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现代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
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
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
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
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
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
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
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
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B. 凯恩斯经济学和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从重商主义开始到今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尤其是20世纪以来,政府干预和经济自由两大思潮的分歧和争论从未停止过。凯恩斯革命前,主张经济自由的新古典理论始终居上风;凯恩斯革命后,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成了主流,但主张经济自由的声音仍相当强烈。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1)如果政府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2)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
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3)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4)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
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那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众所周知,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
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5)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
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
C. 急求!!!:古典经济学派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区别 以及古典经济学派的政府职权理论
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就是完全竞争市场下“看不见的手”那个经济模型
新古典学派的前身是货币主义,货币主义的基本理论是 新货币数量论+自然律假说
新货币数量论(py= MV,从公式的不同角度来解释的话,分别叫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
自然律假说(这些概念还要去课本里找,理解一下)
后来,新古典学派的代表人,为了解决当时国内出现的经济问题(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处于经济萧条阶段),那些经济学家就吸收了货币主义的自然律假说,然后又加上了三点基本假设条件(个体利益最大化,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在这四点假设下创立了 新古典经济学派。。。
我给你讲着都觉得拗口,,这几个流派你最好画张图标,把这个当做历史来学。
D. 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
数学方法引入之后的形成了现代经济学,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分两部分。以边际革命为界,之前的叫古典,之后的叫现代。现代经济学以凯恩斯为界,之前的叫新古典,主要就是现在的微观经济学。凯恩斯之后,总体经济的研究成为主流,形成了宏观经济学,也就是凯恩斯革命。到20世纪70年代为止,单纯以总体研究为核心的宏观经济学成为主流。70年代经济冲击之后,凯恩斯经济学在实践无法发挥作用,经济学又得到了发展。微观基础纳入了宏观经济学。以凯恩斯理论为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寻找了微观基础,成为了新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以微观分析为核心的新古典理论进行了宏观研究的扩展,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
李嘉图是古典经济学的集大成者,他已经开始使用数学和符号了。李嘉图之后的穆勒也有数学的使用。本人认为古典和新古典的区别有两个:第一,古典和新古典的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而新古典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英国的杰文斯、德国的格森、意大利的帕累托都是效用价值理论的先驱,而剑桥的马歇尔和瑞士的瓦尔拉则是均衡价值理论的代表。第二,古典和新古典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主要采用总量分析,从斯密到穆勒无不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的均衡;而新古典时期,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以法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人员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这样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经济研究中,分析方法也从古典时期的总量分析过度到新古典的边际分析。
E. 想问一下,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旧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别是什么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与旧古典主义经济学区别有两个:
第一,古典和新古典的价值理论不同,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而新古典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英国的杰文斯、德国的格森、意大利的帕累托都是效用价值理论的先驱,而剑桥的马歇尔和瑞士的瓦尔拉则是均衡价值理论的代表。
第二,古典和新古典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分析方法的不同,古典经济学受数学方法所限,主要采用总量分析,从斯密到穆勒无不是从总量上分析经济的均衡;而新古典时期,数学有了巨大的进步,而且以法国为代表的一大批工程人员开始从事经济学研究,这样数学的使用渗透到经济研究中,分析方法也从古典时期的总量分析过度到新古典的边际分析。
F. 古典主义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联系从哪些方面问答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 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关系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系统性发展源自亚当·斯密,中经大卫·李嘉图、西斯蒙第、穆 勒、萨伊等,逐渐形成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理论体系,这就是古典经济学。在 20 世纪以 后,现代西方经济学历经了“张伯伦革命”、“凯恩斯革命”和“预期革命”等所谓三次大 的革命,形成了包括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这个框架被称为新古典经济 学。新古典经济学集中而充分地反映了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过去 100 年间的研究成果和发展 特征,长期以来,一直作为正统经济学理论占据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地位。新制度经济学, 是一种用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即利用正统的经济理论(新古典经济学)分析 制度的构成和运行,并发现这些制度在经济体系运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 典经济学具有密切的关系,这种密切关系不不仅仅表现在新制度经济学是在新古典经济学的 框架下分析问题,而且还表现在它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冲击”与修正、继承和发展。 一、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冲击”与修正 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冲击” 新古典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尽管一直没有被动摇,但是对新古典经济学的批评和职责也 从来没有停止过。虽然有的经济学家从根本上否定新古典经济学,但是大多数批判和指责主 要是针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或局限性。 新古典经济学的不足或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研究对象来看,新古典经 济学的交换中心论严重地限制了其思想的范围和方法,是对经济体系的实际结构和运转的严 重误解。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新古典经济学的无所作为以及同现实的强烈矛盾源于基本的 认识论。主流经济学把经济过程定义为面对稀少进行选择,其整个核心都依赖于对经济的逻 辑演绎分析,而忽视了对在历史上同生产和消费联系在一起的现实的社会制度和行为的分 析。从解释力的角度来看,古典经济学也是有限的,它不能有效地解释对自我利益的计较并 不构成动机因素的行为。在批评者看来,基于理性选择范式的主流经济学虽然有明显的解释 优势,但是,它既然先验地认同了既有的制度,就永远无法为制度的改革和创新提出见解, 使理论的构建趋于保守;它既然对个人的理性判断如此单一化,就必然忽视个人的社会需求 一面,这样的经济学,即使解释了现象,其解释的深度也值得怀疑。新古典经济学之所以出 现这样的危机,与其本身的方法论的缺陷,即忽视社会和制度对人类行为的影响,有着密切 的联系,然而,完全消除社会属性并成功地运用纯个人主义术语来表述社会理论是极其困难 的,制度对个人的行为、世界的看法和追求的目标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制度的重要作用,新制度经济学力图在古典经济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修正和扩展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将制度理论整合到经济学中,使人们能够把握和处理迄今为止还处于其 分析范围之外的大量问题。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资源的稀缺性和竞争性假设,放弃了使新古典 经济学成为与制度无关的理论的机械理性主义假设。除了修正理性主义假设之外,新制度经 济学把制度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约束条件,把交易成本的分析作为制度和生产成本之间的联 系添加到了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中。此外,新制度经济学还对一些关键性假设做了修正,这些 假设包括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最大化、机会主义行为、经济社会、治理结构制度和组织 等。 二、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继承著名哲学家拉卡托斯认为,一份研究纲领可分为两个组成部分:纲领的不便的硬核和 它可变的保护带。对一种纲领的修正是重新调整它的保护带,新制度经济学引入信息和交易 成本以及产权的约束,就是修正了新古典经济学的保护带,但是,与此同时,它也保留了新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稳定的偏好、个人的理性选择以及可比较的均衡。新制度经济学是 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分析制度的构成和结构,研究制度的作用和地 位,坚持了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个人理性主义前提下的均衡分析框架,坚持偏好、技术、禀赋 三大结构固定不变、坚持完全竞争的工具性假设。“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他们正在做的乃 是对常规分析的补充,而不是对它的取代”同许多经济学相同,威廉姆森认为新制度经济学 所涉及的方法论在本质上与正统的微观经济学分析是一致的。这种方法论上的一致性表明, 新制度经济学融入主流经济学是没有什么问题,它是对古典经济学的良好的继承。 三、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新制度经济学虽然以新古典经济学作为理论研究与方法论的基础,但是它不仅局限于 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利用、继承与修正,它还在此基础上对其做了发展。新古典经济学把机会 成本作为分析工具并强调相对价格的重要性,把新古典分析的范围扩大,把交易费用包括在 内,就能提供一个重要的理论途径,通过它就可以分析经济组织,并探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 一个经济的生产潜力之间的冲突。新制度经济学引入的交易成本范畴拓展了新古典经济学的 分析框架,用交易成本比较各种不同制度安排的经济绩效,解释了经济制度的多种多样的差 异性,使得经济制度有可能也有必要成为新古典框架中一个可以量化分析的维度。虽然新制 度经济学的许多著作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内在一致性。首先,它 们都试图将规则的限制和约束交易的契约纳入经济模型,而且新古典模型中的理想产权结构 也被作为基本的标准加以确认。其次,新古典经济学中关于完全信息和交易无成本的假设也 被放宽,正的交易成本的影响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交易成本为正的世界里,产权、企业、 契约、组织、法律及制度就极为重要了。最后,对于有价值的商品仅存在两方面的价格和数 量的两个特征的假设也被放宽,经济产出的内在意义以及与商品和劳务的质量有关的经济组 织方式得到了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发展不但没有停止,而且还在进行之 中,其研究还在迅速的扩展和深化。它对传统经济学领域的拓展主要表现在为经济协调方 式、企业纵向一体化和非一体化、契约不完全性、组织安排等关键性问题提供了新的见解和 更有说服力的解释,而且它还扩展到法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新的研究领域,为人类社会发 展的研究不断做出贡献。 新制度经济学利用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制度问题,但是这种利用并不是 一种简单的、照搬式的应用,而是一种有修正和发展的运用。我们应注意不断地把传统正规 新古典价格理论与我们的制度理论相结合,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要试图去替代新古典理论, 而是要使新制度经济学成为对人类更有用的理论,能够更好地分析和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 到的各种经济社会问题。
G.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有哪些
古典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区别是价值理论不同。
古典经济学的核心是劳动价值理论,从斯密到李嘉图再到马克思无不以劳动价值理论作为自己理论的核心。
新古典经济学则完全放弃了劳动价值理论,他们更多的是采用效用价值理论,进一步到均衡价值理论。
H. 古典政治经济学与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区别是什么
古典政治经济学即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是西欧资本主义产生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主要成果是奠定了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并在不同程度上探讨了剩余价值的各种形式,如利润、利息和地租等问题。受资产阶级立场和历史条件的限制,它不了解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各种经济范畴都看成是自然的、永恒的,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庸俗的因素。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中经亚当·斯密的发展,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析了一些个体企图避开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使政策朝着有利于他们自身利益的方向改变。
I. 新古典综合经济学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我根据找到的资料整理了一下这个问题的解答思路:[综述]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成为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两大主流学派,这两个学派的根本分歧是承不承认市场的不完整性,承不承认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具体区别]一、新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坚持市场的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对未来具有理性预期并据此行动,因而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会迅速调整,达到市场出清,经济自动趋向均衡。这样,政府对经济是一切干预都是不必要的,也是无效的。如果政府才却超越人们预期的突如其来的政策干预行动,尽管短期内可能使经济偏离均衡,取得某种小,但只会使经济走想更大的非均衡,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都是利少弊多。不管他们的理论结果多么精致、完善、精神实质始终是一句话:彻底的经济自由。新凯恩斯主义坚持市场的不完善性,认为追求自身利益的经济主体不可能对未来能洞察一切并据此行动,因此一切经济资源的价格难以迅速调整并达到市场出清。经济从非均衡走到充分均衡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过程,在此期间,经济回遭受损失,因此,政府的政策干预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尽管该学派的理论结构并不景致、完善,而且说法不一,缺乏统一的理论体系,但精神实质也始终是一句话:政府干预是必要的。[评价]这两派的理论观点和政策主张,我们不能说谁是谁非,而只能说那一派的观点和主张较符合真实世界。从这一点看,新凯恩斯主义可能比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更符合实际些。根本原因在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关于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能理性预期的假定条件实在太苛刻。众所周知,人们在市场活动中为了自己的利益,尽管力求掌握一切可能获知的信息,不断修整与其中是一切错误。但由于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一切经济现象无刻不在变动中,加上人们总有某种为自己利益而欺骗和损害别人的机会主义倾向,因而对所有经济活动主体来说,信息总是不完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作为一种理论抽象,尽可能作出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假定,但现实生活中永远不存在这些假定的情况。可能正因为如此,所有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都没有按新古典经济学派的主张去做,对经济的形形色色干预从未间断过,哪怕是在经济自由注意呼声最强烈的年代中,政府始终担任在着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角色。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新凯恩斯主义无疑继承了传统凯恩斯主义的衣钵,但力图克服传统凯恩斯主义的不足,寻找价格粘性和市场非出清的微观基础,竭力证明这种“粘性”和“非出新”同样是经济主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他们找了五花八门的“理由”来说明这种“结果”,这些“理由”有些看来很不充分,证据不足,但有两点是值得肯定的:一是这些“理由”都是从经济主体为追求自己最大利益出发的,因而是合乎经济学基本原理的,也是能使凯恩斯宏观经济学建立在一个扎实的微观基础上;二是这些“理由”尽管各不相同,说法各异,但都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的,是现实经济生活的某种反映。显然,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分歧和区别,并不在于认为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要不要“理性预期”或力求“理性与其”,而在能不能“理性预期”或做到“理性预期”,也不在于认为要不要“市场出清”,而在于能不能“市场出清”。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这一标准看,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可能比新凯恩斯主义离真理更远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