主体,以技术一经济系统为核心,研究如何有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的学科。工程经济学研究各种工程技术方案的经济效益,研究各种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得预期产出或者说如何以等量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如何用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产品、作业以及服务的必要功能。
工程经济学简介
学习工程经济学的概念,首先应该了解工程的概念、经济学的概念,这对理解工程经济学的概念有所帮助。 工程经济学
工程,一般是指将自然科学的原理应用于工农业生产而形成的各学科的总称。这些学科是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等基础科学的原理,结合在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技术经验而发展出来的,如化学工程、冶金工程、机电工程、土木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纺织工程、食品工程等。主要内容有生产工艺的设计与制订;生产设备的设计与制造、检测原理与设备的设计与制造、原材料的研究与选择、土木工程的勘测设计与施工设计、土木工程的施工建设等。此外,在习惯上人们将某个具体的工程项目简称为工程,如建设项目的三峡水电工程、青藏铁路工程、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工程、大型炼油厂工程、50吨乙烯工程、核电站工程、高速公路建设工程、城市自来水厂或污水处理厂工程、企业的技术改造及改扩建工程等等,还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新药物研究项目、软件开发项目、新工艺及设 备的研发项目等都具有工程的涵义。工程经济学中的工程既包括工程技术方案、技术措施,也包括工程项目。 上述的所有工程(无论何种类型,还是何种项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它是人类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手段,也是人们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方法与途径,其根本目的是为全人类更好的生活服务。 经济的概念有四个方面的涵义:一是社会生产关系,指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社会经济制度,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政治和思想等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基础。二是指国民经济的总称,如一国的社会产业部门的总称(第一产业:农业和采掘业;第二产业:加工制造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三是指人类的经济活动,即对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活动。四是指节约或节省,即人们在日常工作与生活中的节约,既包括了对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节省,也包括了个人家庭生活开支的节约。工程经济学主要应用了经济学中节约的涵义。 工程经济学是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工程经济学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工程技术(项目)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并确定最佳方案的科学。它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决策。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技术经济分析的最一般方法,即研究采用何种方法、建立何种方法体系,才能正确估价工程项目的有效性,才能寻求到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点。工程经济学为具体工程项目分析提供方法基础,而工程经济分析的对象则是具体的工程项目。
工程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工程经济学是工程技术与经济核算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密切交融的综合科学一门与生产建设、经济发展有着直接联系的应用性学科。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1.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工程经济学理论分析
2.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3.系统分析和平衡分析的方法。 4.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5.统计预测与不确定分析方法。
学科特点
1、工程经济学强调是技术可行基础上的经济分析。 2、工程技术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与所处的客观黄鲸关系密切。 3、工程经济学是对新技术各可行方案的未来“差异”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比较的科学。 4、工程经济学所讨论的经济效果问题几乎都和“未来”有关。 产权经济理论————→ 诞生在20C初,成熟于20C60 创始人1991罗纳德。科斯 工程经济学主要集中在风险投资、决策敏感性分析和市场不确定性因素分析等三个方面 技术选择的原则:1经济性原则 2社会、经济、技术协调发展原则。 股票筹集的优点:融资风险低,不需为偿还资金而担心,降低企业负债比率,提高公司财务信用,增加企业今后的融资能力。 股票筹集的缺点:资金成本高。降低原有股东的控制权。 债券筹资的优点:支出固定,企业控制权不变,少纳所得税,可提高股东的报酬率 债券筹集的缺点:按期偿还本息风险较大,增加企业风险降低企业信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较多的限制
工程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工程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是西方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分析的方法和主要指标内容都与西方经济学一脉相承。西方经济学是工程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而工程经济学则是西方经济学的具体化和延伸。 2.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 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既有许多共性而又有所不同。工程经济学与技术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对象不同、研究内容不同。 3.工程经济学与投资项目评估学 工程经济学侧重于方法论科学,而投资项目评估学侧重于实质性科学。投资项目评估学具体研究投资项目应具备的条件,工程经济学为投资项目评估学提供分析的方法依据。 4.工程经济学与投资效果学 投资效果学,就是研究投资效益在宏观和微观上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指标体系。工程经济学与投资效果学采用的经济指标存在重大区别。前者均为一般经济指标,这些指标要么不含有对比关系,如果有对比关系,也只是一种绝对对比关系;而后者则必须在同一个指标中包含投入与产出的内容,反映投入与产出的相对对比关系。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至今有100多年。其标志是:1887年,美国的土木工程师亚瑟·M.惠灵顿出版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到了1930年,E.L.格兰特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从而奠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1982年,J.L.里格斯出版了《工程经济学》把《工程经济学》的学科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近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侧重于用概率统计进行风险性、不确定性等新方法研究以及非经济因素的研究。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现在,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项目评估和管理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编辑本段图书
1图书信息
书
名: 工程经济学 作 者:顾圣平 出版社: 水利水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5-1 ISBN: 9787508474816 开本: 16开 定价: 26.00元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工程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计算方法,内容包括T程经济分析的基本技术经济因素、资金等值计算、工程经济分析基本方法、不确定性分析、工程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程建设项目融资分析、设备更新经济分析。 本书主要是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以及其他有关专业“工程经济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课程的教学参考书,还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经济管理人员参考。
⑦ 什么是工程经济学,其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工程经济学又称费用一效益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是研回究如何使工程技术方案答(或投资项目)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一种科学的评价体系。
其研究对象是:工程项目。
工程经济学是对工程技术问题进行经济分析的系统理论与方法。工程经济学是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运用工程经济学分析方法,对工程技术(项目)各种可行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并确定最佳方案的科学。它的核心任务是对工程项目技术方案的经济决策。
1、工程经济学强调是技术可行基础上的经济分析。
2、工程技术的经济分析和评价与所处的客观环境关系密切。
3、工程经济学是对新技术各可行方案的未来“差异”进行经济效果分析比较的科学。
4、工程经济学所讨论的经济效果问题几乎都和“未来”有关。
⑧ 工程经济学,怎么样
工程经济学的产生至今有100多年。其标志是:1887年(丁亥年),美国的土木工程师亚瑟·M.惠灵顿出版的著作《铁路布局的经济理论》。到了1930年,E.L.格兰特教授出版了《工程经济学原理》教科书,从而奠定了经典工程经济学的基础。1982年,J.L.里格斯出版了《工程经济学》把《工程经济学》的学科水平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近代工程经济学的发展侧重于用概率统计进行风险性、不确定性等新方法研究以及非经济因素的研究。我国对工程经济学的研究和应用起步于20 世纪70 年代后期。在项目投资决策分析、项目评估和管理中,已经广泛地应用工程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⑨ 简述生态经济学产生发展各阶段及其代表性成果
1、生态经济学概念的酝酿和产生阶段(1950—1969)
生态学的概念是德国生物学家Haeckel于1866年最早提出,并首次明确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2、全球生态经济问题的大辩论阶段(1970—1987)
这一阶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涌现出了大批关于全球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的论著,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大辩论。1968年,以研究人口、资源、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罗马俱乐部”成立。
3、生态经济学价值理论及研究方法的形成和发展阶段(1988年至今)
1988年国际生态经济学学会的成立,以及次年EcologicalEconomics刊物的创办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9)阐述工程经济学的产生与法展扩展阅读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的快速增长,充分证明了人类干预和改造自然的能力正在逐渐增强。然而,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其严重程度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和资源问题已经从地方性到全球性,从区域性到全球性。世界人口的突然增加、粮食短缺、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能源危机不仅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状态,而且制约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当科学家探究上述问题的历史原因,发展趋势,预防措施和解决方案,从一开始,他们发现,仅仅从生态学或解释和研究这些问题从经济学的角度,很难找到答案,只有生态学和经济学有机地进行分析,寻求解决社会经济的发展,保护生态环境。
此时,生态经济学应运而生,它也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
⑩ 论述题: 国际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对于经济法的概念众说纷纭,而对经济法的产生也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在展开本文的讨论之前,我想先对本文中所称的经济法及经济法的产生作一界定。所谓经济法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及其政府为了修正市场运行的缺陷,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而履行各种现代经济管理职能时与各种市场主体发生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法律关系的总称。 这以界定表明所谓经济法是以市场经济为前提的,国家对经济的管理是以市场规律为基础,旨在修正市场缺陷而非取代市场的作用。关于经济法产生的含义由三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及经济法律规范的产生;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即经济法的制定;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法的产生及经济法律部门的形成。 本文所称经济法的产生是指经济法律部门的形成。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是法学史上令人瞩目的事件之一,也是20世纪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中国经济法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它是随着中国体制改革的推进而同步发展起来的,中国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是社会主客观条件成熟和发展的结果。
一、 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一)、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法产生、发展的经济基础。
法是社会关系的反映,社会关系特别是以生产关系为核心的人们各种物质利益关系及经济关系,是法的本源。马克思说:“无论是政治立法或是市民立法,都是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的要求而已。” 经济法是与现代市场经济相对应的,缺少需要进行调控的市场经济这一基础,经济法就没有产生和发展的必要和理由。在体制改革以前,我国对经济主要依靠革命措施、执政党和国家的政令、领袖及各级党政领导人的权威和指示,实施组织管理。总的来说并不重视法律调整,即使制定了一些管理经济的法律也带有浓厚的行政法色彩,体现的是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中国在70年代末开始体制改革,虽然在体制改革的不同阶段使用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以及最终采用“市场经济”的提法,中国改革在总的方向上一直是沿着减少国家计划,增强市场作用前进的。随着市场经济在中国的不断得到发展,适应国家管理经济需要的经济法也就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虽然改革开放已有二十多年,我国确定将“市场经济”作为改革的最终目标也有十多年,但我们还只能说初步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与此相适应,我国的经济法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也只能说是在迅速的的完善之中。
(二)大量的经济法律规范的制定是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规范基础。
所谓法律部门是人们为了更好的研究和运用法律的学术分类,是指具有同一性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任何法律部门的产生和独立都必须以大量的同类法律规范为基础。否则就失去了研究的对象和存在的价值。但是,一国的经济立法与一国的经济法并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一国单有经济法的立法并不足以产生本国的经济法学,美国即是如此;没有本国的经济法立法也有可能产生以他国的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的经济法学,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并无真正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法,却产生了经济法学。 尽管如此,如果没有本国的经济法立法,中国经济法的发展将会因没有本土性的资源而停滞。我们无法想象中国的经济法学者能够远隔重洋很好的研究美国的问题,我们同样无法想象,中国的学者对纯粹的他国法律现象保持旺盛的热情。法律规范的制定是中国经济法学蓬勃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从1979年到1992年是中国经济法的产生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开始改革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体制的,重视以法律为手段调控经济,这一时期颁布了大量管理经济的法律法规,如不同所有制的工业企业法,外商投资企业法等,这一时期的经济法立法总的来说与民商法、行政法的区分不明确,宏观调控的计划色彩明显,并且经济法中非常重要的市场秩序法立法缺位。从1992年至今是中国经济法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正式提出了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以来,国家围绕推进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颁布了大量法律法规,以颁行《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为起点,进入了制定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法的阶段,出台了有关产业政策、财政、金融等宏观调控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市场规制的法律法规,《反垄断法》的制定也摆上了议事日程。中国经济法体系正在迅速形成。与此相适应,中国的经济法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
二、 中国经济法产生、发展的主客观条件
对经济与法律关系的认识以及对经济法的认识的加深,是中国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主观条件。从1979年起,“经济法”一次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叶剑英同志早在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就曾提出“我们还需要各种经济法”,这被很多学者认为是经济法概念首次在领导层提出。当人们对经济法的认识普遍是模糊的,随意性大,与民商法和行政法的区别也不甚明确。随着经济法的发展,各种经济法现象不断丰富,层出不穷,垄断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以及社会保障和宏观调控问题等等,用法律手段来解决这些问题,促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同呼声。同时,随着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以及对国际经验的借鉴,在经济法的研究和实践中越来越注重市场规律和国际惯例,经济法的理论研究也摆脱了纯粹的抽象争论,经济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