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利用经济特征框架分析建筑业和教育
首先 建筑业是物质生产部门
1.具有区别于其他部门的技术经济特点。
2.专门生产同类产品,即指产品的用途相同,或使原材料相同,或者生产工艺过程性质相同。
3.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基础以及固定工人数量。
同时建筑业还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1.建筑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有重要地位,能为社会创造新价值,为国家增加积累。
2.建筑业为全社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最终建筑产品。
3.建筑业是工业和其他产业的重要市场。
4.建筑业是劳动就业的重要部门,可容纳大量的就业人员。
5.开拓国际建筑市场,为国家赚取外汇。
根据建筑业历年统计数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建筑业增加值平稳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左右。1978年以来,我国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从3.8%增加到了7.0%,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因此,我国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
所谓支柱产业,是指在一个历史时期,能够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向前发展起到基础作用,带来巨大效益,产生深远影响的产业。根据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支柱产业一般具有这么几个基本特点:(一)规模经济显著;(二)知识技术密集;(三)产业关联度强;(四)生产销售增长率高;(五)收人弹性系数大;(六)具有成长性和发展潜力。衡量和选择支柱产业,要从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整体经济出发,依据现有基础、市场需求、产业关联、技术进步、出口创汇,按照国际惯例,最基本条件是看其增加值能否占GDP平均比重的5%左右。
在我国,建筑业已被广泛称为支柱产业。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在2004年春季举行的第三届全国房地产与建筑业领先企业信息发布会上称:2003年中国房地产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和6.9%,尤其是建筑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创建国以来最高,仅次于工业、农业、商业居第四位,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
建筑业己被称为支柱产业理由主要有如下五点:(1)市场前景好。新型铁路、公路、机场、桥梁、码头和各种现代化设施的建设任务,使建筑业发展获取良好机遇。(2)向高级技术发展。建筑业属于中等层次的技术水平,是连接高、低技术的纽带,同时对推动产业向高级化技术发展有重大作用。(3)产业联系广泛。我国建筑产品成本中,70%是材料消耗,它可带动建材、冶金、化工、石油、森林、机械等50多个相关产业。(4)强大的劳动力吸纳能力。建筑业产业投资少而就业量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5)打入国际市场的巨大潜力,同时可以带动机电设备和原材料的出口,一举数得。
二,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一)建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与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我国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标准产业分类法中将建筑业划分到第二产业,其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所占比重仅次于工业、农业_断口商业,而高于运输业、服务业等行业。根据建筑业历年统计数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率逐年提高,建筑业增加值平稳上升,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12%左右。1978年以来,建筑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建筑业产值增长了20多倍,建筑业对GDP的贡献率也从3.8%增加到了7.09%,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支柱产业。
(二)建筑经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税收贡献突出
“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按照“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要求,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规模不断扩大,支柱地位日益凸显,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03年全行业从业人员数量为4031万人,占到全社会从业人员数量的5.3%。根据国家相关部门统计,建筑业接纳了农村接近1/3的富裕劳动力就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此外,建筑业利税总额增加明显,建筑业在一些地区成为本地财政的支柱性财源,增加值占到GDP的10%到15%,税收贡献突出,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人员就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建筑经济前后关联度大,能带动许多关联产业的发展
建筑产品中,物资消耗占60%到70%左右,它与50个以上的工业部门发生关系,特别是与建材工业、冶金工业、木材及木材加工业、金属结构及制品生产工业、化学工业之间的关系特别密切,这些部门为建筑业提供其所需的3/4以上的消耗材料。根据《中国投入产出完全消耗系数表(1997年)》分析,建筑业的完全消耗系数为1.8591,也就是说,每增加1亿元建筑产值,可直接或间接带动其他产业增值1.8591亿元,使社会总产值共增加2.8591亿元,可见建筑业对其关联产业和经济的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
(四)建筑经济创汇能力逐年增强,潜力巨大
随着我国建筑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企业在贯彻中央关于“走出去”的战略、开展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与设计咨询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05年完成对外承包营业额2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新签合同额296亿美元,同比增长24.2%。入选全球最大225家国际承包商的中国公司逐步增加,2005年已经达到46家,这46家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国际营业额总和为100.67亿美元,占225强国际市场营业总和的5.30%,居世界第七位。
总之,建筑经济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完善我国建筑业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是规范我国建筑业市场秩序,促进我国建筑业良性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分流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在保持国有建筑经济的控制力的同时,应积极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相关政策、法规,鼓励、引导建筑经济的发展。同时,对其发展要按照市场经济及建筑业的发展规律制定长远规划,实行总量控制,不能一哄而上、无序进行。
『贰』 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财政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保障人民生活的物质需求。
2.财政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
3.财政有利于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4.财政有利于在再次分配中的合理性,推动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
『叁』 高中世界的近现代史的题
1 主要原因
战后军事压力小 没有负担
吸纳外国新进的技术 法律健全 重视教育 国民素质良好
制度完善 这点很重要
战后得到美国的经济援助 美国带头取消对日本的战争索赔
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得到美国的大量军事定单
很大程度上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经济发展
详细解释:
1、日本经济现代化的实现,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既有外部条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2、战后初期日本实行的民主改革,推动其社会经济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也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建立起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从而将国民中蕴藏的劳动智慧和创造力激发释放出来,成为推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动力。
3、战后国际形势的演变给日本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美国私人资本也大规模涌入日本。美国的扶植,使日本获得了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资金和技术。
4、日本自明治维新以后就一直非常重视教育。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经费支出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在人才结构方面,政府根据不同时期经济结构的发展变化,调整教育重点。由于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为经济发展保证了人才资源。
5、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在这方面,日本的国家干预方式和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特点,都对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据日本的特点,一方面采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方针,另一方面确立“贸易立国”的战略,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扩大进出口贸易,加强资本输出。日本企业不惜花费巨额资金,吸引优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础上博采众长,改革创新。
日本发展速度超过了所有资本主义国家,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超过了联邦德国,仅次于美国,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位。1970年,日本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和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均为6%左右,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2 毫无疑问选B
一个国家地位的提高只能从国家本身找原因
依靠他国提高地位 世界史上只能称其为傀儡
3答案为A
这是大国利益交织的结果,和意识形态没关系,大国为了自己的战略缓冲带,牺牲了这些国家的利益。
并且通过这样扩大了自己的安全带的范围,但是最为直接的因素是为了经济利益服务!大国总是用意识形态当成借口。所以其他几项均是干扰项 。
『肆』 财政的作用是什么
财政参与分配社会产品,必须正确处理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经济决定财政,内财政来源于容经济,它在一国经济发展和分配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1、有力地促进经济的发展。
2、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3、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为巩固国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
5、可调节资源配置。
6、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
7、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4)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扩展阅读
财政的职能之间既有一致性,也有矛盾性,协调得好可以相辅相成,协调失当则会相悖相克。财政职能的一致性表现在它们都是在国民经济运行的大环境中起作用,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资源配置职能是各职能的前提。调节收入分配关系职能则是优化资源配置的继续。
而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既是前两种职能的结果,同时又进一步构成实现前两种职能的前提条件。但这些职能在实现中又会经常处于矛盾状态。财政宏观调控以财政职能作为目标,有时会处于顾此失彼的境地,削弱政策效果。
『伍』 美国经济学家丹尼森提出教育对国民经济提高多少
丹尼森对经济增长的智力因素分析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丹尼森于1962年出版《版美权国经济增长因素和我们面临的选择》一书,以对经济增长详尽的因素分析而著称于世.他从对美国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和估计入手,试图从中找出经济增长的因素,并度量它们所起作用的大小,以此作为美国加速经济增长的参考.在美国的教育经济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丹尼森的观点起了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丹尼森把经济增长因素归为两大类:一是生产要素投入量;二是生产要素生产率.在丹尼森看来,属于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有两项,即劳动在数量上的增长和质量上的提高,以及资本在数量上的增加.属于生产要素生产率的有三项,即资源配置的改善、节约的规模和知识的进展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丹尼森认为,知识进展能使同样的生产要素投入量的产品所需的投入量减少; 促进经济 增长的新技术的采用,只是在知识有所进展时,才有可能实现.
『陆』 请问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什么是“教育辅助服务”,如要办理相关的公司注册需到教育部门去申请吗
如果涉及到教育辅助或者培训类,需要教育部去申请前置审批的
『柒』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刚要》指出,推动我国
(1)发展文化产业要遵循文化发展和艺术创作规律;(3分)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2分)要大力推动体制机制创新、艺术创新、科技创新、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借鉴世界优秀文化;(3分)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2分)要突出中国特色,发挥比较优势。(2分)
(2)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推进教育优先发展,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提升我国综合国力。(3分)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优先发展教育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分)③教育成就人生,推进教育优先发展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3分)④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有利于培养各种高素质的人才,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3分) (3)①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外文化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关系,我们既要“引进来”,吸收世界文化的先进成果,又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扩大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4分)②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采取“引进来”和“走出去”方针,是为了加强中外文化的交流,促进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建设文化强国。(4分) 『捌』 创业创新教育对生产力和国民经济的作用 创业和创新教育对生产力和国民的经济是有推动作用的,因为国民经济也是根据这些创业者和企业税收啊,这些带动了很多,就是经济的发展。 『玖』 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1949年10月日下午3时,北京30万群众齐集天安门广场,举行隆重的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许海峰射落了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枚金牌。许海峰在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夺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金得主,同时也是中国首位奥运冠军,实现了中国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与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