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总汇
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及核算
2.国民收入循环
3.简单和完全的-AE模型
4.凯恩斯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
5.货币创造
6.货币市场的均衡
7.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全章)
8.凯恩斯的AD曲线的推导
9.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0自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1.公债的挤出效应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12.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
13.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14.失业理论
15.通货膨胀理论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ct,简称GDP)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一般来说,国内生产总值共有四个不同的组成部分,其中包括消费、私人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额。用公式表示为:GDP = CA + I + CB + X 式中:CA为消费、I为私人投资、 CB为政府支出、X为净出口额。
2、国民收入循环(2部门)
两部门经济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假定经济中只有居民户和厂商两个部门。这时,国民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可以用图1 来表示。图中曲线的箭头代表货币的流向。与此同时,还存在着与货币数量相应的实物(包括产品、劳务与生产要素)流动。即:
(1)居民户向厂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同时从厂商那里得到相应的货币收入。
(2)居民户向厂商购买消费品,相应的用于消费的货币支出流向厂商。
(3)如果居民户不把所有的收入都用于消费,那么就会发生储蓄。这些储蓄流入金融市场。厂商则从金融市场得到贷款,进行投资。与货币投资相应的实物形态的资本品流动则发生在厂商部门的内部。
以上三方面的流动,形成一个完整的收入流量循环。
4、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
货币需求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稳定,可事先预计;
第一种动机的货币需求相对稳定,也可预计;
第三种动机的货币需求不稳定,因为与人对未来货币的预期紧密相关,受心理预期等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5、货币创造:在现代的货币体系中,一般由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但是商业银行负责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的准备金后,可以将剩余资金贷给企业部门。企业得到贷款后又会将其中一部分存入这家商业银行或者其它商业银行。接着,商业银行可以再将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贷款发放取出。如此反复,最终社会中形成的购买力将是中央银行发行货币的若干倍。这个过程,称之为货币创造。
6、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的实现有赖于三个条件,即健全的利率机制、发达的金融市场以及有效的中央银行调控机制。在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最主要的实现机制是利率机制。除利率机制之外,还有:①中央银行的调控手段;②国家财政收支状况;③生产部门结构是否合理;④国际收支是否基本平衡等四个因素。(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不仅是货币供求是否均衡的重要信号,而且对货币供求具有明显的调节功能。因此,货币均衡便可以通过利率机制的作用而实现。
9、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有四个:
A、持续均衡的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
C、物价水平稳定;
D、国际收支平衡。
10、自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1)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税收的自动稳定性。第二,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性。
(2)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
分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和中性财政政策三类。
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松的财政政策,它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的作用机理是通过减税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扩大社会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又称紧的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在经济繁荣时期,国民收入高于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存在过度需求。这时政府通常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政府税收和减少政府支出。
中性的财政政策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比较温和,财政收支总量在原有基础上只作小幅度调整,而主要对收入结构或支出结构作适度调整,对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产生紧缩性效应的政策,在维持社会总供求对比的既定格局条件下,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同步增长。
11、公债的挤出效应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
(1)公债的挤出效应
政府发行公债,相当于政府开出借据,债权人是公众,债务人是政府。这种债权债务关系一旦发生,便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一方面,公债发行可以增加政府支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但另一方面,政府发行公债要占用资金,这样财政便可能出现“挤出效用”。
(2)财政赤字货币化就是政府想用钱了,或者没有钱用了就发行政府债券,央行直接把债券买下,这样政府就有钱用了。政府这种做法就是搞财政赤字,央行一买那么赤字就货币化了。
12、货币政策的工具和传导机制
A、中国货币政策工具
(1)公开市场业务
(2)存款准备金政策
(3)中央银行贷款
(4)利率政策
(5)汇率政策
B、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1998年以来,针对国内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国内消费需求疲软以及出现了通货紧缩等突出问题,中央政府持续适当地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等扩张性货币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从总体来讲,没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
15、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B.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国名经济统计与收入流量循环
1. 名义、实际、潜在GDP、GNP的含义。
2. 六种总量之间的关系(五种收入总量+GDP)。
3. 三种统计方法(它们从哪些方面统计的)。
4. 分清个人储蓄、企业储蓄、政府储蓄、国外储蓄、总储蓄、经济体内部的储蓄。
5. 事前平衡与事后平衡。
第二章 消费、净出口与投资需求理论
6. 简单消费函数、边际消费倾向与消费函数之谜。
7. 恒久性收入说、生命周期说的主要内容。
8. 实际利率与现期消费之间的关系(分借款者、储蓄者)。
9. 消费理论中,什么是李嘉图等价;
投资理论中,什么是资本边际效率、投资引诱、托宾的q、简单的投资函数与投资陷阱。
10. 什么是边际进口倾向;什么是实际汇率。
第三章 总需求分析之一:商品市场均衡
11. 国民收入乘数理论的主要内容(区别:投资乘数、财政乘数、对外贸易乘数)。
第四章 货币市场均衡:货币供给与需求
12. M0、M1、M2、M3的含义。
13. 中央银行的只能&资产负债表结构。
14. 货币乘数。
15. 中央银行直接、间接调控货币供给量的主要手段。
16. 货币需求理论:
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
鲍莫尔交易性“平方根法则”;
货币需求的三个命题。
第六章 总需求分析之二:开放经济的IS-LM曲线模型
17. IS-LM曲线模型。(//考试按封闭经济下的模型)
18. 两种曲线的特例:
①IS曲线垂直(投资陷阱、消费陷阱)
②LM曲线水平(流动性陷阱)
19. IS-LM的位移因素。
20. 封闭条件下,单独采用扩张性的财政支出政策、税收政策、货币供给量政策对经济活动影响的结果、传导机制、有效性。(//大题!)
第八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模型
21. 总供给曲线不同学派的观点。(//简述而不需要解释)
什么是工资刚性、工资粘性、货币幻觉、理性预期。
22. 什么是货币中性。
第九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23. 什么是显性失业、显性通胀、隐性失业、隐性通胀。
24. 失业的类型:
什么是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自然失业。
25. 奥肯法则。
26.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有效需求管理理论。
27. 通货膨胀的成因、类型:
需求拉上型、成本推进型、结构型。
28. 需求拉上型和成本推进型分别采用什么样的治理措施。
29. 通货膨胀的收入与财富的再分配效应。
30. 通货紧缩的危害。
31. (萨缪尔森的)菲利普斯曲线的理论内容与政策含义。
32. 货币主义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观点。
33. 供给学派对滞胀的原因看法和医治措施。
34. 拉弗曲线。
第十章 经济周期理论
35. 经济周期阶段划分。
传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
现在:衰退,扩张。
36. 什么是增长性衰退
衰退不一定表现为产出绝对量的下降,只要经济增长率下降,即使不是负数,也可以称之为衰退。
37. 经济周期的期限与类型。P260
①朱格拉周期(法国经济学家),9~10年周期波动,主周期(汉森),设备周期(波动与设备投资有关),中周期(长度中等);
②基钦周期(美国经济学家),40个月左右,小周期(汉森),短周期,库存周期,二三个短周期合成一个中周期;
③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前苏联经济学家),50~60年,长周期(长波运动);
④库兹涅茨周期(美国经济学家),平均长度20年,长周期,与汉森17~18年的建设周期相仿。
38. 乘数-加速数模型。P265
39. 熊皮特的创新理论如何解释经济周期。P262
40. 货币主义如何解释经济周期。P262
第十一章 经济增长理论
41. 新古典增长理论。P285
42.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①就业人数及其性别、年龄结构;
②包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工作的工人的工时数;
③就业人员的教育年限(劳动力素质、技能等提高);
④资本存量规模;
⑤资源配置的改善(如劳动力等要素从低效率向高效率部门转移等);
⑥规模经济(企业产出规模扩大形成成本节约、当然以市场规模扩大为前提);
⑦知识进展(科学教育发展、知识经验积累和技术进步等)。
43. 经济增长极限论。P300
C. 曼昆经济学circular flow diagram
18卡特尔(cartel)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19循环流量图(circular-flow diagram)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间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它表明在某些假设条件之下,没有一种方案能把个人偏好加总为一组正确的社会偏好。
59固定成本(fixed costs)不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60搭便车者(free rider)得到一种物品的利益但避开为此付费的人。
61博弈论(game theory)研究人们在不同策略情况下如何行事。
62吉芬物品(Giffen good)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63横向平等(horizontal equity)主张有相似支付能力的纳税人应该缴纳等量税收的思想。
64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对人的教育和在职培训的投资的积累。
65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66进口(imports)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67激励(incentive)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68收入效应(income effect)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移动到更高或更低无差异曲线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69需求收入弹性(incom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映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70无差异曲线(indifference curve)一条表示给消费者相同满足程度的消费组合的曲线。
71低档物品(inferior good)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减少的物品。
72通货膨胀(inflation)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73实物转移支付(in-kind transfers)以物品和劳务而不是以现金形式给予穷人的转移支付。
74外部性内在化(internalizing the externality)改变激励,以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75需求定理(law of demand)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的观点。
76供给定理(law of supply) 认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的观点。
77供求定理(law of supply and demand)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
78自由主义(liberal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必要的公正的政策。这种公正要由一位在“无知面纱”背后的无偏见评论者来评价。
79自由意志主义(libertarian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惩罚犯罪并实行自愿的协议,但不应该进行收入再分配。
80生命周期(life cycle)在人的一生中有规律的收入变动形式。
81定额税(lump-sum tax)对每个人等量征收的税收。
8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83边际变动(marginal change)对行动计划的微笑增量调整。
84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85边际产量(marginal proct)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86劳动的边际产量(marginal proct of labor)增加一单位劳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量。
87边际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substitution,MRS)消费者愿意以一种物品交换另一种物品的比率。
88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
89边际税率(marginal tax rate)增加一美元收入所支付的额外税收。
90市场(market)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91市场经济(market economy)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它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92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3市场力量(market power)单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94最大化标准(maximin criterion)一种主张,认为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使社会上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95中值选民定理(median voter theorem)一个数学结论,表明如果要选民沿着一条线选一个点,而且,每个选民都想选离他最偏好的点最近的点,那么,多数原则将选出中值选民最偏好的点。
96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交易。
97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存在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
98垄断企业(monopoly)一种没有相近替代品的产品的唯一卖者的企业。
99道德风险(moral hazard)一个没有受到完全监督的人从事不忠诚或不合意行为的倾向。
100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战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最优战略的状态。
101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由于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向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而产生的垄断。
102自然资源(natural resources)由自然界提供的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如土地、河流和矿藏。
103负所得税(negative income tax)向高收入家庭征税并给低收入家庭转移支付的税制。
104正常物品(normal good)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105规范表述(normative statements)企图表述世界应该是什么的观点。
106寡头(oligopoly)只有几个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卖者的市场结构。
107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为了得到某种东西必须放弃的东西。
108完全互补品(perfect complements)无差异曲线为直角形的两种物品。
109完全替代品(perfect substitutes)无差异曲线为直线的两种物品。
110持久收入(permanent income)一个人的正常收入。
111实证表述(positive statements)企图表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112贫困线(poverty line)由联邦政府根据每个家庭规模确定的一种收入绝对水平,低于这一水平的家庭被认为处于贫困状态。
113贫困率(poverty rate)家庭收入低于一个称为贫困线的绝对水平的人口百分比。
114价格上限(price ceiling)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115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以不同价格向不同顾客出售同一物品的经营做法。
116需求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117供给价格弹性(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衡量一种物品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供给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118价格下限(price floor)可以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低价格。
119委托人(principal)让另一个人(称为代理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120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双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
121私人物品(private goods)既有排他性又有竞争性的物品。
122生产者剩余(procer surplus)卖者出售一种物品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
123生产函数(proction function)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124生产可能性边界(pro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表示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25生产率(proctivity)一个工人一个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
126利润(profit)总收益减去总成本。
127累进税(progressive tax)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高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128产权(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129比例税(proportional tax)高收入纳税人和低收入纳税人缴纳收入中相同比例的税收。
130公共物品(public goods)既无排他性又无竞争性的物品。
131需求量(quantity demanded)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132供给量(quantity supplied)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133理性人(rational people)系统而有目的地做可以达到其目的的最好的事的人。
134累退税(progressive tax)高收入纳税人缴纳的税收在收入中的比例低于低收入纳税人的税收。
135消费中的竞争性(rivalry in consumption)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性。
136稀缺性(scarcity)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137筛选(screening)无信息的一方所采取的引起有信息的一方披露消息的行动。
138短缺(shortage)需求量大于供给量的状态。
139发信号(signaling)有信息的一方向无信息的一方披露自己私人信息所采取的行动。
140社会保障(social insurance)旨在保护人们规避负面事件风险的政府政策。
141罢工(strike)工会组织工人从企业撤出劳动。
142替代品(substitute)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143替代效应(substitution effect)当一种价格变动使消费者沿着一条既定的无差异曲线变动到有新边际替代率的一点时所引起的消费变动。
144沉没成本(sunk cost)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
145供给曲线(supply curv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146供给表(supply schel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147过剩(surplus)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的状态。
148关税(tariff)对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征收的税。
149税收归宿(tax incidence)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
150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的市场价值。
151(企业)总收益〔total revenue (for a firm)〕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
152(市场)总收益〔total revenue (in a market)〕一种物品买者支付从而卖者得到的量,用该物品的价格乘以销售量来计算。
153公有地悲剧(Tragedy of the Commons)一个寓言,说明从整个社会的角度看,为什么公有资源的使用大于合意的水平。
154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各方在达成协议于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155工会(union)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
156功利主义(utilitarianism)一种政治哲学,根据这种政治哲学,政府应该选择使社会上所有人总效用最大化的政策。
157效用(utility)衡量幸福或满足程度的指标。
158边际产量值(value of the marginal proct)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乘以该产品的价格。
159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s)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160纵向平等(vertical equity)主张支付能力更强的纳税人应该缴纳更多税收的思想。
161福利(welfare)补贴需要者收入的政府计划。
162福利经济学(welfare economics)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一门学问。
163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买者愿意为某种物品支付的最高量。
164世界价格(world price)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同行的价格。。
16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
7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26互补品(complement)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减少的两种物品。
27康多塞悖论(Condorcet paradox)多数原则没有产生可传递的社会偏好。
10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总成本除以产量。
11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12受益原则(benefits principle)认为人们应该根据他们从政府服务中得到的利益来纳税的思想。
13预算约束线(budget constraint)对消费者可以支付得起的消费组合的限制,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1支付能力原则(ability-to-pay principle)认为应该根据一个人可以承受的负担来对这个人征税的思想。
2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
3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
4逆向选择(adverse selection)从无信息买者的角度看。
8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总收益除以销售量。
9平均税率(average tax rate)支付的总税收除以总收入。
40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41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
14预算赤字(budget deficit)政府支出大于政府收入。
15预算盈余(budget surplus)政府收入大于政府支出。
35需求曲线(demand curv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
36需求表(demand schele)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表格。
17资本(capital)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
55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39歧视(discrimination)对仅仅由于种族。
56出口(exports)在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28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to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20科斯定理(Coase theorem)说明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他们就可以自己解决外部性问题的一个命题。
45效率(efficiency)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大利益的特性。
46效率工资(efficiency wages)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47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认为资产价格反映了关于一种资产价值的所有公开的、可获得的信息的理论。
23比较优势(comparative advantage)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
51均衡价格(equilibrium price)使供给与需求平衡的价格。
52均衡数量(equilibrium quantity)均衡价格下的供给量与需求量。
53平等(equity)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4排他性(excludability)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使用该物品的特性。
21勾结(collusion)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生产的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
22公有资源(common resources)有竞争性但无排他性的物品。
24补偿性工资差别(compensating differential)为抵消不同工资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25竞争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
29消费者剩余(consumer surplus)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
42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43经济学(economics)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44规模经济(economic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30矫正税(corrective taxes)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31成本(cost)卖者为了生产一种物品而必须放弃的每种东西的价值。
32成本-收益分析(cost-benefit analysis)比较提供一种公共物品的社会成本与社会收益的研究。
33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的指标、宗教、性别。
48有效规模(efficient scale)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
49弹性(elasticity)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映程度的指标。
50均衡(equilibrium)市场价格达到使供给量与需求量相等的水平时的状态,用第一种物品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第二种物品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
34无谓损失(deadweight loss)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
37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ct)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
38收益递减(diminishing returns)随着投入量的增加,每一单位额外投入得到的收益减少的特性、年龄或其他个人特征不同的相似个人提供不同的机会。
57外部性(externality)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58生产要素(factors of proction)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无法观察到的特征混合变为不合意的倾向。
5代理人(agent)一个为另一个人(称为委托人)完成某种行为的人。
6阿罗不可能性定理(Arrow’s impossibility theorem)一个数学结论
D. 微观经济学问题:例举一种没有包括在简单的循环流量图中的经济关系
政府税收。
简单的循环流量图中只包括两个部门,企业和家庭,政府未在其中,因此政府税收是该循环流量图中未包括的经济关系。
E. 求宏观经济学 公式 概念 整理大全,注意,请整理好
用的教材是国内高鸿业的宏观经济学 不一样的教材的话 就不要看章节的标题
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含义。
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它是指经济社会(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各种最终产品的价值都是用货币加以衡量的。
2.GDP测度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中间产品不计入GDP,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3.GDP是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而不是所售卖掉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4.GDP是计算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价值,因而是流量而不是存量。流量是一定时期内发生的变量,存量是一定时点上存在的变量。
5.GDP是一国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地域概念。
6.GDP一般仅指市场活动导致的价值,非市场活动不计入GDP。
二、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不同于GDP是一个地域概念。
三、GNP/GDP的三种核算方法。
A.支出法:支出法是从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购买最终产品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净出口(X-M)
说明:
a.消费支出包括购买耐用消费品、非耐用消费品和劳务的支出,不包括个人建筑住宅的支出。
b.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产的支出。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和存货投资两大类。这里的投资是指总投资。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重置投资是指当年以前资本产品的折旧损耗。
c.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转移支付(救济金等)不计。
d.净出口是指进出口的差额。
B.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居民向企业出售生产要素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收入法又称成本法,包括以下几项:
1.工资,利息和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
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
3.公司税前利润;
4.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5.资本折旧。
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
C.生产法(书上应该不作要求)
名义GDP、实际GDP
名义GDP是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 实际GDP是用从前某一年的价格作为基期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实际GDP*GDP折算指数
四、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支出:Y=C+I(消费+投资) 收入:Y=C+S(消费+储蓄) 收入=支出 所以,I=S
三部门经济支出:Y=C+I+G收入:Y=C+S+T,其中:T=To- TR To—全部税金收入 TR—政府转移支付 T—政府净收入 即:I=S+(T-G)=私人储蓄+政府储蓄
四部门经济支出:Y=C+I+G+NX收入:Y=C+S+T+Kr Kr:本国居民对外国人的转移支付 所以 I=S+(T-G)+(Kr-NX) 外国对本国的储蓄
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一、凯恩斯消费理论
1、消费、储蓄和收入
2、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
第一,消费函数和储蓄韩旭互为补数,和为收入。
第二,若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C>MPC,则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S<MPS,表现在图形上,在y0的右方,储蓄曲线上任一点与原点连成的射线的斜率总小于储蓄曲线上改点的斜率。
第三,APC和APS的和恒等于1,MPC和MPS的和也恒等于
1. 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
增加的消费与增加的收入之比率,也就是增加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成为边际消费倾向(MPC).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任一收入水平上的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APC=c/y;
二、几种常见的消费理论
1.绝对收入假说
绝对收入假说也称为绝对收入理论、绝对收入假设、绝对收入假设消费函数模型;凯恩斯的绝对收入假说认为,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消费倾向。同时,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将增加,但消费的增长低于收入的增长,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重是递减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这种理论被称为绝对收入假说。
2.相对收入假说
消费者会根据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以及周围消费水准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决定的。消费者倾向于随收入的提高而增加消费,但当收入降低时却难以减少消费,这就被成为“棘轮效应”。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要受周围人的消费水准的影响,这就是“示范效应”。
3.生命周期假说
由莫迪利安尼提出,强调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开支,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消费函数为C=aWR+cYL。WR表示实际财富,a表示财富的边际消费倾向,YL为工作收入,c为工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
4.永久收入假说
由弗里德曼提出,该理论认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由其他的现期收入决定,而是由他的永久收入决定的。影响消费的其他因素:利率、价格水平、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
三、国民收入的决定
凯恩斯理论的基本思想: 在存在闲置资源的条件下, 总产出(或总收入)是由总需求决定的.
四、税收固定时的各种乘数
平衡预算乘数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相等数量增加或减少使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支出变动的比率。即当政府支出每增加1元时,税收收入也增加1元,即政府的预算仍然是平衡的。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 kb= 1/(1-β)+(-β)/(1-β)=1
五、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
乘数的计算及其运用
通货膨胀缺口和通货紧缩缺口的定义及其计算
通货膨胀缺口指实际总需求水平大于充分就业时的国民收入水平所形成的缺口。或,指在充分就业经济中投资超过储蓄的差额,即社会总需求超过社会总供给的差额。
在存在通货膨胀缺口的情况下,社会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的价值超过在充分就业条件下所能够生产的价值。
第十四章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一、投资的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
资本边际效率MEC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物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成本。公式见书P412.
托宾“q”说
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可作为衡量要不要进行新投资的标准,这个比率为q。
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企业的成本。
q<1,说明买旧的企业比新建企业便宜,不会有投资。
q>1,说明新建企业比买旧企业便宜,因此有新投资。当q较高时,投资需求会较大。
二、利率的决定
货币需求动机
第一,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
第二,谨慎动机或称预防性动机,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个人或企业为应付事故、失业、疾病等以外事件而事先持有一定数量货币。
第三,投机动机,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陷阱)
当利率极低时,人们会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大可能再上升只会跌落,因而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人们有了货币也绝不肯去买有价证券以免债券价格下跌而遭受损失。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
第十五章 宏观经济政策分析
1. 什么是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变动税收可以调节个人和企业可支配收入;变动政府支出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
2. 什么是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 变动货币提供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在经济萧条时期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私人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
3.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效果
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会引起利率的上升,进而抑制私人投资和消费,这就是“挤出效应”。
影响挤出效应的因素
第一,支出乘数的大小,乘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支出乘数主要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
第二,货币需求对产出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k的大小。K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第三,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货币需求函数中的h的大小。H越大,挤出效应越小。
第四,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程度,即投资的利率系数的大小。投资的利率系数越大,挤出效应越大。
货币幻觉:人们对货币的名义价值而不是实际价值作出反应。当物价和货币收入以相同比例提高或物价上升的幅度超过货币收入增加的幅度,实际收入不变或减少了,但消费者只注意到货币收入增加而忽视物价的上升,因此不会减少反而增加了对商品的购买,即消费者存在“货币幻觉”。或者:物价上涨,虽名义工资未变,但实际工资下降了,工人如仍像物价未变时一样提供劳动,就是只对用货币表示的价值作出反应,即工人存在“货币幻觉”。
第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实践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
充分就业 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意愿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价格稳定 是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它是一个宏观经济概念。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指一国国际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二、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 自动稳定器
定义:亦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制度的内在稳定机制: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它们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经济波动幅度,并无法消除经济波动。
2、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定义:政府审时度势,斟酌使用,变动支出水平或税收,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之接近物价稳定的充分就业水平。
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1)时滞:认识总需求的变化,变动财政政策以 及乘数作用的发挥,都需要时间。
(2)不确定性:一是乘数大小难以准确确定;二是政策作用达到预定目标究竟需要多少时间,其间总需求水平可能发生变化。
(3)外在不可预测的随机因素的干扰。
(4)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三、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狭义的货币供给为硬币、纸币和活期存款。前两者称为通货(Cu) 。
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是商业银行在吸收存款后,以库存现金或在中央银行的存款的形式保留的、用于应付存款人随时提现的那部分流动资产储备。
法定准备率:即存款准备金比率,就是存款准备金占银行吸收存款总量的比例。
1、活期存款的货币创造机制
D=R/rd
货币创造乘数:k=1/ rd
D为活期存款总额
R为原始存款
rd为存款准备率
2、存款创造过程中的“漏出”
(1)超额准备金率re :超额准备金对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k=1 /(rd + re )
实际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超额准备金
(2)通货-存款比率rc :通货对存款的比率。
D=R/(rd + re + rc)
k=1/(rd + re + rc)
3、基础货币
定义:存款扩张的基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总额(包括法定的和超额的)加上非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由于它会派生出货币,因此是一种高能量的或者说活动力强大的货币,故又称高能货币或强力货币。用非Cu表示银行部门持有的通货,用Rd表示法定准备金,用Re表示超额准备金,用H表示基础货币,则有:H=Cu+Rd+Re。这是商业银行借以扩张货币的基础。
货币创造乘数:基础货币能带来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
四、 货币政策的三大工具
1、法定准备金率
2、调整再贴现率——最早使用的政策
3、公开市场业务——应用最广泛的工具
第十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模型
一、AD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下倾斜?
几大效应、公式推导、图形推导
A.利率效应 价格总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成反向变动的情况。如果货币供给没有变化,价格上升使货币需求增加时,利率就会上升。利率上升,投资水平下降,因而使总支出水平和收入水平下降。
B.实际余额效应 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得相对贫穷,于是人民的消费水平相应减少。
C.汇率效应 开放经济中,一国价格水平下降,短期在名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进口商品相对价格上升,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相对价格下降,带来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对国内产品的总需求增加。
简单起见,总需求曲线的推导只考虑利率效应。总需求曲线可以由IS-LM图推导。
AD曲线移动:影响因素、移动方向
除了价格以外的其他因素如果对总需求产生了影响,就会使得总需求曲线发生整条线的移动,重点掌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带来的总需求的移动。无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曲线向右移动。
二、AS曲线为什么会向右上方倾斜?
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划分的原因、政策含义)
1.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条位于经济的潜在产量或充分就业产量水平的垂直线。古典假设下,增加需求的政策并不能改变产量,而只能造成物价上涨。
2.凯恩斯的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只要国民收入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
3.在通常的或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价格水平越高,总供给水平越大。
AS曲线移动:影响因素、移动方向
A总需求变动
短期内总需求增加,产出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也上升;总需求减少,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也下降。
长期总需求的变动只改变价格水平,产出水平稳定在充分就业产量。
B总供给变动
短期内总供给增加,产出水平上升,价格水平下降;总供给减少,产出水平下降,价格水平上升。
长期变化会使得产量接近于自然率产量水平。
三、利用AS-AD模型作图描述经济的各个阶段
书上P497-499
第十八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1. 有关失业
A. 失业的分类
1.)摩擦性失业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由于转业等原因而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
2.)结构性失业是指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业,其特点是既有失业,又有职位空缺,失业者或者没有合适的技能,或者居住地点不当,因此无法填补现有的职位空缺。
3.)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4.)自愿失业和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的失业。
自然失业率 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状态时的失业率,这里的稳定状态被认为是,既不会造成通货膨胀也不会导致通货紧缩状态。
B 奥肯定律
失业率每高于自然失业率一个百分点,实际GDP将低于潜在GDP两个百分点。
2. 有关通货膨胀
A 概念 当一个经济中的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价格连续在一段时间内普遍上涨时,宏观经济学就称这个经济经历着通货膨胀。
B 衡量指标
1) 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是对一个固定的消费品篮子价格的衡量,主要反映消费者支付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情况,也是一种度量通货膨胀水平的工具,以百分比变化为表达形式。
CPI=(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
2 ) 生产者物价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Procer Price Index),是衡量制造商和农场主向商店出售商品的价格指数。它主要反映生产资料的价格变化状况,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成本价格变化情况
3 ) GDP平减指数指没有剔除物价变动前的GDP(现价GDP)增长与剔除了物价变动后的GDP(即不变价GDP(constant-price GDP)或实质GDP)增长之商。该指数也用来计算GDP的组成部分,如个人消费开支。它的计算基础比CPI更广泛,涉及全部商品和服务,除消费外,还包括生产资料和资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等。因此,这一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一般物价水平走向,是对价格水平最宏观测量。
C 分类
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供给的增加是通货膨胀的基本原因。MV=PY。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变且收入处于其潜在的水平上,则通货膨胀的产生主要是货币供给增加的结果。
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 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涨。
3.)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著上涨。
4.)结构性通货膨胀 由于特定的经济制度、控制系统、信息系统和决策系统等结构性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通货膨胀。
3. 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
货币发行过多
需求拉动
成本推进
结构性
通货膨胀惯性(螺旋)
5. 菲利普斯曲线
定义 一条用以表示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替换关系的曲线。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高;反之,当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增长率较低,甚至为负数。
短期与长期关系(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推导)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就是预期通货膨胀率保持不变时,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关系的曲线。
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垂直于自然失业率水平的垂线,在长期中,不存在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的替换关系。
在短期中,当通胀率不工人没有形成预期的话,通胀与失业存在替代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人们会发觉他们的实际工资随物价上涨而下降,就会要求相应地增加货币工资,于是形成更高的通胀率,菲利普斯曲线向右移,便是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此时还未形成新的预期,即更高的通胀率与失业率仍然存在替代关系。但在长期中,工人将根据实际发生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的预期(长期预期),上述过程将不断继续下去,工人预期的通胀率与实际通胀率迟早会一致,这时工人要求改变名义工资,以使实际工资不变,从而企业不会增加生产和就业,较高的通胀也就不会起到减少失业的作用。菲利普斯曲线于是演变成一条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垂线,即为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表明,不存在失业和通胀之间的替代关系,从长期来看,政府运用扩张性政策,不但不会降低失业率,还会使通胀率不断上升。
6. 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
1)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人为地制造衰退,既然通货膨胀是由于超额需求总需求所致,那么降低总需求水平,增加失业,减少产出,会使得通货膨胀率降低,制造的衰退幅度越大,通货膨胀率下降速度越快。
2)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收入政策,政府为了降低通货膨胀率而对货币收入和价格采取强制性或非强制性的政策,借助于工资价格管制、收入指数化和一定的税收政策实现。
3)通货膨胀的成因往往是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因而政府逆转通货膨胀的政策也并非单一的,往往是多种政策搭配使用。
附上: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
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F. 【经济学问题】与循环流量图有关,请求老师指点!
这有什么好纠结的,你看题意,哪个市场的定义符合就是哪个啊。
G. 宏观经济学中关于GDP循环流程的一些问题(自学的曼昆的书,有点不太清楚) 1、书上给出了这样一幅循
可以这么看:
家庭成员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从家庭得到的劳动)。
从而企业支付一定金钱作为给劳动力的收入(家庭从企业得到的收入)。
家庭成员(劳动力)从企业得到收入以后用来购买生活用品(从家庭到企业进行的支出)。
同时企业生产商品,向家庭提供等值的产品服务(从企业到家庭产品)。
我认为家庭提供的劳动等于家庭得到收入。企业销售的产品等价于家庭的支出。
同时家庭的收入也等于支出,企业的收入也等于支出。
如上所述宏观可以看作4个等式。
家庭收支相等;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与购入劳动相等;
家庭提供劳动的价值与企业支付给家庭的收入相等;
企业提供的商品服务与家庭购买产品的支出相等。
H. 请举出一种没有包括在简单的循环流量图中的经济关系
降胆固醇保健胶囊,血管循环保健胶囊 冠心病 认知冠心病: 冠心病是一种由即在没有冠心病证据的人群中减少发生冠心病的危险。主要是针对易患人群,控制
I. 哪位高手有西方经济学(微观)的术语对照表啊
任何一本微观经济学教材后面都有吧,我的几本都有,但没法帮你抄上来…
J. 关于微观经济学中循环流量图的一个小问题。如下:某人在快餐店工作,每小时赚4.5美元,为什么是属于过
因为1和5才是对应关系,你出钱我出力。市场只是媒介,家庭和企业才是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