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学法 > 灾害经济学

灾害经济学

发布时间:2020-11-25 06:44:08

A. 灾害经济学的词条释义

灾害经济学研究灾害,但不是研究灾害的自然属性,而是研究灾害的社会属性,即灾前、灾时与灾后的社会经济关系。灾害经济学广泛吸收环境科学、生态学、灾害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营养,是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特别是与灾害学相互交叉、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灾害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一方面拓展了灾害科学的内容,使人们对灾害问题的认识添加了经济学分析视角;另一方面也使经济学在更为现实和客观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增强了在灾害背景下其对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的解释力。这对于人类认识灾害、处置灾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摘自:唐彦东《灾害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7参考文献 确定防治灾害的对策是一件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这一工作需借助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来进行。具体来说:(1)根据有关灾害的历史资料和灾变先兆,及时发现灾害孕育期和潜伏期,并采用积极的防范措施,尽力缩小源区的范围,减少灾害的影响程度;(2)当灾害暴发时,要及时做出减灾对策,将重点放在灾泛区;(3)在灾害持续期,要针对灾情趋于稳定这一现实,努力采取变害为利的措施,达到“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效果;(4)在灾害衰减期和平息期,要采取各种补救措施和防范措施。作为防治灾害的决策体系,除了各种有关的经济决策外,还包括行政决策和法律决策等。
——摘自《安全科学技术网络全书》(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B. 灾害经济学的《灾害经济学》商务版

书名:灾害经济学
作者:郑功成
市场价: ¥28 元
ISBN:9787100073851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0-11-01 第1版
2010-11-01 第1次印刷
开 本:32开
页 数:407页
类 别: 经 济 -> 财经管理 -> 经济学理论 重视灾害经济研究,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 绪论
一 灾害问题的实质即是经济问题
(一)灾害问题是相对人类社会而言的异常现象
(二)灾害是可以计量的经济损失
(三)经济因素是决定灾害问题的基本因素
(四)结论:灾害问题的实质即是经济问题
二 经济研究与灾害经济学
(一)经济研究与灾害问题
(二)建立灾害经济学的必要性
(三)中国对灾害经济问题的初步研究
三 灾害经济学的研究目标与任务
(一)灾害经济学的研究目标
(二)灾害经济学的基本任务
四 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五 灾害经济学的地位和基本理论框架
(一)灾害经济学的独特地位
(二)灾害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
(三)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第二章 四项基本规律
第三章 五条基本原理
第四章 灾害经济的宏观解析
第五章 灾害经济的宏观解析
第六章 灾害损失与经济补偿
第七章 减灾与经济效益
第八章 灾害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再版后记

C. 灾难经济学的初步发展

自然灾害经济学产生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个别学者开始关注自然灾害 经 济的影响以及其防范措施。在《信息与协调经济学的一个案例研究:天气预测系统》 一文中,Nelson 和 Winter(1964)确定了天气预报对卡车是否采取防水油布来遮盖 货物以避免雨水侵蚀的作用。虽然其研究重心放在这种日常决定上,但他们的模型 也 适用于自然灾害的其他形式。一个综合的灾害保险体系比政府直接补偿对经济发展 更 加有利,如 Kunreuther(1968)以及 Dacy 和 Kunreuther(1969)。虽然这些研究仅仅停 留在浅层次的预防措施,运用的模型也较简单,但是这些学者的研究具有开创性的 作 用。

D. 简述自然灾害经济学的基本规律

灾害将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史,那么自然灾害经济学必将长期存在和发展下去。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内容是消极的,但追求的目标是积极的。自然灾害经济学提供防范和控制各种灾害问题的经济方法和手段,为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更重要的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灾害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政府的政策取向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并使自然灾害管理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长期 经济制度。

结构性减缓措施
结构性减缓措施是减轻灾难的传统方法。Cohen和Noll(1981年)第一次解释了政府参与设立减缓措施标准的基本原理,说明利用 长期资本投资成本最小化的框架,可以设计一个最佳的建筑法规。基于这个模型,他们指出了所需信息的类型,这些信息可用来测算不同规模的地震发生的频率以及不同地方法规引致的损失。Authony Fish、David Fullerton、Nile Hatch和Peter Reinet(1995年)利用东海湾市政设施区(EBMUD) 旧金山水利系统的模拟模型得出一个大型的城市储水区如何应对干旱。他们发现将连续使用和水的市场定价结合起来,远比增加存储能力的标准结构性方法优越。Cornell和Tagaras(1986年)开发了联合可能性模型,在 风险收益分析的框架下,分析大坝修建失败的相互依赖性。在将自己的方法运用到三个研究案例时,他们发现事先同意项目的决定可能会在考虑了人的安全和上下游大坝之间断流的两个问题后而被否决。Lester Lave和Tunde Valvanyos(1998年)认为 风险收益分析可以有效地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加以运用。因为水纹专家可以利用数据和方法精确地预测到洪水流势的分布。因此,与其抵御极端罕见的大洪水,不如运用更多的可用基金来设计或重新修建大坝,减少中小型洪水应起的损失。这样利用有限的可利用资源,社会也可以得到改善。Kleindorfer,和Kunreuther(1999年)对完善建筑法规以及相应的风险基础保险政策的经济影响做了经验分析。他们构建了两个模型城市Oakland(地震区)和佛罗里达州Miami/Dade郡(飓风区),评估预期最糟糕的损失。对此,他们的建议之一是与长期 贷款相联系的减少 保险费,这些贷款可作为鼓励财产所有人采用损失抵御措施的一种方法。

E. 自然灾害经济学的概述

灾害保险与金融工具的选择
Shogren 和Crocker(1991年)对自我保护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既能减少潜在损失可能性,又能影响损失严重性的投资行为。各然保护措施包括进行必要的保护手段,如在地震多发区,人们对房屋建筑材料会有特别的要求。典型的个人保护措施的经济手段有灾害保险和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如灾害债券。关于灾害保险的研究都集中在为什么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不对巨灾提供保险,以及用以补充传统保险手段的金融工具如何赔付灾害损失等。Cummins,Doherty和A Lo(2002年)指出尽管看起来保险业有足够的能力为大型灾害提供赔付,但以保险行业目前的格局来看,这会引起大量的破产。对保险人而言,获得更大偿付能力的一个办法就是购买再保险。Kenneth Froot(2001年)提出再保险人面临融资的不完美性,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这能使他们向灾难保险索取超过精算基础价值的高额保险费。鉴于此,在贫穷落后的经济中,个人的灾害保险更加难以形成,政府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这一保险体系不仅包括了灾害来临时的饥荒救济,还应包括应急的公共就业以及失业保险、收入补贴等社会福利计划。资本市场通过灾难债券、远期和期权,对灾害风险提供保护的作用。Jerry Skees(2000年)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遭遇旱灾是面临食物不足的挑战时,应设计一种降水合同,合同规定如果缺乏降水,就对当地的农民给予偿付,偿付的数额应该是缺少的降水量的函数,而这可以由可靠的降水指数测定。然而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金融工具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萌芽阶段,学术界的探讨也主要集中于保险和国家财政补贴上,关于金融工具的引入问题较少有人提及。Paul Freeman(2001年)把金融工具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国有资产、政府在转移风险中期重要作用以及政府作为穷人的保护人这些情况下,并检验其应用效果。Freeman总结出风险套期保值工具在前两种情况下很有效,而对于第三种情况则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于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自然灾害经济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学术的研究没有止境。前述的研究成果是自然灾害经济学纵深发展的基础,近年来部分经济学家开始探讨发展中国家的灾害经济问题。发展中国家本身经济政治文化等发展存在许多问题,其经济活动的致灾性和社会经济系统的易损性,使其面临巨大自然灾害时表现出天然的脆弱性。一个国家的灾难往往对周边国家甚至对全球经济造成影响,而国际间的合作机制将有助于受灾国迅速从灾难中恢复。因此,发展中国家自身的灾害防治问题,以及如何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灾害的外部援助,将是灾害经济学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F. 灾难经济学的研究进展

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自然灾害经济学研究内容逐渐深入,关于灾害对经济 的 影响,不再仅仅停留在直接的经济损失,而是涉及到灾害风险损失通过交互式传递 而 产生的区域影响;关于防范风险的策略也逐步多样化,除了传统的购买灾害保险的 个 人保护措施外,金融工具的创新发展为灾害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的得到 了 前所未有的创新,许多学者开始将计量经济学分析方法运用到自然灾害经济学中来。 Carol Taylor West 和 David Lenze(1994)证明了标准的经济模型在处理灾害问题时 必须加以修正,因此他们对灾害损失 估算提供了一种计量经济学方法。
(一)灾害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灾害具有区域组合规律,它不仅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区域组合规律属 于 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区域影响分析的文献当中,大多是以投入产出模型为主。如:Rose,Benavides,Chang,Szczesniak 和 Lim(1997)说明了投入产出模型在综合工程模拟与调查数据方面可以更好地反映灾害条件方面的有效性,合 理的考虑个体行为与区域的弹性恢复能力能够避免对经济损失的过分估计,他们通 过 构建这个包含了空间特征的线性规划模型,解释了如果稀缺效用资源在地震过后能 通 过市场或者行政手段来进行理性分配以达到效用最大化的话,区域损失就能够极大 的 减少。 SungbinCho,PeterGordon,JamesMoore,Harry Richardson,Masanobu Shinozuka 和 Sthphanie Chang(2001)阐述了基础设施状况、交通网络与双区域投 入-产出(I-O)模型相结合能够更精确的测度灾害影响,发现高速公路系统的大量 冗 余可能是加利福尼亚南部的地震过后弥补其经济影响的因素之一。除此之外, Cole(1994)运用社会核算矩阵模型估计出灾害对区域经济的生产、家庭、政府、企业 等方面的综合影响,实际上,社会核算矩阵模型是投入产出模型的发展。
(二)个人保护措施
灾害保险与金融工具的选择 Shogren 和 Crocker(1991)对自我保护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既能减少潜在 损失可能性,又能影响损失严重性的投资行为。各然保护措施包括进行必要的保护 手 段,如在地震多发区,人们对房屋建筑材料会有特别的要求。典型的个人保护措施的 经济手段有灾害保险和不同种类的金融工具,如灾害债券。关于灾害保险的研究都 集 中在为什么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不对巨灾提供保险,以及用以补充传统保险手段的金 融 工具如何赔付灾害损失等。Cummins,Doherty 和 A Lo(2002)指出尽管看起来保险业 有足够的能力为大型灾害提供赔付,但以保险行业目前的格局来看,这会引起大量 的 破产。对保险人而言,获得更大偿付能力的一个办法就是购买再保险。Kenneth Froot (2001)提出再保险人面临融资的不完美性,拥有强大的市场能力,这能使他们向灾 难保险索取超过精算基础价值的高额保险费。鉴于此,在贫穷落后的经济中,个人的 灾害保险更加难以形成, 政府 必须发挥重要的作用, 建立一个可持续的社会保险体系。 这一保险体系不仅包括了灾害来临时的饥荒救济,还应包括应急的公共就业以及失 业 保险、收入补贴等社会福利计划。资本市场通过灾难债券、远期和期权,对灾害风 险 提供保护的作用。Jerry Skees(2000)认为:发展中国家在遭遇旱灾是面临食物不 足的挑战时,应设计一种降水合同,合同规定如果缺乏降水,就对当地的农民给予偿 付,偿付的数额应该是缺少的降水量的函数,而这可以由可靠的降水指数测定。然而 国内关于自然灾害金融工具的研究和实践尚处于萌芽阶段,学术界的探讨也主要集 中 于保险和国家财政补贴上,关于金融工具的引入问题较少有人提及。Paul Freeman(2001)把金融工具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国有资产、政府在转移风险中期重要作 用以及政府作为穷人的保护人这些情况下,并检验其应用效果。 Freeman 总结出风险 套期保值工具在前两种情况下很有效,而对于第三种情况则不容乐观,这主要是由 于 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
(三)建立对粮食的交换权利体系
199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玛蒂亚·森的权利的研究成果为灾害经济学提 供了新的研究视角,他提出交换权利一说。饥荒的发生与受灾某些行业群体的交换 权 利丧失密切相关,饥荒的发生可以用人们的“权利失败”来解释。萨赫勒地区减灾的 关 键问题是通过公共机构解决食物问题的脆弱性,确保每一个人的食物权利。这一权 利 不仅包括灾难期间的食物分配,而且还包括通过社会保险和就业保障来实现的较长 远 的权利安排。森特别强调了通过国家扶持来创造就业机会不仅可以增加人们的收入, 使就业者获得了取得食品和劳动的机会,还可以鼓励一国的贸易和商业过程。森进 一 步提出,一国合适的社会福利制度安排和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化发展程度,对减小 自 然灾害的负面影响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制度变革,如税收和补贴等激励机制使易灾 区 人们建立合作;如在防止牧民过度放牧而造成植被减少的问题上,政府适当的制度 变 革可以建立起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牲畜所有权做出积极反应,而对他人的牲畜所有权 做 出消极反应的私人权利,以使每个牧民能够直接控制自己的牲畜数量,降低灾害发 生 的可能性。与森持有同样观点的 Barciay Jones 和 William Kandel(1992)回顾了大 规模城镇化发展的历程,以及相应的人口和资产的集中,进而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脆 弱性。他们指出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分布区的一些特征就是自然灾害相关联的,在这 些 地区由于发展的压力所导致的为了利益而牺牲抗灾安全性的担心,这将增加在发展 中 国家遭受自然灾害的可能性。

G. 灾害经济学的介绍

灾害经济学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研究灾害问题,也就是在灾害条件下如何配置稀缺性的资源的问题,处理的关系包括灾害与企业、家庭或个人的经济关系、灾害与各部门经济发展的关系、灾害与整个经济发展的宏观关系等。简言之,灾害经济学是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与灾害之间经济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H. 灾难经济学的日本震灾

震灾出现之前,日本经济已强劲复苏。数据显示,日德美三国在2010年的GDP增长率分别为3.9%、3.6%和2.8%,而在2009年分别下降6.3%、4.7%和2.6%。由于基数抬高和经济刺激计划减弱等因素,今年1月份,IMF预测今年和明年日本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和1.8%,仍为温和复苏。
日本经济复苏进程会否因地震而中断,无疑是金融市场关注话题。当下,日本央行的基准利率为0-0.1%。由于银行业仍未摆脱流动性陷阱,日本难以出现多数地区灾后重建引发的通胀压力,未来一两年内低通胀的概率更大。同时,日本国债规模接近GDP的两倍,这意味着政府大举借债的难度大于1995年,但是,由于日本国债多数是内债,再加上日企有庞大的海外资本积累,日元回流为日本救灾的成功提供了可能。
在经济学中,有一种“破坏创造需求”的理论叫“破窗理论”,其认为窗户破了可带动就业。这常遭遇经济学界的非议,却可解释缘何灾害降临,GDP增速却不减少。从自然灾害经济学角度来看,灾难经济损益的规模,相当于灾区国民财富存量(即过去GDP增长的总和)的损失,加上因存量损失引起的流量减少(相当于GDP下降),再减去救灾引起的流量增加(相当GDP增加)。由于震灾引发的财富损失并未计入GDP统计,救灾和灾后重建带来的GDP增量,是否高于因为灾害引起的GDP下降,比如日本汽车业和芯片业公司的暂时减产等,这才是金融市场关注的焦点。
因地震和海啸引发的严重灾害,属于需求刺激型灾害,在破坏国民财富的同时,却能扩大总需求,拉动当期GDP的增长。典型例证是,在1995、1996和1997年,日本实际GDP同比增长分别为2.0%、2.7%和1.6%,远高于1994年的1%。同时,从1994至1997年,日本CPI同比增幅分别为0.4%、-0.1%、0.4%和2.0%,显示物价上涨可能要在灾后重建的第三个年头才加速上行。

I. 灾难经济学的简介

巴斯夏举的例子称,假设一个人砸碎了理发店玻璃窗,这一行为虽然对社会造成了破坏,但是理发师的不幸却是社会的福音,它将为玻璃生产商制造商机,生产商拿到钱后又去购买其他生产商的产品。在乘数效应的作用下,他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给社会带来的机会却是连锁性的。结论是:打碎一块玻璃,提供了无数金钱和就业机会,得大于失。
自然灾害经济学至少包括灾害不可完全避免、灾害反馈决策、害利互变和治标措施和治本措施互促合益等原理,但是,祸福转换离不开人的因素。对投资者而言,不期而遇的大灾难,常令金融市场大起大落,其中波动的规律并不像灾害本身那样难以预测和掌控。

J. 灾害经济学的《灾害经济学》清华版

作者:唐彦东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255727
上架时间:2011-7-8
出版日期:2011 年7月
开本:16开
页码:343
版次:1-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世界及我国灾害概述... 1
一、世界灾害概述... 1
二、我国的灾害... 6
三、灾害信息数据库... 10
第二节 灾害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1
一、灾害经济学的产生... 11
二、灾害经济学的发展... 12第三节 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15
一、灾害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5
二、本书的主要内容... 16
第二章 致灾因子与灾害... 17
第一节 致灾因子与灾害的概念... 17
一、致灾因子和灾害的区别与联系... 17
二、灾害与应对能力... 20
三、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2
第二节 灾害的分类... 23
一、常见的分类方法... 23
二、本书划分方法... 25
第三节 脆弱性... 31
一、脆弱性的概念... 31
二、脆弱性影响因素... 34
三、脆弱性的变化... 36
第三章 灾害损失评估理论基础... 38
第一节 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 39
一、偏好... 39
二、无差异曲线... 40
三、马歇尔需求函数... 41
四、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 43
第二节 间接效用函数... 45
一、消费者均衡... 45
二、消费者均衡的变动和间接效用函数... 47
第三节 希克斯需求函数... 50
一、支出函数... 50
二、希克斯需求函数... 52
三、谢泼特(Shephard)引理... 55
第四节 福利衡量的基础与指标... 55
一、价格变化的福利衡量... 55
二、收入变化的福利衡量... 74
三、数量变化的福利衡量... 75
第四章 市场影响灾害损失评估... 81
第一节灾害损失划分... 82
一、按照灾害影响对象的不同... 83
二、市场影响和非市场影响... 90
第二节灾害损失评估基本问题... 91
一、影子价格与市场价格... 91二、公共物品与自然垄断... 92
三、前后比较法与有无比较法... 94
四、重复计算... 96
第三节直接损失评估... 97
一、重置成本法... 97
二、现行市价法... 98
三、收益现值法... 99第四节直接损失评估实践... 100
一、灾害损失评估基本步骤... 100
二、部门直接损失评估... 101
第五节间接损失预测与评估... 106
一、间接损失评估方法... 107
二、间接损失预测与评估模型... 111
第六节HAZUS评估系统简介... 124
一、HAZUS-MH组成模块... 125
二、HZAZUS评估的三个层次... 127
第五章 非市场影响损失评估... 128
第一节:市场评价法... 130
一、生产率变化法... 130
二、恢复成本法... 132
三、疾病成本法... 133第二节:显示性偏好方法... 134
一、防护费用法... 134
二、特征价格法... 135
三、特征资产定价法... 142
三、旅行成本法... 145
四、方法的选择... 148
第三节 叙述性偏好方法... 148
一、条件价值评价法起源与发展... 149
二、条件价值评价法理论基础... 152
三、CVM的总体框架和适用范围... 153
第四节 环境影响评估... 154
一、环境的价值... 154二、环境影响分类和评估方法... 155
第六章 灾害短期经济影响... 159
第一节 供求分析... 159
一、灾害对商品需求的影响... 159
二、灾害条件下供求变化分析... 161
第二节 弹性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164
一、需求价格弹性... 164
二、供给价格弹性... 166
三、弹性对价格变化的影响... 167
第七章 灾害与长期经济增长... 169
第一节 灾害与宏观经济变量... 169
第二节 灾害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 172
一、对增长路径存在有利影响... 172
二、灾害阻碍长期经济增长... 174
三、灾害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可能情形... 174
第八章生命价值评估... 177
第一节 人力资本法... 178
第二节 支付意愿法... 180
一、生命价值概念... 180
二、降低死亡概率的边际支付意愿... 183
三、存在多种风险的边际支付意愿... 188
第三节 多期选择模型... 190
一、个人偏好与时段选择... 191
二、动态模型... 191
第四节 意外死亡的赔偿... 192
一、生命价值与死亡赔偿标准的关系... 193
二、我国死亡赔偿金设定标准... 193
第五节 生命价值评估实践... 195
一、内涵工资法... 195
二、价格-风险法... 208
第九章灾害风险管理概述... 209
第一节 风险... 210
一、风险的概念... 210
二、风险的分类... 211
三、灾害风险... 212
四、风险的变化... 214
五、风险与灾害、人类行为的关系... 216
第二节 风险管理概述... 217
一、风险管理概念... 217
二、风险管理的目标... 218
第三节 风险管理流程... 221
一、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 221
二、国际标准化组织风险管理原则与流程... 223
三、国际管理理事会风险管理流程... 231
第十章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244
第一节 概率论和统计学基本概念... 244
一、随机变量和概率分布... 245
二、概率分布的数字特征... 248
三、样本均值和样本标准差... 252
四、偏度... 253
第二节 常用的损失分布及性质... 254
一、二项分布... 254
二、泊松分布... 255
三、正态分布... 256
第三节 风险的度量... 260
一、损失频率... 260
一、损失程度... 263
三、风险矩阵... 265
四、损失金额的概率分布... 265
第四节 超概率曲线... 267
一、超概率曲线概念... 267
二、绘制超概率曲线... 268
三、超概率曲线应用... 270
第十一章 灾害风险管理措施. 272
第一节 风险管理措施概述... 272
一、风险控制... 273
二、风险融资... 274
三、不同风险管理措施对发展水平的影响... 275
四、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 276
第二节 风险融资... 277
一、保险... 277
二、再保险... 281
三、巨灾风险证券化... 283
第十二章 减灾理论... 288
第一节 概述... 288
一、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理论... 288
二、减灾工具... 290
第二节 最优减灾投入... 291
一、减灾的作用... 291
二、总量分析... 292
三、边际分析... 294
第三节 减灾的成本收益分析... 296
一、成本收益法理论基础... 296
二、资金等值计算... 297
三、评价经济指标概述... 304
四、成本收益分析方法的基本步骤... 305
第十三章 恢复重建理论... 312
第一节 灾后恢复重建概述... 312
一、恢复的概念... 312
二、恢复的类别... 313
第二节 最小补偿投资... 313
一、影响上限... 314
二、影响下限... 315
三、最小补偿投资... 318
四、具有时间参数的最小补偿投资... 319
五、总补偿支出... 321
第三节 灾后恢复重建索洛模型... 322
一、索洛模型简介... 322
二、灾害经济索洛模型... 326 人类的历史就是与一部与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不断交锋的历史。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灾害的认识不同。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天意难违”或“天人感应”是人们对“天灾”最基本的理解,现代社会早已抛弃了这种观念,但在现实生活中,用“天灾”不可避免的说辞来推卸责任的事情却时有发生。到了近代和现代,又出现了与“天意难违”几乎完全相反的观念,即“人定胜天”。这样的观念对于鼓舞人们改造自然增添了无尽的动力,于是荒山变良田,戈壁成绿洲,但此后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的尴尬似乎说明了“人定胜天”观念的破产。那么,应该如何认识灾害?灾害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灾害是危险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天意难违”过多地强调了危险的自然和社会现象,忽视了人类社会是可以对灾害做好防御措施的,而人定胜天的观念则夸大了人类社会的作用,二者都是不可取的。
经济学是解决两难问题的科学。如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要想穿得好一些,那么在吃的方面就不要太挑剔,我们没有办法做到穿的好一些而又不减少食物的消费。这在经济学中被称为均衡,隐含着此消彼长的意思,也就是你要得到某种东西必须要放弃一些东西,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上面的问题其实就是经济学中的资源是稀缺的,人们是如何权衡并最终做出决策的。在灾害背景下,资源同样是稀缺的,人们又是如何做决策的?我们当然可以听天由命,不采取任何的防范措施,任凭灾害损毁我们的财产、破坏我们的环境甚至夺走我们的生命。很显然,这种做法并不可取,我们当然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防范措施,花费也许不多,但却可以大大减少灾害对我们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也许会有人走向另外一个极端,既然灾害给我们带来如此巨大的损失和影响,我们应该不惜一切代价做好防灾减灾,把灾害风险或灾害损失降为最低。这听起来也许很美好,但这仅仅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而已,有哪一个个人、组织或政府不计成本不切实际地把大量的资源用于防灾减灾呢?我们这里的全部意思是,当我们把一些资源用于防灾减灾时,应该投入多少呢?这同样需要权衡,需要我们用经济学的思想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书是对灾害经济学理论进行初步探索的结果,是在我国和世界灾害频发的背景下,对众多有识之士呼唤灾害经济学的响应。本书对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初步的阐述,把一些不是完全成熟的理论或想法讲出来,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引起大家讨论,供大家批评,没有什么比争论和批评更能促进思考。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尽管灾害经济学还刚刚起步,离建立起完善的学科体系还任重而道远,但笔者坚信,随着灾害经济问题研究的不断深入,其研究内容将不断深化,学科体系也将从不完善走向完善。
本书得到防灾科技学院特色教材建设项目资助,在此表示感谢。

阅读全文

与灾害经济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