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行政管理考研公共部门经济学怎么复习
到这个学校的网站上,看一下当年考研的招生简章,上面很清楚的介绍都考试什么科目。还有按照什么方向去复习。
㈡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目录
第1篇 公共部门经济学基础理论
第1章 市场与政府
1.1 资源配置的效率
1.2 市场失灵与政府经济活动的范围
1.3 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2章 外部效应理论
2.1 外部效应的分类
2.2 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2.3 外部效应的内在化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3章 公共物品理论
3.1 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
3.2 纯粹公共物品
3.3 林达尔均衡和免费搭车者
3.4 混合物品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4章 公共选择理论
4.1 简单多数规则
4.2 简单多数规则下投票结果的惟一性和循环性
4.3 投票交易
4.4 政治行为和分析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2篇 公共支出理论
第5章 公共支出的分类及其经济影响
5.1 公共支出的分类
5.2 消耗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5.3 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复习思考题
本章阅读书目
第6章 公共支出增长及其经济分析
……
第7章 公共部门预算决策效益分析
第3篇 公共收入理论
第8章 公共收入概论
第9章 税收原则理论
第10章 税种分类与税制结构
第11章 税收制度
第12章 税收效应分析
第13章 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第4篇 公共部门宏观经济理论
第14章 公债管理与宏观经济调控
第15章 财政乘数与经济均衡
第16章 财政政策
第5篇 政府间财政关系理论
第17章 财政分权管理体制
第18章 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参考文献
㈢ 基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权衡应该如何选择经济体制(公共部门经济学)
以精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和浏览了一些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由于时间有限不可能深入的对每个细节问题进行理解和分析,所以本阶段阅读的主要任务是了解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理论框架体系,考察公共经济学学科所涵盖的主要领域和内容,以及比较各种类型公共经济学方面教材或著作的异同之处,目的是对公共经济学这一理论学科有一个宏观的把握,以期对以后深入研究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一、对公共经济学一般性框架的理解 公共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与私人经济相对应的,政府机构、非营利部门等公共部门经济活动、行为及其绩效的学科。通过阅读众多教材和专著,我试图寻找一条公共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线索。虽然众多教材都各自有自己的体系和侧重(尤其是国外教材),但我感觉还是有一个一般性的理论线索可以把握。即:市场万能(亚当·斯密的思想、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市场失灵(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以及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增加(凯恩斯主义、公共选择理论、公共支出、公共收入、公共规制)→政府失灵(对第二定理的怀疑、合理界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加强预决算管理、政府采购制度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政府和市场边界技术划定问题。其中公共经济学学科诞生于政府大幅干预经济时期,即20世纪50年代凯恩斯主义盛行时期,并且现代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的发展是公共经济学诞生、发展前提基础。 此外,在公共产品范围界定问题上还引出了对政府间财政分权和财政关系的探讨;对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的否定,引出了对公共经济效率问题的关注,因此公共经济主要方面的效率也进行了深入地展开研究:在公共支出方面引出了对各种支出项目的深入研究和预决算体制管理的研究;在公共收入方面引出了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优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的深入研究;在公共规制方面引入了基于效率和社会福利的经济规制和社会规制问题的研究。 基于以上分析,公共经济学的一般分析框架可描述为:先以市场效率(帕雷托效率)和福利经济学基础入手;再分析市场失灵问题,包括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对称信息、自然垄断、公平、稳定等问题;随后重点分析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提供的局部和一般均衡模型等各种公共产品提供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直接民主:各种投票理论和规则、间接民主:利益集团和寻租问题);随后针对公共支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各具体项目的考察以及支出成本收益和支出政策的研究)、公共收入(税收原则、税收负担、税收转嫁、公债以及最有税制问题和税收结构问题)和公共规制等问题进行展开分析;最后涉及公债、财政分权、预决算管理等问题。这是我理解的公共经济学的一般性的分析框架,由于公共经济学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其学科内容还很难清楚地界定,因此以上框架只能基本涵盖主要或主流公共经济学所涉及的内容,而对某些深入具体的公共经济问题可能有所疏漏。二、对各类型公共经济学教材或专著的比较和认识 现在中国出现的公共经学方面的著作主要有两大类、四种类型: 第一类是国外编著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又分为有中译本的和英文原版的两种类型。一般而言,有中译本的国外教材或专著是比较经典的、主流的、名家所著的或国外普遍流行的教材或专著,如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加雷斯·迈尔斯的《公共经济学》、布朗和杰克逊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等;而我国发行的英文原版的教材或专著则一般是以作为辅助性或扩展性的阅读材料来使用的,如约翰·利奇的《公共经济学教程》等。 第二类是国内编著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其中也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国外主流教材的逻辑体系框架为基础,将经典理论以中国的语言方式表达出来,重点在于对西方主流思想的引进,较少的涉及中国的具体国情和公共经济实践,较注重一般理论的介绍,如大多数国内编著的公共经济教材;另一类是立足于中国实践和具体国情,结合国外的经典理论来分析中国的公共经济的现状和发展问题,在体系和内容上都与国外教材有很大不同,有很大的原创性,如吕炜教授所著的《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和王延杰所著的《中国公共经济理论与实践》等。 下面分别以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约翰·利奇的《公共经济学教程》、杨志勇、张馨的《公共经济学》和吕炜教授的《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为例来介绍四种不同类型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 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一本较正统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教材,遵循了一般性的分析体系框架,对大多数公共经济所涉及的内容进行了详细、深入的阐述。同样从福利经济学入手,引出市场失灵和公共经济存在的必要;然后着重对公共收支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用了很多章节对许多具体的支出和收入项目进行了展开分析,使这一部分成为了全书的重点;最后以深层次问题为名对财政联邦制、财政分权和赤字财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没有对公共规制方面的内容加以分析论述。在分析的体制背景上,本书完全以美国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民主体制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是一部市场化和民主化背景下的公共经济学著作。在分析方法上,本书也是深入浅出,运用了大量的图表和专栏案例等方式对问题进行了阐述,较少的运用数理推导的方式。因此本书体系完整、内容翔实全面、通俗易懂,是一本很好的公共经济学方面的教材。 约翰·利奇的《公共经济学教程》在体系框架和内容侧重上与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有一定的差别,侧重于由福利经济学两条定理的局限出发来分析公共经济问题,用较多篇幅分析了市场交换和市场失灵问题,如公共产品、外部性、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信息等问题都以整篇多章的形式来展开论述。同时对税收和再分配问题也有较多论述,也涉及了公共规制问题,但基本没有系统的论述公共支出问题。在分析方法上较多的运用了数理分析和代数的方法,但难度相对较低,不需要许多数理知识就能看懂。这本书在内容和体系框架上与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有很大的互补性,对某些斯蒂格利茨的《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没有涉及或较少涉及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是一本深入扩展和辅助阅读的好教材。 杨志勇、张馨的《公共经济学》基本以国外正统公共经济学框架为基础,体系较完备、内容几乎涵盖了现阶段公共经济学研究的所有领域,内容多是介绍性的,比较通俗易懂,但某些问题过于简单,没能深入展开把问题讲清楚。分析方法上,多以论述为主,数理推导证明较少,或有一些也不规范、严谨,看起来比较费劲。在所关注的实践对象上,多以中国实践为例,使读者能更易理解,但所关注的只是从西方理论框架下中国相应问题的一些方面,没有系统深入地分析中国公共经济问题的现状和发展问题,没有过多地考虑中国体制上的特点和差异。总体上看,更像是一本西方公共经济理论的理论综述。但对于初学者而言,是一本不错的入门教材,对许多公共经济学的基本问题都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了简单介绍。吕炜教授的《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是一本以全新视角研究和探讨中国公共财政和中国公共经济问题的著作。本书取名虽为公共财政,但所涉及的内容与众多公共经济学方面的著作几无差异。这本书以西方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立足中国经济转轨实践的宏观背景,在探讨了不同体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情况下的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本书在内容和体系框架上以一种循序展开的分析框架论述了中国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问题的定位、结合公共财政发展的一般规律考察了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转轨国家,以及中国的公共财政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并且紧扣中国经济转轨实践探讨了经济体制的市场化与财政体制公共化两个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问题,最终以大量的实践数据比较分析了国际间的公共财政实践问题。在分析方法上,运用了大量的实证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公共经济问题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述。 我认为西方著名学者的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学教材和著作多是以西方政治社会经济体制为背景来研究公共经济问题,其对公共经济问题研究的框架体系主要是涉及西方成熟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经济问题,而较少的涉及不同体制、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情况下的公共经济问题。因此,西方学者对于公共经济问题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可以借鉴,但在具体的内容和所应关注的问题上,我们应该更加以中国经济转轨的宏观背景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而当前大多中国学者所编著的关于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方面的著作多是直接以西方学者研究分析的理论框架为基础,简单的以案例或小结的形式涉及一些中国的类似问题,但没有真正立足中国经济转轨实践,从中国背景去研究考察中国的公共财政和公共经济问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上述各种类型的公共经济方面著作的代表的特点作出以下的一些判断: 特点著作 难度 体制背景 分析方法 内容、体系 著作性质 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 较易、较少数理证明 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社会 规范分析,多图表和专栏,较少数理推导 正统,侧重公共收支的分析 主教材 约翰·利奇:《公共经济学教程》 有数理推导、但不需太多数理知识 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社会 规范分析,多数理、代数和图形 与主流互补,侧重对市场失灵问题的分析 辅助教材 杨志勇、张馨:《公共经济学》 通俗易懂、但部分章节介绍过于简单,难以理解 成熟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社会,但引入一些中国案例 规范分析,多引用国外数理推导,多专栏、图表 较为全面、按主流框架展开,但没有深入分析 入门教材 吕炜教授:《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 有学术论文性质,需认真体会 以不同体制为背景,着重强调了中国的转轨体制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结合,较多数据与图表 不同于一般体系,侧重不同体制比较分析,立足中国实践 学术专著扩展阅读 对其他教材特点的一些看法: 加雷斯·迈尔斯的《公共经济学》:较多数理证明和推倒,属于中级难度,涉及内容和问题较深,需较强的数理和微观经济学基础。 布朗和杰克逊的《公共部门经济学》:内容介于中级与初级之间,需一定的数理和微观经济学基础,涉及内容较为正统,但偏重于税收问题。 拉本德拉·贾的《现代公共经济学》:属于中级教程,有较多的数理推导和证明,内容正统和主流。 阿特金森和斯蒂格利茨的《公共经济学》:属于中级教程,版本较老,内容主要关注了税收问题而忽视了公共支出问题。 但上述四部教材都不涉及公共规制问题。
㈣ 公共部门经济学的全体一致性原则的特征
1. 路灯是典型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而严格意义上的公共物品具有非竞用性和非排他性。非竞争性是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享用并不影响另一个人的享用,而排他性是对公共物品的享用无须付费。 公共物品的非竞用性特点说明,尽管有些公共物品的排他性可以很容易被发现,但这样做并不一定有效率,依照有效率的条件,厂商的定价原则应该是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如果路灯由私人部门提供,它们会索要等于边际成本的费用。使用路灯的边际成本接近于零,那么厂商的价格也应该等于零,结果私人不可能供给这些产品。 公共物品的这种性质,使得私人市场缺乏动力,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政府的运行机制和市场的运行机制是不同的。政府主要是通过无偿征税来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征税是可以精确计量的,而公共物品的享用一般是不可以分割的,无法个量化。 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征,它的需要或消费是公共的或集合的,如果由市场提供,每个消费者都不会自愿掏钱去购买,而是等着他人去购买而自己顺便享用它所带来的利益,这就是经济学的“免费搭车”现象。 所以,市场只适于提供私人产品和服务,对提供公共物品是失效的,而提供公共物品恰恰是政府活动的领域,是政府的首要职责。政府经济学关心的问题,是政府提供公共物品与市场提供私人物品之间的恰当组合,以及政府提供公共物品所花费的成本和代价,合理地确定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财政支出的规模。 因此,公共物品的本质特征决定了政府提供的必要性。 自来水一方面是一种公共资源,另一方面自来水公司又具有垄断性质,其产品定价主要由政府制定。 1)公共资源是指自然生成或自然存在的资源,它能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享受的自然物质与自然条件,这些资源的所有权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所有的基础条件。 在经济学上,所谓“公共资源”是指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自然资源:一是这些资源不为哪一个个人或企业组织所拥有.二是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资源.这两个条件决定公共资源具备了“竞争性”的特点,但同时却不具备“排他性”的特征。 和公共物品类似,公共资源品可以付费使用,但有效利用还需要政府给予一定补偿。 2)水是关系到人们正常生活的重要产品。作为垄断厂商的产品,我国自来水价格主要由政府定价。其价格低于其生产成本,企业要生存,必须获得正常利润,所以,国家需要对自来水低于成本的部分给予补偿。这就是自来水公司应该从政府中得到的津贴。 (本题关键在于认识公共物品、公共资源、垄断产品价格管制问题。) 2. 污染具有外部性。 外部性 (externality) 指由于市场活动而给无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换种说法:外部性就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担,也即行为举动与行为后果的不一致性。 外部性又可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的是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对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强加了成本或赋予利益的情况。 控制污染可以采用直接管制、损失赔偿与征收浓度费等办法, (1)方法不同:直接管制是由一个制定规章制度的机构制定空气和水等等的质量标准,必要时通过法院强制执行这些标准。损失赔偿可以进行立法环境立法,强制污染者必须赔偿他们的受害者。征收污染浓度费是对每个污染源根据排放废物的容量和毒性收税。 (2)优缺点不同:直接管制在达到环境标准之前,必须执行浓度限定的方法。损失赔偿的优点是不需要一个大的制度规章的官价机构,缺点是法院的担子大大加重了,更大的困难是减低空气和水的污染来源很多,每一个来源的损害责任很难评价。 征收污染浓度费有自我督促的作用,对发现新的和花钱少的减低污染的办法,提供了经济刺激,技术的可能性范围极广,不大需要政府机关了解污染控制的一切技术可能性,了解每一种可能性的费用如何,以及把浓度费定在某一水平上最好。 所以对以上三种污染控制办法进行比较,政府单纯行政控制的办法往往是效果不甚理想的,而采取污染手段或许会有较低的成本与较好的绩效,如果政府采取通过价格机制的问题办法,可能会有比较理想的效果。 (后面部分你可以自由发挥,本题关键在于认识污染的外部性问题,这是前提,否则说得再多也是没有用的。)
㈤ 财政学、公共财政学、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经济学、政府经济学是否存在区别为什么
财政学和公共财政学在目前的角度来说是一个东西。在目前的提法之中,财政是为公共服务的财政,而非为某一些行业或者说是某一些利益集团服务的财政,所以是为公共财政。从学科划分上来说,在国际上财政就是(public finance) 也就是中文翻译的公共财政,意只这个学科是转为公共需要而进行资金融通提供服务的学科。而中国专门新辟一个公共财政的概念出来是为了和以前的计划经济时期的调拨国民经济资源的财政以示区分。
所谓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是指以研究政府行为对于经济影响的经济学。相关的话题有政府行为对于经济的效率和公平的影响,以及政府行为对于价格产量之间的影响。其研究的视角首先定位为经济学,其次才是公共的部门的经济学。其与财政学(public finance)的区分在于,财政学是研究如何为公共部门的活动、服务以及提供的产品进行资金的融通。
政府经济学(government economics)、公共部门经济学(public sector economics)就公共经济学(public economics)的其他叫法。
国家财政是指国家或者说政府对于为提供公共服务、进行公共服务或者提供公共产品而进行的资金的融通。网络中的定义是国家为了维持其存在和实现其社会管理职能,凭借政权的力量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活动。国家财政这种提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定义,在国际上没有很好的对应。在这里我只能给你按照网络的定义进行解释。
家计财政(household finance)是为了家庭的开支和需要进行的资金的融通和安排。与以上的区别在于家计财政的主题是家庭而非国家。
请问楼主是要靠哪里的财政学的研究生?不同学校或者同一学校不同学院之间的财政学偏向会有不同,教授们希望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所以如果你能够给出考的地方也许我能够给出更加精确的答案。
㈥ 求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的PDF版或者txt版
附件已上传,有问题追问,及时采纳
㈦ 公共财政 ,公共经济学 ,宏观经济三者关系
1、学科有来交叉。
2、公共财政:是自指国家(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于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分配活动或经济行为。以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口径界定财政职能范围,并以此构建政府的财政收支体系。这种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构建的政府收支活动模式或财政运行机制模式,在理论上被称为“公共财政”。
3、政府经济学也被称为公共经济学或公共部门经济学。所谓公共部门是指政府及其附属物,公共部门的行为,集中体现和代表了政府的行为。虽然政府与企业、家庭一起共同参与国民经济,但其行为方式和目的却是不同的。政府经济学就是经济学中专门研究政府经济行为、政府与私人部门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政府经济活动特殊规律性的科学,“是论述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如国有企事业)的存在意义和行为,回答政府必须做什么以及应该怎样做的学问”。
4、宏观经济学,是使用国民收入、经济整体的投资和消费等总体性的统计概念来分析经济运行规律的一个经济学领域。宏观经济学是相对于古典的微观经济学而言的。
㈧ 公共部门经济学习题
1.公共产品非排他性:
你想问的应该是“非排他性”吧,因为公共产品是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部分准公共产品(公共道路和公共桥梁就是属于这种类型,受特定的路面宽度限制,甲车在使用道路的特定路段时,就排斥其他车辆同时占有这一路段,否则会产生拥挤现象。)具有不充分的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产品在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利益不能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所专有,要将一些人排斥在消费过程之外,不让他们享受这一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例如消除空气中的污染是一项能为人们带来好处的服务它使所有人能够生活在新鲜的空气中要让某些人不能享受到新鲜空气的好处是不可能的。
例如,一国的某些公民对国防的利用,不会排斥另一些人对它的利用,也不可能把一些人挡在国防之外,这就是非排他性。
2.包括公共消耗性支出和公共转移性支出。
公共消耗性支出: 国防支出 、公共教育支出 、 公共保健支出、公共投资支出、政府采购制度 。
公共转移性支出 :主要内容是社会保障支出和财政补贴。
3.政府纠正外部性常用的办法主要是通过提供公共产品来纠正外部性。除此之外政府还可以通过运用其政治权力向产生外部成本的有关企业和个人进行罚款或征税或者使用财政手段对产品具有外部收益的企业提供补贴以及对产品存在外部成本的企业提供补贴以供其改善生产设施。政府还可以通过实施公共管制以限制企业产生外部成本的行为等。 例如,政府对产生污染的企业征税、罚款等是纠正外部性的一个方式。
理解公共产品需要注意的地方:
1.即使每个人消费该产品的数量都一样也不能要求所有人对这种消费的评价都相同。
2.公共产品的划分取决于市场和技术条件不是绝对的。
3.公共产品不止是物品可能是服务或其他。
4.私人产品并不一定完全由私人部门来提供,公共产品也并不一定必须由公共部门来提供。实际上许多私人产品是由公共部门提供的——政府提供竞争性产品
5.公共部门提供某产品并不一定必须由公共部门来生产这种产品。
㈨ 公共部门经济学主要学什么
楼上讲的不对!公共部门经济学是一个基础课,底下不会开其他课程
公共部门经济学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课地位。本课程分析了市场失效、政府失效及政府在公共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㈩ 求《公共部门经济学》中文版,原版是Joseph.E.Stiglitz编写的教材《Economics of the Public Sector》
可以到人大经济论坛找一下,那里的经济类资料比较全,进入论坛之后用页面上方的搜索工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