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微观经济学,关于企业垄断
垄断者剩余等于利润加固定成本,如果按边际成本定价,则P<ATC,垄断利润为负,等于(MC-ATC)Q,CS为需求曲线与MC所夹的三角形面积,没有无谓损失;如果按ATC定价,利润为零,无谓损失又为社会净损失(deadweight loss),是指由于市场未处于最优运行状态而引起的社会成本, 也就是当偏离竞争均衡时, 所损失的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在此图中,按边际成本定价相当于完全竞争市场,总剩余是最大的,当按ATC定价时,损失的剩余就是无谓损失。
B. 微观经济学:请比较完全竞争、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这四种市场类型
1、股票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的。完全竞争市场明显地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属于理论抽象。现实中的市场都不具备这些特点,因而都不是完全竞争市场,充其量接近完全竞争(比如可以认为股票市场是接近完全竞争的)。
2、完全垄断可分为两种类型:
政府完全垄断。通常在公共事业中居多,如国有铁路、邮电等部门。
私人完全垄断。如根据政府授予的特许经营,或根据专利生产的独家经营以及由于资本雄厚、技术先进而建立的排他性的私人垄断经营。
3、垄断竞争市场
例如,牛肉面、鸡丝面、盒饭、理发行业、修理、糖果零售业等。
4、寡头垄断市场,如美国的钢铁、汽车,日本的家用电器等规模庞大的行业。
供参考。
C. 微观经济学——完全垄断
在技术专利保护期内能够获得最高利润,该企业属于完全垄断。
由于没有专竞争对手,所以该企业可属以把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当做自己的产品需求曲线,进而根据MC=MR确定最高利润的产量,进而获得最高利润。
若专利保护到期了,其他企业也可能涌入这一市场,该市场会变为非完全垄断市场。
如果该专利生产需要一定的规模效应,该市场可能变为寡头垄断。
如果该专利生产的进入障碍不大,该市场可能变为垄断竞争或完全竞争。
以上变化使该企业需要考虑对手的市场行为确定产量和定价,不一定再获得最高利润。
D. 微观经济学,为什么垄断厂商长期总会赢利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可以调整生产规模(生产要素投入劳动、资本等),从而实现最大内利润。因为垄断市场是指容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因此他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简而言之,垄断厂商之所以能在长期内获得更大的利润,在于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的可调性(具体调整有三种情况,简述1.短期亏损,但达不到最优生产规模,退出生产2.短期亏损,达到最优,扭亏为盈3.短期盈利,调整,更大利润)以及不存在新厂商加入的情况。所以当MR=SMC=LMC,级长期均衡时,垄断厂商是获利的.
E. 微观经济学中,为什么垄断厂商长期总会赢利
垄断厂商在长期内总会盈利,是因为在长期内企业的生产规模是可调整的,又由于专垄断行业排除属了其他厂商进入的可能性,因此如果垄断厂商在短期内获利,他的利润在长期内不会因为新厂商的加入而消失。垄断厂商在长期内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一般有3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在长期内不存在使它获利的最优生产规模,于是厂商推出生产;第二种情况是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内它通过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的状况,甚至获得利润;第三种情况是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获得了利润,在长期内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是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
F. 微观经济学垄断的问题
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但1982年,威廉·专杰克·鲍莫尔属(William Jack Baumol)、潘泽和威利格用部分可加性重新定义了自然垄断:即使平均成本上升,只要单一企业生产所有产品的成本小于多个企业分别生产这些产品的成本之和,由单一企业垄断市场的社会成本依然最小,该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行业。“桥”就是一个例子!
G. 微观经济学 1什么是垄断 2 什么原因会导致垄断3为什么反垄断4垄断为什么不好5怎么样反垄断
1:垄断 (英语:Monopoly) (或者称卖者垄断;台湾通常译独占),一般指唯一的卖者在一个或多个市场,通过一个或多个阶段,面对竞争性的消费者—与买者垄断 (Monopsony) 刚刚相反。垄断者在市场上,能够随意调节价格与产量(不能同时调节)。
2: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引起垄断。当垄断代替自由竞争而在经济生活中占了统治地位,资本主义就发展到帝国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一般认为,垄断的基本原因是进入障碍,也就是说,垄断者能在其市场上保持唯一卖者的地位,是因为其它企业不能进入市场并与之竞争。进入障碍的产生垄断的原因有三个: 资源垄断:关键资源由一家企业拥有。 政府创造垄断:政府给与一家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产品或劳务的权利。 自然垄断:生产成本是一个生产者比大量生产者更有效。
3与4:价格垄断拉高整个社会成本 垄断性行业所从事的一般都是与决大多数人、行业息息相关的公共事业,例如电信、邮政、自来水、电力、煤气、铁路、航空等等。因为这些行业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所以这些行业的服务价格的高低便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成本。这些行业的整体效率直接关系到其他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垄断行业的成本又是最难估算的,电信部门说市话亏损,邮政部门说普通信件业务亏损,自来水公司也说自己亏损。但是许多消费者都怀疑他们是不是真的亏损、搞不清亏损是怎么形成的,因为没有一个独立的会计或审计部门告诉我们垄断行业的成本到底是如何构成的。 经济学家认为通过行政性、强制性手段维持高于合理水平的价格,人为压抑公众的消费需求是垄断的必然。垄断的利润是极其可观的,有消费者指出现在随处可见IP电话卡以6至8折“挥泪”甩卖,电信部门却仍可泰然处之。不知其中的利润到底有多大。而由独家垄断造成的社会成本是极其巨大的。 有专家分析,计划经济时代电信、铁路等部门过去都属于国家行政部门,而这些部门进入市场的时候,本身却仍具有垄断地位,一旦在市场中开始追求利润,就会通过垄断定价把大量消费者利益转移到手中,使特权部门、特权公司拿到远远高于竞争市场价格的利润。结果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竞争成本。 行业垄断导致有效投资不足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经过审批的私营速递公司北京、上海和深圳都有几十家,但地下“黑市”速递公司的数量则在1000家以上。虽然按照国家《邮政法》的规定,信件和其他具有信件性质的物品寄递业务由国有邮政企业专营,但是许多速递公司也在以各种形式参与这项服务,据统计,EMS目前最低的资费是23.3元,而私营速递公司的最低资费不过10元左右。超额的利润必然引来资金,哪怕公司的身份不太合法。据统计,从1995年起,EMS营业额的年增长率也有2%,但其市场份额却在以每年4%的速度衰退。同一时期,四大国际速递巨头在中国的营业额增长却保持在20%以上。尽管现时EMS在国内速递市场仍是“老大哥”,但是它的市场份额已经由最高峰时的近97%,跌到目前的40%左右。 这种现象在垄断行业是常见的,一方面,垄断企业能通过垄断获得超额利润,从而妨碍了效率的提高,妨碍了其扩大业务规模的积极性。另外通过行业垄断阻止社会资金进入该行业,虽然总有资金为利润引诱通过各种方式“违规”进入,但规模总是有限的。 投资不足、就业下降,消费相对疲软是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之中的主要问题。有专家指出,造成中国现阶段投资不足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其中一点就是很多高利润的行业都是市场禁入的垄断行业,这些行业中,垄断导致低效,造成了这部分利润反映不出真实的利润状况,成为极大的浪费,同时这也极大的挫伤了资本的投资热情,这样就造成所谓的“资本罢工”,强化了投资市场低迷。
5:各国的反垄断法错了。法定垄断该反,但是一切形式的其它垄断都是不该反的。
错误的垄断经济学理论当然是反垄断法的理论基础了,但是反垄断更是政治决策的结果。反垄断是经济问题,但更是政治问题。“一将功成万骨枯”,竞争失败者从来都是多数,竞争胜利者没有办法贿赂失败者,而这决策更多的又是政治决策过程,有那么多的反非法定垄断的法案被通过就不足为奇了。
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一个企业规模是不是过大了,到底是推动了还是抑制了竞争。例如,假如市场是指信息工业,那么微软仅占1%;将市场的范围缩小为软件工业,微软占4%,还比不上IBM;仅当特指个人电脑操作系统市场时,微软的份额才上升到80%以上。我们评价企业垄断程度的做法难道不是相当地具有随意性吗?
“现实的市场形态是复杂多变的。保护产权的垄断,可能扩大而转变成侵犯他人的合法权利;特有资源、创新和成[25.84 -2.60%]本递减的垄断,也可能派生出形形色色的强制性排他独占的要求。唯因为实际情况复杂,才需要简单明了的准则。政府在反垄断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应该坚守如下原则:普遍保护产权,反对市场禁入。反垄断的要害是消除市场禁入:消除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障碍,以此为界,不越雷池一步。”
H. 微观经济学里面垄断厂商的定价原则是什么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由于市场中只有一家厂商,对垄断者产品的需求,就是对整个市场产品的需求,所以,垄断者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就是整个市场的需求曲线.完全垄断的厂商是市场价格的决定者,它可以通过改变销量来决定价格,因此,完全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它表明完全垄断厂商要想增加销量,就必须降低售价,厂商只能在高价少销或低价多销间进行选择.
完全垄断厂商确定了产品价格后,买者所支付的价格,也就是厂商出售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益,因此,厂商的平均收益也是随产品销量的增加而不断减少的,平均收益曲线AR与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D重叠.与此同时,厂商从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中所得到的边际收益MR也是递减的,且在每一个销量下,都小于AR,所以边际收益曲线在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9.完全垄断条件下的厂商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
完全垄断市场的短期均衡与长期均衡与完全竞争相比,从文字论述上来说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图形的变化.因为在完全垄断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线,而在完全竞争市场上,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具体过程如下:
厂商短期均衡:
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可以通过对产量和价格的控制来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居于完全垄断地位的厂商也并不能为所欲为,要受市场需求状况的限制.在完全垄断市场上,厂商仍然要遵循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来确定其最佳产量,这种产量决定后,短期中难以完全适应市场需求进行调整.这样,也可能出现供给小于需求(盈利)或供给大于需求(亏损)的情况.
I. (微观经济学)为什么说垄断是无效率的政府对垄断应采取什么措施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厂商的垄断程度越高;需求曲线越陡峭;垄断程度越低,需求曲线越平坦。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厂商的长期利润为零,所以,在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时,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对比较平坦的需求曲线相切于LAC曲线的最低点的左边;产品的均衡价格比较低,它等于生产的平均成本;产品的均衡产量比较高;企业存在着多余的生产能力。
由于垄断厂商在长期内有可能获得垄断利润,从而使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支付较高得价格,使社会福利产生损失,因此,政府可以通过对垄断厂商征税从而使垄断利润消失。征税可以使厂商的总成本增加,垄断利润减少或消失。这一部分的垄断利润作为政府的税收投入到公益事业中,从而增加社会福利。
(9)微观经济学垄断扩展阅读:
垄断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是竞争的对立物,又是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列宁也指出,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因为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容易达成协定; 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
在以自由竞争为基本特征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主义企业为了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必然会采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方法,实行生产的专业化和协作,提高劳动生产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大企业往往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优势,不断排挤和吞并中小企业,使生产资料、劳动力和劳动产品的生产日益集中于自己手中。
同时,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的发展,突破了单个资本的局限,加速了资本集中的发展,从而也推动了生产集中的发展。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则意味着企业数目减少,1个部门的大部分生产都集中在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手中,它们之间比较容易达成协议,共同操纵部门的生产和销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可能。
由于少数大企业的存在,使中小企业处于受支配地位,少数大企业之间为了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保证彼此都有利可图,也会谋求暂时的妥协,达成一定的协议,从而使垄断的产生具有必要性。
J. 在微观经济学中名词解释什么叫垄断
经济垄断源于滥用经济力的优势
(包括联合优势
)
,并且
,其滥用者应是经营者、或经营者的联合体。实践表明
,经济力的优势并不必然属于某一个经营者或经营者联合体。相反
,它可以属于甲经营者
,也可以属于乙经营者。甚至
,属于本来并没有经济优势的若干经营者组成的联合体。换言之
,经济力的优势并非具有永久的独占性。它是在竞争中形成的。问题在于
,经济力优势的占有者为了保持自己的优势而采用非竞争的手段
,不允许他人再与之进行竞争。经济力优势滥用的根本特征
,是以集中的经济力或联合的经济力支配市场
,从而有使他人成为经济从属者的可能。
经济垄断所导致的市场准入的限制
,主要表现为独占进入市场的机会。而一旦出现了经济垄断
,进入市场的机会就被个别
(或少数
)经营者独占了。经济垄断的行为者不仅不同他人分享进入市场的机会
,而且也不与其他经营者分享新的进入市场的机会。
国家的合法经济垄断和诸多公用事业经特许在一定范围内的垄断,都需要以行政权来实施并加以保障,这种行政权实施的合法或非法,不可能以法律形式事无巨细地事先予以明定,已为行政和行政权本身的性质和特点使然。任何主体在法律和行政授权范围内实施的市场垄断、特许垄断经营、价格垄断、限制性行为和干预行为等,应属合法、正当的行政垄断;而有关行政垄断是否在合法授权范围之内及其是否对竞争构成损害,则需由反垄断执法机构和法院依法予以认定。
经济垄断则不单是个别主体的、私人的非行政垄断,它也包括国家和国有主体的行政性的经济垄断。从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国有主体在经济生活中占主导地位,无论其是否具有自然垄断或法律特许垄断的性质,抑或完全和私人企业一样参与市场竞争,分割、支配市场,滥用交易实力,采取不公正交易方法等“经济性”垄断行为,都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私人垄断,多有“行政”在背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