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留学教育经济学专业怎么样
人们对教育学毕业生就业方向的传统理解是到学校做老师。然而事实上,他们中的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从事教学工作。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方向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普通高校。学习教育学原理、教育史、教育经济学等理论性较强专业的毕业生一般会选择去高校就业,但基本上都要求博士学历。二、中小学教育。随着中小学老师待遇的不断提高,以及教师职业的稳定性,越来越多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生开始进入到中小学校。三、特殊教育机构。学习特殊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特殊教育机构以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其他机构从事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四、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新闻传播机构也是教育类专业毕业生倾向选择的,主要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五、政府单位。有些毕业生参加公务员考试进入教育行政单位,但因为教育类专业的公务员招考很少,竞争的激烈程度会超乎学生的想象。六、教育技术领域。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的主要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等。
Ⅱ 比较范先佐和靳希斌的教育经济学
国内最有影响的应该是这几位:北京大学闵维方,陈学飞,北京师范大学王善迈(教育经济学会会长),靳希斌,北京教育学院王玉昆,华中师范大学范先佐等等。现在国内教育经济学界中请学者比较多,也是中坚力量,主要分为北京一脉和上海一脉,阵地分别是北京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前者重经济,后者重教育。国外的首推M.卡诺依,他是《教育经济学国际网络全书》的总编。建议你买一下这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闵维方带着他的研究生翻译的,很不错,内容也十分丰富。
Ⅲ 教育经济学属于什么类
教育经济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教育经济回学作为经济学的答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所以要归类的话,教育经济学属于经济类。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 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研究的主要内容:
教育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的表现形式及规律性;教育的投资方向及内部结构;教育领域中劳动的特点与分配原则;教育投资的经济效果;教育经济学的方法论等。
研究对象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教育经济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基础,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阐述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的原理和规律。同时,它根据设定的前提,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对数据资料进行计算、分析,检验有关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和预测这一关系的变动趋势。
Ⅳ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的基本概念是(研究教育与经济相互作用,以及教育领域内经济现象和规律,并且要用数量的形式来表达的一门边绿学科。)
供参考。
Ⅳ 教育经济学什么科目
教育经济学是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必修课程。主要探讨与教育相关的经济
问题,包括三大模块,教育成本与收益(含人力资本理论、教育筛选理论、教育的社会与其
他功能、教育收益—成本分析等内容)、教育财政与规划(含教育公平、择校与入学问题、)
、学生学业成就及其影响因素等内容,学校财政及拨款制度,教育问责,教育均等与教育公平,教师劳动力市场,人力资本投资,教育成本与收益,学费、学业贷款和奖助学金,教育与社会经济增长,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投资等问题。本课程开设目的有三:第一,了解和学习使用
相关理论(教育学、公共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组织理论等)来探索教育问题
的方法;第二,熟悉实证研究的范式和一般特征;第三,引导学生理解并开展原创性研究。
Ⅵ 教育经济学的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教育经济学是1门新兴学科,它主要研究和介绍教育与经济的内在关系。没有良好的教育不会有强大的经济,这是这门课程所揭露的最为深入的1点。
Ⅶ 教育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Ⅷ 教育经济学考研考什么
教育经济学考研考思想政治理论、英语、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
1、101思想政治理论:主要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201英语:也叫英语一。学术类型的专业考英语一。
3、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教育学原理、中外教育史、育心理学和教育研究方法等学科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上述教育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8)经济学教育扩展阅读:
教育经济学:
教育经济学是研究教育和经济之间关系的经济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是教育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教育投资的有效利用及其经济收益。是介于经济学、教育学、数学之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
研究内容主要有:(1) 教育的“生产性”;(2) 教育投资与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财政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3) 教育投资在各类教育内部结构中的合理分配;(4) 教育投资的经济效益。
Ⅸ 如何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中国教育的问题
1、改革开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本阶段义务教育规模迅速普及,中等教育发展迅速并取得一定成就,高等教育发展比较缓慢。
2、九十年代中期以后到二十一世纪头十年。九年义务教育普及并成熟,中等教育由盛转衰,高等教育大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前教育开始兴起。
3、二十一世纪近几年。九年义务教育虽然普及,但问题重重,并有日趋严重之势;部分中等教育转向职业教育,但发展缓慢;部分中等教育通过合并等方式扩大规模,转向高等教育,但毕竟是中等教育水平;少数中等教育转向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大规模,但教育质量参差不齐,高质量教育仍占少数;学前教育快速发展,但发展之初便问题重重,就像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的婴儿。
如果仅从教育规模和一些数据来看,我们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和成果足以让人欢欣鼓舞,但我们着实高兴不起来,广大教育界同仁在各种成就和各种问题之间迷茫、思考、探讨,从教育理论到教学方法不断寻求改革尝试,然而问题却更多更棘手。需要举例子吗?德育缺失、教育资源不均衡、城市班额过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幼儿教育步应试教育后尘、教师厌教、学生厌学、上学无用论兴起、高考指挥棒下的应试教育如火如荼……
与此同时,很多教育界同仁,教育学者们,各级教育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解决问题之道,然而形势并不乐观,很多问题还未得到解决,新问题又层出不穷。似乎我们永远追不上时代的步伐,以至于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从心,从而失去信心,变得得过且过,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
就像本文开头讲的,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就得到迅速发展,出现问题也是不可避免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我们不应失去信心,我们只有一条路——抱着必胜的信念去追赶时代的步伐,所以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去讨论我们的教育发展,是不是真的如字面上这样成就斐然,有没有发展的必然和人为的失误。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一方面一些经济学理论是体现物性和工具性的,然而教育学更多的是研究人,本文一些地方并非把人等同于工具,仅仅是因为经济学理论的表述方式是这样的,而我们也没有必要因为这个问题再造一种表述方式或进行过多的解读;再者,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人也是工具的,因为一个社会人本身就具有很强的工具性;而实际上,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财富的学问,同时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经济学原理》马歇尔)“如果说伦理道德代表了我们心目中理想的社会运行模式的话,那么经济学就是在向我们描述这个社会到底是如何运行的。”(《魔鬼经济学》史蒂芬·列维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