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

发布时间:2020-11-25 01:12:54

『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

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地、深入的研究经济理论,为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科学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中经年累月研究出来的。他没有提出如何实行计划经济的具体办法,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偏差,甚至导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目前仍不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什么错误,任何市场经济仍然要不断地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作斗争,而解决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断地加强政府调控,即对经济进行计划。
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逻辑要点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就是资产
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一个中心就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

『贰』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怎样分析社会生活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逻辑证明它在实践中的作用.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
其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逻辑证明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理论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已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计划、方案.
但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的东西,还必须 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但是我们老师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在最后)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简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
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辩证法两个基本特征中关于联系的观点以及它的特点.
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第二、 竞争手段上,垄断组织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第三、 竞争范围上,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之外进行竞争.
原因: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4、无产阶级革命区别于已往的任何革命形式的特点.(186)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叁』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的新观点谢谢。

所谓:1,与时俱进!应该算上一个!另外,2,实事求是,也是一个!甚至,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应该算上一个!

『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商品和价值,剩余价值论,劳动价值理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垄断资本主义分析。

『伍』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观点及评论

1、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和价值
评论:把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是重点:1)统一指的是两者缺一不可,缺失哪一个都不成为商品;2)进一步把握在这个统一体内,二者各自的地位,首先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区别一个东西是一般的劳动产品还是商品在于是否具有价值,反映了商品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即社会的生产关系;使用价值的地位—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存在于使用价值中,没有了使用价值也就没有了价值,它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生产力的关系。

2、劳动二重性的原理
评论:它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首先,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把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第一次科学地回答了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的问题,从而使劳动价值理论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成为完全科学的理论。
其次,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马克思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两重性,区分了资本的不同组成部分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
再次,劳动二重性学说,还为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马克思从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出发,在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资本主义再生产理论,等等。总之,马克思的全部经济理论都是建立在劳动二重性理论基础之上的。

3、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评论:影响价格变动有五个因素(价值、供求、货币自身的价值、国家的经济政策、商品生产经营者之间的竞争),五个因素同时存在并作用,这就导致每次具体商品交换,大部分是不等价的;但是等价交换是个规律和趋势,如何实现的呢,恰恰是靠了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依据供求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我们要理解的是价值规律如何发挥作用,如何实现。即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供求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这两个方面。
供求价格机制是指供求决定价格,价格影响供求,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供求价格机制直接对应的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第一点,自发调节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竞争机制中所谈到的竞争主要是企业之间的竞争;如何展开竞争,中心是“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竞争机制直接对应的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第2,3点,这两点就是通过竞争机制实现的。

4、货币有关知识和原理,包括:(1)三个问题:货币的概念,本质和产生;(2)货币的五种职能。
评论:(1)货币的产生使价值有了独立的表现形式。货币形式成为商品经济中社会财富的代表。商品世界分裂为商品与货币两大部分,一切商品都只是作为使用价值存在,只有货币作为价值存在。商品要真正成为价值,就必须转化为货币。商品内部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转化为商品与货币的外部对立。
(2)货币的五种职能共同表现了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它们产生的顺序及其相互关系。五种职能当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货币一产生就有的职能,其他三种职能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

『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哪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资本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资本主义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和批判。无产阶级的“全部理论内容是从研究政治经济学产生的。”从1843年开始,马克思、恩格斯长期地、深入的研究经济理论,为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贡献了毕生的精力。马克思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认为劳动的付出没有得到同样的回报,剩余价值被没有付出劳动的“资本”所剥削。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和产品的社会化必然会导致产生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解决的办法只有实行计划经济。
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是一种科学的观点,是马克思在大英图书馆中经年累月,用鞋子在座位底下磨出一道槽才研究出来的。他没有提出如何实行计划经济的具体办法,虽然后来的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偏差,甚至导致苏联的解体,但目前仍不能有足够的证据证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有什么错误,任何市场经济仍然要不断地和周期性经济危机作斗争,而解决的方法仍然是要不断地加强政府调控,即对经济进行计划。
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学家可以提出一贴万应灵药,人类对经济规律的理解还只是处于一种大致定性的状态,马克思发现了经济规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经济学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研究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其逻辑要点可以用“五个一”来概括。一个基础、一个关系、一个中心、一个矛盾、一个结论。一个基础就是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一个关系就是资产
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一个中心就是指着重阐述剩余价值。一个矛盾是指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一个结论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走向灭亡。

『柒』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哪些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
(1)劳动价值论
(2)劳资关系论
(3)剩余价值论
(4)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对抗性矛盾论
(5)社会进步论(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所形成的一部巨著是《资本论》,它的研究对象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
附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社会科学的一种,它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在马克思的重要著作资本论中,马克思研究了经济学和英国历年的经济统计资料,对经济学理论进行了分析。

『捌』 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不同观点

马克思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不同观点

一、具体研究对象不同。

不管是马经还是西经都是研究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但是具体的研究对象不同,或者说切入点不同。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序言中指出:“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对马克思的这一论述存有不同解释,但是一般认为,马经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而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和政策问题。相对来说,马经更侧重对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性的社会关系的分析,其建立的各种经济范畴都反映一定的社会关系。而西经更侧重对表层的经济现象的解释和预测,按萨缪尔森的规定,西经首要任务是对生产、失业、价格和类似的现象加以描述、分析、解释。当然,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现实的需要,这种具体研究对象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而是有交叉的,西经也会涉及到制度层面的深层分析,马经也会分析经济运行。

二、研究框架不同。

贯彻马经的主线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马经正是联系生产力来研究该矛盾中的生产关系变迁规律。马经从商品入手,以严格的逻辑得出其理论大厦的基石——劳动价值论,并依商品-货币-资本的逻辑分析了资本的产生;随后,把目光从生产转向流通,剖析了资本的周转、循环和流通过程中本质和规律;最后,老马从整个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转向分配领域,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剥削的本质,并说“资本自从来到世界,从头到脚都流着血和肮脏的东西”。在马经那里,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为主线,由价值、使用价值、剩余价值、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等构成了其基本分析框架。

在西经体系中,以供求的现实矛盾为出发点和主线,供求理论为核心,“经济人”假设为前提,来展开分析。依次提出弹性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企业行为理论、市场理论、分配理论等等,构成了微观经济学体系。大危机和国家垄断资本的现实要求,脆生了从总体上分析宏观经济运行的必要,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体系,也是以总供求理论为核心展开的,卢卡斯革命以后,基于微观基础的宏观经济学分析成为了主流。国际经济活动的实践要求,使得微观和宏观分析体系延伸到国际经济领域,构成了国际经济学。可见,在以供求理论为核心的西经那里,看不到马经分析框架中的价值、使用价值,更看不到剩余价值,看到的是由供给、需求、效用、成本、收益、边际、均衡等概念构成的不同的分析框架。

三、方法论上的不同。

从19世纪20年代左右的李嘉图悲剧以后到70年代左右的边际革命和《资本论》的问世这段时期里,经济思想领域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没有一个亚当•斯密或者后来的凯恩斯式的核心人物,即使出了个约翰•穆勒,也不过是个折衷主义罢了。著名经济学家樊刚称这段时期为经济学的“真空”。可以认为,李嘉图悲剧后经济学的这种分化路径中,一个主要的不同在于研究方法上,或者说,经济学说分别走上了马经和西经的道路,这种分化是以科学研究方法的进步及其在经济学中的应用为前提。这种研究方法的进步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方法和边际分析的数学方法。


从此,依哲学和数学不同的方法论,经济学踏上了两条不同的路,并且越走越远,形成了两个不同体系。当然,时至今日,这种方法论上的区别也开始走上融合,具体方法上,都遵从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现代人也在为马经的数学化不懈努力,西经细想领域中也涌现出像哈耶克这样的哲学大师。

四、利益立场不同。

作为社会科学的经济学,无疑具有一定的利益立场。马经和西经是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立场的学说体系。

马经是工人阶级利益的代表,企图证明商品价值进而社会财富是工人阶级的劳动创造的,被资产阶级占有和享用的财富理应归工人阶级所有。西经继承古典主义的阶级立场,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企图证明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关系是合理的,有利于提高效率,有利于全民福利,有利于把财富这块蛋糕做大。即使出现了大萧条和垄断甚至国家垄断,自由主义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出了个凯恩斯,呼吁国家干预,这还是在证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合理性,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政府采取干预措施,就能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像哈耶克、弗里德曼等人更是自由主义的卫道士和资本主义私有制关系的坚决捍卫者。

五、理论形成路径不同。

马经基本上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合作的结果,《资本论》的真正创作时间,大概从1844年前后马克思研究重点从哲学转入政治经济学开始,到1865年底,结束第三部分草稿写作,1867年第1卷的出版,也就是20年左右的时间,加上60到70年代对第2和第3卷的写作和修订,大概40年左右的时间。实际上,马克思对《资本论》核心思想的创作时间集中在1850年代到1880年代这30年的时间里。

而西经是西方国家相当多的经济学家共同努力的成果。从1870年边际革命兴起,马歇尔的集成,到1930年代张伯伦等人对微观部分的最终完成,从凯恩斯对宏观体系的开创,希克斯等人的完善,到萨缪尔森的综合,再到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对自由主义的回归,卢卡斯供给曲线对宏观经济学的革命,前后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正因为这种创作史的路径的不同,西经比马经经历了更大的时空跨度,呈现流派缤纷的特点,并且西经的体系在内在逻辑上不如马经。

六、结论不同。

以上谈了几点马经与西经的区别。不管是具体研究对象的确定和研究框架的确立,还是研究方法的选择,很大程度上是由立场和目标来确定的。那么,以上种种的不同,最终汇聚到一点,就是马经和西经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结论上的不同。

马经的结论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要进行革命,推翻重建。至于重建一个什么样的经济关系来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老马似乎也不太清楚,没有具体安排,只是提了提“科学社会主义”。总之,马经通过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关系的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的结论是,要推翻现有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重建一个没有剥削的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关系。

而西经的结论相反是非革命论的,具体又有两种表现。一种是保守派的自由主义,即自由放任主义,政府不用干预,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自动实现帕累托效率均衡。另一种是改良派的干预主义,即反对自由放任,更反对推翻重建,倡导政府干预的改良措施,认为,只要发挥政府这只“看的见的手”的调节作用,运用财政和货币政策,实行逆经济风向的干预措施,就能实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效率均衡。自由主义西经和干预主义西经在对待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的结论上存在分歧,正是这种分歧,促进了西经思想在20世纪的不断进步。但是,不管是自由主义的西经,还是干预主义的西经,立场上和结论上都是和马经唱对台戏的,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合理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西经

『玖』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解释什么是经济

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在批判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在这个创建过程中,马克思(包括恩格斯)对古典经济学价值理论的认识是逐步深化的。但是,对这一过程,学术界存在着不同的理解。

一、1844年上半年马克思真的完全否定了古典经济学的价值论吗?

熟悉马克思思想发展史基本情况的人都知道,马克思是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理论的基础上,得出了不同于黑格尔关于市民社会和国家、政治、法律的关系的结论之后,才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具体来说,马克思是在1843年到巴黎编辑《德法年鉴》的时候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的。[1]当马克思初步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他对于古典经济学的看法,更多地受到了恩格斯的影响。

大约是在1843年底或1844年1月,恩格斯将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寄给了作为《德法年鉴》杂志编辑之一的马克思。因而,在《德法年鉴》未出版之前,马克思就读到了恩格斯的这部著作,并且做了详细的摘录。[2]在1859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称恩格斯的这部著作是“天才的大纲”。后来,在1867年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还一再援引了恩格斯的这本书。这些基本事实表明,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上的最初观点,包括他对古典经济学的最初态度明显地受到了恩格斯的巨大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首先说明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是怎样评价古典经济学及其劳动价值论的。

首先我们必须指出,在19世纪40年代,无论是恩格斯还是马克思,那时他们用“经济学”、“政治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现代经济学”等不同术语指称的,是所有的资产阶级经济学,那时他们都没有将“古典经济学”与“庸俗经济学”区别开来。一定意义上可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理论做出的评价达到怎样合理的程度,是衡量他们自己在政治经济学理论上达到什么水平的重要尺度。对资产阶级经济学做出完全正确的评价,这本身只能是马克思和恩格斯长期努力的结果。

『拾』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怎样分析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及逻辑证明它在实践中的作用。
实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的检验标准,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从真理的本性来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他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
其次,其次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逻辑证明在一定意义上具有检验理论真理性和普遍性的作用,是对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在实践中,人们常常对提出的计划、方案进行理论论证,已确认其可行性,当论证通过后便可认为是一套可付诸实际的正确计划、方案。
但逻辑证明不能取代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已被逻辑证明的东西,还必须 最后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最终被认为是确定无疑的认识,逻辑证明必须服从于实践检验的最后结果。
2、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但是我们老师说的是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在最后)
经济全球化是指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和国家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简答:1、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作用。
联系: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有机联系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基础和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证明和应用,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理论核心和结论。
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的深刻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和他被社会主义必然代替的历史命运。
科学社会主义在唯物观和剩余价值论两大发现的基础上,阐明了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历史条件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使社会主义由空想成为科学。
2、辩证法两个基本特征中关于联系的观点以及它的特点。
观点: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特点:1、联系具有客观性
2、联系具有普遍性
3、联系具有多样性
第二、 竞争手段上,垄断组织除了采取各种形式的经济手段外,还采取非经济的手段,使竞争变得更加复杂、更加激烈
第三、 竞争范围上,垄断时期,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仅经济领域的竞争对手多种多样,而且还扩大到经济领域之外进行竞争。
原因:第一:垄断没有消除产生竞争的经济条件。
第二: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第三:社会生产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4、无产阶级革命区别于已往的任何革命形式的特点。(186)
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
第二: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阅读全文

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观点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