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买了一套曼昆经济学的书,一本微观经济学一本宏观经济学本,请问我应该先学哪一本啊,谢谢
统计学《商务与经济统计》(美)安德森 等著、学习《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内教材就可以,水平差不多5、在上3、4开展学习期间可以学习中级宏观经济学和中级微观经济学推荐教程,邸晓燕 等译 《经济思想史》北京大学出版社7、财政学(美)罗森 著,郭庆旺 等译 《财政学》8、货币银行学易纲 著 《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9经济学相关知识和数学联系紧密因此在书目中我加进了数学修习科目1,如果仅限于兴趣可到此为止,如果有事业或考试方面的原因可继续下面的学习6、经济学说史推荐;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鸿业《西方经济学》[美]平狄克,中国人民大学;威廉森《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暂时没有值得推荐的:曼昆《宏观经济学》:美)斯坦利·L.布鲁 等著,水平差不多4、曼昆 《经济学原理》 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分册 是经济学入门的好书;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张建华 等译基础课程就这些,至于投资学,博弈论,会计学可自己选择呵呵,培养经济学学习的兴趣或者《经济学》萨缪尔森2、学习高等数学 建议用同济大学出版的《高等数学》,基础好用第五版或第六版,基础不好用第三版3、学习《线性代数》,买一本国内线性代数教材都可以,[美]鲁宾费尔德《微观经济学》学习完以上课程之后你会对经济学有了一定的认识与理解
㈡ 怎样假装自己读过一本经济学著作
只要看教科书就可以了,这是短时间能让你收获最多的,而且这是基础,没有基础什么都是玩闹。
国内教材最常见的就是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属于文献综述派,应试不错,档次不高,初学者自己看起来也比较痛苦。我还是比较推崇国外教材,有很多经典教材读惯了国内教材刚开始可能不习惯,觉得废话多,慢慢就好了,你会发现他们很重视过程的推导和思维的养成。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萨缪尔森的《经济学》都是初级经济学里很好也很受认可的教材。往上进阶一点的话到中级宏微观,其实只是比初级的多些数学推导,但都是很简单的高等数学内容,从中级直接看也不错。国内没什么好教材,乔新平的《微观经济学十八讲》还可以,但相对艰涩。国外里微观部分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还有平狄克的微观都不错;宏观里曼昆的《宏观经济学》,由于他是新凯恩斯学派的,建议你再读读巴罗的《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作个对照,再有多恩布什的宏经,人大的本子我强推。
顺便BS下网上随便找资料粘的,看都不看随便说的。我这里表达下我的观点,先学好自己的东西,其他人说的你才好理解,也才好分辨。我初中的时候读过一本集子,吴敬琏、厉以宁等人关于改革和转型方面的论述,花了很长时间,读完也似懂非懂。那些推荐吴敬琏专集的人,首先说你们自己看过了没,没看过的就没资格发言,你让一个没经济学基础的人看,他要花多少成本,不是你的时间你就不在乎了是么,读完效果如何,经济学的知识学到了是么?再有推荐《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人家已经说了要的是入门不是兴趣,牛奶2出了很久了,就算我读了牛奶n,我兴趣再高,它能让我入门么?这种读物知识你第一次看时新鲜一下,长了毫无意义,也不会有是么智识的提升。再有《货币战争》,谁要是学经济、金融及相关专业再说我信啊,我担心啊,我恐惧啊,我真是BS,这么多年到底学是么了。这种阴谋论只要英文好点去国外网站一堆一堆的,宋鸿兵干嘛没胆子写著啊,还编著,很简单,他在国外网站上扒来了整本书的内容,再有你有没有去做过实证,找过史料,说什么信什么还当脑袋是自己的么,还觉得自己很有优越感么。其他乱马七糟的就不说了,再次强调,没读过,没想过,就没资格。
㈢ 经济学家墨菲在《第一本经济学》 txt
http://vdisk.weibo.com/s/AbYcjRp_1uxLK?sudaref=www.google.com.hk
㈣ 求一本经济学入门的书,不要太枯燥
这是多年前我读着玩的书,让我吃惊的是:我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居然能看懂(虽然谈不上深入理解)。
《经济学原理》是美国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创作的经济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98年。
《经济学原理》主要介绍了经济学十大原理,这十大原理贯穿于书中始末,并运用它们对贸易,供求关系,消量与生产,企业行为和行业组织,劳动力市场以及宏观经济学理论进行阐述。该书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上、下两分册,上册为《微观经济学分册》,下册为《宏观经济学分册》,遵循了从微观到宏观的叙述线路。
《经济学原理》从内容、体系结构到表述、体例都体现了"经济学学生的入门教科书"定位;该书首次在美国出版时创造了经济学著作卖价和畅销数量的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
作者简介
N·格里高利·曼昆(N. Gregory Mankiw)出生于1958年2月3日,美国经济学家。1980年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经济系,1985年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1985年至1987年期间,格里高利·曼昆担任哈佛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1987年格里高利·曼昆正式被聘为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1992年格里高利·曼昆出版了《宏观经济学》,2003年,格里高利·曼昆年走入政坛,接替哈伯德的职位担任美国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同时担任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个非营利性智囊团--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所属的货币经济计划部主任,还被聘为国会预算办公室及波士顿联邦储备银行的顾问。另外,他还供职于ETS考试研发委员会下的经济学高阶水平考试委员会和NBER商业周期委员会。
㈤ 人类第一本经济学著作的作者是谁
色诺芬的:《经济论》或名《家政论》
《经济论》是一部语录体的著作。全书共分为两大部分。在第1部分中,色诺芬借苏格拉底之口阐述了农业对国家经济的重要性,认为农业是国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希腊自由民的最重要的职业;然后又讨论了人们应当如何用最有效的方法来管理好自己的家产。
在第二部分中,色诺芬提出:主持家务是妇女的天职,家政训练应该成为女子教育中的特别项目。总的看来,色诺芬拥护自然经济,反对雅典所采取的发展商业和货币经济的方针。
他根据奴隶制自然经济的要求,确定了奴隶主的经济任务,主张把奴隶主的家庭经济管理辟为一门专门学问。
㈥ 谁能推荐一本经济学入门的经典书籍
这本是很多大学的入门教材。Mankiw:【把知道换成 : ,网络换成 . 】
ftp知道//dge网络stanford网络e/pub/vineety/rup/N网络%20Gregory%20Mankiw%20Macroeconomics,%207th%20edition%202009网络pdf
或者更入门级的,曼昆的另一本,经济学原理。
㈦ 给我推荐一本经济学的书
萨缪尔森的《经济学》
亚当
斯秘《国富论》
㈧ 什么是第一本经济学
本书是一本独具特色的基础经济学读本,由奥地利经济学派新锐代表人物罗伯特·墨菲(RobertP.Murphy)博士撰写。墨菲博士深通写作之道,他用出神入化的笔触向普通民众讲述关于真实人的经济学,逻辑超清晰,框架超优美,文字温馨而迷人,不仅实现了“朴素而传统”的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思想的完美融合,而且为学生打下了继续学习高级经济学的基础。
㈨ 找一本经济学名著读读,选哪本
高鸿业 西方经济学
曼昆 经济学
萨缪尔森 经济学原理
斯蒂格利茨 经济学
----然后可以看
李嘉图 赋税原理
凯恩斯 通论
这都是权威的著作
㈩ 第一本经济学怎么样
《第一本经济学》的译者在序言中说:“经济学原本是帮助人们洞察世事、学习人与人相处之道的有趣学问。”——我理解的“洞察世事”,是说,经济学提供了一套由许多相互联系的概念组成的理论框架,我们用它来理解经济运行,和各种与稀缺、选择相关的社会现象。 不管市面上众多经济学读物声称自己何等有趣,经济学始终应该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没错,跟大多数的经济文章给大家的印象不一样,也同其他学科学者的指责不一样,称经济学“严谨”丝毫不为过。 《第一本经济学》就是一本还原经济学严谨面目的入门教科书。笔者上大学学的就是经济学,但所接受的主流经济学教育并没有令我对这一门学科产生兴趣,反倒是充满了困惑和怀疑,以至长时间里认定它是一门无聊且无用的学科:各种苛刻的假设,含糊不清的概念——当然,这并非经济学本身的过错,更多是大学里的研习、讲授方法所致,正因为如此,《第一本经济学》是像我这样的经济学学习者的福音。 经济学本身严谨,而学会经济学之后,世界在你眼里会变得“有趣”,很难说清楚“有趣”是什么东西,能够用经济学的语言来解释一些现象,大概是乐趣之一,比如,我曾见到一位关注两性关系的编辑在网络上感叹:为何中国男女的择偶标准如此单向度,男人们结不起婚,因为绝大多数女人要求房子,反过来,男性择偶只看相貌和年龄,对女性别无他求。 这个话题下的回复里有很多说法,比如中国人没有“灵魂”,钱、权至上,比如人们对未来没有信心……其实我们不必扯出“灵魂”这么玄虚的名词,也能用经济学的语言来理解这一现象。 当一个“经济学家”向你解释,就会很有意思:人们的偏好各不相同,不管引起这些各不相同的偏好的原因是什么。在婚配市场上存在的“择偶标准单向度”可以翻译为:人们表现出的“偏好”高度一致。这原本不太可能。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市场上,人们选择的依据不是真实的偏好,而是某种可以量化的价值——就像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区别一样,前者是为各取所需而存在,后者中一方的目标则完全一致,即让自己的财富最大程度地增值。如此一来,若把婚姻看做某种消费品,那么很难说每个人喜欢的伴侣的风格都一样,不过若伴侣的价值对你来说是可以用房子车子的价值来量化的,就像选择股票一样,显然,所有人都会选择看起来最“值钱”的股票,而不是说我喜欢这支股票的名字、这支股票长得好看,就买它。 人们把婚姻当做资产来投资,而非出于情感和其他方面的需要而与伴侣结合,这也是“对未来没有信心”的表现,用经济学的话说,是倾向储蓄、保障今后的生活,而不是消费、享受现在的生活。 举完这个例子,已经提到了经济学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偏好、消费、投资、对未来的预期。事实上,由这个例子我们还能联想到更多的经济概念和现象,不过就此打住…… 《第一本经济学》的第3课——《由行动推导出的经济学概念》中,这样说到偏好: -偏好是个人的目标或欲望。 -偏好与具体的个人密不可分,所以我们说偏好是主观的。 -偏好是一种排序,不能量化。 -不同人的偏好不能加总。 还有一点很重要:偏好的原因不是经济学的范畴。一个合格的经济学家,必然不会以经济学家的身份,批评人们庸俗的品味推高了烂电影的票房;也不会去探讨为何一个貌美女子会看上一个矮挫丑。 这一课的内容,在我看来,是以奥地利学派经济学思想写就的这本书中,最关键的部分;也只有在了解以上观点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学习奥派经济学。 正因为如此,《第一本经济学》才说,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真实人的真实行动,它并不假设存在“理性人”或“经济人”;而在其他的许多经济学教科书里,假设出完美的“理性人”或“经济人”,他们就像上述例子中把可量化的财富多少作为择偶标准的人一样,无时无刻不通过理性的算计来做出决定。 这本书始终坚持:经济学不是非得把人抽象成“理性人”或“经济人”,才能进行下去的无聊、无用的学科。我很喜欢路德维希61冯61米塞斯——这个非常聪明、严谨的奥派经济学家的一句话,这本书里也引用了它: “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弱点和局限,以自己的方式生活和行动,这才是经济学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