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劳动经济学—试题,选择题
1.a2.d3.a4.a5.a6.d7.c8.c9.d10.c
B. 求广东自考00164劳动经济学的历年试题,考试题型
可以上4卷网看,我当时是考的心理学,不过这个上面种类比较齐全,你自己看下吧
C. 劳动经济学考试,问几个问题
亲,那专业不是多的去了。经济学可以考的专业多的去了,政治经济学,经济思想史,金融学,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国民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财政学,会计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数量经济学,国防经济,学,传媒经济学,国际金融学,金融工程,这些经济专业你都能报考的。而且这些专业还有好多方向的
其实,还是考金融学,会计学吧,这些好就业一些的。相对好考的肯定就是那些偏远地区的综合院校了,冷门专业更相对好考。
D. 2010年4月江苏自考劳动经济学试题谁知道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如果某种劳动力供给弹性系数等于0.5,则该劳动力供给弹性为( )
A.无弹性 B.单位弹性
C.缺乏弹性 D.富有弹性
2.意味着劳动力市场达到均衡的是( )
A.劳动力市场上供过于求 B.市场工资有上升趋势
C.市场工资有下降趋势 D.经济中仅存在自然失业
3.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下列关于劳动力需求正确的说法是( )
A.劳动力需求量随着工资上升而上升 B.劳动力需求量随着工资上升而降低
C.工资率上升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右移 D.工资上升导致劳动需求曲线左移
4.有关预算约束线的性质,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
A.预算线的斜率为负,表示随着闲暇增加收入下降
B.预算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工资率
C.工资率变化,将使预算线上下平行移动
D.非劳动收入降低,将使预算线垂直向下移动
5.劳动力供给完全没有弹性时,其劳动力供给曲线( )
A.较为陡峭 B.较为平坦
C.与横轴垂直 D.与横轴平行
6.劳动力流动的成本不包括( )
A.直接转移成本 B.机会成本
C.心理成本 D.间接转移成本
7.雇主在利用某个群体的典型特征作为雇用标准时,就会产生( )
A.顾客歧视 B.雇员歧视
C.统计性歧视 D.性别歧视
8.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MRP)可以表述为( )
A.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即MP
B.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即MR
C.平均每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品收益,即Q×P/L
D.劳动的边际产量与产品的边际收益的乘积,即MR×MP
<!--[if !vml]--><!--[endif]-->9.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b点代表劳动力市场处于出清状态
B.在b点工资有下降趋势
C.在b点工资有上升趋势
D.在b点劳动力供不应求 题9图
10.特殊培训的成本通常由_____支付。( )
A.企业 B.企业和员工分摊
C.政府 D.员工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潜在劳动力人口是指____________减去因智力或身体原因____________的残疾人和服刑犯人。
12.依据买卖双方和搜寻范围,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3.经济学家们有时候也将__________称为“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或者__________率。
14.整个市场的劳动力需求是每个____________上,该劳动力市场中____________的劳动力需求数量之和。
15.无差异曲线是指能够给劳动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或________的所有闲暇和______组合点的轨迹。
16.所谓收入效应,是指在____________保持不变的情况下,____________的变化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动。
17.从企业的角度考察人力资本,可以将其分为四个层次:技能型人力资本、技术型人力资本、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18.利润分享的实现形式有:递延式利润分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____________是指劳动者因从事劳动而获取的所有报酬收入,包括固定工资、奖金、津贴以及其他货币或____________。
20.工会有三种基本类型:一是企业工会、二是____________、三是________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21.周期性失业
22.利润分享制
23.劳动参与率
24.集体谈判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
25.什么是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试简述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的因素。
26.简述收入政策的工资总水平控制的主要形式。
27.简述人力资本的特性。
28.简述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9.试阐述最低工资制度及其存在的积极作用,现实中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一般采取哪些调整方式?
30.简述西方工资决定理论的发展脉络,并对有代表性的理论进行比较和阐述。
E. 劳动经济学试题——计算CPI,实际工资,名义工资
实际工资:1990年,10.19/130.7*100 = 7.7965; 2003年,15.38/184*100 = 8.3587。
1990年工资在2003年的价值为,10.19/130.7*184 = 14.3455。
F. (劳动经济学-论述题)以大学教育为例,论述个人教育投资的决策。
首先要弄清楚上大学的投资额和将来的收益。大学教育的个人成本(也就是本模型中的大学教育投资额)是指学生为了接受高等教育,由个人或家庭支付的各种费用和付出的所有成本,由于心理成本难以量化,故本模型只考虑货币成本。货币成本它一般由个人直接货币成本和个人间接货币成本两部分组成。所谓个人直接货币成本,是指由个人或家庭以货币形式支付的经常性成本,主要包括:学杂费;书本等学习用品费;往返学校的交通费;额外的吃、穿、住费用(指学生因上大学在吃、穿方面多支出的费用和住校所花费的住宿费),以及多支出的参加文娱体育活动的费用,等等。所谓个人间接货币成本,也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是指不是以货币形式支付的成本,一般主要是指因上大学而放弃的收入,在数量上它相当于同龄人中的高中毕业生就业以后在大学生就读期间的收入的总和。上大学的收益,是指由于上大学带来的大学生和高中生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的收入的终生差别。我们不考虑就业率的问题,因为高中生甚至会比大学生面临更为严重的就业问题。我们运用经济学这一方法根据我国有关统计资料和对未来收入增长率的预测,结合自己读大学的实际情况,运用项目投资分析中的动态投资回收期分析和内部报酬率分析方法,建立了我们的模型。
从社会方面来讲,也有直接社会效益和间接社会效益。教育的直接社会收益:教育的进步往往带动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导致国民收入的增长。当今国际的竞争主要是经济的竞争,而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竞争的根本是教育的竞争。教育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和人力资本的形成情况,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教育的间接社会收益:主要表现为政治上和道德上的收益。政治上的是指国民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增加全民责任感和政治参与力;道德上是指通过提高全民道德意识,激发人们的道德情感,树立良好的道德信念,坚定道德意识,校正道德行为。虽然这部分不能精确估计但它是可以观察到的、确实存在的。
综上所述,进行教育的投资个人不仅从中得到工资报酬的增加,而且从雇主愿意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工人支付较高的工资可以看出教育也产生了社会收益。至少初看上去,在教育上进行投资和在股票、债券或房地产上进行投资同样是有利可图的。其所得的价值不可以狭隘的用短期货币收益来衡量,更应将其放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去调查。何况,读书不仅是个人的问题,它也是很重要的社会责任问题。特别是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人们更注重精神境界的提高,当然,一个人关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决策会受到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个人的学习速度、对未来的热情和抱负,以及获得经济资源的可能性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我们只能批驳读书无用的观点是荒谬的而不能说凡是未接受高等教育者都是不理性的或者是错误的。个人在做决策时,除了把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报酬差距作为劳动力市场相当条件好坏的衡量指标以外还应当评价一下自己在某一特定职业领域中取得成功的可能性有多大,避免盲目投资。
G. 急 !急!急!政治经济学试题
第一题来选 B 生产资料自指用于生产的原料和工具
第二题选 A 这个太简单就不说了
第三题除了c其他的都可以选,构成社会生产力的是劳动者
第四题全选,这个也比较简单
第五题除了c和e都选
第六题是价值(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标志)和使用价值(凡商品必有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第七题成反比,价值量决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第八题选c,这个详细可以参考《资本论》第一卷劳动的二重属性,指作为人类劳动单纯耗费的抽象劳动和为了生产使用价值的有用劳动,即具体劳动
第九题商品经济存在的基本条件是b,有了这两者才能创造产品
最后一题,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选b
H. 劳动经济学考试简答题,简述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求大神指导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约翰·穆勒和凯恩斯,他们曾公开反对亚当·斯密关于劳动力市场具有竞争性质的学说,而倾向于认为劳动力市场具有非竞争性。20世纪60-70年代,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对以新古典经济学派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提出挑战并出现了不同的学术分支,如以信息不完全和不确定性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职业竞争理论、运用历史和制度分析法提出来的激进理论及双元结构论,这些理论的差别主要表现在观测点、划分方法以及研究方法不同等,其中双元结构论引述最多并成为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代表。双元结构论把劳动力市场划分为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这种区分最早由新结构主义社会学家皮奥里提出来的。一级市场具有工资高、工作条件好、就业稳定、安全性好、管理过程规范、升迁机会多等特征;二级市场工资低、工作条件较差、就业不稳定、管理粗暴、没有升迁机会。一级市场的岗位主要是由内部劳动力市场组成,工资的确定、劳动力资源的配置由管理制度等规则来调控,市场力量基本不发挥作用,而内部劳动力市场解决供求失衡的措施主要有招聘、培训、工作重新设计、分包、调整产出量等;二级市场的就业者多为穷人。尽管双元结构论在劳动力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但还是存在着另外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劳动力市场是由多个区域组成的;另一种认为,劳动力市场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工作链,“链”上的工资差别很大,但并不存在界线明晰的区域。与其它要素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具有较明显的非竞争性。西方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分割(labourmarketsegmentation)理论正是以区别于传统劳动力市场理论的新范式来解释这种非竞争性的。这种理论认为传统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无法很好地解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各种歧视现象,而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强调劳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与就业的重要影响,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能力。劳动力市场分割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劳动力市场可以划分为一级和二级劳动力市场以及内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
I. 劳动经济学—试题,选择题
你这点分数太少了,多加点就帮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