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缘政治学说说,当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后必然会有政治上的要求。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现在越来越厉害
很难处理好,中央集权过大影响地方自主权与积极性,如宋朝地方权力过小导致在对外战争中屡败唐中后期地方权力膨胀导致军阀割据地方实际上自制,中央政权名存实亡。并导致五代十国动乱以及宋朝360转弯加强中央集权的原因。从晚清太平天国运动后期到民国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期,以致八国联军入京慈溪下昭勤王,各省大吏不奉旨甚至打算东南几省联保自治。抗战时期由于非常时期,以蒋为首国民政府中央集权达到顶峰,但派系仍然林立。中央与地方权力分衡是个千古难题,现在处于中央集权较强时代…
㈡ 华东政法大学有哪些专业及什么专业好
法律学院
法学(民商法律方向) 本科 法学学士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民法学总论(含民事责任、人身权法)、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含合同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商法学总论、经济法学、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司法文书、社会学概论
法学(刑事法律方向) 本科 法学学士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宪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民法学总论(含民事责任、人身权法)、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含合同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商法概论、经济法学、刑法学总论、刑法学分论、民事诉讼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概论、司法文书、社会学概论
法学专业(国防生) 本科 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武警部队培养指挥干部。
【招生条件】(1)符合华东政法大学在当地招收本科生条件;(2)符合参军入伍政审和部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年龄在20周岁以下(截至当年8月31日);(3)限招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4)限招男生。
【培养管理】招收的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武警部队按每人每年10000元标准发放国防奖学金,负责军政训练并参与管理工作;华东政法大学负责教学管理和毕业资格审定。
毕业分配:学生毕业后,统一安排到武警部队工作。非经组织安排,毕业后服役不满5年的,不得退出现役。
经济法学院
法学(经济法方向) 本科 法学学士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商法总论、知识产权法学、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国际公法学、国际经济法、冲突法、司法文书、经济法总论、竞争法学、税法学、公司法学、证券法学、金融法学、信托法学、房地产法学、保险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票据法学
国际法学院
法学(国际经济法方向) 本科 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以人为本,依法治院,质量为先,特色兴院 。以国际法学为主干,依托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地缘优势,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展专业面向,加强学科融合,追求完美、追求卓越,培养应用型、复合式、开放性高素质国际型高级法律人才。
【主要课程】法学基础、宪法学、行政法学(含行政诉讼法)、民法总论(含民事责任)、物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商法概论、刑法总论、刑法分论、刑事诉讼法学、民事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国际经济法总论、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贸易法、国际投资法、国际金融法、国际税法、国际环境保护法、国际人权法、国际知识产权法、海商法、WTO法律制度、法律专业外语、国际商法(双语教学)、国际公法(双语教学)等
法学(国际经济法合作班) 本科 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华东政法大学与香港城市大学合作办学专业,七个学期在上海学习,一个学期在香港学习(以香港学期为准),主要培养在国内的各类外资机构及在境外机构中从事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航运等方面法律事务的专门人才。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
法学(国际金融法方向) 本科 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全新模式,在完成法律“小通识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拥有法律、金融财会、数理统计、外语等复合型知识结构的人才,并通过全覆盖的专业课程外语讲授,提升学生的外语和专业水平。请耶鲁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外知名教授、金融监管部门的官员、法官及市场人士为学院兼职教授,由教授与金融法律实务人士共同开设《国际金融法律理论与实务课程》。同时实行学生校内外双导师制,以形成实务资源对理论教学的补充效应。
【主要课程】经济学通论、管理学通论、法学理论(比较法与法学方法论)、普通法学(英语)、宪法学、行政法学、民法总论、物权法学、债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诉讼法学、法律史学、刑法学、国际公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私法学、司法文书(法律写作与文献检索)、竞争法学、经济法学、税法学、公司法学(英语)、证券法学(英语)、银行法学(英语)、保险法学(英语)、信托法学(英语)、票据法学(英语)、国际金融法学(英语)、金融市场学(英语)、国际金融(英语)、会计学(英语)、公司财务(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理统计、金融审判实务、金融市场与监管实务、金融律师实务等
刑事司法学院
侦查学专业(经济侦查方向、刑事侦查方向) 本科 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华东地区最早成立的本科侦查专业之一,学科成熟,师资力量雄厚,享誉世界的“当代福尔摩斯”李昌钰博士被聘为本专业兼职教授。教学实验设备先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集“应用型、精品型、特色型”于一体的优秀复合型司法人才。
【主要课程】犯罪学、侦查学原理、刑事侦查学、侦查讯问学、侦查技能、刑事专案侦查、刑事摄影、司法鉴定概论、经济犯罪对策学、经济案件司法鉴定、金融犯罪对策、经济案件防范实务、公安学基础理论、国家安全学、治安学总论、犯罪预防学、刑事心理学、物证技术学、国际犯罪对策、法医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
治安学专业 本科 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上海市唯一的治安学本科教育专业,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学思维及运用犯罪学原理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综合能力。
【主要课程】治安学总论、治安管理实务、治安案件调查、治安事件事故防范概论、中国社会治安战略、网络犯罪对策、国外治安控制、讯问学、警察体能、犯罪社会学、社区管理学、道路交通管理、犯罪学、公安学基础理论、刑事侦查学、刑事司法、经济犯罪对策学、刑事心理学、物证技术学、法医学、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
边防管理专业 本科 法学学士
【专业特色】注重专业发展的现代化特色,适应国(边)防从三维(陆海空)向五维(陆海空天电)发展的趋势;注重专业发展的法律特色,培养国家急需的边防法律人才;着力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及涉外知识与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涉外警务方向的人才;注重专业发展的沿海地区特色,培养胜任沿海边防管理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边防法规、边境管理学、护照签证制度、边防战术学、边防专业英语、边防勤务学、治安管理学、电子侦控技术、犯罪学、刑事侦查学、公安学基础理论、国家安全学、经济犯罪对策学、刑事心理学、物证技术学、国际犯罪对策、司法鉴定概论、国际公法、刑法学、民法学、行政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本科 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本专业注重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与法学交叉融合的边缘学科领域的研究,如:信息(网络)犯罪与计算机取证学、电子证据(数字证据)司法鉴定和司法实践与应用、计算机与网络犯罪及其对策研究、网络与信息安全(包括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及其相关法律法规问题研究等方面。着力培养满足信息社会法治化建设对既具有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专业知识又具备法学领域知识的复合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主要课程】计算机导论、电子技术与数字逻辑、离散数学、程序设计(C语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体系结构、微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操作系统、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编译原理、计算机网络与通信、软件工程、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网络)犯罪与计算机取证、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知识产权与保护、专业外语(计算机)、信息法学、网络犯罪侦查、密码理论与技术、网络入侵与检测、语音处理与识别、数据恢复技术、民法学、知识产权法、电子证据研究等。
侦查学(国防生)本科 法学学士
本专业为武警部队培养技侦干部。
招生条件、培养管理和毕业分配参见法律学院法学(国防生)介绍。
商学院
金融学 本科 经济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我校经、管、法的学科优势,突出金融学科发展中对财经、管理、法律及理工知识交叉渗透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金融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要求的复合型金融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英语、保险学、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学、信托与租赁、中央银行业务。
金融学(金融工程方向) 本科 经济学学士
【专业特色】只招理科考生,要求数学知识扎实,将在第二年实行淘汰制(高等数学Ⅰ、高等数学Ⅱ、概率与数理统计,以上课程如有其中两门在正常期末考试中不及格或者任何一门正常期末考试及补考连续不及格者将被淘汰,被淘汰的学生将转入金融学其它方向);依托我校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人文学科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金融、经济、管理、法学互相渗透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熟悉现代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掌握现代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数理金融、计量经济学基础,具有较强的本国语言文字表达和写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和计算机的应用,具有较强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的金融工程专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国际金融、商业银行业务管理、金融市场、金融英语、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证券投资学、公司金融、金融工程、金融风险管理、金融经济学、金融计算教程、金融工程案例、金融数学。
经济学 本科 经济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我校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和法律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实行“专通结合”和“复合型”人才教育,以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加强基础教育,拓宽专业口径;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体系,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把学生培养成为以经济学为核心,跨经济学、法学、管理学三个学科,具有创新精神、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资本论、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国宏观经济管理、比较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市场营销、外国经济学原著选读。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经济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我校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和法律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掌握基础理论,具备实际操作技能,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的专业知识,能从事进出口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实务工作,又能熟悉相关的经济管理知识,从事涉外企业和部门的调研、营销、财务及统计等经营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会计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高等数学、概率与数理统计、国际经济概论、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结算、国际经济合作、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运输与保险、跨国公司、经贸英语、国际企业会计实务。
会计学 本科 管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我校综合发展的优势,突出经济、管理和法律互相交叉渗透的特点,培养具备会计、法律及其他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经济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财会、法律复合型高级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管理学、管理信息系统、计量经济学、学习财务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税收学、财务报表分析、会计查账案例、司法会计、经济法学、证据学、司法调查技术、证券法学、金融法学、会计法学、票据法学。
工商管理 本科 管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我校经济、管理、法学、人文社会科学综合发展优势,将学生培养成以管理学为核心,跨经济学、法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的中高级工商管理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微积分、概率统计、线性代数、运筹学、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货币金融学、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专题;会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管理学、管理学前沿专题;市场营销学、国际市场营销;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运管管理、项目管理;跨文化管理、国际企业管理、国际投资学;法理学、经济法、跨国公司法、国际商贸制度。
外语学院
英语(涉外法商方向) 本科 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以系统的英语理论教学和技能操练为主,依托华政雄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广博的科学文化、法律商务知识基础并能运用英语从事法律、经贸、外事、政府、文化等部门的翻译、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应用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报刊选读、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视听、高级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学术论文写作、英语口译、主要英语国家概况、第二外语(日语、德语、俄语)、法律英语、涉外法律实务、民法学、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经济法学、司法文书、合同法学、票据法学、海商法、保险法学、国际贸易法、国际金融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结算、进出口贸易实务、外经贸函电、商务英语、语言学概论和英美文学史等
日语(涉外法商方向) 本科 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以系统的日语理论教学和技能操练为主,依托华政雄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培养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技能、广博的科学文化、法律商务知识,能在法律、经贸、外事、政府、文化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教学和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日语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阅读、日语听力、日语视听说、日语口语、日语翻译理论与实践、日语写作、日语口译、日本概况、第二外语(英语)、法律日语、涉外法律实务(日语)、民法学、婚姻家庭与继承法学、刑法学、经济法学、诉讼法学、国际贸易法、司法文书、合同法学、票据法学、海商法、国际投资法、国际结算、国际金融法、保险法学、日语语言理论、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作品选读等
翻译(涉外法商方向) 本科 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以系统的英语语言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为主,依托华政雄厚的法学教育背景,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技能、广博的中西方文化、法律商务等综合知识,能在涉外部门、公安、司法、金融商贸机构、新闻传播单位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管理、法律和对外经贸实务工作的复合型高级翻译人才。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英语报刊选读、英语口语、英语写作、高级英语写作、高级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汉英翻译理论与实践、英汉汉英法律翻译、英汉汉英商务翻译、口译、法律文书翻译、合同翻译、第二外语、法律英语、商务英语、法律英语写作、法商应用文体与翻译、学术论文写作、主要英语国家概况、民商法通论、刑法学概论、诉讼法学通论、会计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文体与翻译、修辞与翻译、文化与翻译、文学选读与翻译、散文选读与翻译、经典译文比较与欣赏、英美法律概况、法庭口译、跨文化交际、翻译软件应用等。
人文学院
新闻学(法制新闻方向) 本科 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依托学校法学资源优势,将学生培养成为以新闻学专业知识为核心,具备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法规,具有相关法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使学生具备在新闻出版、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公司从事编辑、记者、宣传与管理等工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新闻采访、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学概论、新闻编辑、媒介管理、新闻评论、新闻专业英语、新闻摄影、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新闻学、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传播法研究、新闻侵权与纠纷、电视编辑制作、外国文学、广告学、节目主持概论、电视纪录片研究、法制新闻作品选读、舆论学、新闻实务、电视摄像、电视编导、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等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 管理学学士
【专业特色】强化专业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加强法学类、经济学类课程的设置,着力培养既有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知识,又具法学、经济学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使学生既具备较高文化素质、熟悉文化政策和法律知识,又系统掌握公共管理和商业经营专业知识,能够在文化行政职能管理部门、文化企业、企业和事业单位文化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从事文化产业管理、文化产业经营、文化活动运作、文化产业研究的文化产业管理等工作。
【主要课程】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专业写作、中国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化思潮、文博基础、传播学、影视文化、文化产业学、文化政策学、文化法学、文化经济学、文化市场营销、文化管理心理学、中国民间文化研究、文化产业管理实务、民法学、知识产权法学、合同法学等
汉语言文学(法商文秘方向) 本科 文学学士
【专业特色】面向现代法治社会对中文人才和法商文秘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充分利用本校法商类教学资源优势,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复合型知识的建构,致力于培养既具较强的语言文字能力,又有较扎实的法律、经贸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使学生既能胜任文秘、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出版系统等工作,也可直接从事涉法文学研究和法律文献的整理研究等工作。
【主要课程】基础写作、应用写作、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秘书学原理、秘书实务、中外现代交际礼仪、外国文学、比较文学、实用公共关系实务、商务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民间文学、中国古代文献学、演讲学等
㈢ 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趋向
冷战后,经济利益和经济地位已成为世界各大国追求的战略目标。
美国一些从事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的学者认为应放弃以军事实力作为全球称霸的主要手段,而转向以国际投资、自由贸易等经济手段作为维护美国经济利益与经济地位,确保世界霸主地位的主要手段。
这种以经济利益和经济关系取代军事对抗和政治关系作为国际关系主要理论的学说即被称之为“地缘经济学” 。
在各国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的同时,也有共同利益和共同要求促使它们进行协调与合作。在地缘经济学的作用和影响下,一方面,地区经济合作增强,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加快。这主要表现在欧、亚、美三大经济区域集团化由小到大,由初级到高级,不同发展水平并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主要表现在:
①世界贸易快速增长;
②国际资金流动异常活跃;
③生产与经营全球化不断增强;
④科技信息传播全球化;
⑤经济困境的全球化不断加深。
综上所述,地缘经济正在推动国际经济关系发生重大变化,并促进和加速世界经济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1993年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发表了《文明的冲突》一文(1993年美国《外交》季刊夏季号),对国际政治的演变特征进行了独特的分析论述,构建了一个较完整的国际政治理论。亨氏认为,世界政治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世界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或国家间的经济摩擦与政治对立,而是截然不同的文化。亨氏解释了冷战后文明冲突上升为主要矛盾的原因,预言文明冲突将左右全球政治,文明之间的断层线将成为未来的战斗线。不仅如此,他还认为相同文明的集团或国家将在未来的全球文明冲突中团结在一起,而且儒家文明将同伊斯兰文明联合起来反对西方文明,形成非西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对抗的局面。
亨廷顿还认为,冷战后将出现一个多极和多文化的国际体系,西方仅为其中之一。西方的文化价值不具普适性,其影响力已呈下降趋势,因此西方文化缺乏同化、整合其他文化的力量。同时,非西方社会也将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如果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硬要向全世界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其结果将适得其反,将会激化矛盾,引起文明冲突。当然,亨氏宣扬他的观点,绝非反对西方文明的统治,他只是善意地提醒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决策者们,不要被冷战的胜利冲昏头脑,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以免把战线拉得过长,树敌过多,陷入被动境地。显然,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并没有摆脱冷战的思维方式,在冷战后西方国家内部凝聚力下降的情况下,他企图树立起非西方文明作假想敌,以维护西方的内部团结和美国的霸权地位。《文明的冲突》面世以来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不断恶化的巴以冲突、9.11事件、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特别是9.11事件)似乎验证了亨氏理论,也使得亨廷顿“文明冲突论”再次引起广泛注意。
9.11事件后,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面对新形势,基于对恐怖主义、武器扩散等现实威胁的认识,全球加大了反恐和防扩散的力度,但世界各国都极力地避免把反恐斗争与“文明的冲突”相联系。当今世界某些不同文明的国家或地区之间似乎存在着矛盾与冲突,但也存在着不同文明之间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甚至相互融合的现象。文明或文化的多样化是当代国际体系一个重要特征,这使得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成为当今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成为正确认识国际形势的重要方面。
㈣ 地缘经济学
1、基于上述的讨论,我对地缘经济学的定义是:地缘经济学是以国家为行版为主体,以地权缘因素为基础,通过在特定空间范围内政治和经济的互动来谋求国家利益的科学.
2、所谓地缘经济学是指冷战后时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以地理要素为基础,从经济地位和经济关系角度去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的新学科.
㈤ 对国家安全战略产生影响的地缘政治理论
国家安全
地缘政治的涵义_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分析
摘要:地缘政治具有多重涵义,本文概括为地缘政治学理论、地缘政治要素和地缘政治活动三
个方面。地缘政治学在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海权论”、“陆权论”、“边缘地带论”和“空权论”等若干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理论。在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过程中,地缘政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地缘政
治理论塑造国家安全战略制定者的思维,地缘政治现实是国家制定对外安全战略的重要依据,地
缘政治活动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地缘政治的涵义、主要理论及其影响国家
在地缘政治研究过程中,国内外学术界对地缘政治的涵义及在国际关系中发挥的作用长期以来争论不已。虽然地缘政治学从理论产生到形成发展的一百年中历经兴衰荣辱,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影响是极为深远的。本文试图在阐述地缘政治涵义和其主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地缘政治影响国家安全战略的途径,以说明地缘政治在国家安全战略中发挥的重要影响。
1地缘政治的涵义
在地缘政治学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有关地缘政治的若干解释。在英文中,“geopolitics①”一词既可指地缘政治理论,亦可指地缘政治现实,其涵义具有多重性。在中文文献中,相关的词主要有地缘政治学和地缘政治两个,前者的涵义相对单一,而后者则是个复合概念。
前苏联学者拉祖瓦耶夫提出地缘政治学三种含义:第一,地缘政治学突出了地理和政治之间的关系,侧重于地理对政治的影响;第二,把地缘政治学推广到列强争夺世界或地区优势和权力的斗争上,最一般的是,人们称国家间竞争,特别是全球性竞争的典型情况为地缘政
治。
第三,认为地缘政治学首先反映了国际舞台上争取权力的斗争同地理的联系,地缘政治学①英文“geopolitics”来自德文的“geopolitik”。现在geopolitik一般多指德国地缘政治学。在我国学者翻译英国学者杰弗里·帕著的《二十世纪西方地理政治思想》一书中,为区别这二词的不同含义,将geopolitik翻译成地缘政治学,把geopolitics翻译成地理政治学。而实际上这两个词是同义的。可参见王恩涌等:《政治地理学:时空中的政治格局》,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72页。在当前国内有关地缘政治研究的学术资料中,已经普遍都把geopolitics译为地缘政治学。世界地理研究WORLD REGIONAL STUDIES 第19卷第2期
2010年6月Vol.19,No.2
Jun .,2010
被看作外交政策的工具,它从地理决定论原则出发规定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和优先权[1]。
美国学者奥图赛尔(GearoidO.Tuathail)认为地缘政治学这一术语有多个含义,他归
纳如下:第一,用作描述对特定地区或问题的概览,以便把握被认定为外部事实的明显特征。
在这种用法下,地缘政治学就是对某一问题进行考察的分析工具。如,关于X的地缘政治,X
可以指石油、资源、能源、信息、中东、中美洲、欧洲等。第二,地缘政治几乎是现实政治的同义
语。图阿塞尔认为这几乎全部来自基辛格的遗产。基辛格用地缘政治来描述他力求在世界政
治中维持“有利的均衡”的努力。地缘政治学是一种不含任何意识形态(或感情)色彩的马基
亚维利主义的方法。第三,作为大战略的同义语。这一视角是关于地理在国际关系中的中心
作用。该视角把永久的地理因素视为国家行为的驱动力[2]。
由于地缘政治概念的多元性和复杂性,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地缘政治学概念的五个视
角②。还有学者认为地缘政治概念具有地缘政治现实和地缘政治学两个层面的含义[3]。
本文在审视国内外学者对地缘政治涵义形形色色的解释后,把地缘政治所具有的涵义
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一种分析国际关系的研究方法或分析工具,或者是其研究成果,即地缘政治学理论。
人们通过对地缘政治现实要素的理解,形成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问题的视角、思想框
架、研究方法等,即形成地缘政治理论,这些思想、观点、分析方法、理论等综合起来构成了地
缘政治学。
地缘政治学包含地理的和政治的两方面的因素,因此地缘政治学家对地缘政治学的概
念定义普遍都强调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如法国学者皮埃尔·伽罗瓦认为地缘政
治学是“研究国际上权力政治学与其奉行的地理范围之间的关系[4]。”法国著名政治家雷蒙·阿隆认为,地缘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把外交-战略关系与对资源作出的地理-经济分析以
及由于生活方式和环境而引起的对外交态度的解释,从地理的角度加以系统化[5]”。美国地理学家、“系统政治地理学”的作者M·格拉斯纳(MartinIraGlassner)在二十世纪八十年
“地缘政治学基本上与为发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而对地理信息和地理观点的应代初提出,
用有关,在某种意义上讲,地缘政治学可被称为应用政治地理学[6]”。格雷(ColinS.Gray)和斯洛恩把它解释为“一种空间关系与历史成因的理论,由此演绎出主张当代和未来政治与各种地理概念密切关联的解释。”它“把历史与成熟的理论化能力相结合,其结果历来是一种有力的分析框架[7]。”
对于地理因素与政治现象之间的关系,有的学者强调在地理因素的基础上考察国家或
国际政治。发明“地缘政治”一词的瑞典政治学家契伦把地缘政治学定义为“把国家作为地理
的有机体或一个空间现象来认识的科学[8]”。李义虎认为:“地缘政治学是在自然地理和政治地理统合或结合的基础上对国际政治空间现象所做的系统研究,作为一种理论,就其延伸影响来讲,涉及到国际关系的政治地理因素和国家对外政策(包括军事战略)的地理因素[9]。”
综上所述,地缘政治理论可以被定义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国际上各种政治力量在地
理分析的基础上围绕着某种特定利益,借助于政治权力来规定和实现自身权利或利益的战
略理论。
第二,影响国际政治的若干地缘政治要素。
布热津斯基(ZbigniewBrzezinsky)指出:“地缘政治是指那些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情
况的地理因素的相互结合,强调地理对政治的影响[10]。”这里,他强调的是影响政治的地理因
素。
影响国际政治的地缘政治要素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国家地缘政治要素,包括国家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地形特征和自然资源。
地理位置表明国家在地球上的方位:位于地球的南方还是北方,东半球还是西半球,地处世界热点范围还是远离是非地区。
幅员形状是狭长型还是类似圆形,是紧凑型还是松散型。
—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地形特征是指地形、气候、水文、生物等。如世界上的文明古国——
埃及,均处于中纬度气候湿润温暖的平原江河地带等自然环境良好地区。
第二个方面是区域地缘政治因素,主要包括邻国状况、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等。
邻国状况是指邻国是大是小,是强是弱等。
一国与邻国之间的地缘关系,既指国家相互之间包括距离、防卫在内的地理关系,又指从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根本利益来思考,所形成的双方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战略关系。
第三个方面是全球地缘政治因素。全球地缘政治因素主要通过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来表现出来。全球地缘政治格局是指在国际关系中对国际事务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国家或国家集团等主要战略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之间形成的具有全局性的稳定的力量对比及其基本状态。
第三,以追求权力为目标的地缘政治活动。
地缘政治活动是指通过对地理环境的控制和影响来追求权力的国际政治行为体之间的关系互动。
㈥ 普京算不算当今时代最杰出的领导人
应该说普京是一个非常称职的领导人,是俄罗斯人民的英雄,因为他是真的想将俄罗斯便成强国的总统,所以他敢那国内那些有权有势的人开刀,不想其他的绝大多数领导人,制定个政策主要考虑的是自己的利益!
㈦ 简述中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
一、大陆东缘,海陆中心。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北接西伯利亚,南与东南亚、大洋洲相望,在东方版世界地图上,恰好位于世界的中心(西方版世界地图上的中心是大西洋)。
这样的海陆兼备又与欧洲、北美拉开距离相互鼎立的位置,使得中国便于与世界交往,又有条件成为世界的重要发展极。
二、纬度适中,适于发展。
在地球上,中纬度地区是最适合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地区,历史上强大的国家也都诞生于中纬度地区,纬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不适于产生强大的国家。而我国大部分国土恰好都位于中纬度地区。
三、背山面海,有利有弊。
地理课本上介绍过,我国的地理形势,西高东低,大致分为三级阶梯。
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得我国大部分河流自西向东、汇流入海,在东部广阔的冲积平原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和发达的经济。
北边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西边青藏高原、西南云贵高原围成的较为封闭的地理环境,客观上促进了形成统一的国家,阻挡了来自亚欧大陆西部、中部的外敌入侵。
东面和南面绵长的海岸线和众多的港口,又适合开展对外贸易。
但同时,西部北部西南的高山高原,也阻碍了对外经贸交流和运输通道的建设,在海上通道也必须要通过马六甲海峡等有限的几条通道。
四、邻国众多,责任重大。
四面邻居众多,这些邻居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各异,体制、制度、愿景各有不同,在历史上的相互交往中也发生过各种各样的小插曲。
(7)地缘经济学扩展阅读
怎样拓展周边战略平台
一、上下结合,鼓励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积极性得到充分焕发
中国虽然不是世界的中心,但天然是东亚的中心,与中亚、东南亚、南亚、中亚和东北亚等次区域都有着直接的地缘联系。这种地缘核心地位为中国参与区域多边制度的构建提供了巨大的地缘优势。
中国的地缘政治地位使得中国与任何一个周边国家的双边行动都可能被其他国家看作是对本国的威胁,从而要求中国在周边外交必须确立多边主义精神。
近年来,中国在周边外交除了本着互谅互让、公平合理的原则,通过磋商与谈判,与俄罗斯、越南等国全面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参与态度越来越积极,程度越来越深,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另外,地方政府参与周边外交的积极性也被广泛动员起来。比如云南省作为中国参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体和前沿,在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合作方面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如广西在泛北部湾次区域合作中扮演了中国与东盟的重要合作纽带角色。
二、官民并举,构建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两翼齐飞的格局
除了政府官方的外交之外,中国周边外交需要更加重视公共外交,重视政党、企业、媒体、非政府组织和普通民众的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地区合作,为推动周边地区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目前,中国共产党已与世界上140多个国家的400多个政党和组织建立了联系和往来,其中多数为执政党和参政党。中国共产党的对外交往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宽领域、深层次的新格局,包括高层往来、工作访问、专题考察、理论探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等形式的政党外交日益丰富。
随着中国与周边地区社会交流的日益频繁,民间外交在周边地区更是多渠道、多层次地广泛开展起来。中国对外友协与周边十多个国家都建立起了双边友好协会,近年来举办了一系列社会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要鼓励中国企业、媒体、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网络拓展海外联系,并加强组织协调,加强规范管理,使之健康有序地参与外交。
三、立体操作,打造政经文互动、全方位推进的外交共同体
适应对外开放和区域化全面发展的要求,中国周边外交需要改变以往过于偏重政府交往和政治层面的习惯,努力平衡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外交,特别是大力拓展经济和社会文化层面的外交,构建政经文互动、全方位推进的周边外交共同体。
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军事交流,大力开展反恐、维和、打击海盗、岛屿安全、海上磋商、联合搜救、增信释疑及信任创造等内容的军事外交。中国在开展周边外交时,要高度重视并准确评估军事外交的效果,既要增加信任,又要提升信誉,使之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一环。
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磋商,积极开展政策对话,优化经济环境,为贸易、投资、金融等创造良好的条件。
要推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充分鼓励大学、智库、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的团体加强交流,以亚洲精神为统摄,鼓励多宗教、多民族、多文化之间的对话,为文化理解和融合创造条件。
四、内外联动,创造中国与周边地区有序互动的命运共同体
区域化的深入让中国与周边地区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升,特别是诸如自贸区、货币互换、境外结算、区域合作协议等众多制度的深化令中国与周边地区日益趋向唇齿相依,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为适应这一变化趋势,中国的周边外交需要向政策、执行、监管等深层领域拓展,在提高透明度和增强责任与信誉上下功夫,努力打造中国作为一个令周边地区信任和依赖的负责任大国。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地区国家宏观政策的协调。
在区域化不断深化的同时,一国政策对他国政策的敏感度和脆弱性均随之上升,一旦一国发生风吹草动,其他国家都会受到冲击。
因此,中国对周边国家外交已经突破了外交部门的范围,其他政策部门也被卷入外交游戏圈中,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政府决策部门在具体政策上的沟通、磋商和对话,已经越来越成为周边外交的必然选择。
要加强中国与周边国家在执法领域中的合作。推动执法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设,加强公安、民政、环保、质检、工商、税务、安检、海关、出入境等部门之间执法网络,促进有关行业和领域对口部门的执法系统对接。要在既有的地区性组织、论坛和机制的基础上,创设新平台,拓展和深化执法合作领域。
五、统筹兼顾,打通国别和领域、双边与多边、国内与国外的外交协调机制
在2010年处理钓鱼岛问题、延坪岛炮击问题、南中国海问题等议题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被动反应的倾向。之所以在外交上显得日益被动,关键在于中国外交目标设置能力跟不上国家发展的需要,没有站在日益拓展的中国国家利益格局的战略高度,拓展世界眼光。
在统筹国内外大局的基础上主动发现问题,主动规划目标,以便更有效利用外部机遇充实壮大自己,更好利用内部发展优势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要统筹地区国别外交与议题领域外交。防止各自为战的“分散主义”外交倾向,明确主次配合机制,推进地区外交战略化、国别外交政治化、领域外交专门化,构建外交统一布局,部门梯次搭配,人员复合联动的网络外交体系。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崛起与周边地缘战略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