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 《经济学》萨缪尔森著 《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
货已发,请刷新邮箱验货
如果满意,那就光速采纳我吧√
如果很满意,记得给本店一个好评哟❤
满意极了的话,给点小费我也是不介意哒
by店长小醚
②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电子版谁有
《经济学原理》 作者:(美)曼昆(N. Gregory Mankiw)著;梁小民译 页数:734 出版日期:2003
《经济学 第18版》 作者:(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萧琛主译 页数:684 出版日期:2008
《经济学 第3版 上》 作者:(美)斯蒂格利茨,(美)沃尔什著;黄险峰,张帆译 页数:464 出版日期:2005.06
《经济学 第3版 下》 作者:(美)斯蒂格利茨,(美)沃尔什著;黄险峰,张帆译 页数:957 出版日期:2005.06
《牛奶可乐经济学 通俗经济学开山鼻祖完美呈现 完整版》 作者:(美)弗兰克著;闾佳译 页数:231 出版日期:2010.12
《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获得者丛书 吴敬琏专集》 作者:吴敬琏著 页数:336 出版日期:2005
资源已经找到~~网络hi你了~~
③ 学经济的来!!!斯蒂格利茨和萨缪尔森《经济学》哪个好求建议
首先有一颗学习的心是很好的。
1、从难度和深度来说:经济学的难度是用数学衡量的,而国外经济系本科生需要读初级和中级经济学,这两位的书都属于初级经济学的范畴,完全用不上什么微积分和线性代数;国内很多教材的难度与之相当。这两本书看着很厚,其实都是案例,论深度和难度而言远不及国内的高鸿业、尹伯成编的书。所以妹子你要选深度就选错了。
2、从框架来看:萨缪尔森沿用自创的新古典综合的框架,宏微观依然是互为独立前提的(即微观资源充分利用条件下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研究资源配置帕累托最优下资源利用问题),内容虽新,但这一框架未免过时;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则使用新凯恩斯的框架,试图融合宏微观经济学为一体,加上斯蒂格利茨本人是研究信息经济学得奖的,所以此书在信息经济学有独到见解。
3、从两本书比较而言:这两本书虽然难度不大,但是由于你本人才一年级,没有必要修到中级经济学,这时候打下案例分析的基础,培养经济学感觉才最为重要;加上大一学业很重,在做更多的经济数学题目没有必要,所以你可以当这两本书作为课外书阅读。
此处我推荐萨缪尔森的。萨缪尔森的教科书是最为权威、出色、畅销的。
(1)萨老本人卖书养活家里6个孩子,还请专人负责他出书版权事宜,坐飞机也是头等舱,可见其畅销程度。本人收藏了18版中英两本。
(2)萨老是麻省理工经济学系的奠基人之一,除了本人获得诺奖外,还有美国总统发的奖(仅4位经济学家获得),座下7位弟子问鼎诺奖,斯蒂格利茨仅仅是他其中一位获得诺奖的弟子。以后你会发现,基本上所有的经济学(包括投资学、金融学、国际经济)畅销教科书都是他的学生、朋友、同学写的,所以建议你还是看师傅写的好。
(3)萨老的研究领域遍布整个经济学科,因此从他的书里你可以大开眼界,而且他的评价从不带个人色彩,比较客观。
4、如果你的“简略”是从广度出发的话,你只要拿起任何一本外国的初级经济学教科书,都可以受益匪浅,因为他们喜欢给低年级学生进行案例教学,所以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曼昆都不错。
5、如果要纯粹数学深度建议看以下中级经济学教材:
微观:平狄克(mba水准)、范里安(本科3、4年级水准,哈佛、mit指定用书)、尼科尔森(北大考研指定书);这里从左到右代表深浅程度,嗯,如你所见,这几位都是麻省理工的毕业生。
宏观:曼昆、布兰查德、伯南克(美联储前主席)、巴罗,前三位也是mit的毕业生。
6、如果你要做中级经济学的习题,建议做尹伯成的绿皮书。
希望你有所收获!!
④ 读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第几版好
2010年暑期,新学年开学之际,《经济学》第四版出版发行了。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教科书在世界各国有广泛的读者群,先后被译为西班牙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中文和拉脱维亚文等。在前三版的基础上,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继续与著名宏观经济学家卡尔·沃尔什合作,对课本进行了全面改写和简化,并对数据和案例进行了更新。在第四版中,作者继续致力于将当代经济学融入到传统的教学体系,在对基本竞争模型提供清晰论述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信息经济学和不完全市场;强调资本市场在宏观经济中的关键作用,并以研究人员和处于政策制定地位的经济学家分析经济问题的方式阐述宏观经济学。
自上世纪90年代,梁晶工作室策划出版《经济学》第一版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学开始在中国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梁晶工作室”从引进现代经济学观点和方法开始,努力推动着中国经济学思想的变革。斯蒂格利茨所著的《经济学》,从最初的“银版”(第一版),再到后来的“蓝版”(第二版)、“红版”(第三版),直到今天的“绿版”(第四版),15年来,不断保持着与国际领先教材的同步递进。该书作者斯蒂格利茨教授也曾多次接受梁晶工作室的邀请,来华举行各种重要论坛和讲座活动,并于2007年3月担任中国人民大学汉青经济与金融高级研究院名誉院长。
⑤ 求萨缪尔森《经济学》,斯蒂格利茨《经济学》txt下载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http://www.huntmy.com/view_article_10696_12.html
给你注册了
用户名:a20090216
密码:a20090216
这个貌似还需要下载个软件内,试试吧
--------------------------
萨缪尔森《容经济学》
http://depot.icxo.com/viewthread.php?tid=167151
第二个需要注册我帮你注册了
用户名是:20090216
密码也是:20090216
祝你成功
⑥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2版和第4版该选哪个
不知道楼主还能不能看到这条消息,不知道你的经济学书租借或者出售么?我今年也准备考陕师大。
⑦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约瑟夫·尤金·斯复蒂格制利茨1943年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小城加利。
中学毕业后,斯蒂格利茨进了阿默斯特学院。起初,他主修的是物理,但经济学却对他有一股无法抵抗的吸引力。所以,他后来改为主修经济学。他认为这样可以把他的数学知识用于解决社会问题,并且选修经济学可以把他对于历史及写作的兴趣结合起来。就这样,他去了麻省理工学院学习经济学。
⑧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的观点
约翰逊政府的首席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曾经坚持认为,如果政府削减税收,又同时在越战和社会福利上花费过多的话,通货膨胀将加速。约翰逊没有理睬他。同样地,里根也没有接受马丁·费尔德斯坦关于大幅度削减税收和增加预算赤字的理论。高赤字政策的神话在此后的15年间就破灭了。
2007年轮到斯蒂格利茨了。虽然他也许是同代人中最伟大的经济学家,但在白宫总统经济顾问团的四年中(其中后两年担任该团主席),他并没有受到重用。不过55岁的他没有退回斯坦福去当教授,而是在2006年接受了一个更引人注目的职位——世界银行高级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在那里,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他静静地使用理论来重塑政策,而远离了自己从不擅长的政治角逐。
斯蒂格利茨为人和善,天性乐观,乐于在演讲台上阐述自己的观点,在经济学领域中是一名无可争议的巨人。他的名声来自于一种有趣的理论,这种理论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述,听起来就和非经济学家的常识一样。
传统的经济学认为:在自由的、不受管制的市场中,个人追求各自的利益会使整个社会的福利最大化。斯蒂格利茨认为现实世界并不是那么回事。相反,他认为:因为市场参与者不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市场的功能是不完善的,常常对人们的利益造成损害。所以政府和其他机构必须巧妙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以使市场正常运作。
斯蒂格利茨利用经济学界最为推崇的工具——模拟经济行为的数学和计算机模型——来修正传统的理论。这为他赢得了一大批追随者,尤其是年轻的经济学家。
“我采用的逻辑和使人们相信市场有效的那种逻辑一样,”他说,“我只改变了信息完全的假设,找出一种把不完全信息模型化的方式。当你运用这个新模型的时候,你会发现市场总是无效的。”
保险是70年代使斯蒂格利茨成名的课题。保险公司不能完全区分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客户——例如那些房屋毁于火灾的可能性极大的和房屋不太可能起火的客户。对所有人索要同样高的保险费,只会吸引风险最大的顾客,而那些风险小的客户很可能就不买保险了。过多的高风险客户很快就使保险公司债台高筑。所以保险公司要“干预”。它们限制保险额度,对每个人都不给足他想要的偿付额,使他们有安装防火装置和采取其他预防措施的动机。此外,全额保险的保费非常的高;低风险的客户通过提高可扣除费用,只需支付少得多的保费。
出于同样的逻辑,斯蒂格利茨认为:政府的干预是有正当理由的。他的入门教材《经济学》(诺顿公司,1997年),虽然在本国销量一般,但在中国和日本非常畅销。这本书开头就引述1980年联邦政府为克莱斯勒公司作担保的故事作为政府成功干预经济的例子。自由市场的倡导者认为克莱斯勒的破产会把工厂、工人和原材料解放出来投入更有效率的使用。他提到:虽然这个转换的过程很痛苦,但是克莱斯勒在得到政府从未为其支付的担保后东山再起。他说,不仅工人的工作得到了保护,政府还节省了数亿美元。因为如果克莱勒倒闭,政府必须支付这笔钱。
克莱斯勒的事例是规则,而不是例外。“在我的模型中,我总是能找到一种特定的干预方式,使人人都受益。”斯蒂格利茨说。
在给波兰尼《巨变》(The Great Transformation)一书撰写的序言中,他指出:”只要在信息不全或市场机制不完整的状况下(这可说是全球常态),国家的干预就必然存在,以有效改善资源分配的效率。“
⑨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和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比起来有什么不同
难度前者大于后者,经济学入门看曼昆的绝对没错,我就是这专业的,两本书来说内容差别无几,都是作为不同时期的教材来编写的,但曼昆的更平易近人,至于观点的差别在教材里是没有显现的,因为教材编写的内容为无争议的内容,有争议的不在这种基础教材里显示
⑩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二版和第四版有什么区别
看第四版吧 最新的 绿颜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