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为什么宏观经济学中有"投资等于储蓄",I=S
投资等于储蓄是推理出来的
首先Y=C+I+G+NX
投资等于储蓄假设前提是NX=0
即没有进出口。
然后私人储蓄等于可支配收入减去支出。设私人储蓄为S1。S1=(Y-T)-C
而储蓄等于私人储蓄加公共储蓄。社公共储蓄为S2
所以S=S1+S2
S2=T-G
所以S=(Y-T)-C+T-G此时代入Y=C+I+G+NX
得到S=(C+I+G-T)-C+T-G等到S=I
B. 宏观经济学里Y=C+S,E=C+I,C,S,I的英文全称是什么
Consumer expenditure
Saving
Investment expenditure
Government spending
C. 在宏观经济学中,二部门经济均衡公式是i=s,三部门是i+g=s+t.那四部门是什么呢左边应该变成了
D. 宏观经济学中s(y)代表什么意思
s(y)代表储蓄函数
储蓄函数是指储蓄与决定储蓄大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影响储蓄的因素很多。但收入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储蓄函数主要反映收入与储蓄之间的依存关系,一般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随收入的变动而同方向变动,即收入增加,储蓄增加,收入减少,储蓄减少。
S = f(Y)
因为: Y = C + S S = Y − C C = a + bY
所以: S = − a + (1 − b)Y
E. 宏观经济学三部门经济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计算时 什么时候用y=c+i+g 什么时候用i+g=s+t
对于三个部门的经济均衡,从支出角度讲,国民收入等于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支付,即y=c+i+g
从收入角度讲,国民收入等于消费+储蓄+政府净收入,即y=c+s+t
在符合经济均衡的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收入恰好等于支付,即有:y=c+i+g=c+s+t,消去消费c,那么就得到 i+g=s+t
如果漏出W保持不变,而注入J增加,,则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增加;反之,注入J减少,均衡的国民收入量减少。根据注入的构成可以得出推论,投资、政府购买和(或)净出口的增加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增加,投资、政府购买和(可)净出口的减少将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下降。
(5)宏观经济学s扩展阅读:
在两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是投资和储蓄相等时的国民收入,Y=C+I。
当假定消费函数C=α+βy ,则均衡收入公式是 y=(α+i)(1-β) . 将投资作为利率的函数,即i=e-dr,此时均衡收入公式变为y=(α+e-dr)(1-β).
在三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
在四部门经济中,均衡的国民收入的决定公式:Y=C+I+G+NX (NX为净出口,NX=X-M)
在由国家参与的再分配中,要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通过完善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把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F. 关于宏观经济学里对"S-I=预算赤字+NX"的推导有疑问
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TA中包含TR,而TR是YD的组成部分,在减去TA后需要重新加回来。也就是说专TA分为TR和TA-TR两部分,其中属TR是YD的组成部分而TA-TR不是,所以YD=Y-(TA-TR)=Y+TR-TA.
G. 宏观经济学中S=I如何推理
收入=支出
两部门经济中,收入=C+S 支出=C+I ,由C+S=C+I推出 S=I
三部门: 收入=C+S+T 支出=C+I+G ,推出 S=I
四部门……
H. 宏观经济学的知识: Y= C + G + I + X-M I= S + T-G + M-X 为什么
我是这么想的
Y是国民收入不是老外的收入
第二个等式是一个事后统计,I 是一个给定的量,与s,t-g,nx无关,不是个恒等式,她表示的是投资的钱变成什么东西了
Y=C+I+G+NX :
是收入等于支出的恒等式
国民收入=C(消费支出)+I(投资支出)+G(政府支出)+Nx(老外消费我国商品的支出)
I=S+(T-G)+M-X :
表示的是投资的钱转化成什么东西了
I(总投资)➡➡(转化为)➡➡S(个人储蓄)+T-G(政府储蓄)+M-X(老外靠向中国出口商品赚来的储蓄)
I. 宏观经济学中、各个字母代表的意思齐全的。
名义GDP: (网络文库找的)
实际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
GNP:国民生产总值
NDP:国内生产净值 (NDP=GDP-折旧)
NNP:国民生产净值 (NNP=GNP-折旧)
NI:国民收入(亦可用Y表示)
PI:个人收入
DPI:个人可支配收入
C:(消费)居民消费支出
I:(投资)企业投资
G:(政府购买)政府购买支出
T:(税收)政府税收
TR:政府转移支付
NX:净出口(X-M;X:出口,M:进口)
GDP=C+I+G+(X-M)=C+I+G+NX(支出法)
N:就业量
U:失业量
L:劳动力总量 (L=N+U)
u:失业率 (u=U/L)
n:就业率 (n=N/L)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PPI:生产者价格指数
GDP缩减指数
c:消费
i:投资
s:储蓄
t:税收
g:政府购买
x:出口
m:进口
y:可支配收入
APC:平均消费倾向
MPC:边际消费倾向
APS:平均储蓄倾向
MPS:边际储蓄倾向
Ki:投资乘数(+)
Kg:政府购买乘数(+)
Kt:税收乘数(-)
KB:平衡预算乘数(KB=Kg+Kt=1)
Ktr:政府转移支付乘数(+)
Kx:出口乘数(+)
Km:进口乘数(-)
(第65页)
K:资本存量 (ΔK=i )
R0:现值或本金
Rn:第n年的未来收入或终值本利和
r:年利率
Rn=R0(1+r)n
(第66页)
Pk:资本品的供给价格
MEC: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
R1,R2,R3,...,Rn:某项投资从第1期到第n期各期的收益
d: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
e: 自发性投资
α:边际储蓄倾向
β:边际消费倾向
I:投资
S:储蓄
L:货币需求
L1:货币的交易需求和预防需求
L2:货币的投机需求
L1(y):交易货币需求量
L2(y):投机货币需求量
M:货币供给(名义)
m:货币供给(实际)
k:交易货币需求量对收入变动的反应程度
h:投机货币需求量对利率变动的反应程度
A:技术水平
W:实际工资额
P:实际工时
J. 宏观经济学怎么推导I<S
。从不同角度来看的,话他的所看到的内容也是各有各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