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

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

发布时间:2020-11-25 02:48:41

『壹』 英语高手我的论文是浅谈小学生英语口语的培养 要先写开题报告 那个文献综述怎么写啊

原则上是的,但是各个学习哦可能在一开始开题的时候不会这么要求。不过如果你参考的是中文书目的话,只写中文就可以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课程,在里面也可以学到多的东西,而且你也可以成为宣传员的。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三、注意事项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⒈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⒉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⒊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⒋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文献综述范文之一

制度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理论综述

摘要:
关键词:(略)

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制度的起源、制度变迁与创新、国家制度供给一起被称为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四大支柱”,而且,在很大意义上,制度的起源、变迁与创新、供给与需求都与经济发展和增长相关。从结论上说,有效率的制度促进经济增长和发展;无效率的制度会抑制甚至阻碍经济增长和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回瞻
1.马克思经济增长理论中关于制度的论述
马克思认为,没有抽象的生产,也没有离开制度(马克思的提法是生产关系,实质上就是制度)的生产力及其发展。生产力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中组织和运行的。先进的生产关系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落后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一个持续一定时间跨度的相对稳定的生产关系(制度框架)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相应发展的制度“空间”,这对许多经济学家研究制度与经济增长和发展关系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示。
2.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主要流派的论述
(1)模型派
他们认为:社会经济的增长或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配置、叠加和质变的结果。他们将各种增长要素作为自变量,把经济增长(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人均收入等表示)作为因变量,确定函数关系,建立各种经济增长模型,解释经济现象。最著名的有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即索洛=斯旺模型)以及卡尔多、罗宾逊、帕西内蒂等人倡导的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这些经济增长模型实质上只是说明了长期经济增长与短期、中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力求使得产出决定的总需求的增长要与生产产品的总生产能力匹配,逐渐强调了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忽视了制度因素的作用。
(2)结构派
他们认为,经济增长和发展既是一国经济量(总量与均量)和能力的增长与扩张过程,也是一国经济结构的转换过程。主要有刘易斯等的“二元结构论”;纳克斯的“贫困循环论”;由“投资不可分性”而产生的罗丹的“大推进论”;钱纳里等人主张的“发展型式”理论;以及“两缺口理论”,以及“平衡与不平衡增长”的理论等等。在这一流派中,已经隐含着制度这一因素和背景。其中,刘易斯的“二元结构”理论尤为明显。因此,有人甚至将刘易斯划为新制。
(3)阶段派
代表人物是罗斯托,他将经济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为起飞准备条件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不难看出,制度背景的框架越来越明显。
(4)因素派或起源派
这一流派中,丹尼森将经济增长的因素划分成为两大类:生产要素投入量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细分为八个方面,(有人归纳为7个)即:使用的劳动者的数量及结构;工作小时;使用劳动者的教育程度;资本存量的规模;知识的状态;分配到无效使用中的劳动的比重;市场规模;短期需求压力的格局和强度。
丹尼森在1967年出版的《为什么增长率不同:战后几个西方的经验》中利用了因素分析方法。习惯称为丹尼森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引发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各个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可以通过模型进行计算,但是,是什么原因(因素)将这些因素的潜在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第二个问题:将应该计算的因素计算之后,仍然存在“剩余”或“余值”,即所谓“剩余溢出”,那么,这些“余值”应该归入到哪个因素?
而库兹涅茨强调需求结构的高改变率对现代经济增长中生产结构的高转换率影响巨大。它会引起创造新产品的技术高新与发明,促进新产业的形成与发展,最终促进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速度。
(5)新增长理论派
主要有罗默的“收益递增经济增长模式”;卢卡斯的“专业化人力资本积累增长模式”;鲍依德的“动态联合体资本增长模式”;阿温杨的“创新与有限度的边干边学模式”等等。这些理论不仅将知识和人力资本因素引入经济增长模式,更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长理论确认了制度与政策对经济增长的重要影响,并总结出了一套政策来促进经济发展,例如,支持教育;刺激物质资本的投资;保护知识产权;支持研究与开发工作;实行有利于新思想形成并在世界范围内传递的国际贸易政策;避免政府在市场上的大的扭曲等。
(6)劳动分工演进派
杨小凯为代表的这一学派首先指出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的先天不足,即,将社会的产业结构或分工状态当作固定不变的因素,然后研究资源在其中的最优配置,然后构建了分工演进模式解释经济增长。他们认为,当人们经验不多时,生产率低下,因此付不起交易费用,人们只有选择自给自足。通过实践学习,生产率提高,能够付得起交易费用,因而,人们开始选择高一级的分工与专业化水平。而这种通过专业化学习会加速学习速度,从而可以支付更高的交易费用。这个正反馈(良性循环)将使劳动分工自发地演进。分工之所以能提高生产力正是因为专业化造成了某种信息不对称,卖者对于自己生产的产品知之甚多,而作为买者却知之甚少。
杨小凯等人的分工演进理论模式给我们有两点启示:
启示一:促进分工与交易以及知识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和发展极为重要。
启示二:一国的制度创新,应当朝促进分工、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方向发展。
(7)“反增长”或“零增长”派
以米多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认为人类经济增长和发展付出的代价太大,因此主张反增长或增长价值怀疑论;米多斯将人口增长、粮食供给、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5大因素连接成为一个“反馈回路”,建立了“世界末日模型”。为了避免世界末日来临,就必须使主要的经济增长因素实现“零增长”,因此,该理论被称为“增长极限论”或“零增长论”。
二、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论点
1.诺斯的观点
(1)制度和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关系
新制度经济学派对制度与经济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是诺斯。他关于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的核心论点简明扼要,即,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是制度因素,一种提供适当的个人刺激的有效的制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而在制度因素中,财产关系的作用最重要。其依据是,在传统经济学中,市场的运作被假定为完备的信息、明确界定的产权条件和零成本的运行过程。人们在市场交易的过程被过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的操作,就连为达成交易而搜寻信息的费用也不存在了。在这一模式分析逻辑下,其它一些协调组织与组织经济活动的“制度”和“组织”被看成无足轻重。如果用传统经济学分析方法无法解释1600年到1850年海洋运输业在技术上并无多大进步的情况下,生产率却有较大幅度提高的现象。因此,制度因素不可忽视。制度的功效在于通过一系列的规则来界定交易主体间的相互关系,减少环境中不确定性和交易费用,进而保护产权,增进生产性活动,使交易活动中的潜在收益成为现实。
诺斯指出:制度环境是一系列用来确定生产、交换与分配的基本的政治、社会、法律规则,制度安排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规则,而制度本身是“一整套规则,它遵循的要求和合乎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用以约束个人的行为。”也就是说,制度不同于体制,它是一系列被制订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制度框架约束着人们的选择集。既然这些规则不仅造就了引导和确定经济活动的激励系统,而且决定了社会福利与收入分配的基础,那么,制度结构在静态上就决定了一个经济实体及其知识技术出路的增长率。诺斯认为:许多经济学家将创新、规模经济、教育、资本积累和知识进展等等归入经济增长的原因,其实就是经济增长本身。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真正原因是制度的变迁。制度变迁是从均衡到不均衡又回到均衡的过程。在各种因素使潜在的外部利润在现有的制度安排下无法实现时,新的制度就有可能建立以降低成本。他认为,除非现行的经济组织或制度安排是有效率的,否则,经济增长不会简单发生。进而,诺斯对制度的供给与需求进行了分析,当制度的供给与需求相一致时,达到制度均衡。这种制度均衡的实现条件是制度供给者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据此,诺斯提出了构建有效率的新制度的基本(理想)标准或原则是使得新机制(制度)下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相等或接近。
(2)国家在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国家并非“中立”的,国家决定产权结构,而经济增长有赖于明确的产权,但在技术和现有的组织制约下,产权的创新、裁定和行使代价都极为昂贵,因此国家作为一种低成本的提供产权保护与强制力的制度安排应运而生,以维护经济增长和发展,并最终对造成经济的增长、发展、衰退或停滞的产权结构的效率负责。
(3)意识形态理论
意识形态的特征有三个:
第一,意识形态是节约机制,通过它,人们认识了他们所处环境,减少了“试错”成本。
第二,意识形态会通常与个人观察世界时对公平、公正所持的道德、伦理评价交织在一起,也就是说有时会在相互对立的理论和意识形态中作出选择。例如,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评价等。
第三,当人们原有的观念或经验与意识形态不符时,他们就会改变试图其意识形态,来发展一套更加适合其观念或经验的新的理性选择。
因此,意识形态是影响制度安排和经济变化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2.国际经济增长中心的最新研究表明:
(1)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着维持经济增长和提高经济效率两大难题,而问题的根源在于基本制度框架,例如,寻租。
(2)制度安排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首先,制度通过影响信息和资源的可获得性、塑造力以及建立社会交易的基本规划而扩展了人类的选择,即经济发展的目标。其次,制度“矫正价格”的努力成效,即对经济发展的基本的和长期贡献。再次,尽管技术创新会推动经济发展,但在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依赖于促进创新、界定产权和契约关系或分担外在风险的各种制度安排。
(3)从制度的供给与需求方面研究,制度创新需求产生于经济中无效率的增多、技术变化、市场特征以及确立个人与集团维护自身利益方式的立法秩序;而制度供给依赖于立法秩序、制度设计成本及寻找可选择目标的知识基础。因此,发展中国家必须确立以立法秩序为核心的制度环境,塑造市场力量以驱动创新。
(4)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发展中国家,根本问题是缺乏发展市场经济的制度背景。如法律和秩序、稳定的道德、产权的界定、人力资本的供给、公共品的提供、支配交易和分担风险的法规等。因此,在发展中国家,如何使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制订一套公开、透明的规则体系,防止寻租、以权谋私和欺诈行为,为市场经济运作制造出公平合理的制度环境,才是实现市场经济顺利转型并高效运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三、简单的评述及问题
1.诺斯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的框架,把制度作为经济增长的内生变量,应用现代产权理论说明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指出制度变迁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使制度研究和分析更加成熟,对经济学发展作出了贡献。
2.新制度经济学派方法的应用的影响越来越广泛,许多原来对制度不以为然的经济学家广泛地吸收和利用了新制度经济学家们的分析方法,普遍认为,解决经济发展问题,不仅只关注资本积累、技术引进、资金筹集、产业结构优化、就业的改善等等纯经济方面的因素,而更加应该将注意力放在制度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促进或阻碍作用上。
3.将制度因素纳入经济增长和发展问题研究的范围内,大大扩大了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视野,而研究对象也由以前的以资本主义发展中小国家或地区为主转向发展中的大国。
4.几个应当深入研讨的问题
(1)在许多人看来,制度仍然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将制度因素进一步量化。
(2)既然制度变迁在经济发展中非常重要,怎样才能加快制度变迁的步伐,促进经济的发展。
(3)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获取已经非常容易,那么,新制度经济学派的理论基石之一的交易费用的地位是否会动摇。
新制度经济学派的许多观点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所接受,其影响力也越来越大,但上述这些问题仍然困扰着新制度经济学派及其追随者,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参考文献】
[1][美]道格拉斯C诺斯,陈郁、罗华平等译:《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2][美]科斯、诺斯等:《财产、产权与制度变迁》[M],上海三联书店,1991
[3]国际经济增长中心V奥斯特罗姆和D菲尼,H皮希特编,王诚等译:《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问题与选择》,商务印书馆,1992
[4]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对制度的经济分析》[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
[5]林毅夫:《再论制度、技术与中国林业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M],中国发展出版社,1999
[7]李悦:《产业经济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8]罗斯托:《从起飞进入持续增长的经济学》[M],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9]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M],商务印书馆,1985

『贰』 建国60年的几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从经济学角度来说。

古典经济学将经济增长的源泉归结为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进步,而制度经济学对此提出了全新的观点。
制度经济学:认为资本积累、技术进步等因素与其说是经济增长的原因,倒不如说是经济增长的本身;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制度的变迁,一种提供适当个人刺激的有效产权制度体系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诺斯,1994)。他们认为经济增长的根本原因是交易费用的降低,而降低交易费用的关键在于制度变迁。现代经济增长中的许多新问题,如公共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经济市场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等等,都在制度经济学理论中找到了解释。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道理,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可以理解为,在目前的制度体系下,不能通过制度变迁带来帕累托最优的情况下维持原来的制度是最高的方法。(实践证明,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下xx制度可能是合理的...)
关于制度、制度变迁的理论建议参考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或者北大出版的 卢现祥《新制度经济学》。

『叁』 世界各国的大学有没有把制度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授的

据我所知单单把“制度学”作为一门学科教授的在中国的大学中还没有。
但是有其他以“制度学”结尾的学科,比如“新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财务制度学”等等。。。。。。。。
一个社会中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比较重要,如果您想认真学习一下有关制度制定方面的学问,我建议您不妨先从法律制度以及经济制度入手,而这方面的书籍也很多。经济制度方面的书籍有:1、《话说企业家精神、金融制度与制度创新》, 张军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通俗易懂,作者提出了很多具有启示性的问题,而且作者分析问题的角度也很值得我们学习.

2、《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 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翻译的都是一些制度经济学的重要论文.

3、《社会契约论》, 卢梭 著

4、《经济体制的比较制度分析》, 青木昌彦&奥野正宽 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这些书“超星”上都有)
5、《新制度经济学》---论文集,与<<财产权利与制度变迁>>有重合

作者:埃瑞克.G.菲吕博顿 鲁道夫 页数:433 出版日期:1998年11月第1版

6、《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 产权经济学——一种关于比较体制的理论》-----比较体制视角,可能比较适合中国人联系实际

作者:(南)斯韦托扎尔.平乔维奇 页数:237 出版日期:1999年3月第1版

7、《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 契约经济学》————论文集,此系列应通读

作者:(美)科斯 哈特 斯蒂格利茨 页数:459 出版日期:1999年3月第1版

8、《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通俗易懂,但是一些概念和观点需要结合其他文献才好把握

作者:[德]柯武刚 史漫飞著 韩朝华译 页数:17 出版日期:2000年11月第1版

9、《新制度经济学》————严重推荐!极品,脉络清晰,难得的是一方面从经济学说思想史角度非常严谨,另一方面作者在必要的地方对冰岛从经济史角度对进行考察,读这本书可能更能理解张五常在新制度经济学发展中的位置。罗波,要从制度角度分析意识形态此书不可不读!

作者:[冰]埃格特森著 吴经邦等译 页数:356 出版日期:1996年10月第1版

10、《新制度经济学名著译丛 反托拉斯经济学——兼并、协约和策略行为》---- Williamson的书都应该看看,不过那本资本主义制度好象没有中译本?
作者:[美]威廉姆森(Williamson,O.E.)著 张群群 黄涛译 页数:501 出版日期:1999年3月第1版

11、《西方新制度经济学 发展文库》

作者:马洪 孙尚清 页数:280 出版日期:1996年2月第1版

12、《没有规矩不成文圆:新制度经济学漫话》---通俗读物,许多书店都可以买到,不过我没有读过
作者:王跃生著 页数:17 出版日期:2000年9月第1版

13、《新制度经济学的奠基人——科斯评传》---从其学不可不知其人
作者:易宪容著 页数:278 出版日期:1998年12月第1版

14、《制度经济学派》————这是我最开始读的制度经济学读物,书薄,读起来很省力,特色之处是有关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容
作者:傅殷才 页数:235 出版日期:1996年4月第1版

15、《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如果找不到埃格特森那本,读这个也可以——埃格特森那本现在市面上已经没有卖的了
作者:卢现祥 页数:280 出版日期:1996年2月第1版

16、《现代产权经济学》----中国学生入门必读书
作者:张军

17、《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经济史理论》—好书
作者:[英]约翰.希克斯著 厉以平译 页数:154 出版日期:1987年7月第1版
18、《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作者:[美]道格拉斯.C.诺思 厉以平译 页数:251 出版日期:1994年12月第1版

19、勒帕日:美国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北京大学,1985;

20、奥斯特罗姆等:制度分析与发展的反思,商务印书馆,1992;

21、张宇燕:经济发展与制度选择,中国人民大学,1992。

周其仁给学生开列的书单(转自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网站)
必读教材
Furubotn G. Eirik and Rudolf Richter. 2000.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Theory, The Contribution of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读物
Pranab Bardhan, 1991.”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Theory: A Brief Critical Assessment.” J of World Development.
Alchian, A. 1950. "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 J of Political Economy, June 1950.
Milton Friedman, “The Methodology of Positive Economics,” in Essays in Positive Economic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53.
*张五常,1990。“关于新制度经济学”,见科斯等编,《契约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版,第3章。
Coase, R.H. “The Lighthouse in Economics”, J of Law and Economics, V.17, N. 2(Oct. 1974).
周其仁,1996.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2002年版。

Property Rights

Alchian, A.A. “Property Rights”, pp1101-1104.
张五常:《卖橘者言》,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巴泽尔: 《产权的经济分析》,上海三联1997年版。
Macfarlane, Alan. 1978. The Origins of English Indivialism: The Family, Property and Social Transition, Oxford: Blackwell Press.
Ostrom, E. Governing The Commons, Cambrige University Press.

Exchange and Market

张五常:“失传的价格理论”,复印资料。
汪丁丁, “近年来经济发展理论的简述和思考”,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91页。
Greif, A. 1993. "Contract Enforceability and Economic Institutions in Early Trad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83, No.3.
克莱因和莱弗勒:“市场力量在确保契约绩效中的作用”,见陈郁编,《企业制度和市场组 织》,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69-205。
巴泽尔:“考核费用和市场组织”,见陈郁编,《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上海三联书 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06-239页。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 1988. Law and Economic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Chapter 6-7. (考特和尤伦著, 张军等译. 《法和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4年)。

The Firm and the Entrepreneur

Knight, F.H. 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Harper & Row (1965).
Coase, R.H. 1937. "The Nature of the Firm", In The Firm, the Market, and the Law.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8).
Coase, R.H. “The Nature of the Firm: Meaning”, in O. E. Willianmson and S.G. Winter(ed.) pp48-60.
Demsetz, R. 1995. The Economics of the Business Fir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企业经济学》,2000版)。
陈郁编:《企业制度和市场组织》,上海三联出版社1996年版。
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上海三联1995年版。
周其仁:〈产权与制度变迁〉,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Up level of Exchange

Demsetz, H. 1969. "Perfect Competition, Regulation, and the Stock Market," In Efficiency Competition and Policy, pp225-241.
布罗代尔:《资本主义论丛》,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版。
J.Bradford De Long, "Did J.P.Morgan's Men Add Value? An Economist's Perspective on Financial Capitalism," in Peter Temin, ed., Inside the Business Enterprise.
North and others. “Constitutions and commitment: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governing public choice in seventeenth-century England”. Pp134-165.
汪丁丁:“哈耶克’扩展秩序’思想初探”, 汪丁丁:《在哲学和经济学之间》,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6年版,第201-246页。

Monopoly, Regulation and Regulatory Reform

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第二、三部分。
North, D.C. 1990. Institutions, Institutional Chang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Kip Viscusi and others. 2000.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 Chapter 10-12. The MIT Press.
*史普特:《管制与市场》,导论和第I篇。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年版。
《制高点》第4章,第8章、第12章
艾伦。加特,1999。《管制、放松管制和重新管制》,经济科学出版社。
张宇燕,1996。“国家放松管制的博弈”,见张曙光编:《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版。
周其仁:《数网竞争》,三联书店2001年版。

法律制度方面的书籍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详细目录:
上部科技法律与科技法律制度
第一章科技基本法律制度
第二章科技管理体制
第一节世界主要类型科技体制比较
第二节中国科技体制的形成
第三节中国现行科技体制存在问题
第四节中国科技体制改革
第三章科技成果转化法律
第一节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概述
第二节农业技术推广法简介
第四章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第一节专利法概述
第二节商标法概述
第三节著作权法概述
第四节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及其适用
第五章科技市场法律制度
第一节技术合同法简介
第二节反不正当竞争法简介
第三节民法通则简介
第六章科技规范化管理法律制度
第一节标准化法简介
第二节计量法简介
第三节统计法简介
第四节产品质量法简介
第七章解决科技争议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行政处罚法简介
第二节行政诉讼法简介
第三节民事诉讼法简介
第四节国家赔偿法简介
第五节仲裁法简介
下部科技法律法规与政策
一、综合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
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
二、科技体制改革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的若干规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
关于深化科研机构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管理的若干意见(试行)
……
三、科技计划
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
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科技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
四、经费与财务
国务院关于科学技术拨款管理的暂行规定
关于科学事业费管理的暂行规定
关于印发开放实验室运行补助管理办法和评议细则的函
……
五、税收
关于高新技术企业如何适用税收优惠政策问题的通知
关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有关财务税收问题的通知
科学研究和科学用品免征进口税收暂行规定
……
六、条件与标准
科研条件建设“十五”发展纲要
全国地质资料汇交管理办法
实验动物管理条例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
……
七、高新技术产业化
国务院关于批准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有关政策规定的通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
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五”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暂行办法
关于加速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若干意见
……
八、科技机构与科技人员
国家分析测试中心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暂行管理办法
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
……
九、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施行修改后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过渡办法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行政执法办法
专利代理条例
……
十、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特殊标志管理条例
商标评审规则
驰名商标认定和管理暂行规定
商标专用权质押登记程序
关于申请商标注册要求优先权的暂行规定
……
十一、著作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
出版管理条例
音像制品管理条例
实施国际著作权条约的规定
电子出版物管理规定
关于制作数字化制品的著作权规定
……
十二、计算机软件及一联网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
软件产品管理办法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
……
十三、反不正当竞争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关于禁止仿冒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
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
……
十四、科技奖励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改革方案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实施细则
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办法
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
十五、科学技术普及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
2000-2005年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纲要
2001-2005年中国青少年科学技术普及活动指导纲要
十六、国际合作
关于参加国际科技组织的若干规定
国家科委关于“863”计划外事管理工作的实施细则
国际科学技术会议与展览管理暂行办法
……
十七、地方科技法律条例与制度
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甘肃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广东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河北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
……
十八、标准化计量和质量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军用标准化管理办法
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
国家标准管理办法
标准出版发行管理办法
……
十九、科技争议解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
二十、我国参加的有关科技方面的国际公约
米制公约
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组织法
南极条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读者对象:
读者对象
科委、科技厅(局)
发展计划委员会(科技处)、建设厅(局)(科技处)、教委(局)(科技处)、计生委(科技处)、交通厅(局)(科技处)、卫生厅(局)(科技处)、冶金工业(局)(科技处)、机械工业厅(局)(科技处)、水利厅(局)(科技处)、林业厅(局)(科技处)、轻工业厅(局)(科技处)、贸易厅(局)(科技处)、化学工业厅(局)(科技处)、农业厅(局)(科技处)、对外贸易厅(局)(科技处)、乡镇企业(局)(科技处)、技术监督局(科技处)、环保局(科技处)、粮食局(科技处)、广播电视局(科技处)、文物局(科技处)、公安局(科技处)
中国科学院各单位,各级科研院所(农业科研院所、林业科研院所、电力科研院所、水利科研院所、机械科研院所、化工科研院所、建筑科研院所、电子科研院所、通信科研院所、医药科研院所、工业科研院所等)
各大专院校科研处
各大中型企业科研机构等
各银行、电视台及部队科技处法律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法律 书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科技法律制度全集》

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书籍——劳动与社会保障管理规章制度全集

阅读全文

与新制度经济学卢现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