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从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来看,法律经济学是以“个人理性”及相应的方法论的个人主义作为其研究方法基础,以经济学的“效率”作为核心衡量标准,以“成本——收益”及最大化方法作为基本分析工具,来进行法律问题研究的。W·赫希曾指出:“尽管并非所有的研究者对法和经济学的研究视角和方法都持有一致的看法,但是,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包括经济理论与计量分析工具――构成了法律和法律制度经济分析的基本特征。”这一点,甚至连法律经济学中的非主流学派的学者也看得十分清楚,R·P·麦乐怡就一针见血地说,“法律的经济分析通过对法律规则(Doctrine)进行成本和收益分析及经济效率分析,使我们可以就法律实施的结果得出结论,并对特定的法律安排的社会价值作出评价”。 法律经济学是以方法论个人主义的假定作为其研究基础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的核心思想是:社会理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个人意向和行为研究的基础之上,分析研究对象的基本单元是有理性的个人,并由此假定集体行为是其中个人选择的结果。因此,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法律经济学实质上是研究理性选择行为模式的方法论个人主义法学,或者说,是一种以人的理性全面发展为前提的法学思潮。
由于方法论个人主义同样也是古典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基础,并且在“边际革命”兴起后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中得到广泛的运用。因此,法律经济学在以方法论个人主义假定作为其研究基础时,同时也就不可避免地借用了与这一方法论相一致的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分析方法,例如“效用”、“效率”、“机会成本”等概念,以及“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等分析方法。罗伯特·考特和托马斯·尤伦在阐述运用微观经济理论的工具来研究法律问题的理由时指出:“法律所创造的规则对不同种类的行为产生隐含的费用,因而这些规则的后果可当作对这些隐含费用的反应加以分析”,据此,“我们认为诸如最大化、均衡和效率之类的经济概念是解释社会,尤其是解释理性的人们对法律规则的反应行为的基本范畴”。 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分别是经济理论中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的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规范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为什么?”,实证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是什么?”。在法律经济学的规范研究中,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确立和突出法律的经济分析中的“效率”标准,即研究在一定社会制度中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效率”问题。在一些法律经济学家看来,传统法学研究所强调和重视的是“公平”、“正义”,而这一类概念本身的含义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同时,在非常多的情形下,经济学的分析都可以得出与法律分析相同的结论,所以,可以用“经济效率”去取代“正义”之类的传统法律概念,甚至可以将法律转为经济学。
从具体的效率标准来看,法律经济学在规范研究中所运用的经济效率标准,主要的并不是“帕累托最优”,而是“卡尔多—希克斯补偿原则”意义上的效率标准。按照这一效率标准,在社会的资源配置过程中,如果那些从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获得利益的人,只要其所增加的利益足以补偿(并不要求实际实偿)在同一资源重新配置过程中受到损失的人的利益,那么,这种资源配置就是有效率的。法律经济学的规范研究所确立的这种经济效率标准,可以认为是支撑法律经济学理论大厦最重要的“顶梁柱”,也是法律经济学展开实证分析必不可少的前提。
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中,实证研究最适合用来分析法律的效果问题,或者说,实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最适合于研究法律的“效果评估”问题,包括对法律的效能做定性的研究和定量的分析。法律经济学运用实证研究来分析预测各种可供选择的法律制度安排的效果,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法律的实际效果与人们对该项法律预期的效果是否一致,或是在多大程度是一致的。实证研究在法律经济学中的运用,不仅促进了法律经济学研究的“模型化”和研究的“精确化”,而且使得法律效果这个在法学中处于十分重要地位的法律分析问题研究取得了极大的进展。
Ⅱ 什么是经济学的方法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研究的是量,如供求规律考察商品的需求和供给的数量及其价格的关系,因而它的性质是一门数学科学;借助于数学符号及数学推导能够比文字更为便利地处理经济学中的量与量之间的复杂关系。
Ⅲ 3.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者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西方经济学一般方法论和具体研究方法两者之间关系如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来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规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就是把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制度的变革,看做是客观必然的历史过程。对一定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变革的评价,要遵循生产力标准。
2、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抽象法,这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
3、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历史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时,按照历史发展的真实进程来把握其规律。
4、借鉴现代科学和经济方法。政治经济学研究应运用和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如数学方法、系统分析方法,以及运用信息论、控制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等方法论。同时还可借鉴和运用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些方法,如实证分析、均衡分析、边际分析、总量与个量分析、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等。
以上供参考。
Ⅳ 威廉配第对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
最先提出了劳动决定价值的基本原理,并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考察了工资、地租、利息等范畴,他把地租看作是剩余价值的基本形态。区分了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之所以能成为“政治经济学之父”,还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个人经历与素质以及在此基础...
Ⅳ 关于经济社会学方法论的问题,最好有论文。
其实经济社会学和制度经济学靠的比较紧,可以去借鉴一下他们的观点,如科斯版,诺斯,康芒斯,威廉姆森等权人,经济社会学本身这个东东在国内的话听起来不错,但事实上也没见几个弄得可以看得,他们一般都会从波兰尼,泽兰尼等人入手,方法论上面第一条:经济学同意的我们要去怀疑一哈,首先就是理性人的假设,因为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学上的均衡,投入产出分析等等,更主要的是考察制度,规则等一系列东西,比较有名的一些作品如<有闲阶级论>,其实经济学内部这些发展的说实话也挺好的
Ⅵ 中专毕业论文 2000字
一 毕业论文分为专题型、论辩型、综述型和综合型四大类 二 毕业论文的规格 : 学年论文 毕业论文 硕士论文 博士论文 三 毕业论文 : 是大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运用所学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知识,独立地探讨或解决本学科某一问题的论文,它是在撰写学年论文取得初步经验后写作的,它的题目应该比学年论文大一点、深一点。其基本标准应该是:通过毕业论文,可以大致反映作者能否运用大学三四年间所学得的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本学科内某一基本问题的学术水平和能力。当然,它的选题一般也不宜过大,内容不太复杂,要求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本科毕业论文篇幅一般在六干字以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如果写得好,可以作为学士学位的论文。 四 选题的重要性 选题能够决定毕业论文的价值和效用 选题可以规划文章的方向、角度和规模,弥补知识储备的不足 合适的选题可以保证写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能力 五 选题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注重现实意义 ( 实用价值和理论价值) 勤于思索,刻意求新 (从观点、题目到材料直至论证方法全是新的 、以新的材料论证旧的课题,从而提出新的或部分新的观点、新的看法 、对已有的观点、材料、研究方法提出质疑,虽然没有提出自己新的看法,但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问题 ) 知己知彼,难易适中(要充分估计到自已的知识储备情况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要考虑到是否有资料或资料来源、题目的难易要适中 、题目的大小要适度 ) 六 选题的具体方法 浏览捕捉法 (将阅读所得到的方方面面的内容,进行分类、排列、组合,从中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将自己在研究中的体会与资料分别加以比较,找出哪些体会在资料中没有 或部分没有;哪些体会虽然资料已有,但自己对此有不同看法;哪些体会和资料是基本一致的;哪些体会是在资料基础上的深化和发挥等等。经过几番深思熟虑的思考过程, 就容易萌生自己的想法。把这种想法及时捕捉住,再作进一步的思考,选题的目标也就会渐渐明确起来) 追溯验证法 (先有拟想,然后再通过阅读资料加以验证来确定选题的方法 ) 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 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 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经济学原理 、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 、 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 、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 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希望采纳
Ⅶ 一、《经济学方法论》在以下5个方法中选3种方法,对其评价,作出自己的理解。每个 1000字
TT的菊花
Ⅷ 中国经济学的中国经济学方法论探索
基于中国应用视角的理论经济学方法论探索:既然《资本论》的逻辑与方法论规定是“发生学”——唯物主义发生学和历史唯物主义发生学,那么,应进而体会到“回到马克思” 的口号其实是伪的,因为,与马克思交会的真实性途径乃是通过历史和实践,绝不是文本本身。其指向于研究与言说“历史” ,旨在弘扬与推进对历史学发动“哥白尼革命” 意蕴之经济学建构道路,使范畴落实在批判原则之上,贯彻于历史规定性之中。但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对这种道路和理论实践行动进行了“逆转”,推行庸俗化的解释学与非批判的科学主义主张, 旨在相反将经济学沦落为特殊门类的自然科学。其理论工作特征是进行世界-社会认识预设构图全面玩弄解释学语言实践谋求自然科学主义最高形式和规范是数学主义规划。由于存在种种问题,——就中国而言,主要集中在思维与语言工作体式出现“错位” 之上,马克思之后的研究努力未能有效实现“反逆转”。真正的出路即在于实现“重构政治经济学” 意蕴的经济学建构。在此基础上,可提出历史和实践化构造的工作原则与主张, 以免除中国经济学研究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中国化重新锁入“解释学困境” 危局之可能。首先, 应继续坚持历史科学基础上的实践建构之路。其次,需要确实为此而防止研究中以“科学化” 之名, 行“去历史化” 理论实质之企图。归根结底,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实践构造活动之路,归根结底,旨在冲破资产阶级科学主义思维束缚之牢笼,而又始终能够在于最终解除解释学语言束缚之牢笼。
要点是根据中国经济变革和现代化的需要,建构规定中国经济矛盾的政治经济学范畴体系,其中,方法论的探讨是基本和关键。这里介绍的研究是作者二十多年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的继续,在明确中国政治经济学主体、主义、主题、主张的基础上,进一步专注方法论的探讨,规定中国政治经济学的范畴,并尝试建构其体系。 《资本论》的科学方法论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永恒生命力不仅在于它是可发展的,而且在于它首先是完全通过内部结构调整——作为科学范式研究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向实践、历史开放的发展体系。马克思主义现代政治经济学的范式构建,也就由于它实现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在当代的最新发展,而应该被科学规定为:广义政治经济学与狭义政治经济学的有机统一,并且,它必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实践的深入发展,获得更加丰富的理论的具体实现形式。
可见,经济学方法论非在民族工作内涵之外,而在其内成长;没有民族的,也就没有世界的。同样,这里面也要有历史深度。盖言方法论,就是对象→研究对象的方法、逻辑和认识。因而,它从民族起步,而又历史和阶级,而又世界和科学。就中国人的见地而言,学科和科学不仅不相同,而且后者仅是列在前者当中的一个构件。只此而论,与中国意义的唯物主义一同成长的规定是学科(即研究规定),而不是直接的科学。我们可以识别出三种研究活动的基本类型:自然学科、社会学科、道德学科,分表求“对”和“错”、求“真”和“假”、求“美”和“丑”。前一学科活动的科学性最强,余者次之,阶级性和道德性则增强;中者的阶级性最为显著;后一学科活动针对于“自然”及“社会”的实现,道德性最为显著(我们用“道德”一词表达“道”和“德”结合关系的实现)。隔开诸类型学科规定的是对象的属性。故我们只能以物质工艺和智识的活动来达到对“对”和“错”的探求——所谓的自然科学,以价值判断和逻辑的活动来达到对“真”和“假”的探求——所谓的社会科学,而以艺术感受和人文的活动来对待“美”和“丑”的问题——所谓的道德、艺术、伦理的活动等等。要之,对真假问题的探索与求对错问题的一个显著不同的地方即在于:求真;这其实是价值判断过程。西方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作为前提假设和工作出发点,固然是“假”(对商人圈层或市民社会的初级发展状况而言是真实,对人类历史一般而论则实属伪命题),却一味地如此宣称,盖言价值判断也;与此同时,马克思经济学以阶级性作为立场,所鲜明化者,亦不过是人类史前时期发展的“真问题”而已。唯物主义串联三个不同的学科,可谓相生相克、彼此制约,作为实现自身的道路。但没有固定路线可供遵循,它们在发展上的且依存且对立,乃是常态。故此,科学、阶级、道德不能说在学科活动之外各自孤设,而宁可说全部落在学科活动之内,以至于它们的结合既是学科活动的内容,也必然是统一表现形式本身。
这告诉我们,经济学方法论归根结底是说明研究工作的思想根据的,就这一点而言,它并非“中性”的。因此,人们对于马克思的误解在这里就成为一个认识缩影。“我相信这是一个错误,是对马克思的科学能力的一种不公正的看法。他在一生中保持着早年的爱好。他喜欢某种形式的类推法,这可以在他和黑格尔的争辩中找到。他喜欢证明自己是个黑格尔主义者并引用黑格尔的语句。但仅此而已。他从未将实证科学引入形而上学的歧途。”熊彼特正确说明了马克思的工作性质以及“经济学方法论”的性质和宏旨:“马克思作为社会学家,为完成他的使命运用了一个武器,这就是掌握和支配广泛的有关历史和现实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