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以具体的身边的实例分析经济学原理(包括图解),谢谢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在这里都可以看到
1h
② 谁能给我个经济学原理事件的案例分析
74岁的翁文辉生前是哈尔滨市一所中学的离休教师。一年前,被诊断患上了恶性淋巴瘤。今年6月1号,他被送进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心外科重症监护室。
老人住院67天,住院费用总计139.7万元。病人家属又在医生建议下,自己花钱买了400多万元的药品交给医院,作为抢救急用,合计耗资达550万元。高昂的医药费并未能挽回病人的生命。
哈尔滨天价药费事件暴露医疗监管惊人漏洞
哈尔滨天价医药费事件经媒体披露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关注。这一事件集中反映了当前医疗卫生体制的弊端,凸显了当前一些政府部门对医疗机构疏于监管的问题,亟须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在患者翁文辉家属披露的天价收费单里,人们看到了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创造的许多令人难以置信的“医学奇迹”,变相收费、重复收费、过度治疗等违规行为在这家医院可谓登峰造极。
天价医药费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它只不过是各地普遍存在的医院乱收费的一个极端事例。
近年来,一些医院在改革进程中,逐渐背离了公益性质,把商品市场中的利润最大化原则奉为圭臬,利用现行以药养医体制,盲目追求高收入。一些医院将创收指标分解到科室,科室再分解到医生。一些医生为了私利,置职业道德于不顾,对患者开大处方、重复检查、滥用药物、强制服务,大大加重了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负担,严重侵害了患者的利益。
这些违规行为为什么频频发生?主管部门监管不力,对医疗机构重扶持、轻监管,无疑是一个重要原因。在一些地方,卫生行政和价格主管部门对医院的违规收费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群众举报或自身发现的问题查处不力,使一些医院有恃无恐、胆大妄为。而监管不力,早已滋生了一系列弊病,如药品回扣、医生收受红包等等。
实行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绝不意味着政府可以放任不管;恰恰相反,政府应该根据法律程序,更多、更好地监管市场。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固然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但是,不论医疗体制怎么改革,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不能变。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切实保障老百姓的健康权益,是各级政府不容回避的职责。
为了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必须切实加大政府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力度。这种监管是全方位的,包括改进价格管理制度,规范诊疗行为,整顿医疗价格秩序;推行价格和收费公开,提高收费透明度,保障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加强监督检查,建立政府、行业、群众相结合的监督机制,监督医院提高服务质量。
重典才能治乱。对日益放肆的医院乱收费行为,政府主管部门绝不能搞温情主义,心慈手软就是对违法行为的纵容。对那些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行为,一经查实,应该公开曝光,严肃追究直接负责人的行政、法律责任,其“三级甲等”之类的招牌也应该给它摘掉,让医院名声扫地。
我们希望,通过天价医药费事件,有关部门能汲取教训,举一反三,加快建立健全医疗监管体制,为老百姓看病求医撑起一把“保护伞”。
③ 劳动经济学 案例分析的答案
1.垄断性的工资差别包括非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和自然垄断造成的工资差别。前者一般是存在制度性因素如进入壁垒导致的,后者则是从事某职业的劳动力非常稀缺或较为稀缺导致的。金融、电力等从本质上看,由于较强的专业技术要求,应属于后者,工资收入又可叫做租金性工资收入。
ps:房地产我不觉得是垄断行业。不要说现在很多人学电力、金融,就意味着从事该行业的不稀缺,让他们上手试一试,绝大多数都不是熟练工种。这和医生之类的差不多。
2.垄断工资高于其他企业,原因应该有很多。咱们能想到的,包括垄断利润,包括其工作的高价值,可能也包括用高工资吸引更多高技能人才的考虑。譬如,一个好的金融工程师设计一款产品,可能让企业增加上千万利润,他怎么可能只赚几万块。
3.对垄断工资进行限制有经济意义和社会意义,更多的是社会意义。从经济角度看,在中国,垄断工资可能有政府管理的问题,限制是合理的;从社会角度看,这对于降低基尼系数,消除社会不平等和收入差距有作用。
每个问题都可以成为一篇论文。没法写那么多,仅供参考。
④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在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举一个例子)
生活中的宏观经济学
——食堂就餐率套用失业经济学解释的分析
作为大学的一分子,学生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到食堂就餐。可是每天总有些学生是不到食堂就餐的。这是为什么呢?
不到食堂就餐现象从表面上看是学生对食堂提供的服务不满所造成的。为了更好地理解不到食堂就餐问题,我们使用失业的经济学解释来加以分析。见图(参考资料)。
图中,横轴为学生期望指数(对食堂的要求),纵轴为食堂指数(包括饭菜质量、价格和服务质量,并假设现时的食堂指数为1)。曲线D为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曲线,曲线S为食堂希望的就餐人数曲线。
从图中可见,学生到食堂就餐人数的均衡点在E点,均衡时,食堂指数为1.2,学生期望指数为3,可见现时学校食堂就餐人数还有一点的上升空间,但只是一点点而已。a区域所标示的是学生期望指数低于3时的情况。此时食堂指数很低,但是学生的期望指数也很低平均就餐人数多于食堂所期望的人数。通常这一类学生是零花钱较少或者对饮食要求较低,安于接受现状的人。b区域中,随着食堂指数的升高,就餐人数却进一步下降,这是因为学生的期望指数远大于食堂指数。通常这类学生比较有钱,或者说品位高,不喜欢食堂的环境,或者比较叛逆。
另外,某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食堂的就餐率。如:
天气因素:天气冷或者下雨时,叫外卖人数大幅上升,影响食堂就餐率
性格因素:某些学生比较懒,或者不喜欢出现在多人的地方,所以叫外卖
运动因素:运动之后吃不下饭,叫外卖回宿舍吃
社交因素:偶尔请女朋友吃饭的话最好还是不要去食堂吧
以上其他因素中,天气因素作为不可避免因素,占了主要份额,其余因素所占比例相对较少。
⑤ 简要论述劳动经济学原理
当我们国家正在走入来国际化的同时自,国际市场给我们中国就已经有了定位。
我们国家是给其他国家制造。为其他国家服务。浪费我们的资源。破坏我们的环境。剥削我们的劳工。因为我们处在制造也最底端。
下面就是一个产业链的流程。
制造业(是不需要大学生的。就是工厂)
产品设计。研发。
定单处理。
仓储运输。
物流。
批发。
零售。
我们国家是制造。不需要大学生。其他环节都在其他国家。其他环节都需要大学生。所以我们的大学生找不到事做。当拥有产业链之后,产品价值将会放大。比如巴比娃娃。我们制造1块钱的东西。卖到沃尔玛就是10快钱。别人控制其他环节。就挣了9块钱。而且没有污染。没有破坏,没有剥削劳工。所以我们制造1块钱的东西,别人国家就挣了9块钱。价值放大了。
⑥ 求经济学原理以及相关案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课程案例分析集
同济大学文法学院理论经济学系经济学教研室
案例一
材料1.提供气象信息商品的劳动创造价值吗?
2002年7月4日夜,2002年第5号热带风暴“威马逊”肆虐东海,近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2级(50米/秒)以上,东海海面巨浪汹涌。
“威马逊”到来的前6天,坐落在北纬29度、东经125度东海海面的平湖油气田收到了上海市中心气象台传来的“警报”:“未来5~6天,台风‘威马逊’将影响你平台,建议作好撤出的准备。”平台上的所有工作人员在直升飞机的协助下迅速撤离,避免了一场灾难的发生。
“台风对平台的影响本身不大,但在上面作业的人员面对台风的心理压力极大,如果不及时撤离,有可能发生一些极端事件。”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副台长杨礼敏说。
平湖油气田是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长期企业客户之一。气象台每隔3~6小时左右向该平台提供海上、空中和陆地的全方位信息,以图文传送,还提供气象专业网站。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现已拥有120家左右的长期客户和100多家“散户”,。“根据企业各自的需求,我们为其量身定制气象信息,并在物价局制定标准伪基础上协商信息使用的费用,所以,每家的费用都不同。”最高的达到每年20万元;而最低的也就几百块钱。”杨礼敏说:“但我们也要承担很大风险和压力:预报毕竟是有误差的,像这次的台风,企业撤离和重返平台的成本都是上千万元,所以,如果我们的信息不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据杨礼敏介绍,上海市中心气象台向企业提供专业有偿气象服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84年,为英国的BP公司在南黄海的石油钻探作“气象护航”。现在,气象台的客户除了海上作业、码头、航运等一贯靠天吃饭的企业外,还有了一些新的变化。
材料2.电子货币——中外银行卡的产生及作用
信用卡作为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它最早是由商家发行的。商家们为了推销商品的需要,刺激购买,有选择地向一些讲信誉的客户发放了一种信用筹码,客户可以凭借这种筹码,先赊购商品,然后再用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帐等来支付款项。后来这种筹码被演变成为了小小的塑料卡片,也就有了现代信用卡的雏形。由此看来,信用卡不过是一种赊购商品的许可证,最后完成交易,还是需要用支付现金或是银行存款转账等实质付款形式。
1950年,美国商人弗兰·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施奈德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莱俱乐部”,这家俱乐部后来成为了著名的大莱信用卡公司。俱乐部向会员们发放了一种能够证明身份的特殊卡片,会员可以凭卡片记账,一定时期后再统一结账。这时的信用卡就已广受社会关注。l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兰克林国民银行进入发行行列,率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随后,许多银行都跟之而来,信用卡迅速在美国乃至在世界流行开来。1985年,中国银行珠江分行发行了第一张“中行卡”,开创了中国信用卡发行的先河。
商家实际上收到钱,并不是从信用卡里收到的,而是从银行收到的。这就告诉我们,你使用信用卡消费,在没有最后结算之前,你其实没有真正地花钱,但却真正地享受了商品。你完全可以享受而最后不付钱。那么,银行为什么会发卡给你呢?这就是你的信用了。信用卡的最根本之处,也就在这里。银行根据你的信用向你发卡,信用越好,你就能够得到级别越高的信用卡,如所谓的“金卡”等,你可以在没有付钱之前,消费到很大数额的钱。如果你有一次赖账不付,以后你就会有不良记录,就再也别想得到信用卡了。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银行尤其是大银行的信誉通常是很高的。它所发行的信用卡是商家们所放心来“刷”的,因为银行不会赖账。这样,你持有那种信誉很好的大银行发行的信用卡,就可以走遍天下。
问题:
结合商品经济基本原理并根据上述材料,请分析思考下列问题:
1.你如何理解创造价值的“劳动”?
2.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内涵与外延发生了什么变化?
3.在信用卡出现以后,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你认为在未来的电子时代纸币会消失吗?
案例二
材料1.从亏损到盈利
某企业是一个专业从事手表生产与销售的企业。该企业下设一个手表专营公司负责手表的销售,专营公司的副经理叫刘帆。该企业主要生产销售机械表。 1987年左右,市场发生了变化,电子表畅销,机械表销售下降。该企业的产品积压严重,仅专营公司就积压了100多万只机械表。 当时刘帆给厂里打报告,请示处理积压产品,当时市价为120元一只的机械表,刘帆准备以25元一只处理掉,然后利用收回资金生产销售电子表。厂里没有批准刘帆的报告。刘帆又给主管局打报告,主管局也没有批示。在这种情况下,刘帆自作主张,以25元/只的价格处理积压产品。经过二、三个月的努力,积压产品全部售出,收回资金2500万元。刘帆用这些资金引进香港表盘、机芯,根据市场需求,生产多花色的产品去争取市场,到1989年,专营公司盈利900多万元。但是由于该手表厂也是个老大难企业,先后换了10多名厂长,刘帆的行为让企业领导感到难堪,遂在1990年将专营公司撤销。1992年手表厂面临破产,累计亏损4000多万元,银行存款只有4万元,固定资产达8000万元,并且有几百台进口设备。在这种情况下,1992年4月刘帆被任命为该厂厂长。8个月后,该企业减亏747万元,1993年全面扭亏,实现利税574万元。1992年到1996年还清了近1亿元债务。
材料2.美国经济的短期衰退
1992 年以来,美国经济进入新一轮商业周期的扩张期,经历了二战之后长达107 个月的经济扩张,形成了经济大繁荣。1992~2000年期间,美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为3.8%,通货膨胀率大体保持在2~3% ,失业率大幅度下降,就业增长率相对比较高, 公司利润有较大增长 。但是,美国很快转入经济衰退。2000 年年初经济开始下滑,并于2001 年3 月份进入经济衰退期。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认为2001年3月,美国经济就已步入衰退。根据美国商务部于2002年7月31日公布的新的修正统计数据显示,2001年第一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6%,第二季度GDP增长率是负1.6%,第三季度GDP增长率为负0.3%,第四季度GDP增长率则为2.7%,可见2001年美国GDP出现了连续三个季度的负增长,其经济已陷入衰退。200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0.3%,远低于早先预测的1.3%,与2000年超过4%的经济增长相比,更是出现了明显的落差。美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导因是发生了高新技术危机和经济周期危机以及发生了人们没有预料到的“9·11”事件,使美国民众和投资者产生了“安全危机”,进一步打击了消费和投资欲望,使美国经济“软着陆”希望彻底破灭,并造成多方面的负面影响。但此次美国经济衰退与二战后所发生的历次经济危机相比,其特点是经济衰退与生产率增长并存;失业率增加与雇员实际工资上升并存;清理商品库存积压速度加快;经济复苏与股市下跌相伴随。美国经济研究局2002年2月发表的报告也认为,由于劳动生产率持续增长,因此,此次经济衰退比较温和。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思考以下问题:
1.处理滞销产品对企业顺利实现资本循环有什么作用?
2.企业维持正常经营的关键是什么?
3.加速资本循环与周转对企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4.为什么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浪潮汹涌,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仍然不可避免?
5.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与再生产周期有什么新特点?
案例三
材料:
微软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对美国新经济有重要贡献的成功企业。但微软仍遭遇垄断案。对于新兴产业和对经济增长影响较大的企业政府并不放松反垄断行为。1994年7月,美国政府与微软达成一项协议,即不再要求计算机制造商将其视窗操作系统作为必备原件安装。但在1995年11月因与对手网景公司划分浏览器市场遭到拒绝,微软便要求安装视窗操作系统必须同时安装其“探索者”浏览器。1997年10月,微软实施将浏览器与视窗操作系统捆绑出售。捆绑销售使微软市场份额大增,从原有的3%~4%的市场份额上升至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为此,美国反托拉斯部门与微软公司开始漫长诉讼之路。2000年6月地方法院法官判决微软公司分解为两个独立公司。政府拆分微软行为在于保护市场竞争。微软不服又提出上诉。其结果微软虽未被拆分,但上诉法院确认微软的市场垄断事实,违反了美国的反托拉斯法。
问题:
1、微软垄断案反映了垄断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你认为垄断与竞争并存的原因是什么?
2、通过微软垄断案,你从中可以深刻领悟哪些经济学原理?
案例四
材料:
2003年5月深圳市政府下发了《进一步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分配制度的指导意见》,推行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制度,这是深圳在分配制度改革上的一次重大突破。《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关于国有企业资本、管理和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的若干政策性意见。强调放开员工持股的比例和行业限制。对经政府部门批准的国有资本退出的企业,取消原来的35%-50%持股比例限制。扩大员工购股的资金来源,除个人现金出资外,还可以采取向公司股东借款、银行贷款、公益金划转购股等方式。员工持股的公司中,国有股可采取优先股的办法,在保证国有股份的前提下,不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生产经营,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经营积极性。另外,对获得超额垄断利润的政策垄断性企业的工资分配加强调控,实施“国家工资控制线”,防止过度增长。对供电、供水、公交等影响国计民生的公益性企业,实行“员工平均工资不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对高新技术企业,允许其工资水平高于一般企业的工资水平。
问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制度是什么?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正确处理个人收入分配关系时为什么要坚持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请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并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收入分配制度。
案例五
材料:
据我国权威部门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1994年至今的十年间,我国创造就业岗位超过8000万亇,1998年至2003年,1890多万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但同时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仍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
一、今后两到三年内,城镇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劳动力多达2400万,而年度能够安排就业岗位仅为1000万左右,1400万就业缺口如何填补。
二、我国人才总体缺乏,但大学生就业难正日益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数字显示,去年高校毕业生数量为212万,初次就业率为百分之五十左右,今年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280万,估计就业率水平仍将大致持平。
三、去年以来,在珠三角、闽东南等地区相继出现较严重的民工短缺,深圳等一些地区缺工近百分之十,月平均工资在700元以下的企业普遍招工困难。
四、我国现有农村富余劳动力1.5亿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进城务工规模、速度正在加大。
问题:
1、我国十年所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是如何实现的?
2、请你谈谈对当前我国就业形势所存在上述四大问题的看法与对策。
案例六
材料:
所有制结构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的情况:
年 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
77.6
22.4
—
—
1980
76.0
23.5
—
0.5
1990
54.6
35.6
5.4
4.4
1998
28.5
38.3
18.9
19.9
材料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有关所有制结构条文的修改情况:
1982年宪法 第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十一条:“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通过行政管理,指导、帮助和监督个体经济。”
1988年宪法修正案
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1999年宪法修正案
第六条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消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材料3: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1999年上半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2264亿元,增长10.1%,其中国有工业和年销售收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1~7月总产值的综合增长速度同比为16.4%,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当月增速同比也达到14.5%,非国有企业的当月同比增速超过25%。该省省长说:“没有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就不能有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目前浙江省的“共同发展”所形成的所有有制结构是:国家、集体、个体私营、“三资”的比重是11.5%、40.3%、42.5%、5.7%。
摘自1999年10月10日《光明日报》
请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关观点回答下列问题:
① 分析材料1,说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② 结合材料1与2,说明我国宪法修改的理论依据。
③ 分析材料2,指出我国宪法第六条修改前后所保留的共同内容及其原因。
④ 结合材料回答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会不会动摇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案例七
材料1:
2003年初,国内棉花价格一路飚升,棉纺织企业开始叫苦。为此,国家发改委、国家工商总局等五部委发布《紧急通知》,决定对棉花市场流通进行宏观调控,以平抑棉价。
《紧急通知》,核心内容有两条:一是禁止棉花经营企业囤积棉花,经营者必须将棉花直接销售给纺织企业,不得倒手。二是掐断倒手企业的银行资金来源,规定各级农发行不得支持棉花经营企业在交易市场购买棉花;各商业银行亦因严格控制倒棉贷款的发放。
棉花大战年年打,政府的宏观调控年年采用堵与禁的老套。刚出台的《紧急通知》依然禁字当头,全然不考虑禁的成本和收效是否能成比例,宏观调控失效是必然的。
材料2:
我国棉花购销体制的改革进行了3轮,始于2001年7月的第三轮棉改有条大原则,即为“彻底放开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环节”。但久禁而放、放因一时不适应而乱,棉花价格上涨引发了棉市之乱。2004年1至4月份,国内棉价上涨22.6%。
材料3:
到2004年3月上旬,国产原棉价格已经超过国际现货棉价,而且还在一路走高。政府可考虑允许国内企业进口国外质量更有保证(绝少掺杂使假的)“低价棉”来平抑棉价。这样既可解棉纺企业之忧,还能迅速填平国内棉花市场的供应缺口。政府应跳出单一为调控棉价而调控的思路,继续保持适度的棉花高价。通过借用价格杠杆实行压锭减产——淘汰落后棉纺产能之目的。
摘自2004年4月18日《中国青年报》
问题:
1、根据材料1,分析政府进行宏观调控采取的手段及其特点。
2、根据材料2,能否认为棉市之乱是棉花购销体制改革的结果?
结合材料1-3,你认为应如何完善宏观经济调控。
案例八
材料1:
有人主张,可能赚钱的行业都让私人去搞,社会主义国家应像西方发达国家一样专干私人不愿干的行业,因此,国有经济必须退出一切可能赢利的竞争性行业,而不管该企业现在是否有高赢利和高绩效。
材料1:
2004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收约4000亿元,其中一半是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纳缴的。
数据显示:2004年1至8月,国资委监管的186家中央企业总体运营呈稳步发展态势,累计实现利润3803亿元,同比增长45.6%。国资委预计,全年主营业务收入和利润总额将分别突破5.3万亿元和4000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国资委负责人强调,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经过多年努力,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竞争力明细增强。近年来,国有企业改革又有新的进展,政企分开迈出了重大步伐,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了改善,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逐步推进,企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度增长,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2003年,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为4951.2亿元和8104.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30.8%和16.7%,均占全国工商企业的“半壁江山”。
问题:
1、你认为上述言论是否正确?为什么?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应当怎样改革?
案例九
材料:
20世纪初的一天,列车在绿草如茵的英格兰大地上飞驰。车上坐着英国经济学家庇古(A·C·Pigou)。他边欣赏风光,边对同伴说:列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在田间经过,机车喷出的火花(当时是蒸汽机)飞到麦穗上,给农民造成了损失,但铁路公司并不用向农民赔偿。这正是市场经济的无能为力之处,称为“市场失灵”。
将近70年后,1971年,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G·j·Stigler)和阿尔钦(A·A·Alchian)同游日本。他们在高速列车(这时已是电气机车)上见到窗外的禾田,想起了庇古当年的感慨,就问列车员,铁路附近的农田是否受到列车的损害而减产。列车员说,恰恰相反,飞速驰过的列车把吃稻谷的飞鸟吓走了,农民反而受益。当然铁路公司也不能向农民收“赶鸟费”。这同样是市场经济无能为力的,也称为“市场失灵”。
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的时代与地点结果不同。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也不同。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火车通过农田无论结果如何,其实说明了同一件事:市场经济中外部性与市场失灵的关系。
问题:
1、什么是市场失灵?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请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说明两代经济学家的感慨?
案例十
材1:1997年10月份,全国零售物价指数首次出现负增长(-0.4%),以后持续6个月保持这一趋势。从1997年下半年开始到1999年7月,我国物价已经连续22个月下降,物价不振,商品积压严重,而且到2001年初这种现象还没完全消失,这在建国的历史中也没有出现过的。按经济学的解释,这是典型的通货紧缩。
材料2:“八九风暴”(指1989年8、9月份全国各地发生的挤兑、提款、抢购风潮)标志着通货膨胀预期在我国的形成。1988年、1989年,我国通货膨胀从1987年的7%上涨到18%。1991年我国通货膨胀再次攀升,从2%跃到20%以上。物价上涨了,钱不值钱了。标准粉原来每斤0.18元,现在涨到发1.00元;好大米水从0.23元涨到1.70;瘦猪肉94年年初还是4.50元,到年终变成了7.50元;一双皮鞋从10多元、数十元涨到了数百元,所有的物价都成倍地上涨了。
问题:
1、通货紧缩及其特征是什么?
2、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治理通货紧缩?
3、什么是通货膨胀?
4、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5、根据政治经济学原理,你认为应该如何抑制通货膨胀?
案例十一
材料:
二战后直至70年代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家所有制发展的新阶段。这一时期国有资本急剧扩大,国有制已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元所有制结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下列图表集中反映了这一变化。
199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在重要经济部门中的比重(%)
部门
国别
邮电
无线电广播通迅
电力
煤气
石油
煤炭
铁路运输
航空
钢铁
汽车
造船
英国
100
100
100
100
25
100
100
75
75
50
100
法国
100
100
100
100
-
100
100
75
75
50
-
联邦德国
100
100
75
50
25
50
100
100
-
25
25
意大利
100
100
75
100
-
-
100
100
75
25
75
比利时
100
100
25
25
-
-
100
100
50
-
-
荷兰
100
100
75
75
-
-
100
75
25
50
-
奥地利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
西班牙
100
50
-
75
-
50
100
100
-
50
75
瑞典
100
100
50
100
-
-
100
50
-
75
75
美国
100
-
25
-
-
-
25
-
-
-
-
日本
100
100
-
-
-
-
75
75
-
-
-
加拿大
100
25
100
-
-
-
75
75
-
-
-
澳大利亚
100
100
100
100
-
-
100
75
-
-
-
资料来源:英国《经济学家》,1978年12月30日。
问题:
1、为什么国有经济能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有制结构的组成部分?
2、你是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性质?
案例十二
材料:
从1997——2000年我国经济发展变化,看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
1997年末,由于国内一些因素的变化,再加上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催化,我国出现了市场疲软,经济增长放慢的病相。从1998年年初开始,更进入了通货紧缩,即物价总水平持续下降的状态。需求不足,产品滞销,企业利润下降和紧缩开支等现象,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由1994年的24。1%(改革开发以来的最高点)骤降至1997年的2。8%,并开始了连续22个月的物价下跌现象,产品严重积压,是建国以来所罕见。对此,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反衰退的经济措施,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在这三年内,共发行了3600亿的国债,用于进行基础设施和其他方面的投资,再配合适度扩张的货币政策和刺激消费的政策,增加了需求,拉动了增长率的回升。到2000年初,我国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得到了遏制,经济形势出现了积极的变化,2000年实现了8%的GDP增长率,以后每年都保持在此水平之上。由此可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张的货币政策,通过拉动需求,在遏制经济下滑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当然,宏观调控也体现在促进供给方面,中共“十五大”以后,在深化国企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为社会投资的增加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吸引和鼓励了社会资金增加投入,焕发了供给方面的无比活力。在需求和供给方面双管齐下的“两手政策”作用下,我国经济走势终于出现了重大的转机,这充分说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言,宏观经济调控是非常必要的。
问题:
1、你认为我国经济走出低谷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吗?
2、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需求政策和供给政策哪个作用更大?
案例十三
材料:
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率连续下调的作用分析
从1996年5月1日开始,到2002年2月我中央银行先后8次降低金融机构法定存贷款利率。如一年期存款利率从降低前的10。98%降为现在的1。98%,下降了近5倍:一年期贷款利率从12。06%降为4。54%下降了1。5倍左右。如此下降幅度在我国历史上是罕见的。开始的降息是为了把1995年以前过高的利率降下来恢复到合理水平,后来的降息是针对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紧缩的。实践证明,利率下调对刺激消费市场、股票市场,促进企业利润增加,成本降低,减轻银行风险和负担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问题:
1、利率政策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内容,,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调节作用是否很明显?为什么?
2、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情况下,是否还需要降低利率?为什么?
案例十四
材料:
牛奶为什么倒入下水道?
2002年3月5日《成都商报》赫然登出一条醒目新闻:华西乳业把收购不久的牛奶倒入下水道,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一周了。这一事件使人们连想起那些接二连三的相关报道:海南牛奶收购价一跌再跌,有的奶站甚至拒收,求卖无门的奶农只好倒掉牛奶,宰杀奶牛;广西一奶牛业民营企业,一年要倒掉牛奶100吨;兰州、南京等地也有类似情况发生。对此,痛心者有之,斥责者有之,呼吁者有之,当今中国真的牛奶已经多得喝不完了?
问题:
1、这种现象和资本主义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吗?
2、既然市场不是万能的,那么政府的宏观调控应该有何作为?
案例十五
材料:
玻璃行业如何走出亏损困境?
1999年以来,我国新建、在建和筹建的玻璃生产线达39条,新增生产能力相当于2000年度玻璃总生产能力的33%,重复建设过猛,供需失衡导致价格下降,经济效益整体下滑,近三分之一的国有及国有控股玻璃生产企业亏损,玻璃行业再次吞咽自酿的苦果。据介绍,此轮玻璃行业投资的兴起,利益驱动是根本原因。由于1997年全行业亏损已近10亿元,所以,1998年采取压缩生产、淘汰落后、抵制低价倾销等措施,使玻璃
⑦ 关于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的案例或者小故事带分析
这个小故事要狠。
⑧ 劳动经济学案例分析
假定中“所以女性劳动者在退休后每个月得到的养老金要比男性少”。没有根据。版养老金按什么付?交费年限权、交费金额。同样的交费年限和交费金额,应得到相同的养老金。法院按什么判决,养老金实行地方统筹,退休后与公司有关系吗?
⑨ 经济学十大原理各举一个身边的例子
原理一:人们面临交替关系
这个可以归纳为一句谚语:“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为了得到我们喜爱的一件东西,通常就不得下放弃另一件我们喜爱的东西。如考虑一个学生必须决定如何配置她的最宝贵的资源——时间。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于学习经济学;她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语学习心理学;她也可以把时间分配在这两个学科上。她把某一个小时用于学习一门课时,她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学习另一门课的一小时。而且,对于她用于学习一门课的每一个小时,她都要放弃本来可以用于睡眠、骑车、看电视或打工赚点零花钱的时间。
还可以以考虑父母决定如何使用自己的家庭收入。他们可以购买食物、衣服,或全家度假。或者他们也可以为退休或孩子的人学教育储蓄一部分收入。当他们选择把额外的一美元用于上述物品中的一种时,他们在某种他物品上就要少花一美元。
当人们组成社会时,他们面临各种不同的交替关系。典型的交替关系是“大炮与黄油”之间的交替。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以保卫我们的海岸免受外国入侵(大炮)时,我们能用于提高国内生活水平的个人物品的消费(黄油)就少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但成本是什么呢?并不是住房和伙食的钱,因为即使你离开了学校,你也需要有睡觉的地方,要吃东西。只有在大学的住宿和伙食比其他地方贵时,贵的这一部分才是上大学的成本。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但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当然应该。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仅仅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而已。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原理五:贸易能使每个人状况更好
当你的一个家庭成员找工作时要与也在找工作的其他家庭成员竞争。当各个家庭购物时,他们也相互竞争,因为家庭都想以最低的价格购买最好的东西。因此,在种意义上说,经济中每个家庭都与所有其他家庭竞争。尽管有这种竞争,但把你的家庭与所有其他家庭隔绝开来并不会过得更好。如果是这样的话,你的家庭就必须自己种粮食,自己做衣服,盖自己住的房子。显然,你的家庭在与其他家庭交易的能力中受益匪浅。无论是在耕种、做衣服或盖房子方面,贸易使每个人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其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价格买到各种各样的物品与劳务。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价格既反映了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也反映了生产该物品的社会成本。由于家庭和企业在决定购买什么和出卖什么时关注价格,所以,他们就不知不觉地考虑到了他们行动的社会收益与成本。结果,价格指引这些个别决策者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了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结果。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1993年,平均美国人的收入为2.5万美元。同一年,平均墨西哥人的收入为7000美元,而平均尼日利亚人的收入为1500美元。这种平均收入的巨大差别反映在生活质量的各种衡量指标上。高收入国家的公民比低收入国家的公民拥有更多电视机、更多汽车。更好的营养、更好的医疗保健,以及更长的预期寿命。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交替关系
例如,当政府减少货币量时,它就减少了人们支出的数量。较低的支出与居高不下的价格结合在一起就减少了企业销售的物品与劳务量。销售量减少又引起企业解雇工人。因此,对价格的变动作出完全的调整之前,货币量减少就暂时增加了失业。
⑩ 急需运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案例
1、原理: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案例:如考虑是否上大学的决策。收益是使知识丰富和一生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实际上,大学的住宿与伙食费可能还低于你自己生活时所支付的房租与食物费用。在这种情况下,住宿与伙食费的节省是上大学的收益。真正上大学最大的成本——你的时间。当你把一年的时间用于听课、读书和写文章时,你就不能把这段时间用于工作。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为上学而放弃的工资是他们受教育的最大单项成本。
2、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案例:航空公司可以通过考虑边际量而增加利润。假设一架飞机的乘客票价是500美元,即将起飞时仍有10个空位。在登机口等退票的乘客愿意支付300美元买一张票。航空公司应该卖给他票吗?如果飞机有空位,多增加一位乘客的成本是微乎其微的。虽然一位乘客飞行的平均成本是500美元,但边际成本是这位额外的乘客将消费的一包花生米和一罐汽水的成本。只要等退票的乘客所支付的钱大于边际成本,卖给他机票就是有利可图的。
3、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案例:当苹果的价格上升时,人们就决定多吃梨少吃苹果,因为购买苹果的成本高了。同时,苹果园主决定雇佣更多工人并多摘苹果,因为出售苹果的收益也高了。
4、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案例:如某一个地方只有一口井。这口井的所有者对水的销售就有市场势力——他是一个垄断者。这口井的所有者并不受残酷竞争的限制,可以随意定价。在这种情况下,规定垄断者收取的价格有可能提高经济效率。另一个办法,就是政府再造一口井或多个,以竞争来制约个人的私利。
5、原理: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案例:1921年1月,德国一份日报价格为0.3马克。不到两年之后,由于期间货币量每月增加了3倍,1922年11月,一份同样的报纸价格为7000万马克。
(10)劳动经济学原理分析案例扩展阅读:
经济学部分定律分析:
1、酒与污水定律 指把一匙酒倒进一桶污水,得到的是一桶污水;如果把一匙污水倒进一桶酒,得到的还是一桶污水。也就是说,不在于污水的多少,只要它存在,就会造成一个整体的破坏。
2、水桶定律 是讲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这完全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组织,可能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即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
3、零和游戏 是指一项游戏中,游戏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游戏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游戏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游戏”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4、不值得定律 最直观的表述是: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这个定律再简单不过了,重要性却时时被人们忽视遗忘。不值得定律反映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不仅成功率低,而且即使成功,也不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经济学十大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