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重点内容有那些
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对这个问题的分析要先讲清生产关系的含义,包括狭义和广义内容。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也是体现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在分析此难点时,一定要向学生强调马克思对生产关系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对生产关系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表述,还重视对经济体系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研究,他在研究和揭示生产关系的本质时,也对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和阐述。而且,正是在对那些比较具体的经济运行过程的分析研究中,马克思准确地揭示了经济运行的发展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它体现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 具有客观性。第一,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所谓客观经济条件, 主要是指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状况。第二,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消灭、 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也不能创造或制定经济规律。但是, 人们可以在认识经济规律的基础上, 利用经济规律为社会谋福利, 即在承认经济规律客观性的前提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经济规律又有不同于自然规律的特点:第一, 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发生作用, 而自然规律大多是长久不变的。第二, 经济规律发生作用, 离不开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 而自然规律则可以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存在和发生作用。第三, 在阶级社会, 生产关系表现为阶级之间的利益关系, 因而人们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总会直接和一定阶级、 社会集团的利益相联系。
依据经济规律作用的经济条件的不同, 经济规律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在一切社会形态中都起作用的规律, 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规律。二是在几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 如商品经济的一些规律。三是只在某一个社会形态中起作用的规律, 如资本主义的剩余价值规律。
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是什么
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入剖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即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及其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
任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任务是揭示经济规律。具体则有揭示资本家剥削本质,揭示生产力发展规律,揭示资本运动规律。
拓展资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优秀成果,着重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和剥削的秘密;
揭露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阶级对立和斗争的经济根源,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的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就是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③ 为什么说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总所周知,人们要生存,就要吃饭、穿衣、住房,就需要各种生活用品,但是,要得到这些东西,就要经过人们的生产活动,正如马克思所说:“任何民族,如果停止了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生活的基础,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在这个基础上,人们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其他方面的活动.这就是说,人类的一切活动都依赖于生产活动.因此,可以说:“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一切活动的东西”.正因为如此,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二)生产过程三要素
人们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就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
人的劳动:就是指劳动者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改变自然使之适合人类需要的活动,或者可以说是劳动力的支出,也可以说是劳动是人的脑力和体力的耗费.这一要素是进行生产的主观条件.
劳动对象:就是指被劳动加工的一切东西.劳动对象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界原来就有的东西,如,原始森林中的树木,地下埋藏的矿石化石油等;另一类是以被人们加工过的东西,这一类也叫原材料,如织布厂用的棉纱,化工厂用的催化剂等.
劳动资料:也叫劳动手段,是指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来改造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和物质条件.即除劳动对象以外的一切物质条件.它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建筑物、道路、河流、仓库等.在劳动资料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工具.生产工具的发展水平,是人类控制自然能力的尺度,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正如马克思所说:“各种经济时代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
从上述三要素,可以看出,任何一个生产过程,都是人使用劳动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过程.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可以将其统称为生产资料,其是进行生产的客观条件.
人们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往往不是单个人进行的,而是以团体的形式来进行的,也就是说,人们在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的时候,不仅要与自然发生关系,而且相互之间也不然要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并且只有在这种关系中才能有人们对自然的关系.所以,不论什么样的生产,其都包括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人和自然的关系与人和人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力,其表明人类改造自然已经达到的程度;人与人的关系构成社会的生产关系,其表明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交换关系和产品的分配关系.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所谓生产关系,就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也叫经济关系,其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马克思指出,人们“如果不以一定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化相互交换其活动,便不能进行生产”.因此,生产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是社会的生产,人们只有首先发生相互之间的联系,而后才能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在阶级社会中,则表现为阶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而物质资料的生产又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再生产过程.这一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社会再生产过程就是这四个环节的辩证统一过程.社会生产关系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在这一整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
所谓生产,是指以一定关系(一定的劳动方式、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形式)结合起来的人们改造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过程.人们在这一过程中的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的关系构成生产关系,这一生产关系既包括劳动者在分工协作基础上互相交换其活动与能力的关系,也包括社会生产各部门、企业之间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协作关系以及人们对生产进行组织管理方面的关系.
首先,生产决定分配,有什么样性质的生产关系,就有与其相适应的分配形式,分配的结构决定于生产的结构,其体现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关系.第一,被分配的产品只是生产的成果,因而生产的发展水平决定了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第二,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了分配的社会形式.
其次,生产决定交换,交换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各种活动和能力的交换,以及一般产品和商品的交换.前者属于直接的生产过程,后者则是联结生产、分配、消费的中间环节.没有生产发展和社会分工,就没有交换.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生产发展的水平和结构决定交换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交换对生产也有反作用,交换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生产的增长和社会分工的发展.
第三,生产决定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而且决定消费的方式和消费的性质.生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费,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生产的目的不同,人们在消费过程中体现的消费资料所有制、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也就不同.反过来消费关系有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消费不仅是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而且还创造出新的生产的需要成为生产发展的动力;还不断生产出生产的主观因素——劳动力.所以,生产关系和消费关系互为条件,互相依存,互相转化,生产时期支配作用的要素,一定的消费关系是一定生产关系的一个方面的体现.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分配关系、消费关系的有机整体,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这一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了生产关系的性质.所以,政治经济性研究生产关系,解释生产关系的发展规律就必须研究考察生产关系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这些具体的形式,才能揭示其本质.
三、政治经济学必须结合生产力研究生产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不是任意的、偶然的结合在一起的,而是有机的必然的联系着的.一定的生产力水平客观上要求有一定形式的生产关系同它相适应,二者的有机结合就构成了一定社会的生产方式.
所谓生产方式,就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矛盾,就构成了生产方式的内部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变化,导致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那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怎样发展变化的呢?
首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一定的生产力要求一定的生产关系同它相适应,每一种新的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与一定的生产力状况而建立起来的.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正如马克思所说:“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所以,生产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其不可能长期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经常处于不断的发展变革的过程中.而生产关系则相反,它具有相对稳定性.即每一种生产关系一经形成,就在一定时期内相对固定起来,当着其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它是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所赖以存在的物质条件成熟之前,也是不会出现的.所以,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向前发展到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迟早要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所以,生产关系的任何变化,归根结底,都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最基本原理之一.这个原理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源泉,指出了生产力是生产方式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而生产力中的主要因素——劳动人民则是历史的创造者.
其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反作用.
生产力对生产关系固然有着决定作用,但是生产关系也不是消极地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它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时候,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例如,资本主义发展的初期,由于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代替了阻碍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旧的封建主义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得到了迅速发展.马克思讲“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二是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的时候,它对生产力的发展就起着阻碍和破坏作用,并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例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具体表现.这时候,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就要求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正如恩格斯所说:“社会制度中的任何变化,所有制关系中的每一次变革,都是同旧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的新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这种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陈旧的、起阻碍作用的生产关系总不能过分长久的落后于生产力,它或迟或早要被能适合生产力要求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新的生产关系一旦建立起来,就能成为一种积极的能动力量,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来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人和社会的发展变化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引起的,都可以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解释.
政治经济学以生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就不可避免地要研究生产力,而且研究生产关系的目标也是要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进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因此,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运动是政治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无产阶级利益的思想理论,因此,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的研究就有不同的着眼点:对资本主义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研究目的是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阻碍作用,寻求改变这种生产关系的动力;而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则目的在于寻求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途径,以进一步发展和解放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当然,也要研究资本主义在其运行过程中可以为社会主义借鉴的措施和方法,以推动社会主义更快的发展.
④ 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楼主的这个问题问得有些宽泛了,政治经济学有多个含义
首先是以李嘉图等人为代表的“内古典政治经容济学”
其次是以马克思为代表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科学成分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然后还有现代西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政府政策与经济绩效的学科。
单以马政经而论,其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研究的起点是物质资料生产,对象是生产关系,同时还有与生产力相结合来研究。
⑤ 怎么理解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关系是物质资料生产借以实现的社会形式,它是人们在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或物质利益关系。人类同自然界发生物质变换关系从来不是单个人孤立进行的,人们总是以一定的社会形式结合起来才能开展生产活动。马克思指出:“人们在生产中不仅仅影响自然界,而且也相互影响。他们只有以一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共同活动和相互交换其活动,才能进行生产。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范围内,才会有他们对自然界的影响,才会有生产。” 任何生产都是社会生产过程。社会生产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它是其他各种社会关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狭义的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但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不是一个孤立的一次性过程,而是一个连续进行和不断更新的再生产过程。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生产出来的产品,只有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进行消费,社会生产过程又重新进行。社会再生产过程包含着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最基本的环节,其中发生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都属于社会生产关系。因此社会生产关系具体包括四个基本方面:狭义生产关系、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这四个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称作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
所有这些经济关系都是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一切经济关系的性质和特点 。狭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生产资料的归属,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使人们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体现着生产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广义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社会性质集中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性质上,生产的决定作用集中体现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决定作用上。任何一种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都是取决于该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的性质。马克思把生产资料所有制称作“生产工具的分配”,“这种分配包含在生产过程本身并且决定生产的结构”。 因此,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关系,就是建立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基础之上,人们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所形成的各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即广义的社会生产关系。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首先,各个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着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是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在生产中处于控制和支配地位。生产过程运动的直接目的以及各社会集团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都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为基础。如果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生产的主人就是资本家;生产的目的就是从雇佣劳动者身上获取剩余价值以实现资本的增殖;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如果生产过程建立在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基础上,这个生产过程的运动目的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都会与生产资料的性质相适应。其次,各个社会集团内部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也是生产关系的重要内容。这种关系的性质同样是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和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
分配关系。广义的分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和产品分配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资料分配关系也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产品分配关系包括产品分配的原则、方法和份额等方面的内容。社会产品在扣除了生产资料补偿基金以后必须进行分配。首先是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分配,然后是消费品的分配。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生活消费的需要,而生活消费品必须经过分配后才能确定社会成员所得到的份额。首先,分配关系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决定的。生产资料归谁所有,产品就归谁占有。产品分配关系本质上是与生产关系同一的,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只是表现为生产关系的背面。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分配关系的性质。其次,分配关系和分配方式还要受到生产力和其他经济条件的制约。分配方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分配方式的重要决定因素。另外,从产品的分配形式看,只要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分配一般都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来进行。最后,分配关系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和生产关系有反作用。如果分配关系与生产关系的性质相适应,就会巩固和维护所有制和生产关系;相反,不相适应的分配关系则会削弱和破坏这种生产关系。
交换关系。它是指产品交换过程所形成的经济关系。如果产品属于生产资料其交换是与生产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消费品的交换则是生产、分配和消费的中间环节。人们通过分配所取得的消费品的份额,大都要经过交换才能获得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首先,生产的性质和形式决定着交换的性质和形式。交换的必然性虽然决定与社会分工,但交换的性质却是由生产的性质决定的。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条件下,由于人们对产品的所有权不同,产品交换必然采取商品交换的形式。商品交换在形式上看是物与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不同的生产资料或商品所有者相互之间交换劳动的关系。其次,生产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交换的广度和深度。最后,交换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商品交换的充分发展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条件。没有国际贸易和商品交换的大发展就没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也没有今天的生产现代化。
消费关系。它是指人们在产品消费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消费广义地说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两个方面的内容。生产消费即生产资料的消费过程本身属于生产过程。人类社会的消费在其本来意义上说是指生活资料的消费,满足消费是生产的终极目的。因此,消费是生产的完成阶段,生产只有满足消费才不失其本来意义,社会再生产才能重新进行。消费不仅是一个满足生理需要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过程,它包含着人与人的经济关系。首先,消费要以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为基础。生产是消费的前提。消费的范围、水平和数量以及消费方式都是由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其次,消费关系要受到生产关系性质的制约。在社会生产力规定的物质限度内,各社会集团的消费水平及其差别,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并由分配关系直接规定的。不同社会集团消费水平的差别是消费领域经济关系性质的体现。人们的消费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社会经济结构和分配制度的制约。最后,消费关系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看,消费不仅使再生产得以最后完成,而且创造出新的需求和生产者新的素质,因此为再生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当消费关系与生产关系的性质相适应时,它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这种生产关系的巩固。如果消费关系与生产关系的性质不相适应,它则会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破坏生产关系稳定的因素。
社会生产关系的四个方面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狭义生产关系是基础,它决定着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另一方面,分配关系、交换关系和消费关系又存在着相对独立性,并对生产关系具有反作用。马克思指出:“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社会生产关系是上述四个方面经济关系的统一。
社会生产关系必须通过一定的经济体制来实现。经济体制就是经济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的统称,它是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实现形式。社会生产关系决定经济体制,生产关系总是要求一定的经济体制与其性质相适应,生产关系发展变化了,经济体制也会随之发展变化以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社会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促进或限制作用,都是通过经济体制来实现的。另一方面,经济体制对生产关系也会发生重大的影响。如果一种完善的经济体制,它就能够较好地体现生产关系的要求,从而有利于生产关系的巩固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如果一种经济体制存在着某种弊端或缺陷,那么它就会形成限制生产关系本身优越性发挥作用的因素,从而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体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实现形式,它作用于生产力并反映着生产力发展变化的要求。因此经济体制的安排和变革要体现社会生产关系性质和生产力发展的双重要求。
⑥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经济关系。它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过程中的各种经济关系。其中生产资料是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问题。政治经济学不是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而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有不同类型,有适应一切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有在几个社会形态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也有只在一个社会形态中发挥作用的经济规律。
⑦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他的研究出发点、对象、任务为: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研究出发点——物质资料生产(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对象——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经济体制)。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揭示经济规律。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该社会的——生产力、上层建筑(注意:不联系经济基础)。
(7)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扩展阅读: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三种辩证方法。
一、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是建立在唯物论基础上的辩证方法。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二、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研究政治经济学,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三、科学思维逻辑方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科学思维逻辑方法,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⑧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总体上说,是研究特定社会制度中的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经济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内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首先,生产对分配、交换和消费起决定作用。表现在:(1)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对象;(2)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和消费的水平与结构;(3)生产决定着分配、交换、消费的具体方式;(4)生产的社会性质决定分配、交换、消费的社会性质。其次,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起反作用。具体表现在:(1)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分配方式,能够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起阻碍作用。(2)交换的发展能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阻碍生产的发展。(3)消费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最终得到实现,消费为生产的发展创造出动力,反之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以社会的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为研究对象。
具体内容:
1、人们为了生活就需要进行生产。
2、社会生产关系并不是永恒的,而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生产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势。
4、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运动和发展的,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与生产关系发生矛盾,原有的生产关系由生产力发展的形式变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就会由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生产关系取代旧的生产关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当时创立的理论体系规定的任务是:揭示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从而揭露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和趋于瓦解的过程中必然产生的各种矛盾和弊病,并从社会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矛盾和弊病的力量和因素。
(9)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扩展阅读
具体研究方法:
1、研究政治经济学,必须运用科学的抽象法。科学的抽象法是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和从抽象到具体的叙述方法的统一,它是在唯物辩证法的指导下进行的。
2、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时,按照经济范畴的逻辑关系,从比较简单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逐步上升到比较复杂的具体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范畴,阐明社会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逻辑发展进程。
3、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中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参考资料
网络-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网络-生产关系
⑩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为什么
C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指出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规律。这是一种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它研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阶级和阶级之间的关系。而生产关系正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它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又称社会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