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宏观经济学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齐全的。
名义GDP: (网络文库找的)
实际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C:(消费)居民消费支出
I:(投资)企业投资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
T:(税收)政府税收
TR:政府转移支付
NX: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业量
U:失业量
L:劳动力总量 (L=N+U)
u:失业率 (u=U/L)
n:就业率 (n=N/L)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缩减指数
c:消费
i:投资
s:储蓄
t:税收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
APS:平均储蓄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Ki:投资乘数(+)
Kg:政府购买乘数(+)
Kt:税收乘数(-)
KB: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x:出口乘数(+)
Km:进口乘数(-)
(第65页)
K:资本存量 (ΔK=i )
R0:现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来收入或终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页)
Pk: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R1,R2,R3,...,Rn:某项投资从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e: 自发性投资
α:边际储蓄倾向
β:边际消费倾向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L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1(y):交易货币需求量
L2(y):投机货币需求量
M:货币供给(名义)
m:货币供给(实际)
k:交易货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h:投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技术水平
W:实际工资额
P:实际工时
⑵ 宏观经济学里, y=c加i加g ,y、 c、 i、 g 分别代表什么
需求=消费+投资+政府购买
Y是真实GDP即产量,C是消费,I是投资,G是政府购买
y=c+i+g表示的是支出法计算GDP。
⑶ 宏观经济学中c代表了什么
消费
⑷ 宏观经济学支出法核算总产出时中用“C+I+G+(X-M)”,为何四部门经济时总支出为“C+I+G+X”
同学你好。
不能光看式子就认为二者不相等,因为两个式子里的字母其版实是不同的。
举个例子权你就懂了:
假设一国一年内的消费C=$100,投资I=$100,进口M=$50,出口X=$100,按支出法,GDP=C+I+X-M=¥250。考虑收入法,GDP=C+I+X=300。为什么两种方法不等?
因为这里收入法的计算是错误的。
我们在计算GDP的时候,C 和 I 中既包含了国内的产品,也包含了国外的产品。实际上 C=Cd+Cf,I= Id+If,d 和 f 分别代表国内生产的和国外生产的。
在本题中,设Cd=Id=$75,Cf=If=$25,因此,进口 M=Cf+If=$50。
照这样的意思,收入法应该这样算 GDP = Cd + Id + X = $75 + $75 + $100= $250。
⑸ 宏观经济学的知识: Y= C + G + I + X-M I= S + T-G + M-X 为什么
我是这么想的
Y是国民收入不是老外的收入
第二个等式是一个事后统计,I 是一个给定的量,与s,t-g,nx无关,不是个恒等式,她表示的是投资的钱变成什么东西了
Y=C+I+G+NX :
是收入等于支出的恒等式
国民收入=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G(政府支出)+Nx(老外消费我国商品的支出)
I=S+(T-G)+M-X :
表示的是投资的钱转化成什么东西了
I(总投资)➡➡(转化为)➡➡S(个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老外靠向中国出口商品赚来的储蓄)
⑹ 宏观经济学里Y=C+S,E=C+I,C,S,I的英文全称是什么
Consumer expenditure
Saving
Investment expenditure
Government spending
⑺ 宏观经济学里两部门经济里为什么y=i+c
Y=C+I中,消费C包括家庭购买的产品与服务,而投资I包括企业固定投资、住房固定投资以及存货投资。
两部门经济体系是一个假想的经济社会,其中只有消费者和企业。从支出的角度看,由于企业库存作为存货投资,因而Y=C+I
⑻ 宏观经济学Y=C+I+G+NX这里的Y是表示国内生产总值 能不能说是总收入
总支复出=总收入=总产出,制总需求=总供给,前者是从会计角度来说,是事后的相等;后者是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事前相等。
Y=C+I+G+NX中得Y可以说是总收入(总支出),可以理解为GDP、GNP、NDP、NI等各个层次,只要等式两边表示的概念协调一致就行。
下面是个人意见:从供给角度,Y表示总产出或总收入,因为总收入是要素提供者的收入;从总需求角度,Y表示总支出,因为需求要体现为购买和投资等支出。
希望以上回答对你有帮助!
⑼ 宏观经济学c的计算
1.边际消费倾向c=0.75,也就是消费中随收入变化的部分的系数
2.根据凯恩斯的方法,总需求AD=C+I+G+NX(净出口没提到,为0)=0.6Y+900=Y,
所以均衡收入Y=2250
3.政府预算盈余BS=TA(税收)-G(政府支出)-TR(转移支付,没提到,为0)
均衡收入水平下,BS=0.2*2250-500=-50,因此政府实际上有预算赤字50
4.(这里说G由400增加到410与题目矛盾,姑且改成500增加到510),当G'=510时,再令AD=Y,如问题2算出均衡收入Y'=2275,Y'-Y=25,G'-G=10,支出乘数=25/10=2.5
⑽ 宏观经济学,这两个C的意义是什么呢
都是消费的意思,两个式子只是对同一经济的不同方面进行的计量,假设都是相等的。消费作为一部分人支出,也必然也作为另一部分人的收入进行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