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宏观经济学IS曲线问题
因为你给的哪个公式是定量税,可是这个题是比例税呀。所以Y=(α+e-dr+g)/(1-β(1-t)),自己推一推公式就好了
Ⅱ 西方经济学IS-LM曲线问题1
对于两部门经济抄,
从支出的角度来看袭,y=c+i 这就是总需求
从收入的角度来看,y=c+s 这就是总供给
收入=支出,IS曲线正是从这里推导出来的.
IS曲线意味着产品市场的均衡,由上也可以看出,总需求=总供给
C选项就不用说了
所以,选D
Ⅲ 请教经济学:IS,LM,这些模型当中:r,y,I,S,L,M,MS分别指的是什么意思 谢谢
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学关于经济长期自我调节趋向稳定的观点。《通论》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模型,这个模型说明资本主义是内在不稳定的,经济容易被锁定在不同程度的失业均衡,即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和未投资储蓄。凯恩斯用文字表达了这种观点,但是没有用图形来表示,这个任务交给了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希克斯创立了一种图形框架(IS——LM模型),说明了失业均衡,和今天教科书的AS——AD也差不多。
IS——LM,全名是 是投资储蓄-流动性货币模型,咋一听这个概念似乎重复,古典理论中投资应该等于储蓄的,至于流动性又是个什么东西? 下面就依照这些概念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简单说一下。
古典理论中,总收入是由C+I+NX(消费+投资+净出口)决定的,其中I=S(投资=储蓄)是一个最重要的假设,这个假设决定了古典理论框架下经济是内在稳定的,增加税收扩大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只会挤出私人消费和投资,不会对于总收入有任何影响。更深一步,总收入其实是由科技水平之类的外生变量决定的,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的直线,印钞票也只能搞得物价提高,社会生产的总产品是不变的。 这里可以看出古典模型默认为社会中的所以生产性资源都可以得到充分利用。换句话说,只要允许价格任意变化达到出清价格,那么经济会自我调节到稳定状态,
凯恩斯对于古典理论的革命改变了这种“阴郁的学科”。他第一个把人的心理状态引入了经济分析,这可能与凯恩斯本身是一个极为成功的投资者有关。他引入了心理性的概念:边际储蓄倾向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这样,当国民收入增长的时候,就会出现储蓄不成比例增长的现象。在凯恩斯心中,储蓄是并不等于投资,只有储蓄被工商业使用,那才叫投资,放在床垫下面或者是银行保险柜里,都是整个经济的损漏,这样总收入就不会达到潜在水平,也就是存在闲置资本和非自愿失业。这时候,就需要政府开支G出马来平衡经济,提高“有效需求”,而不会危害消费和投资。
凯恩斯的另外一个革命是引入了短期内的价格黏性,短期内物价水平P不变,而且,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相平衡。有了这些条件,足够开始将ISLM模型了。
先说IS曲线。画一个直角坐标系,以利率i为纵轴,总收入Q为横轴,那么在给定的货币量,价格水平和政府开支水平下,i和Q会是什么关系呢? Q=C+I+G(暂时不考虑出口的情况),显然,利率越高,消费的机会成本,投资的融资的成本也就越高。用这个思路考虑问题,那么必定得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IS曲线(利率高抑制投资和消费减少了收入)。
LM曲线则是从货币层面考虑问题。实际货币余额=M/P(货币量/物价水平),这个就是货币的供给。对于货币的需求可以用“流动性偏好”来解释,也就是说人总是手握现金,准备应付日常消费以及稍纵即逝的投资机会。为了简单表述,我就用D=-fi+vQ(f和v是正数)来表示。说
来也简单,利率高也就是手握现金的机会成本高,收入高,手握现金自然多。所以现金需求和利率负相关,和收入正相关。由于前面假设货币供给和需求平衡,所以M/P=-fi+vQ, 稍作整理得到i=(v/f)Q-(1/f)(M/p),表现在坐标系上,就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 IS和LM曲线的交点,就是
经济的平衡点。
那么神奇的财政货币政策是如何改变世界呢? 其他条件不变,G增加引起IS曲线扩张性外移,最后利率升高,收入增加。其他条件不变,增加货币供给,M/P增加,LM曲线向右扩张性移动,最后利率降低,收入还增加。
这么说似乎有点让人头皮发麻,干脆用IS——LM把总供给和总收入曲线推导出来,那么看得更明白。同样直角坐标系,以价格水平P为纵轴,总收入Q为横轴。先说总供给曲线,和古典不同,由于存在闲置资本,那么供给曲线不应该是垂直的。价格水平P上涨,但是由于短期内价格黏性,工资并没有跟随上涨,也就是实际工资下降,这样资本家就会增加资本,扩大生产,于是总收入增加。这样,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总需求呢? 这个需要从IS-LM推导,价格上升,其他条件不变, M/P减小,导致LM曲线左移,减小了总收入,所以总需求曲线是斜率为负的。显然,短期内政府投资扩张总需求,会增加收入。
最后不得不说一下通论中的概念之晦涩,比如非自愿失业这种名词,其实我也不太理解。通论中给的定义是:当工资品(wage good是庇古教授发明的概念)价格相对于货币工资上涨少许,现行货币工资下的劳动力总需求和总供给两皆形式上增大,则称存在非自愿失业。看的人一头雾水,也许凯恩斯作为鼻祖,不太想把话说得太明白,否则徒子徒孙没地方吃饭了。
Ⅳ 简述IS-IM模型(经济学)
他表示抄的是内部均衡袭的确定。
IS曲线既产品均衡,是满足投资=储蓄关系的所有集合。储蓄取决于收入,投资取决于利率。
LM曲线既货币市场均衡,是货币供给=货币需求关系的所有收入利率集合。消费需求和防御性需求取决于收入,投机需求取决于利率。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表示内部均衡。
将两条曲线放在一个坐标系中分析问题,两条曲线将平面分成的四个部分也表示不同的经济状况。可用相应的政策解决问题,滞涨是对该模型的挑战。
(细化了还有,曲线的推导,政策意义,对现实的解释,lm曲线不同区域等还都可以展开)
Ⅳ 经济学:利用IS
在产品市场达到均衡时,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的轨迹。在两部门经济中,IS曲线的数学表达式为I(R)=S(Y) ,它的斜率为负,这表明IS曲线一般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一般来说,在产品市场上,位于IS曲线右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小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位于IS曲线左方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都是投资大于储蓄的非均衡组合,只有位于IS曲线上的收入和利率的组合,才是投资等于储蓄的均衡组合。
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 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意味着需求未能消化当期的产出,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意味着当期的产出未能满足需求,产品市市场供不应求。
IS曲线表示产出均衡条件下国民收入和利率所应保持的关系,所以:只有IS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国民收入才是均衡收入。所有不在IS曲线上的点都是非均衡点,如图1所示,IS曲线右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A,而IS曲线左边的点意味着I﹥S,如点B。 图1 非均衡点
IS曲线的斜率决定一定量的利率变动△r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动△y有多大。斜率越小,一定量△r引起的△y越大;斜率越大,一定量△r引起的△y越小,如图2所示: 图2 IS曲线斜率的特点
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因素
IS曲线的斜率及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
(1) IS曲线的斜率:dr/dY=-(1-b+bt)/h=-[1-(1-t)b]/h<0
(2) 影响IS曲线的斜率的因素:b和h b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大,Y对r的反应越灵敏;b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国民收入的乘数越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h值越大,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小(即IS曲线越平坦),I对r的变化越灵敏,Y对r的反应越灵敏;h值越小,IS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即IS曲线越陡峭),I对r的变化越不灵敏,Y对r的反应越不灵敏。
编辑本段产品市场均衡与IS曲线
对于两部门经济,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就是c+s = c+I。已知s = s(y),i = i(r),故市场均衡条件简单地表示为 i(r)=s(y)。由于投资是利息率r的函数,储蓄是收入y的函数,i(r)=s(y) 同时也表示了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利息率r与国民收入y之间的函数 图3 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的IS曲线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一)两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表示使得产品市场处于均衡的利息率和均衡产出的不同组合描述出的曲线。 两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和特征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 IS曲线的移动 : 投资增加或者储蓄减少,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投资减少或者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二)三部门经济中的IS曲线三部门经济的IS曲线的推导 IS曲线的特征是:向右下方倾斜 IS曲线的移动 : 政府增加购买或者减少税收,IS曲线向右上方移动;政府减少购买或者税收增加,IS曲线向左下方移动。
产品市场的失衡:IS曲线之外的点
1.IS曲线左边的点:S < I,Y将增加。 2.IS曲线右边的点:S > I,Y将减少。
Ⅵ 宏观经济学is曲线
、研究宏观经济学时会分为两部门经济(家庭和企业)、三部门经济(家庭、回政府和外国),其答中前两者又称国内经济,后者又称国际经济、在研究国内经济时,投资和储蓄不受外国资金的影响。
2、企业和政府)以及四部门经济(家庭、企业;在研究国际经济时,必须要考虑外国资金对本国的影响,所以宏观经济学的IS曲线要分类研究,它们的均衡表达式会稍有不同。但是基本的逻辑思想是一致的,即投资等于储蓄。这三种IS曲线之间的区别在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有非常清晰和细致的介绍和解释
Ⅶ 宏观经济学,求IS函数和LM函数
解:1、
IS曲线:
根据Y=C+I+G+X-M得:y=100+0.8yd+200-5r+100+50-(24+0.1y) (1)
可支配收入:yd=y-T=y-(20+0.25y) (2)
联立(1)(2)整理得:y=820-10r
因此,IS曲线方程为y=820-10r
LM曲线:
根据货币供给等于货币需求得:M=100=L=0.24y-2r
整理得:y=(1250+25r)/3
因此,LM曲线方程为y=(1250+25r)/3
2、当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此时的收入和利率即为IS曲线与LM曲线交点处所对应的收入和利率
由题1知:IS曲线方程为y=820-10r (3)
LM曲线方程为y=(1250+25r)/3 (4)
联立(3)(4),解得y=600,r=22
因此,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收入为600,利率为22
Ⅷ 什么是is曲线,它是如何形成的《经济学》
IS曲线的含义:IS曲线是描述产品市场均衡时,利率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于在两内部门经济中产品市容场均衡时I=S,因此该曲线被称为IS曲线。
IS曲线的经济含义
1)描述产品市场达到宏观均衡,即i=s时,总产出与利率之间的关系。
2)总产出与利率之间存在着反向变化的关系,即利率提高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减少,利率降低时总产出水平趋于增加。
3)处于IS曲线上的任何点位都表示i=s,偏离IS曲线的任何点位都表示没有实现均衡。
4)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右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高,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小于储蓄规模。如果某一点位处于IS曲线的左边,表示i>s,即现行的利率水平过低,从而导致投资规模大于储蓄规模。
Ⅸ 宏观经济学is曲线是什么意思
IS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我们知道两部门经济中均衡条件是I=S
I=
e-dr,
S
=-α+(1-β)y
这三个式子联立
求解出
y=(α+e-dr)/(1-β)
这就是is曲线的表达式,他的图形是一条以Y为横轴,r为纵轴的曲线。表示的是产品市场上总需求和总供给均衡时利率和国民收入的关系。
Ⅹ 宏观经济学中有关IS曲线的问题
er,经济学里简单分类时,只分为投资和储蓄,那你想你买tt的钱算什么,算投资,所以如果你把钱放在银行,就没钱买tt了,投资就减少了,但是另一方面银行有钱了就可以借钱给别人买,所以你的钱最终还是被拿去投资了,
可能你会绕来绕去一方面是没有把经济学的各个名词的定义准确理解好,还有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的观念带入了理解里面,导致混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