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整个微观经济学的论证都是建立在三个基本的假设条件之上的,即完全理性内、完全容竞争、完全信息。而这三大假设都与事实难以相符。
②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有哪些基本内容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同属西方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的市场主体不同,前者研究企业、家庭等市场参与者的活动,以价格为中心,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称作价格理论;后者起源于凯恩斯的《通论》,研究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以国民收入为中心,成为收入理论。
你后面的两组比较没有意义,如果问微观经济学中高级与中级的区别倒还可以说说,其实西方经济学中级别越高对数学要求越高,初级中可能偏理论,中高级西方经济学课本则有可能全是数学公式了。宏观经济学中中高级比较亦如是。
③ 什么是宏观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
微观经济学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生产者、单个消费者、单个市场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的一门学科。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社会中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的经济学说。亦称市场经济学或价格理论。
(3)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扩展阅读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联系:
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互为补充的。
2、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3、宏观经济学并不是微观经济学的简单加总或重复。
4、两者共同构成了西方经济学的整体。
宏、微观经济学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两个分支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不同,但两者的理论基础是相同的。近来西方经济学的发展趋向于宏、微观融合,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也主张寻找微观基础。
④ 微观经济学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
微观经济学包括的内容相当广泛,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产生发展
微观经济学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国富论》,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20世纪30年代以后,英国的罗宾逊和美国的张伯伦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厂商均衡理论。标志着微观经济学体系的最终确立它的体系主要包括:均衡价格理论,消费经济学,生产力经济学,厂商均衡理论和福利经济学等。
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迄今为止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是早期微观经济学阶段,或者说是微观经济学的萌芽阶段。第二阶段: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叶,是新古典经济学阶段,也是微观经济学的奠定阶段。第三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微观经济学的完成阶段。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是微观经济学的进一步发展、扩充和演变阶段。
通观微观经济学的发展过程与全部理论,始终围绕着价格这一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所以微观经济学在很多场合又被称为“价格理论及其应用”。
⑤ 西方经济学微观的主要内容
西方经济学 指产生并流行于西方国家的政治经济学范式,狭义指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范式,广义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与东方经济学是不同的经济学范式。西方经济学主要是范式概念,而不仅仅是地域概念。
微观经济是指个量经济活动,即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活动。是指个别企业、经营单位及其经济活动,如个别企业的生产、供销、个别交换的价格等。
⑥ 简述微观经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外逻辑关系
微观经济学原理作者简介······王秋石(字小平),男,11959年12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78年—1982年在江西财经学院计划统计系学习,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86—198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经济学系学习,获经济学硕士学位。1988年6月回国后在江西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任副所长、《经济译文》主编、经济学系副主任;1994—1995年,作为高级访问学才,赴英国剑桥大学政治与经济学系研修产权与制度经济学;1995年5月任江西财经大学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1996年6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系主任、教授。111999年11月起任江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院长、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经济理论,专业方向为产权制度研究及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代表性获奖著作有:《中级西方微观经济学》(独著),1991年中国商业出版社,获江西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上、下册)》(主编),1994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江西人民出版社,获财政部优秀教材一等奖;《中日企业文化的一种比较》,泛太平洋经济发展与合作第十届年会会议巩论文,获江西省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下一个100年——世界著名经济学家展望经济学的未来》(译著,主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获江西省教委优秀社科成果三等奖;《江西省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及分配研究》,江西省工普课题、获全国条第三次工业普查优秀分析报告一等奖。微观经济学原理作者:凯斯等著,吴德庆改编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ISBN:730006728X纸张:胶版纸出版日期:2006-2-1字数:995000装帧:平装开本:16开丛书名:工商管理经典教材市场价:¥35.00[编辑本段]内容提要由美国韦斯利学院卡尔·E·凯斯教授和耶鲁大学雷·E·费尔教授合著的《微观经济学原理》是美国各大学普遍采用的经济学教材之一。全球范围内使用过该教材及其姊妹篇《宏观经济学原理》的学生已超过100万人。本书两位作者分别获得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博士学位,是著名的经济学家。第一作者凯斯教授是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常年教授经济学基础课程,对经济学教学有着丰富的经验。第二作者费尔教授是研究宏观经济模型的专家。本书语言流畅,讲述清晰易懂,对数学的要求仅限于初等数学水平。作为一本历久弥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本书有以下特色:一是与时俱进。本书1996年出版第1版,十年中多次再版。篇章结构千锤百炼,反映了美国当今微观经济学的主流观点。本书第7版更加强调国际化视角。日益增长的货物和服务贸易,劳动力的跨国界流动,国际资本流动,彻底改变了全球经济环境,使各国及其公民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而这些都在本书中得到了详尽的分析。二是先进的教学理念。循序渐进的结构,强大的工具库,“故事-图表-公式”三级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使学习宏观经济学成为一件赏心乐事。三是成熟的结构体系。本书作者认为,理解市场经济如何运作和微观经济理论的最佳途径是,首先弄清楚完全竞争模型,包括产出(产品和服务)市场和投入(土地、劳动和资本)市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然后再转向探讨不完全竞争市场,如寡头垄断市场和垄断市场。这一别具匠心的处理,无疑使微观经济学的教学变得更容易。本书经过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吴德庆教授改编,非常适合作为我国经济管理类本科教育的微观经济学双语教材,也可用于MBA、EMBA相关课程的教学,还可作为商界人士的培训参考书。使用本书的读者朋友将发现,学习微观经济学付出只需那么少,收获将是那么多。[编辑本段]作者简介韦斯利学院KatharineComan&BartonHepburn讲座经济学教授(他在此从事教育工作已有27年),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访问学者。在到韦斯利学院之前,凯斯教授曾任哈佛大学本科生教育主任,其间获得Allyrn青年教师奖。现为《经济学展望》杂志编辑,美国经济学会(AEA)经济学教育委员会成员,曾任《经济学教育》杂志编辑,负责教学创新领域。他每年都至少教授一门基础课程。凯斯教授1968年在迈阿密大学获学士学位,服过三年兵役,其中有一年时间在越南度过,1976年在哈佛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
⑦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有哪些基本内容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好来的问题。
微观经源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的基础,他们都是以供求平衡为基础的,按理里说微观和宏观应该紧密联系的而实际上我们好多经济学家都在寻找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的基础,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微观经济学注重的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所以学到最多的是相关的利润最大化,均衡出清,效用最大化等。
宏观经济学则强调的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把握,包括国家的税收,生产,进出口等,进而国家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也就十分重要了,也成了学习的重点之一。
当然经济学的宏观和微观之间有时候存在着一些分歧,我们可以简单的把握以下一般微观更倾向于古典经济学,而宏观经济学则是以凯恩斯经济学为基础建立的,而古典经济学和凯恩斯经济学的争论已经很久了,可以说是都有很多拥趸。
楼主提出这样的问题很好,至少对以后整体理解经济学很有好处,我个人也是才疏学浅,能理解和知道的也是十分有限,楼主可以批判的眼光来审视,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⑧ 微观经济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微观经济
什么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更多>>
学(microeconomics)又称个体经济学,小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对称。微观经济学主要以单个经济单位(单个的生产者、单个的消费者、单个市场的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单个生产者如何将有限的资源分配在各种商品的生产上以取得最大的利润;单个消费者如何将有限的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的消费上以获得最大的满足。同时,微观经济学还分析单个生产者的产量、成本、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利润如何确定;生产要素供应者的收入如何决定;单个商品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和价格如何确定等等。
⑨ 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哪些
1、生产理论。
2、成本理论。
3、需求理论。
4、竞争理论。
5、博弈论。
6、一般均衡理论。
7、不确定性理论 。
(9)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内容扩展阅读:
博弈论的改写:
新古典经济学市场分析有两个重要前提假定:
1、个人决策是价格参数和收入给定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不影响他人也不依赖他人;
2、市场信息充分且无成本。这两个前提假定使微观经济分析始终处在完美的一般均衡确定性分析的美妙境界中。但现实生活却非如此,经济作为一个整体,不仅人与人之间相互影响,个体获得信息的能力有限而且信息也是有成本的。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博弈论、信息经济学和不确定性分析应运而生。1944年冯·诺依曼和摩根斯特恩(Von Neuman,Morgenstern)合作出版的《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经济博弈论”的正式创立。到1994年纳什、泽尔腾和豪尔绍尼三位“博弈论”巨匠同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⑩ 简述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各自的四个主要内容
微观经济学:其中主要有均衡价格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者行为理论(包括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和市场均衡理论)、分配理论、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经济增长、经济周期波动、失业、通货膨胀、国家财政、国际贸易等方面.涉及国民收入及全社会消费、储蓄、投资及国民收入的比率,货币流通量和流通速度,物价水平,利息率,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就业人数和失业率,国家预算和赤字,出入口贸易和国际收入差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