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政府是否有鼓励生二胎的必要性
呵呵,有问题了再在找答案,好找啊,书上应该挺多的吧。我随口说说给你个参考版吧。第一权题:首先从供求关系上说,因为中国的人口增长变动情况决定了在现阶段出现较大的需求。其次,从货币流动性上说,近些年来,货币的流动性快速的增长也导至房价快速上升。再次,产业结果来说,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而产业结构却没有得到优化,导致资金没有合理的出路,至而流进房进产中导价格进一步推高。最后,房地产商囤积土地,拖长开发时间,以土地邦架金融体系。控制的方法如下:1控制房贷政策,从利率等方面着手,2开设房产税,用税收手段控制房价,让房子回归共居住的功能,而不是抄卖的商品。3对开发商的监管,出台法律法规,规范房地产市场化。4加快产业结构改造,开创创新型产业引导资本流入。
㈡ “二胎”经济学 二胎政策将利好哪些行业
二胎开放之后在经济和商机上有什么机会呢?二胎可能引起的行业、产业、企业等的变化也被大家关注,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谁会生二胎
过去,二胎生育主要在计划生育不太严格的农村普遍存在,公务员、国企职工等因为一刀切的政策存在,二胎生育为极少数。最近几年,因为全社会存在房价高企、生活成本高等方面的压力,再加上80后生育主力军追求生活品质和生育观念的改变等原因,农村二胎的生育也在逐渐降低。
如果政策松动,根据中国的现实情况,有三类人群会成为二胎生育大军:第一类二胎生育的主力军可能由原来的农村人口变为2、3线城市收入固定且较为丰厚的政府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的中高收入者;第二类可能是已经富裕或显贵的阶层;第三类是农村富裕家庭。
第二:二胎消费有多大
中国人有传统,对孩子的投入远远大于对父母的孝敬。这也是中国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老龄化消费除了医疗之外,其他方面增长缓慢的核心原因。而对于孩子的投入,大多数人则是不计成本。我们从以上三大主力二胎生育军团来看,购买力还是很大的。
非富即贵阶层的二胎生育,估计从生产到养育至5岁,预算平均每个宝宝在70万左右;而公务员、国企事业单位职员的平均预算则会在40万左右;县乡农村的预算估计会在15万左右。
因为是二胎,估计多数家庭会较一胎较大幅度地增大养育和教育投入。如果每年因为二胎而增加300万的生育人口,按照1:1:1计算,则很有可能造成婴幼儿市场5年内总量一万多亿的市场空间,而这个数字,在我看来还是一个保守的数字。
第三:二胎消费行为对行业、产业有什么影响
和一胎父母不同的是,二胎的父母更了解婴幼儿产品的选择和购买,更有经验,所以他们的消费行为会较为理性。按照这个来判断,第一,有品牌美誉的品牌容易被首选;第二,产品品质口碑不错的品牌容易被首选;第三,价格定位中高档的产品容易被首选;第四,更加人性化的新产品容易被尝试。
因为二胎的父母大多是收入稳定或有较高收入者,他们在消费人群中必然具有明星性、知识性和经验口碑性的特点,那么,他们选择和追捧的产品很有可能会成为风潮,所以二胎一旦政策定格,中国的很多企业如果想要争夺相关市场,则需要瞄准二胎父母的消费行为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
可以想象,二胎生育将造就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造就一个巨大的市场推力。愿从事孕产妇婴幼儿产品的企业们深入研究这一变化。
㈢ 中国放开二胎政策对经济的积极意义有哪些
事实来证明,即使全面二自胎,也难以提高人口增长率,哪怕是全面放开,也不会有多大提高,毕竟城市孩子生育成本高,大家 太忙于工作或应酬,生育意愿很低。对经济已经没多大促进作用,但对于方便大家生活还是有些用处,某些人可以放开点生,也可以入户口了,不用交超生罚款。
㈣ 我国为什么会推出二孩政策,该政策出台后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什么影响用劳动经济学理论回答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再加上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的抑制作用,我国人口增长率快速下降,劳动年龄人口增长在近些年出现了拐点。这表明,维持了多年的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次人口红利”逐渐衰减。由于经济减速和人口拐点的到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供需双降”的情况。人口红利正在逐渐消失,需要尽快提高劳动力的数量和素质。 全面实施二孩政策后,在未来二三十年内,劳动力供给可能会出现三次阶段性波动。一是政策调整初期,部分大龄、高龄生育女性集中退出劳动力市场。这将对当期劳动力市场供给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尤其对那些使用中青年女性劳动者比较多的用工单位而言,招工难问题可能比较突出。二是这部分生育女性劳动者在完成生育后,再次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重新就业。这对女性的就业岗位开发、就业培训、就业服务等提出了挑战。三是政策后期,将面临新成长劳动力供给小高峰问题。
㈤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放开二孩政策
1、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生育率低到危险 ◆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截至2014年12月,全国仅有不足100万对单独夫妇提出再生育申请,而此前的官方预计是每年增加200万人左右。 ◆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认为,中国目前的总和生育率只有1.4,远低于更替水平2.1,已经非常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3的“低生育陷阱”。虽然也有专家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陷阱”没有根据,但不可否认的是:人口是一个国家竞争力的基本要素。没了人口红利,在竞争力上就少了一枚盾牌。 ◆ “人口红利” 简单通俗地理解为:由于年轻人口数量增多形成的廉价劳动力,提供给经济发展相对便宜的要素价格。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而言,廉价劳动力是发展的一个重要要素。深入的经济学分析和实证研究都表明,在扣除技术进步和城镇化的作用外,人口衰减带来的将是人均GDP下降。如果不信的话,看看邻国——日本:长期低生育率被认为是日本经济长达20多年的停滞的根本原因。2、“银发危机”从人口结构上看,现在中国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不断上升,从2010年13.3%提高到2014年的15.5%。目前,中国已成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人生活旅居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据联合国统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将有近5亿人口超过60岁,而这个数字将超过美国人口总数。这就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出生率降低,年轻人越来越少,今后谁来工作、谁来纳税、谁来养活数以亿计的老年人?3、“刘易斯拐点”隐忧 ◆ “刘易斯拐点”,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威廉?阿瑟?刘易斯在1968年提出。它指的是在工业化进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人口红利慢慢消失,最终枯竭。与“刘易斯拐点”相对应的是“人口红利”。从目前的现状来看,低生育率和老龄化是中国经济刘易斯拐点提前出现的关键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大量的富余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在催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了目前农村问题频发。以“老弱病残”为主的农村人口结构已逐步凸显了农村经济的增长乏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2014年两会期间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4年开始民工荒,从沿海城市迅速蔓延到内地,此后再没有停止过,工资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涨,也没有再停止过,而且是低端劳动者工资上涨。所以2004年肯定是一个起点。如果说区间的话,我们可以看到,2010年开始,中国15岁到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出现负增长。这是一个巨大的转折,劳动年龄人口增长不是减慢了,而是一路负增长下去了,所以让我说一个区间,就是从2004年到2010年,这个区间总共才6年,但是这个区间在日本走了30年,在韩国走了40年,中国还是很快的。4、“失独”社会之殇近些年来,我国家庭规模不断缩小,从1982年的4.43人缩减至2010年的3.10人,独生子女家庭超过1.5亿户,家庭的生育、养老等基本功能有所弱化。许多独生子女面对沉重的养老负担,常感到有心无力、独木难支,而老人“失独”不仅是家庭灾难,也是社会之殇。今年7月19日,杭州失独老夫妻在女儿去世百日祭双双自杀的消息令大家心痛不已,同时也不禁深思: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家庭逐渐步入老年,失独家庭成为一类社会创伤。失独家庭所经历的心理创伤、经济压力、医疗养老问题超过一般家庭丧子后承受的痛苦,而这份痛苦谁能解?5、男女比例失衡下图为《中国历年男女出生比例》表。按照该图,我们可以将1950到2014的64年时间划分为4个时期,而每个时期的男女出生比例都与背后的经济社会和政策因素变化相符。计划生育政策自1980年开始强化,这分别体现为城市的普遍“一胎”和农村的普遍“一胎半”政策。在重男轻女思想依然普遍和B超逐渐普及的情况下,可能促使男女出生比例节节升高,从1980年的107.4上升到2004年的121.1。政府自2002年开始“治理”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具体措施包括明文严格禁止使用B超等技术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此外,随着城市化的提升和农村生育观念的改变,对男孩的偏好也可能进一步淡化。与之对应,男女出生比例自2004年达到峰值的121.1之后,整体上开始下降,但到2014年依然处于115.9的超高位。男女比例失调是性别偏好、生育数量限制和胎儿性别鉴定三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重男轻女的观念虽然已经淡化,但依然会长期存在;禁止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也不可能完全有效。因此,要使男女比例恢复正常,有效的办法就是全面取消生育限制政策。
㈥ 开放二胎的经济学意义
首先劳动力增多,消费的需求逐渐扩大,可以刺激生产端的活力。
㈦ 如何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生了二胎,居民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消费倾向也会增加 因此,根据乘数作用,生二胎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所以要生二胎。 乘数亦称倍数这个概念最早是由英国经济学家卡恩在1931年提出的。 乘数是指总需求的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或者说是国民收入增加量与引发这种增加量的总需求增加量之间的比率。
㈧ 如何用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分析到底要不要生二胎
生二胎里面蕴含的其中一个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叫做“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益”。
边际成本:在经济学和金融学中,边际成本指的是每一单位新增生产的产品带来的总成本的增量,即增加一单位的产量随即而产生的成本增加量称为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边际成本往往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比如,仅生产一辆汽车的成本是很大的,而生产第101辆汽车的成本就低得多,生产第10000辆汽车的成本就更低了。当到达极限产能后再增量一个单位的产量,该单位的生产成本又会升高。
边际效益:边际效益也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它表示一个市场中的经济实体为追求最大的利润,多次进行扩大生产,每一次投资所产生的效益都会与上一次投资产生的效益之间有一个差,这个差就是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相对应,即每多生产一个单位的产品,那么该单位产品能获得的收益,就叫做边际收益。
随着产品产量的不断增加,边际成本不断减少,边际效益不断提高,突破某个临界点之后,边际成本开始上升,边际效益开始下降,此时再继续生产下去已无必要,因为每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就陪一份钱,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值,临界点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效益。
之所以说生二胎体现了“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理论,不妨用旧社会里的每个穷苦人家都会生很多孩子来参考理解。中国有句古话: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其实在合理的限度内多添一个孩子只是多添了一口碗,反正家里也穷,多一口碗也不会更穷,咬咬牙忍一忍就过去了,而一旦培养出来一个有出息的孩子整个家庭都会因此而脱贫,即便没有太大的出息多一个年轻劳动力也能为家庭减轻不少负担,这就是边际效益大于边际成本的例子。放到现代社会,现在每户家庭虽说不是特别富裕,也不会特别贫穷,多生一个孩子还是养的起的,多生一个孩子即便不指望大富大贵一方面可以防止一些意外事情的发生,一方面也可以给先出生的小孩做个伴,让孩子健康成长,总体来说利大于弊。
综上所述,生二胎里面体现的“增量成本”、“增量效益”的经济学理论是显而易见的。
㈨ 我国推动二胎政策的微观经济学原因
因为人口老龄化,缺少劳动力,并且缺少抚养老人的青年,所以实习二胎,这也是中国为了第三次的婴儿潮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