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行为经济学原理的目录
第一章 行为经济学与传统经济学的比较
第一节 正常与反常
第二节 质疑与挑战
第三节 演变与修正
第四节 行为经济学的政策观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二章 参照系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参照系
第二节 参照依赖
第三节 锚定心理
第四节 框架效应
第五节 参照依赖偏好理论的实验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三章 偏好理论
第一节 配对与选择
第二节 权衡反差
第三节 极端逆转
第四节 禀赋效应和现状偏见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四章 效用理论
第一节 体验效用
第二节 期望值理论和期望效用理论
第三节 不理性的效用决策
第四节 前景理论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五章 公平和互惠
第一节 公平和自利
第二节 互惠行为
第三节 公平和互惠在博弈论中的理论延伸
第四节 利他行为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六章 时间贴现和跨期选择
第一节 传统贴现效用模型
第二节 传统DU模型的“反常”
第三节 与DU根本性偏离模型
第四节 时间偏好
第五节 时间贴现的衡量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七章 自我控制与有限意志
第一节 拖延实证
第二节 自我控制与有限意志
第三节 自我了解
第四节 模型解释
第五节 福利效应
本章小结
本章思考与练习
本章参考文献
第八章 瘾理论
第一节 上瘾行为
……
第九章 从自负说偏差
第十章 心理账户
第十一章 宏观行为经济学
第十二章 未来的路
附录1 偏离于传统经济学结论的一些实证研究
附录2 行为经济学研究社会公平问题——以新加坡、上海、兰州为例
附录3 积累性预期理论
关于本书中实验的说明
后序
Ⅱ 急求几个经济学概念!在线等待!
1.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基本观点有哪些?
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如下: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征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账户、启发式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关心相对损益,并常常有框架效应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等;当事人的这些决策模式和行为特征通过经济变量反映出来,结果市场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种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考虑。从这些基本观点看,行为经济学似乎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叛。
---------------------------------
2. 试简要说明行为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体?
行为经济学强调当事人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内生性,强调决策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这种对人的基本假定构成了其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硬核。尽管行为经济学坚持主观价值论,坚持理性假定,但通过对理性经济人本身的挑战,并通过利用心理学构造自己的行为基础,导致行为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出现在当代经济学的丛林。我们可以把行为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进行对比,
类别硬核保护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定;偏好和禀赋分布外生;主观价值论;交易关系为中心等均衡;边际效用或产量递减;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要素和产品同质;价格接受者等方法论个体主义;边际分析方法;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为主;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当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偏好和禀赋内生;学习过程;主观价值论等非均衡;非线性效用函数;要素和产品异质;随机性;路径依赖;现实市场和组织;有限套利等方法论个体主义;演化分析;非线性规划;实验和微观计量为主
从表一可以看出,通过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禀赋内生化,即使在主观价值论下,行为经济学仍然表现出和新古典经济学非常不同的理论硬核:首先,行为经济学彻底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中静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现实当事人假定,通过假定的改变,行为经济学家眼中的当事人不再仅仅自利,人们会考虑利他,也可能冲动,采取非理性行为等;在行为经济学中,偏好的内生和演化带来了异常行为及其相伴随的学习过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说法,这会导致近似理性,或学习中的理性。在这些基本假定的指导下,行为经济学从选择及相应的决策行为出发分析问题,这种分析能够单一针对某种具体行动,比如消费,也可同时分析某几个行动,比如消费和生产。而新古典经济学只能从交易出发来分析问题。其次,硬核的差异也会反映到保护带上,行为经济学不再需要假定要素产品同质,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场充分流动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当事人本就不同,面临复杂环境不可能实现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获得一种线性效用函数关系。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路径依赖,可能出现随机选择,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哲学观,硬核和保护带构成了科学研究相互区别的纲领。行为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带都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就产生了一种特定的研究纲领,并且这种研究纲领会反映到研究方法上。为了研究贯彻上述研究纲领,行为经济学家需要寻找恰当的方法及方法论来理解现实的当事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在20世纪中叶的发展给经济行为的研究带来了契机。一些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在实验室中测试实验对象的动机、环境特征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揭示当事人决策的规律。这些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把心理学和当事人决策行为人为割裂非常不满,于是从重复检验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所需的各项假定入手,逐步反驳其理论硬核。这种早期的实验研究给经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行为经济学自身也很脆弱,因为实验数据能否在统计上显著反映总体的特征是存在争议的,并且实验数据也很容易被实验者操纵。借助于麦克法登等人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技术的出现,行为经济学家开始借助新的工具来研究行为问题,比如采用市场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上当事人的行为;采用场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类别当事人的经济行为等。
-------------------------------------------
3. 什么是决策?决策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决策
“决策”一词的英语表述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时至今日,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但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基本有以下三种理解: 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二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三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以上对决策概念的解释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学地理解决策概念,有必要考察决策专家西蒙在决策理论中对决策内涵的看法。
二)决策类型
由于企业活动非常复杂,因而,管理者的决策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决策类型。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
(2)管理决策。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作出。
(3)业务决策。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
(1)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
3.按决策的问题的条件分类
(1)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
(2)风险型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所发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计的。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
写不下了,以下从简
写不下了,以下从简
写不下了,以下从简
4 什么是不确定型决策?简要说明其决策的类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么是风险型决策?简要说明其决策准则的类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么是效用?试说明效用理论的类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译为功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效用理论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么是效用曲线?试简要说明效用曲线的类型和原理?
无差异曲线,可能性曲线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试简要说明新古典经济学选择理论的弱点?
新古典经济学的选择理论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它假定程序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独立于判断和评价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纯粹是相应期望后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数,不依赖对这些给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等人经过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对象或环境的描述本身的确影响到当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满足完备性假定,也不满足传递性假定,比如当事人决策时出现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偏好逆转、后悔厌恶、过度信心、从众、攀比、炫耀、成瘾等等。
Ⅲ 行为经济学的相关研究
卡勒曼和阿莫斯绝对不是一对人在战斗,同期有几个经济学异己份子也在琢磨类似的问题。后期人们发现,他们的研究基本上都能统一到前景理论下来。
Framing effect:
这个词比较难翻译,行为经济学、决策学和心理学中一般翻译为框架效应或框定效应。
很多人都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为了表示对卡勒曼和阿莫斯的尊敬,还是用他们的例子。
问题:
美国被恐怖分子干惨了,600人生命处于威胁之中。美国总统小布什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实施方案甲,这样200人能得救。
实施方案乙,这样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救出全部600人,三分之二的机会失败(600人全完蛋)。
您认为小布什该选啥?
对于一个不回避风险活追逐风险的人,甲,乙方案差不多。但是俺们知道人民不喜欢风险,所以大多数人选方案甲。您也是吧。
同样的问题,换个表述方式:
美国被恐怖分子干惨了,600人生命处于威胁之中。美国总统面临这样一个难题:
实施方案丙,这样400人完蛋。
实施方案丁,这样有三分之一的机会没人完蛋,三分之二的机会600人全完蛋。
同样的问题,怎么选啥?结果这次是大多数人选丁。真诚希望小布什不要给饶糊涂了。
前景理论很好的解释了这种现象:框架效应改变了参照点,这样第一种表述给人是赢的感觉,当然大家选择肯定的赢。第二种表述给人是损失的感觉,当然大家选择是尽可能的回避损失,赌他娘的一把了。
再来一个例子。买机票,票面250块,如果您有托运行李,请加十块。或者说,票面260块,如果您没有托运行李,我们给您10块的折扣。那种您觉得更爽?当然是第二种了。第一种让您觉得这10块钱是个损失,多不爽?这框架效应的效果您明白了吧?
另一个例子,把赢和损失推广到正面框架和负面框架上。比如说,有种火腿打标签,25%肥肉,或者75%的瘦肉。其实一样,但是大家喜欢后者更多一些。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一般来说,大家不喜欢负面的表述方式。所以说话要注意表达方式,好话要好说,坏话也要好说。
Ⅳ 急求 从经济学的“选择”概念
1. 什么是行为经济学?基本观点有哪些?
行为经济学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如下: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征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智账户、启发式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关心相对损益,并常常有框架效应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等;当事人的这些决策模式和行为特征通过经济变量反映出来,结果市场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种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考虑。从这些基本观点看,行为经济学似乎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反叛。
---------------------------------
2. 试简要说明行为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体?
行为经济学强调当事人认知能力的局限和偏好的内生性,强调决策作为一个学习过程的动态变化,这种对人的基本假定构成了其与新古典经济学不同的硬核。尽管行为经济学坚持主观价值论,坚持理性假定,但通过对理性经济人本身的挑战,并通过利用心理学构造自己的行为基础,导致行为经济学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派别出现在当代经济学的丛林。我们可以把行为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进行对比,
类别硬核保护带研究方法
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假定;偏好和禀赋分布外生;主观价值论;交易关系为中心等均衡;边际效用或产量递减;要素和产品自由流动;要素和产品同质;价格接受者等方法论个体主义;边际分析方法;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为主;线性规划和动态规划
行为经济学有限理性当事人假定;可能追求利他行为和非理性行为;偏好和禀赋内生;学习过程;主观价值论等非均衡;非线性效用函数;要素和产品异质;随机性;路径依赖;现实市场和组织;有限套利等方法论个体主义;演化分析;非线性规划;实验和微观计量为主
从表一可以看出,通过假定有限理性和偏好、禀赋内生化,即使在主观价值论下,行为经济学仍然表现出和新古典经济学非常不同的理论硬核:首先,行为经济学彻底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中静止的理想化的理性经济人假定,代之以演化的有限理性的现实当事人假定,通过假定的改变,行为经济学家眼中的当事人不再仅仅自利,人们会考虑利他,也可能冲动,采取非理性行为等;在行为经济学中,偏好的内生和演化带来了异常行为及其相伴随的学习过程,按照阿克洛夫的说法,这会导致近似理性,或学习中的理性。在这些基本假定的指导下,行为经济学从选择及相应的决策行为出发分析问题,这种分析能够单一针对某种具体行动,比如消费,也可同时分析某几个行动,比如消费和生产。而新古典经济学只能从交易出发来分析问题。其次,硬核的差异也会反映到保护带上,行为经济学不再需要假定要素产品同质,也不再需要假定市场充分流动或充分套利,有限理性的当事人本就不同,面临复杂环境不可能实现完美套利,也就不可能获得一种线性效用函数关系。在行为经济学家看来,决策过程中可能出现路径依赖,可能出现随机选择,而不像新古典经济学那样假定均衡存在。
按照拉卡托斯等人的科学哲学观,硬核和保护带构成了科学研究相互区别的纲领。行为经济学的硬核和保护带都和新古典经济学不同,就产生了一种特定的研究纲领,并且这种研究纲领会反映到研究方法上。为了研究贯彻上述研究纲领,行为经济学家需要寻找恰当的方法及方法论来理解现实的当事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在20世纪中叶的发展给经济行为的研究带来了契机。一些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开始在实验室中测试实验对象的动机、环境特征和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此来揭示当事人决策的规律。这些学者对新古典经济学把心理学和当事人决策行为人为割裂非常不满,于是从重复检验新古典经济学理性经济人所需的各项假定入手,逐步反驳其理论硬核。这种早期的实验研究给经济学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行为经济学自身也很脆弱,因为实验数据能否在统计上显著反映总体的特征是存在争议的,并且实验数据也很容易被实验者操纵。借助于麦克法登等人对微观计量经济学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计算机模拟和计算技术的出现,行为经济学家开始借助新的工具来研究行为问题,比如采用市场数据研究金融市场上当事人的行为;采用场分析(fielddata)研究特定类别当事人的经济行为等。
-------------------------------------------
3. 什么是决策?决策类型有哪些?
什么是决策
“决策”一词的英语表述为Decision-making,意思就是作出决定或选择。时至今日,对决策概念的界定不下上百种,但仍未形成统一的看法,诸多界定归纳起来,基本有以下三种理解: 一是把决策看作是一个包括提出问题、确立目标、设计和选择方案的过程。这是广义的理解。二是把决策看作是从几种备选的行动方案中作出最终抉择,是决策者的拍板定案。这是狭义的理解。三是认为决策是对不确定条件下发生的偶发事件所做的处理决定。这类事件既无先例,又没有可遵循的规律,做出选择要冒一定的风险。也就是说,只有冒一定的风险的选择才是决策。这是对决策概念最狭义的理解。以上对决策概念的解释是从不同的角度作出的,要科学地理解决策概念,有必要考察决策专家西蒙在决策理论中对决策内涵的看法。
二)决策类型
由于企业活动非常复杂,因而,管理者的决策也多种多样。不同的分类方法,具有不同的决策类型。
1.按决策的作用分类
(1)战略决策。是指有关企业的发展方向的重大全局决策,由高层管理人员作出。
(2)管理决策。为保证企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而解决局部问题的重要决策,由中层管理人员作出。
(3)业务决策。是指基层管理人员为解决日常工作和作业任务中的问题所作的决策。
2.按决策的性质分类
(1)程序化决策。即有关常规的、反复发生的问题的决策。
(2)非程序化决策。是指偶然发生的或首次出现而又较为重要的非重要复性决策。
3.按决策的问题的条件分类
(1)确定性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只有一种自然状态时的决策。即决策的条件是确定的。
(2)风险型决策。是指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但每种自然状态所发生概率的大小是可以估计的。
(3)不确定型决策。指在可供选择的方案中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自然状态,而且,这些自然状态所发生的概率是无法估计的。
-------------------------------------
写不下了,以下从简
写不下了,以下从简
写不下了,以下从简
4 什么是不确定型决策?简要说明其决策的类型和原理?
http://info.ceo.hc360.com/2005/11/04082418631.shtml
--------------------------------
5. 什么是风险型决策?简要说明其决策准则的类型和原理?
http://cache..com/c?word=%B7%E7%CF%D5%3B%D0%CD%3B%BE%F6%B2%DF&url=http%3A//www%2Efjtu%2Ecom%2Ecn/fjnu/courseware/0431/course/%5Fsource/web/lesson/char11/j3%2Ehtm&b=0&a=19&user=
---------------------
6. 什么是效用?试说明效用理论的类型和原理
效用(英文: Utility),在香港被译为功用,是经济学中最常用的概念之一。一般而言,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效用理论
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971
----------------------------------
7. 什么是效用曲线?试简要说明效用曲线的类型和原理?
无差异曲线,可能性曲线等等
http://www..com/s?wd=%D0%A7%D3%C3%C7%FA%CF%DF%C0%E0%D0%CD&cl=3
----------------------
8. 试简要说明新古典经济学选择理论的弱点?
新古典经济学的选择理论有两个致命弱点:一是它假定程序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独立于判断和评价偏好的方法和程序;二是假定描述不变,即不同期望的偏好纯粹是相应期望后果的概率分布的函数,不依赖对这些给定分布的描述。但是,卡尼曼和特维斯基等人经过广泛的实验研究发现,决策程序以及决策对象或环境的描述本身的确影响到当事人的偏好,偏好既不满足完备性假定,也不满足传递性假定,比如当事人决策时出现损失厌恶、框架效应、偏好逆转、后悔厌恶、过度信心、从众、攀比、炫耀、成瘾等等。
Ⅳ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获得诺奖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卡尼曼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他也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等。《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是以卡尼曼在2002年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修改而成。作者在文章中根据直觉判断心理学和选择理论的最新进展重温他的三个研究领域:1、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使用的启示法。2、人们进行各种判断所倾向于采纳的偏差,前景理论,以及框架效应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应用。3、在以上基础上说明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评论概述。第一,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使用的启示法。卡尼曼和他的长期合作者特维斯基(AmosTversky)发现了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与传统经济理论所假定的理性发生系统偏差的机理。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早期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人们一般无法充分分析涉及经济判断和概率判断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依靠某些捷径或原则做出判断,这些捷径或原则有时与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存在着系统偏差。一个基本的偏差就是人们应用小数法则。例如,他们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发现,人们会认为\"某天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概率在小医院和大医院里是相同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随机变量样本的平均值和方差随样本量下降的速度。在另外的一些实验中,特维斯基和卡153尼曼对此种思维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如在一项实验中,明确地告诉实验对象,将要被归类的人来自于30%为工程师和70%为律师的群体,而另一个实验颠倒了这两个比例。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实际上对参与判断的对象没有产生影响。同样的因素会导致人们认为两个事件的联合概率比其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都大,这种认识违背了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联合概率法则。第二,人们进行各种判断所倾向于采纳的偏差,前景理论,以及框架效应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应用。在1979年,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他们发现,古典的效用理论不能够贴切地反映人们在未来不确定情况下作决策的行为模式,当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普通人是怎样设想未来的呢?统计意义上,我们倾向于把未来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加以高估。这被称为\"卡尼曼定律\"。当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低于10%或15%的时候,我们对概率的高估特别明显,同样,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越高,我们越倾向于低估它。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了一个足以取代预期效用理论的理论,即\"前景理论\"。他们的思路是,对于事件发生的概率,需要进行加权,才足以描述人们的真实选择。框架效应指的是同一个特征在一种显示中易获取,而在另一个显示中则不是,尽管这两个显示包含着相同的信息。这个情况是非常不寻常的:一些刺激的属性是自动感知的,而另一些却必须要进行计算才能加以感知;或者一个物体的同一个属性在一个显示中被感知,但在另一个显示中则必须要进行计算。第三,指出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传统上,经济学研究通常假设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新古典理论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之上的,而且所指的\"理性人\"为完全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读后感《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可为此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古典管理理论更是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不同经济理论的各自不同的假设条件中,有一个假设条件是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开始修正上述假设,例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在他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时间进程中的经济成效》中就否定了上述完全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有限理性,在条件不确定情况下,\"完全理性\"是显然不可能的。而卡尼曼的理论则是对理性人假设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的相关实验中,信息是完全的,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而言也是简单的,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断并根据判断采取行动时,人的心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实际上,在卡尼曼的经验实证后面,已经构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基本假设的质疑。结合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驳,已经构成了一种新范式。这种经济学新范式,与新古典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我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通解。就是假设参照点不变时,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新古典的基本假设就接近一致了。换句话说,行为经济学把新古典当作一个特例,即参照点固定不变时的价值状态。而参照点的存在,是行为经济学的独特性所在。解决的就是楼上所说\"有限理性\"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框架效应反映的是有限理性,而体验反映的是参照点。参照点是现实世界的杂多。回到参照点确定价值,就是让经济学的现代性理性,回到真实世界,回到事实本身。总的来说,《有限理性的图谱: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一文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卡尼曼理论的综述性文章,比较整体性地介绍了前景理论、框架效应、性质替代等内容。而且,这些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常听到的一种批评意见是:现代经济学过分注重数学的严密性,脱离了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于经济学变成了当代的玄学。这种意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不依靠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就会停留在表面化的议论层面上。而通过实验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果,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出严格的、并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将是一种更好的方式。卡尼曼的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能找到应用,比较常见的是在金融领域,但笔者在项目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论的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等产生影响,而项目的管理人员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对有关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产生影响。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开始重视修正和测试上述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获得数据,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卡尼曼和史密斯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卡尼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事实上,卡尼曼理论的规范意义大于实证意义,但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后者,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Ⅵ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获得诺奖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卡尼曼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他也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等。
《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是以卡尼曼在2002年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修改而成。作者在文章中根据直觉判断心理学和选择理论的最新进展重温他的三个研究领域:1、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使用的启示法。2、人们进行各种判断所倾向于采纳的偏差,前景理论,以及框架效应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应用。3、在以上基础上说明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评论概述。
第一,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使用的启示法。卡尼曼和他的长期合作者特维斯基(AmosTversky)发现了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与传统经济理论所假定的理性发生系统偏差的机理。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早期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人们一般无法充分分析涉及经济判断和概率判断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依靠某些捷径或原则做出判断,这些捷径或原则有时与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存在着系统偏差。
一个基本的偏差就是人们应用小数法则。例如,他们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发现,人们会认为“某天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概率在小医院和大医院里是相同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随机变量样本的平均值和方差随样本量下降的速度。在另外的一些实验中,特维斯基和卡153尼曼对此种思维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如在一项实验中,明确地告诉实验对象,将要被归类的人来自于30%为工程师和70%为律师的群体,而另一个实验颠倒了这两个比例。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实际上对参与判断的对象没有产生影响。同样的因素会导致人们认为两个事件的联合概率比其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都大,这种认识违背了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联合概率法则。
第二,人们进行各种判断所倾向于采纳的偏差,前景理论,以及框架效应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应用。
在1979年,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他们发现,古典的效用理论不能够贴切地反映人们在未来不确定情况下作决策的行为模式,当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普通人是怎样设想未来的呢?统计意义上,我们倾向于把未来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加以高估。这被称为“卡尼曼定律”。 当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低于10%或15%的时候,我们对概率的高估特别明显,同样,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越高,我们越倾向于低估它。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了一个足以取代预期效用理论的理论,即“前景理论”。他们的思路是,对于事件发生的概率,需要进行加权,才足以描述人们的真实选择。
框架效应指的是同一个特征在一种显示中易获取,而在另一个显示中则不是,尽管这两个显示包含着相同的信息。这个情况是非常不寻常的:一些刺激的属性是自动感知的,而另一些却必须要进行计算才能加以感知;或者一个物体的同一个属性在一个显示中被感知,但在另一个显示中则必须要进行计算。
第三,指出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传统上,经济学研究通常假设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新古典理论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之上的,而且所指的“理性人”为完全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读后感《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可为此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古典管理理论更是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不同经济理论的各自不同的假设条件中,有一个假设条件是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开始修正上述假设,例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在他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时间进程中的经济成效》中就否定了上述完全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有限理性,在条件不确定情况下,“完全理性”是显然不可能的。
而卡尼曼的理论则是对理性人假设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的相关实验中,信息是完全的,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而言也是简单的,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断并根据判断采取行动时,人的心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实际上,在卡尼曼的经验实证后面,已经构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基本假设的质疑。结合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驳,已经构成了一种新范式。这种经济学新范式,与新古典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我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通解。就是假设参照点不变时,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新古典的基本假设就接近一致了。换句话说,行为经济学把新古典当作一个特例,即参照点固定不变时的价值状态。
而参照点的存在,是行为经济学的独特性所在。解决的就是楼上所说“有限理性”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框架效应反映的是有限理性,而体验反映的是参照点。参照点是现实世界的杂多。回到参照点确定价值,就是让经济学的现代性理性,回到真实世界,回到事实本身。
总的来说,《有限理性的图谱: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一文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卡尼曼理论的综述性文章,比较整体性地介绍了前景理论、框架效应、性质替代等内容。而且,这些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常听到的一种批评意见是:现代经济学过分注重数学的严密性,脱离了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于经济学变成了当代的玄学。这种意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不依靠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就会停留在表面化的议论层面上。而通过实验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果,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出严格的、并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将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卡尼曼的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能找到应用,比较常见的是在金融领域,但笔者在项目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论的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等产生影响,而项目的管理人员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对有关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开始重视修正和测试上述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获得数据,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卡尼曼和史密斯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卡尼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事实上,卡尼曼理论的规范意义大于实证意义,但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后者,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奇才心理工作室
整理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Ⅶ 如何评价《思考,快与慢》这本书
《思考,快与慢》这本书,是卡尼曼的代表作,也是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经典著作。这本书开创性的贡 献,就是把人类的思考模式拆分成快思考和慢思考两个系统。或者按作者自己的话来说,系统1和系统2。系统1是依赖直觉的、无意识的思考系统,系统2是需要主动控制的、有意识进行的思考系统。
Ⅷ 请问那些大学有行为经济学呢是归属经济学的吗谢谢
行为经济学是作为实用的经济学,它将行为分析理论与经济运行规律、心理内学与经济科学有机容结合起来,以发现现今经济学模型中的错误或遗漏,进而修正主流经济学关于人的理性、自利、完全信息、效用最大化及偏好一致基本假设的不足。f又称为“心理学的经济学”或“心理学和经济学”,就是在心理学的基础上研究经济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其核心观点如下:对经济行为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心理特征基础上,而不能建立在抽象的行为假设基础上;从心理特征看,当事人是有限理性的,依靠心理账户、启发式代表性程序进行决策,关心相对损益,并常常有框架效应等;当事人在决策时偏好不是外生给定的,而是内生于当事人的决策过程中,不仅可能出现偏好逆转,而且会出现时间不一致等;当事人的这些决策模式和行为特征通过经济变量反映出来,结果市场有效性不再成立,各种经济政策需要重新考虑。
Ⅸ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诺贝尔奖 经济学原著阅读课论文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诺贝尔奖 经济学原著阅读课论文]
丹尼尔·卡纳曼(Daniel Kahneman)是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他获得诺奖是因为他“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诺贝尔奖 经济学原著阅读课论文。卡尼曼1934年出生于以色列的特拉维夫,1954年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获得心理学与数学学士学位,1961年获得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心理学博士学位。随后,先后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任教。自1993年起,卡尼曼担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他也是美国科学院和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国际数量经济学会会员、实验心理学家学会会员等。
《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是以卡尼曼在2002年诺贝尔颁奖大会上的发言修改而成。作者在文章中根据直觉判断心理学和选择理论的最新进展重温他的三个研究领域:1、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使用的启示法。2、人们进行各种判断所倾向于采纳的偏差,前景理论,以及框架效应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应用。3、在以上基础上说明了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本文就将从这三方面进行评论概述。
第一,不确定性条件下人们使用的启示法。卡尼曼和他的长期合作者特维斯基(AmosTversky)发现了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判断与传统经济理论所假定的理性发生系统偏差的机理。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早期研究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人们一般无法充分分析涉及经济判断和概率判断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人们依靠某些捷径或原则做出判断,这些捷径或原则有时与期望效用最大化理论存在着系统偏差。
一个基本的偏差就是人们应用小数法则。例如,他们在一个著名的实验中发现,人们会认为“某天60%的新生儿是男孩”的概率在小医院和大医院里是相同的。人们似乎并没有认识到随机变量样本的平均值和方差随样本量下降的速度。在另外的一些实验中,特维斯基和卡153尼曼对此种思维方式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如在一项实验中,明确地告诉实验对象,将要被归类的人来自于30%为工程师和70%为律师的群体,而另一个实验颠倒了这两个比例。结果表明,这一差异实际上对参与判断的对象没有产生影响。同样的因素会导致人们认为两个事件的联合概率比其中任何一个事件的概率都大,这种认识违背了概率论的基本原理———联合概率法则。
第二,人们进行各种判断所倾向于采纳的偏差,前景理论,以及框架效应及其在理性人模型中的应用。
在1979年,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了“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他们发现,古典的效用理论不能够贴切地反映人们在未来不确定情况下作决策的行为模式,当看不清未来的时候,普通人是怎样设想未来的呢?统计意义上,我们倾向于把未来的小概率事件的概率加以高估。这被称为“卡尼曼定律”。 当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低于10%或15%的时候,我们对概率的高估特别明显,同样,事件发生的真实概率越高,我们越倾向于低估它。卡尼曼和特维斯基提出了一个足以取代预期效用理论的理论,即“前景理论”。他们的思路是,对于事件发生的概率,需要进行加权,才足以描述人们的真实选择。
框架效应指的是同一个特征在一种显示中易获取,而在另一个显示中则不是,尽管这两个显示包含着相同的信息。这个情况是非常不寻常的:一些刺激的属性是自动感知的,而另一些却必须要进行计算才能加以感知;或者一个物体的同一个属性在一个显示中被感知,但在另一个显示中则必须要进行计算。
第三,指出对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模型存在的不足。传统上,经济学研究通常假设人们受自身利益驱动并能作出理性决策。新古典理论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之上的,而且所指的“理性人”为完全理性人,理性人是指以完全追求物质利益为目的而进行经济活动的主体,读后感《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诺贝尔奖 经济学原著阅读课论文》。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可为此不择手段。“经济人”意思为理性经济人,也可称“实利人”。古典管理理论更是把人当作经济动物来看待,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的目的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微观经济学理论的建立是以一定的假设条件作为前提的,根据所研究的问题和所要建立的理论的不同需要,假设条件存在着差异。但是,在众多不同经济理论的各自不同的假设条件中,有一个假设条件是所有的经济理论均具备的一个基本假设条件,就是“合乎理性的人”的假设条件。随着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理论开始修正上述假设,例如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在他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演讲《时间进程中的经济成效》中就否定了上述完全理性人假设,认为人的行为有限理性,在条件不确定情况下,“完全理性”是显然不可能的。
而卡尼曼的理论则是对理性人假设的否定。在卡尼曼的前景理论的相关实验中,信息是完全的,对上述信息的分析对于有一定数学基础的人而言也是简单的,但恰恰就在作出判断并根据判断采取行动时,人的心理因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实际上,在卡尼曼的经验实证后面,已经构成对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人基本假设的质疑。结合行为金融学对有效市场假说的批驳,已经构成了一种新范式。这种经济学新范式,与新古典既有联系,更有区别。我发现,二者之间存在一个通解。就是假设参照点不变时,行为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与新古典的基本假设就接近一致了。换句话说,行为经济学把新古典当作一个特例,即参照点固定不变时的价值状态。
而参照点的存在,是行为经济学的独特性所在。解决的就是楼上所说“有限理性”与经济生活中的人二者之间的关系。框架效应反映的是有限理性,而体验反映的是参照点。参照点是现实世界的杂多。回到参照点确定价值,就是让经济学的现代性理性,回到真实世界,回到事实本身。
总的来说,《有限理性的图谱: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一文比较完整地介绍了卡尼曼理论的综述性文章,比较整体性地介绍了前景理论、框架效应、性质替代等内容。而且,这些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都建立在一系列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经济学发展到今天,经常听到的一种批评意见是:现代经济学过分注重数学的严密性,脱离了具体的社会问题的分析以及对活生生的人的研究,以至于经济学变成了当代的玄学。这种意见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另一方面,不依靠严格的逻辑分析和实证研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就会停留在表面化的议论层面上。而通过实验得出一些经验性的结果,再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进行数学分析从而得出严格的、并有实验基础的结论将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卡尼曼的理论在经济生活中的许多方面都能找到应用,比较常见的是在金融领域,但笔者在项目管理中也发现了一些符合前景理论的现象。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发生一些风险事件,这些风险事件的发生往往对项目的进度、成本和质量等产生影响,而项目的管理人员在风险应对过程中的行为方式对有关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产生影响。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是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或者是建立在演绎、推理方法基础之上的思辩性哲学,而不是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然而,现在经济学研究开始重视修正和测试上述的前提假设,并越来越依赖于在实验室里获得数据,而不是从实地获得的数据。这种研究源于两个截然不同但目前正在相互融合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方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或检验根据经济学理论作出预测的未知或不确定性领域。卡尼曼和史密斯正是这两个研究领域的先驱。卡尼曼因卓有成效地把心理学分析方法与经济学研究融合在一起,而为创立一个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其主要研究成果是,他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他与已故的阿莫斯·特维尔斯基合作,提出了一种能够更好地说明人类行为的期望理论。事实上,卡尼曼理论的规范意义大于实证意义,但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后者,卡尼曼与特韦尔斯基的一系列开创性工作为行为经济学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卡尼曼的“迈向行为经济学的心理学”读后感 诺贝尔奖 经济学原著阅读课论文〕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Ⅹ 生活中的行为经济学的图书目录
第1章 钱和钱不一样——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账户
第一节 心理账户:个人财务管理的捷径
不同心理账户里的钱不同
买了新房子丢了旧家具
第二节 心理账户如何运行?
白马非马,赌资非钱
抓大放小与意外之财
富豪抠门也正常,只是没到花钱时
不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时
什么情况下,你可以忘记成本?
扔掉挤脚的鞋
好消息与坏消息的组合
本章小结
第2章 保守与冒险——风险条件下的个人行为
第一节 给决策找一个标秆——参照依赖
度量世界的标杆
坐地日行八万里
“朝三暮四”还是“朝四暮三”
买了鞭炮却让别人放
第二节 损失>获得
得而复失,甚于不得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表达的艺术”与框架效应
疯狂的赌徒
第三节 几何级和算术级增长——敏感度递减
钱,在什么情况下只是-个符号?——韦伯-费希纳定律
要不要为50块钱跑腿?
第四节 心理概率:一百万分之一和一百分之一的区别
杞人忧天与买彩票
天上会掉林妹妹吗?
本章小结
第3章 被营销改变的选择——行为营销经济理论
第一节 看上去很美
天价的胸罩
番茄酱是如何定价的?
分两次失去10元钱
第二节 什么改变了你的偏好?
多出一支普通钢笔之后
你为什么选择中杯?
决策之前的影响
第三节 悄悄改变的心理账户
北大周围的“何贤记”
告诉你生产过程的广告
以旧换新优于打折
供不应求为啥还定价偏低?
“不满意全额退款”的秘密
第四节 期待与配套
不开分店的钜记手信店
“得寸进尺”与“先过分后让步”
第五节 你怎么被说服的?
“循循善诱”的推销员
练就三寸不烂之舌
本章小结
第4章
启发和偏差——什么影响了你的判断?
第一节 挖掘你的记忆——可用性启发法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脑白金的广告哲学
第二节 直觉抓出特征——代表性启发法
典型特征带来的偏差
自我矫正与小数定律
第三节 给你的判继找一个初始值——锚定式启发法
初始值+调整
早餐店的秘密
第四节 日久生情——熟悉性启发法
第五节 孩子是自己的好.太太是他人的好
——禀赋效应与反禀赋效应
谁动了我的奶酪?
经济爱国主义
太太永远是别人家的好
本章小结
第5章 凭什么相信自己——自负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