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高级政治经济学

高级政治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1-25 00:54:48

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研究
生产社会化理论是全部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部分,这个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时代生产力的理论概括,马克思根据19世纪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实际历史状况和主要趋势,把生产社会化主要理解为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并认为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相矛盾,进而提出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敲响了”的结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中出现了生产集中化和分散化、资本和企业规模大型化和小型化同时并存的二重化现象和趋势,给我们提出了必须重新认识和发展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理论的重大课题。
一、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范畴的主要涵义
在马克思(包括恩格斯)的理论中,“生产社会化”是用来表达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主要特征的范畴。“生产的社会化”是与“生产个人化”、“生产分散化”相对立的,生产社会化在生产规模上造成的结果和主要特征就是生产的集中化、大型化,因而它又是与“生产小型化”相对立。实际上,马克思主要是在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这一含义上来运用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的,这一点可以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企业规模发展的理论中得到证实(注:邱海平.马克思的企业规模理论研究[J].当代经济研究,2000,(8).)。马克思确认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主要的、区别于以前一切社会生产的特征,就在于生产的社会化及其发展,从简单协作到工场手工业、再到机器和大工业的发展,这是一个生产社会化不断发展的过程。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分散化和小型化相比,具有很多优越性,它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且也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途径。资产阶级正是依靠生产社会化来战胜小生产的。在生产社会化的过程中,单个资本的规模通过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而得以扩大,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就是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恩格斯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依据,在《反杜林论》中对生产社会化从生产资料、劳动过程、劳动产品等各个方面作了全面的论述,明确地表达了生产的社会化就是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的观点。(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二版,619-634.)
但是,我们看到,马克思基于机器和大工业的建立,对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时,似乎过于强调了生产的一体化发展趋势,而忽略了他自己曾经论述分工时所提出的正确理论,从而忽略了对生产一体化的前提条件和约束条件的具体分析,似乎任何生产的一体化发展都是可以不受限制的、无条件的,以至于资本集中的程度可以达到超地区、超部门,从而达到整个国家的水平。无论是马克思还是恩格斯,他们都把这一点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提出了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已经达到了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的结论。马克思指出过:“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注:马克思.资本论[M].第1卷,831.)恩格斯指出:“新的生产方式愈是在一切有决定意义的生产部门和一切经济上起决定作用的国家里占统治地位,并从而把个体生产排挤到无足轻重的残余地位,社会化生产和资本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愈加鲜明地表现出来。”(注: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31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1995年新版中,将原来的“社会化的”都改译成了“社会的”,在意思上似乎新译没有旧译好.)
资本主义生产和企业发展的实际历史表明,生产一体化和企业大型化既不是无条件的、没有限度的,也不是直线式发展的,更不是一切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能把生产社会化等同于生产一体化、生产集中化和企业大型化,更不能把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等同于生产力的发展,而把生产分散化和小型化等同于生产力的落后,与此相关,也不能把生产一体化、集中化和大型化看作一切生产的必然的发展趋势。为了说明这些关系,我们有必要对生产社会化这一核心范畴进行新的探讨。
二、全面理解生产社会化范畴的二重含义
“生产社会化”的完整含义究竟是什么呢?“生产社会化”指的是生产发展的一种动态,即从“非社会的”变成“社会的”过程。那么“社会的”和“非社会的”又是指什么意思呢?
在马克思的理论中,“社会”是与自然相对立的概念,也是与个人相对立的概念,无论是哪一层含义,都是指人与人的关系。因此,“社会化”就是指由自然的变成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由个人的变成非个人的,即集体的、人类共同的。
就与自然相对立的含义来说,人作为自然体本身是属于自然的,因此,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东西,不可能是作为个体的人本身,而是这种个体以外的东西,即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多方面的,其中一部分仍然是自然的、与动物相同的或相似的关系,例如血缘关系(其实,当我们说人的关系的自然性的时候,我们不应该忘记了,某些动物也具有特定的社会性,例如蚂蚁)。而大部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则是人类所特有的,例如生产关系或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民族关系、国家关系等。从与自然相对立的含义上来说,所谓“社会化”指的就是从自然的变成人类所特有的,人类正是通过生产使自己越来越远离动物界和动物性。人类生产从原始的采集业、狩猎业、渔业发展到农业和养殖业、家庭手工业,这本身就是一个从自然到真正的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正是通过生产的这种发展,人类越来越脱离动物界,人类文明越来越取得自己独特的性质。就已经是人类社会的生产来说,也存在一个发展水平问题,一般来说,越是落后的生产,生产受到自然的制约越大,生产的“自然性”越强。也正是由于生产的不发达往往造成了产品交换的不发达,所以,马克思把缺少分工和产品交换的经济形态叫做“自然经济”,这里的“自然”,不是指生产具有与动物获取食物一样的性质(即不使用制造出来的工具),而是指在这种生产状态下,人与人的关系少,即生产的社会性少。一般来说,产品交换的程度越高,表明生产的社会性也就越强,而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商品交换也就越发达。
马克思把由社会分工所造成的劳动的私人性与社会性的矛盾,理解为商品生产产生的原因。正是通过交换,私人劳动转化成为社会劳动。因此,一切生产商品的劳动本身都具有潜在的、间接的社会性,因为一开始这些劳动就不是为生产者自己生产产品的劳动,而是为别人、为社会生产商品的劳动,但是只有通过交换,生产商品的劳动所具有的潜在的、间接的社会性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直接的社会性。交换的过程,也就是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社会化”得以最终完成的过程,但这并不是说生产商品的劳动的社会性是由交换本身所产生、所决定的。一切商品的生产,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生产,但它们必须通过“交换”这一“炼狱”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社会的生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产的社会化并不是资本主义所独有的,而是一切商品生产所共有的特征。生产越是“社会化”,商品交换的程度就越高。因此,在一切商品生产中,都存在潜在的社会劳动转化为现实的社会劳动的问题。马克思在论述商品的使用价值时,明确地指出:“要生产商品,他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为别人生产使用价值,即生产社会的使用价值。”(注:资本论[M].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54.)马克思甚至直接把分工同“生产的社会性”看作一回事,他认为分工的发展就是生产的社会性的发展。他指出:“交换的需要和产品向纯交换价值的转化,是同分工,也就是同生产的社会性按同一程度发展的。”(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6卷(上),人民出版社,1979.91.)
由此可见,马克思的“生产社会化”范畴本来具有二重含义,即一方面指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另一方面指生产的相互依存关系。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分析资本主义矛盾时所使用的“生产社会化”这一范畴,却专门指的是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马克思恩格斯都把“社会化生产”看作资本主义生产的主要特点,并且认为它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是矛盾的,恩格斯根据马克思的《资本论》在《反杜林论》中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加详细而明确的论述。恩格斯从生产资料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劳动产品的社会化等方面,说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特征,恩格斯所说的“社会化的生产”明白无疑地就是指资本的集中化、生产资料和生产过程的集中化以及产品是许多人协作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
三、生产社会化在当代的新发展及其原因
今天,当我们结合100多年来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和当代现实,重新反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社会化的理论时,我们认为,把生产社会化即集中化和大型化当作资本主义生产区别于以前的小生产的主要特征是正确的;认为某些生产的集中可以发展到垄断的程度,也是被证明了的。但是,把生产社会化仅仅理解为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并且认为生产集中化和大型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唯一形式,并主要根据它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得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结论,却是值得进一步加以研究的。
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即生产社会化的发展具有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生产集中化、一体化、大型化,另一种是社会分工的发展。生产力集中化也就是协作劳动的规模扩大化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社会分工的发展也就是生产过程和环节的分化、协作内容的简化以及企业规模的小型化。生产集中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实际上是生产社会化的二重表现和形式。
在社会生产发展中,生产的集中化和大型化同社会分工的发展是不矛盾的,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形式。通过集中化,提高劳动的社会生产力(集体力量)和规模效益;通过社会分工,实现专业化,提高劳动的个别生产力和专业生产水平(一切分工都具有的优越性)。
无论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是通过什么途径实现的,它在内容和结果上总是表现为三种:第一种是建立在专业化基础上的集中和垄断(主要是横向一体化),美国的微软公司、INTER公司都是这种典型代表,而且这种形式的集中和垄断是集中和垄断的主要形式;第二种是以一定的社会分工转化为企业内部的分工为特点的集中(主要是纵向一体化)。第三种就是二战以后出现的所谓跨行业、跨部门的“混合联合”,这是一种混合一体化。
正是通过这些不同形式的一体化,使企业规模得以扩大。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进行技术开发和创新,有利于提高市场占有率;企业资产总量的增大,有利于实现资产形式的多样化,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应付市场环境变化的能力。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把相对较大的资本投入到技术开发和广告宣传上去。统计表明,企业投入R&D上的资本数量,与企业的规模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越大越有可能进行独立研究和开发,中小企业一般无力从事R&D活动。另外,企业的广告投入,对于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提高知名度和“无形资产”,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在广告宣传上,大企业占有明显的优势。企业的发展并不完全取决于广告本身,但是,在社会产品和服务的种类已经十分丰富的条件下,如何通过成功的广告宣传来有效地向消费者传达企业及其产品或服务的信息,并吸引消费者,就成为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的重要条件。经验表明,企业规模越大,越有利于对广告宣传进行资本投入,因为在广告费占营业额或成本总额的比例一定的情况下,资本总额从而营业总额或成本总额越大,能够用于广告宣传上的费用总额就越大。
社会分工的发展具有两种不同的形式和结果。一种是从集中化的生产中产生社会分工,即企业内部的分工转化为社会分工、企业之间的分工,这里存在双重的结果,一方面,一部分生产从原有的企业内部分离出来了,由另外一些独立的企业来承担,因此原来的企业在生产内容上变小了,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原有企业的生产专业化加强了,为生产规模的扩大和集中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企业可能变得更大了,对于经营从原来一个企业内部分离出来的项目的企业来说也是如此。社会分工发展的另一种形式是在现有生产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分工关系,即创造原来没有的生产,这一点在当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中表现最为突出,一系列中小型高科技企业的建立,利用新的技术发明,生产和提供以往并不存在的新产品和服务。(注:关于产品创新在马克思经济学中的重要性,可参见孟捷:“产品创新与马克思主义资本积累理论”,《高级政治经济学》第257-271页,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年4月版.)

Ⅱ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5经济学怎么复习

第一、用什么教材。指定的教材有两种,你可以任选一种。不过建议用高鸿业的微观,可以稍微看看财大自己出的微观,因为有些概念财大的书上才有,不过很少。

第二,专业课真题。很多人着急找真题,其实真题没有想象的那么重要,我用真题只是熟悉了一下题型。当你认真复习之后,你会发现,上面的题对你来说,很简单,剩下的只是学会答题了。还有说实话,真题上考题的重现度并不高,所以通过真题抓原题不靠谱。

第三、有没有重点。我刚开始和大家一样,到处问重点。其实真的没有什么重点,财大的考试相对来说算公平的,划重点的说法不靠谱。而且大家也知道,只考两本书,书的内容就那么多,稍微努努力就复习的很好了,不需要什么重点。

第四、会不会压分。我考过金融院,考过经济学院,给我的感觉就是,财大的专业课不会压分,而且给的分挺高的,有些同学说自己的分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就说财大歧视外校,我觉得这些同学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自己的答题方法不对。

第五、怎样复习专业课。805考的不难,大家只要认真看好那两本书,多看几遍。微观要对图形很熟悉,政治经济学要适当的背一背。看起来都是苦差事,但是在复习的过程中,你会得到满足感,成就感。

Ⅲ 有考上大895经济学的吗

不同的学校所考的科目不一样,所以参考书目也有所不同。 2011年国内大部分大学经济学专业考研参考书(仅供参考)北京大学 经济学院参考书目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01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 吴树青 中国经济出版社 0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雎国余 群众出版社 03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 吴树青 中国经济出版社 04 政治经济学(吴树青顾问) 逄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 05 政治经济学(全二册) 谷书堂 陕西人民出版 06 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 H.范里安上海三联出版社 07 微观经济学 张元鹏 中国经济出版社 08 宏观经济学 多恩布什 人民大学出版社 09 现代宏观经济学指南 斯诺东商务印书馆 10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 高鸿业 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 802经济学综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逄锦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政治经济学教程》宋涛(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新增) 清华大学 845 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二版 黎诣远《宏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多恩布什与费希尔《微观经济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平狄克,鲁宾费尔德中央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版《西方经济学》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815经济学综合微观经济学(第6版)[美]罗伯特·平狄克,王世磊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宏观经济学(第8版)[美]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等著;王志伟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西方经济学(第4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专业英语(经济类),不指定参考书北京工商大学 801经济学(其中微观100分,宏观50分) 《宏观经济学》第8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年版 帕 金《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4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高鸿业南开大学 895经济学基础(政经、微、宏观)《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 高鸿业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 《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高鸿业 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第4版 《经济学》(上、下册) 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卡尔·E·沃尔什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 《政治经济学》 逄锦聚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天津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三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学习指导与精粹题解(上册微观部分)(下册宏观部分)》 丛屹等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山西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张维达 高等教育出版社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辽宁大学 815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柳欣,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9年8月《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年7月 816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7月东北财经大学 802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版 复旦大学 856经济学综合基础《政治经济学教材》 蒋学模主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微观经济学》 陈钊、陆铭 高等教育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袁志刚 高等教育出版社 《现代西方经济学习题指南》 尹伯成 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经济学》 华民 复旦大学出版社 同济大学 817经济学《新编西方经济学》,周平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第六版)》,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上海海事大学 818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简明教程》尹伯成,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东华大学 803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上海师范大学 907经济学基础理论《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共两册)吴树青、卫兴华等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西方经济学》(微观、宏观共二册)高鸿业主编,中国经济出版社南京大学 数学三+经济学原理《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第五版)刘厚俊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学》梁东黎,刘东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中英文皆可)Walter Nicholson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宏观经济学教程》沈坤荣,耿强,付文林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南京财经大学 812 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微观部分)(第四版),高鸿业,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浙江工商大学 811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赵英军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或2009年版;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三或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山东大学 807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宏观部分)(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五版),格利高里.曼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郑州大学 801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逄锦聚等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西方经济学》高鸿业主编 中国经济出版社武汉大学 818宏微观经济学美曼昆著,梁小民译:《经济学原理》(上、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华中科技大学 853 微宏观经济学高鸿业主编,《西方经济学》(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805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占40%微观经济学占60%) 《政治经济学》 朱巧玲、梅金平主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年8月版 《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 张宇、孟捷、卢荻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微观经济学》 卢现祥、陈银娥主编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8年版 《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06经济学(宏、微观) 《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经济学原理》中文第4版(宏观、微观)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中南大学 965西方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湖南大学 (848)经济学综合(含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西方经济学》,刘辉煌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暨南大学 803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814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四版)宏观、微观两册 深圳大学 834 西方经济学《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 曼昆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四版重庆大学 802经济学原理(含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曾国平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经济学理论与实践》 陈仲常主编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2年 804微观经济学(含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第二版) 黎诣远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8月 四川大学 901经济学原理 1.政治经济学 (上册)(朱方明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李扬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3.国际经济学(李天德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902经济学基础及应用 1.财政学(冯宗容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2.西方经济学(李扬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3.国际金融学(李天德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 4.货币银行学(张红伟主编 四川大学出版社)西南财经大学 801经济学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中级) 范里安 上海三联出版社 802经济学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刘诗白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 《政治经济学》 逢锦聚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第二版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上、下册) 高鸿业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微观经济学》 吴开超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宏观经济学》 曾志远、刘书祥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微观经济学》(中级) 范里安 上海三联出版社 西北大学 801经济学(含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 1.《现代政治经济学》,白永秀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任保平,宋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3.《中国经济学60年:1949~2009》,白永秀,任保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806 西方经济学与应用统计学 1.《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任保平,宋宇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2.《统计学》,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兰州大学 851政治经济学(资、社) 《政治经济学》,(资),魏埙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政治经济学》,(社),谷书堂主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852西方经济学(经济类) 《西方经济学》第三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欢迎登陆跨考网免费了解咨询其它考研信息。

Ⅳ 谁有复旦的《高级政治经济学》 蒋学模

新世纪进入保卫资本论时代!如何能够落伍,正在大踏步前进!!政治经济学十大回经典著答作最新推荐1,马克思《资本论》2,恩格斯《反杜林论》3,马克思和恩格斯《共产党宣言》4,毛泽东《论十大关系》5,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6,王亚南《中国经济原

Ⅳ 东北财经大学考研初试,经济类专业课里说的那个802经济学是指的什么

2008中国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A等学校

排名
校名
等级

1
北京大学
A++

2
中国人民大学
A++

3
南开大学
A++

4
复旦大学
A++

5
厦门大学
A+

6
上海财经大学
A+

7
武汉大学
A+

8
浙江大学
A+

9
南京大学
A

10
中山大学
A

11
西安交通大学
A

12
西南财经大学
A

13
东北财经大学
A

14
暨南大学
A

15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A

16
吉林大学
A

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初试参考书目
80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2、《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修订版。
803 西方哲学史(不含现当代)
1、《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美)梯利著,商务印书馆 ,1995年版。
2、《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804 社会学研究方法
1、《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著,中国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805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占40%;微观经济学占60%)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或《高级政治经济学》(第二版),张宇、王捷、卢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二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806 经济学(宏、微观)
1、《西方经济学》第四版(宏观、微观)全两册,高鸿业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2、《经济学原理》中文第4版(宏观、微观)全两册,曼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807 管理学
1、《管理学通论》(第二版),张中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Ⅵ 求: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分析当今经济现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我国理论经济学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发展方向,形成科学性与逻辑性高度统一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当前国内经济学理论界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探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不仅反映了目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太好局面,也反映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探索的方向。
一、当前国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三种模式
按照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不同来源,当前国内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的探索可以划分为三种模式。
第一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经典模式”。这种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经济学研究的“六册计划”和《资本论》为基础建立的。
多年来,国内多位学者对马克思早期经济研究的着作和书信等材料进行了梳理和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理论成果,他们认为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计划是一个内容庞大的宏伟体系,包括在1857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五篇计划”和1858年提出的“六册计划”。而已经出版发行的《资本论》四册仅仅是这一理论体系的一小部分,“六册计划”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由“绪论”(商品和货币)、“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和“世界市场”六册构成。
汤在新教授认为应从“六册计划”出发来探索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他首先考察了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认为马克思、恩格斯从开始经济学研究一直到完成《政治经济学批判》,他们对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界定是一致的,即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特定生产关系下的物质生产或者财富增长。其次,他认为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的科学的叙述方法是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关键。
杨国昌教授则以“六册结构”和《资本论》为逻辑起点,从导论;构建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依据;商品经济形式的产生、发展过程和一般原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当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六大块构建了广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二种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传统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主体仍是以《资本论》和“苏联范式”为蓝本构建的(周冰,2004),并以此形成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的传统模式。传统模式按其构建理论体系的方式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将政治经济学分为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分别形成理论体系,另一种形式则是试图将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有机统一起来。第一种形式的发展和创新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以《资本论》和“苏联范式”为基础,一般秉承《资本论》的体系框架,再加入垄断资本主义部分和经济全球化等内容,就构成了对资本主义经济分析的理论体系,从研究对象到研究方法、叙述方法基本一致。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反思和超越“苏联范式”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股“回到马克思传统”的潮流,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在遵循《资本论》的体系方法的基础上出现了许多突破“苏联模式”的理论体系,如许涤新的《社会主义生产、流通与分配——读(资本论)笔记》、谷书常教授1979年主编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称北方本)、蒋学模教授主编的《政治经济学教材》等。这些教材都以其权威性在国内经济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多次再版。90年代末,谷书堂教授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1989、2000),蒋学模教授的《高级政治经济学》(2001)等都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特别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不断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理论体系。
蒋学模教授主编的《高级政治经济学》包括社会主义总论(2001年4月)和社会主义本体论(2001年10月)堪称严格遵循传统模式的典范。他以社会主义劳动为起点范畴,研究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历史演变(总论部分)、社会主义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产总过程等,并形成了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贯穿全书的逻辑主线和主要范畴,对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者利益、政府等范畴进行了深刻而详细的本体论分析,并最终形成了到目前为止少有的以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为隐含假设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蒋学模教授的理论体系以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为前提,在本质层次上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涉及到的范畴的研究析析较为深入。但该理论体系对经济运行的研究涉及不多,现实感不足。
谷书堂等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中国转型期经济问题研究》和“北方本”,在构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上重视反映我国经济建设实践和理论成果,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经济制度作为分析前提,探讨了我国现阶段微观经济运行、宏观经济运行及经济增长和发展。这理论体系的特色在于突出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征,是对我国理论经济学有益探索和创新,其现实性不言而喻,但作为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一部分,如何解决研究对象的二元性和其研究主线的二元性(即“三过程”与“四环节”)(周冰,2004)将是这一理论体系面临的最大考验。
传统模式的第二种形式就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将政治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和社会主义部分有机统一起来的创新模式,这方面的主要代表包括程恩富教授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和逄锦聚教授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等。
程恩富教授在其主编的《现代政治经济学》中,突破传统政治经济学体系的“三过程论”,首创“五过程体系”,除了导论、尾论之外,包括直接生产过程、流通过程、生产的总过程、国家经济过程及国际经济过程。构筑这一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历史渊源是“六册结构”和《资本论》的逻辑框架,遵循从“一般范畴”到“特殊范畴”,从“基本原理”到“基本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应用”的原则,组织起了反映当今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理论体系。
逄锦聚等主编的《政治经济学》力图突破传统政治经济学在体系上分为两部分、内在逻辑上不相一致的缺陷,在理论体系上形成了三篇结构。第一篇:政治经济学的一般理论,重点阐述了政治经济学中具有一般意义和普遍适用性的范畴及其运动;第二篇:资本主义经济;第三篇:社会主义经济则主要结合不同社会制度的生产关系阐述了政治经济学中一般范畴的特殊或具体形式,并将经济运行纳人到了体系之中。
这一理论体系体现了将两部分有机统一的尝试,同时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高度来界定一般范畴和特殊范畴,结合当代资本主义最新发展的现实和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对政治经济学的相关范畴的含义及其运动进行了探索,可以说较好地体现了科学性与实践性的统一。

第三种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现代模式探索。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建设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出现了对现实经济问题解释力差、研究方法单一等一系列问题,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需要结合新的实践进行理论创新,需要现代化则是共识。当前在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现代模式探索方面形成了三种观点:一是保留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沿用政治经济学的原有研究力法和构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可称之为“修补”方式;二是借鉴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并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基本制度特色重新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可称之为“嫁接”方式;三是彻底放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范式,以现代经济学。的范式具有普适性为前提,用现代经济学范式来构建中国的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可称之为“重建”方式。第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科学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仍然是我国理论经济学的主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基础。因此,必须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立场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不断地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形成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模式。
第二种观点则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制度分析特色的同时,更多地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这种观点认为现代西方经济学是反映现代社会化大生产规律和经过现代市场经济实践检验的经济理论,我国正在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因此现代西方经济学原理和边际分析的方法应当也能够成为我国正在构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元素。在构建现代形式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上,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制度分析为前提,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来分析,从而形成以市场经济运行为主的理论体系。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经济学具有超越一切社会制度的属性,上个世纪60年代形成的现代经济学代表了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主流。具有非常的普遍性和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国理论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应该大力引进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并用于对中国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种种经济问题进行解释和指导,建立中国理论经济学。钱颖一教授认为包括视角、参照系或基准点和分析工具在内的三个部分构成了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这是理解现代经济学的关系键所在,也是当代在世界范畴内唯一被经济学家们广泛接受的经济学范式。田国强教授认为这种分析框架具有非常的普遍性、高度的规范性和逻辑的一致性,不仅包容了西方经济学,也涵盖了“东方”经济学甚至中特色的经济学,因为不同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可以发展出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但绝不是不同的“经济学”,创建不同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模型所用的都是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他进一步指出,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框架基本上由五个部分或步骤组成:(1)界定经济环境;(2)设定行为方式;(3)给出制度安排;(4)选择均衡的结果;(5)进行评估比较。他们二人均认为发源于现代市场经济制度下的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和方法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转型经济的分析和现实经济问题的解决,因而也代表了中国理论经济学的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
二、对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几点认识
一个学科理论体系的真正形成取决于其科学性和实践性。从科学性来说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研究对象的统一性。即提出明确的研究对象,有统一的逻辑主线贯穿整个学科过程。二是其逻辑体系的严密性,一个学科的理论体系是由概念(即范畴)、推理、结论构成的逻辑严密的体系结构,要有以起始范畴和核心范畴为基础,有众多层次不同的范畴构成的逻辑体系。三是科学的研究方法。科学的研究方法能够将现实经济问题归入一个规范、科学地分析框架中,并能形成有效结论,用以指导社会经济实践。从实践性的角度来看,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要有对现实的解释力。
在当前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仍需要在以下几点形成共识。
第一,明确的研究对象是建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前提条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呈现出不同的模式,首先是由于对研究对象的不同界定形成的。特别是从不同角度去理解和解释对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界定。其次,部分国内经济学者认为马克思对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是既研究生产关系又研究稀缺资源的最优配置问题,其科学性值得商榷。
从本质上来讲,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这一研究对象的形成是政治经济学历史演变的必然结论,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了的,即只有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关系才是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决定力量。以生产关系作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以生产关系的运动来形成多层次的、多角度的生产关系体系,也就形成了逻辑严密、结构完整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第二,界定贯穿整个学科体系的主线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作为科学的学科体系,贯穿政治经济学的逻辑主线也是构建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到目前为止,所有的政治经济学学科体系都比较重视逻辑主线的构建,传统模式中仿照《资本论》形成的逻辑主线包括社会必要产品的运动(雍文远,1985)、生产的三个过程(谷书堂,1999)、生产的五个过程(程恩富,2002)、经济利益的运动(谷书堂,1999;蒋学模,2001)等。从总体上看,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可以采用不同的逻辑主线,各种范畴、概念在一条红线的牵引下多层次充分展开的逻辑过程。这是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
第三,借鉴科学的研究方法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关键。
当前,国内许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抽象法对于揭示经济运动规律的本质是有效的,但在应用层次上,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需要创新,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建立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使政治经济学更具有时效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方法上除了采用唯物辩证法从历史纬度来分析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从而构建纵向内容的理论体系,也要分析特定历史时期经济社会中的现实问题,即借鉴现代西方经济学建立经济模型的方法,从横向角度来构建理论体系,从而最终形成纵横交织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四,拓展研究范围是构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创新的内在动力。
拓展研究范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保持创新活力的源泉,应该主要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立足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和理论成果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的源泉。我国的基本国情,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基本前提;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分析研究的主要命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构建的理论源泉。二是要不断开拓创新,增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全球化和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趋势方面的解释优势。

Ⅶ 教育部经济管理类核心课程有哪些

经济贸易类核心课程:
财务管理学
财政学
货币银行学
经济法
计量经济学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财政金融学教程
资产估学评教程
国有资产管理
财经应用写作
统计学
政治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区域经济学教程
博弈论教程
发展经济学
企业购并教程
一般均衡的理论与实用模型
证券投资学简明教程
国际经济学教程
国际贸易教程
国民经济管理学
当代中国经济
转型政治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法经济学
经济学说史教程
信息经济学讲义
世界经济史
知识经济学教程
跨国企业管理
现代公司制度概论
《资本论》选读
企业理论
经济数学
高级政治经济学

高级发展经济学
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

Ⅷ 您认为这个政治经济学,最应该看的是哪本书

蒋学模主编的教材。

Ⅸ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805经济学与806有什么不一样

805主要是工商学院的,806主要是经济学院的。。一个考微观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806考微观和宏观经济学,其实说实话,我是今年考的,,中财805和806都很简单,把书多看几遍,往年的真题都做几遍就一点问题都没有,绝对考120以上。我今年考了130》》》

Ⅹ 中南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材

中南经济学专业的参考书有初试参考书目:
805 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占40%;微观经济学占60%)
1、《政治经济学》,朱巧玲、梅金平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8月版;或《高级政治经济学》(第2版)(或以后各版本),张宇、王捷、卢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2、《微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第2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或以后各版本)。

复试参考书目:
1019 宏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卢现祥、陈银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或《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2版,高鸿业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或以后各版本)。

阅读全文

与高级政治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