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促进经济发展,缩小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差距;促进工业化进程;带动相关内产业发展;加快农村容剩余劳动力转移。(8分)
(2)A地向B地输出资金、技术、工业产品等;B地向A地输出劳动力、能源(电力)等。(4分)
(3)香港以转口贸易、金融服务等第三产业闻名,拥有充足的资金、市场、技术、信息等;(4分)
㈥ 广东哪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最好
这似乎不是一个问题,地球人都知道,珠三角地区是广东省乃至中国经济发展最好的区域。一个面积只有几万平方公里的珠三角,汇聚了广州和深圳两座中国最繁荣的城市。

因此,珠江东岸的科技走量和西岸的产业带,使得珠三角地区成为了广东乃至全国经济最为活跃、最为繁荣的区域。
㈦ 广东作为一个经济大省,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名列前茅,为什么教育却远远落后于同是经济水平相当的江浙地区
这也是当前经济发达地区的通病,长期的物质刺激使得大部分人对物质和文化的衡量产生了倾斜,让一些人认为有了钱还要什么文化,然而相反,一些贫穷地区的人却把念好了书当成了唯一的希望之路,所以就拼命的学习
㈧ 陈鸿宇的科研成果
1985年以来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的教学与研究。1986年参与撰写《县经济管理》一书,并承担主要的统稿工作。1990年以后重点研究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地方政府经济行为之间的关系,并发表一些相关的论文。1992年担任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全国百市县调查”之“惠州卷”的副主编。
1996年以后重点研究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规律和非均衡发展规律等基本理论问题和广东区域发展差距的表现、成因、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1998年出版了专著《区域经济学新论》(主编、主要撰写人)。1996年主持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广东区域差距和梯度发展研究”,研究成果为专著《区域经济梯度推移发展新探索——广东区域发展差距和梯度推移发展研究》(主编、主要撰写人)于2001年出版。
2000年以后,重点研究区域圈层理论和跨区域合作等理论问题。2001年主持国家“十五”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资助项目《粤港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研究》,专著《空间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主编、主要撰写人)于2008年初出版。同年出版专著《区域协调发展五篇》(主编,主要撰写人),从都市区发展、沿海经济带、城乡协调、产业集聚、区域软实力等五个方面研究广东如何借鉴国际经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2008年以后,重点研究如何通过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统筹推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2012年出版专著《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发展》(主编,主要撰稿人),对国内外城市化理论的演化、城乡一体发展和“新型城市化”的关系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的演化和主持和发布。2009年至2012年连续4年主持并发布《广东县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研究报告》。
2000年以来,所提交的学术论文分别入选“城市化:中国新世纪发展的挑战与对策”国际研讨会(2001,厦门)、第1-3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2004/2006/2008,澳门),以及省内外的一些学术论坛。.主持并完成以下研究项目:“九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广东区域差距和梯度发展战略研究》;“十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粤港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的研究》(01AJY001);广东省重大决策咨询研究课题委托项目《广东社会结构变动趋势与流动人口管理研究》(2005101)和《广东沿海经济带建设研究》(2006203);全国党校系统2004-2005年度重点调研课题《工业化中期区域资源的统筹利用问题》;国家行政学院合作基金项目(2005年度)《广州市灰霾天气的“悖论”案例研究》;国家行政学院院级重大项目(2006年度)《广东非政府组织发展和管理调查研究》;广东省发改委2010年课题《广东经济增长潜力和动力研究》;省哲学社会科学委托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应用经济学科“十一五”规划研究》(05T01(1));广东省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研究课题《广东在泛珠江三角洲发展中的地位、作用研究(2006年)》;广东省环保厅2009年课题《广东省领导干部环境绩效考核办法及考核指标研究报告》。

㈨ 网民曾经提出:若台湾回归大陆,则将极大促进广东粤东地区、福建厦漳泉地区经济发展!对此你的看法是
广东福建的经济发展是依靠轻工业为基础而进行的,因工业体系完善所以有着很强的竞争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台湾只有可能受益而不会刺激福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