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观经济学的简答题
1.
根据凯恩斯的理论,要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即变动支出水平或税率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即采取扩张性(膨胀性)财政政策。
当总需求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支出以抑制总需求,即紧缩性财政政策。
政府应该审时度势,逆经济风向行事,斟酌使用扩张的或紧缩的财政政策。这样一套经济政策就是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
2.
挤出效应(Crowding Out Effect)指一个相对平面的市场上,由于供应、需求有新的增加,导致部分资金从原来的预支中挤出,而流入到新的商品中。 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效果。
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是影响挤出效应大小的主要因素。根据IS-LM模型的理论,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有:支出乘数的大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货币需求对产出水平的敏感程度以及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等。
3.
扩张性财政是一种学术委婉语,其实质含义是赤字财政。这种财政政策源于凯恩斯主义理论。按凯恩斯本人观点,经济萧条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不足,这是市场本身无法克服的,只有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政策刺激有效需求才是出路。
4.
三部门经济指厂商、居民户、政府这三种经济单位所组成的经济。在这种经济中,政府的经济职能是通过税收与政府支出来实现的。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和居民户及厂商发生联系。
在三部门经济中,总需求不仅包括居民户的消费需求与厂商的投资需求,而且还包括政府的需求。政府的需求可以用政府支出来表示。
所以: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或者:总支出=消费+投资+政府支出)
如果以G代表政府支出,则可以把上式写为:
AD=C+I+G
三部门经济的总供给中,除了居民户供给的各种生产要素之外,还有政府的供给。
政府的供给是指政府i为整个社会生产提供了国防、立法、基础设施等“公共物品”。政府由于提供了公共物品而得到相应的收入——税收。所以可以用政府税收代表政府的供给。
这样: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或者:总收入=消费+储蓄+政府税收)
如果以T代表政府税收,则 可以把上式写为:
AS=C+S+T
三部门经济中,国民经济均衡的条件为总需求于总供给恒等,就是:
AD=AS
或者
I+G=S+T
Ⅱ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1.通货膨胀对收入和财富的影响
•通胀将降低固定收入阶层实际收入水平
•通胀使债权人受损而债务人受益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
•通胀对储蓄者不利
2.通货膨胀对产出的影响
①在存在闲置资源、通货膨胀未被预期且较温和的情况下:产出增加
②在不存在闲置资源或通货膨胀已被预期的情况下:产出不变
③在严重或恶性通货膨胀情况下:产出减少
3.通货膨胀对就业的影响
①凯恩斯的观点:通货膨胀有助于就业的增加或失业的减少
②菲利普斯的观点: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互为消长(菲利普斯曲线)
③弗里德曼的观点:短期中,通货膨胀有助于减少失业;长期中,通货膨胀无助失业的减少。
•在短期
–需求拉动的通胀可促进产出水平提高,还可以刺激就业、减少失业
–成本推动的通胀却会导致产出水平减少,还会增加失业
•在长期
–上述影响产量和就业的因素都会消失
先分析通货膨胀的类型,有需求拉动型、成本推进型和国际输入型,还有就是混合型,对于需求拉动型的通胀,宏观紧缩政策是有效的,而对于成本推动型的通胀与国际输入型的通胀,紧缩政策作用就不那么明显了。所以,政府要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而不应仅仅依赖单纯的宏观紧缩政策。“一刀切”的紧缩政策在应对混合型的通胀预期,尤其是在应对成本推动型和国际输入型通胀时,不仅不利于稳定物价水平,还有可能减缓宏观经济发展速度,即导致“滞胀”。
应对通货膨胀,尤其要预防“滞胀”的发生,不能单独采取宏观紧缩政策,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治理措施:第一,有必要从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转为总量调控与结构性调控并重。我国通过采取调整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利率政策以及调控信贷规模等货币政策的总量调控来应对通货膨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局限性也很大。货币政策的结构化,会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国情。第二,从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转向从紧的货币政策,要分阶段推进,避免急转弯。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采用“松紧搭配”的方式可能更加有效。
通货膨胀预期是可以发生变化的,很有可能使通货膨胀成为现实。在这种形势下,稳定社会的通货膨胀预期就显得至关重要。政府近期的对策是采取结构性措施,增加市场上短缺商品的供给。供给的增加是稳定物价的迫切措施。当某些原材料和消费品国内产量短时期内无法增加更多供给时,可以动用外汇储备进口一些国内短缺的商品。只要供给增加了,企业和居民个人的通货膨胀预期就会趋于稳定。此外,政府采取打击商品炒作行为的措施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抑制非正常的需求和有序地增加供给应当双管齐下,而且有序地增加供给相对更加重要
Ⅲ 宏观经济学 简答题
找本书看了
Ⅳ 一些关于宏观经济学的简答题
你看是不是有个来经济学源的公式:货币发行量(供给量)=社会总产品/货币流通速度。那么你的第一个问题也就是如果总产品一定,货币流通速度就快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如果不控制好的话是会货币贬值的哦!第二。。。。。第三个问:中国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汇率政策和窗口指导等。 第四个问:衡量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程度。增长率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速度。第五个问:工资,利润,进出口。第六个问:国民科学文化素质,经济发展水平,国家领导者的明智的策略引导。-------------------
Ⅳ 宏观经济学简答题
1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主要职能。
2当一定时期的利率水平专降到极属低时,人们就会预期利率上升而债券价格下降,货币需求弹性会变得无限大,即无论增加多少货币,都会被人们储存起来,货币政策失效,经济增长停滞。
3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
Ⅵ 宏观经济学期末复习题库及答案
4.(25分)请分别解释下列事件会导致中国的总需求、总供给中哪条曲线的移动,抑或不导版致任何一- 条曲线移动?并用图形说权明上述事件对经济总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1)随着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的普及,农民面临的医疗风险减少,因此愿意将原本用来预防疾病的财富更多的用于消费。(5分)
(2)“一带-路”构想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对外贸易变得更为频繁了。(5分)(3)中国和俄罗斯签订了天然气输送合同,俄罗斯将以较低价格向中国提供天
然气。(5分)
(4)“工业4.0”技术的全面普及,极大提升了工业制造中的自动化水平。(5分)(5)中国与东盟十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签订了RCEP自贸协定。
Ⅶ 宏观经济学的简答题应该怎么答呀
这个问题还真不好回答,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不过宏观经济学就那几个模型,熟练掌握模型的基本原理和变化规律,掌握实现均衡的条件,考试的时候会推导,会作图,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