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1-24 07:38:47

1.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

具体的表现是:

1、外资企业在中国兴办。那时候,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发展起来。

2、资本主义萌芽夭折。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枯萎了。这样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截断了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正常道路。所以,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未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的参天大树。

3、自然经济走向瓦解,商品经济发展起来。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入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这些地区的农民开始买洋纱织布,或者直接买洋布,从而为机器棉纱织业的产生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市场和产品市场。但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东南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

4、随着农民和手工业的破产,生计日益艰难的农民和手工业者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境地,这就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同时也促进了中国近代无产阶级的诞生。

5、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洋务运动的兴起和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作用。

2.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来已经出现资自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商的刺激。外商在华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近代工业,
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补充:
①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

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3.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原因有哪些表现影响是什么

(1)经济结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2)变化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洋务运动对民族工业有什么影响?
(1)积极影响:
①建立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对瓦解本国的自然经济,对中国民族工业的诞生、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②创建了三支海军,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中国出现了近代海军。
③中国创办了一批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开了近代教育的先河,对于转变中国人的教育观念,开阔视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④引进了西方一些先进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
⑤洋务运动中近代企业的发展,客观上对外国经济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同时在与外国资本主义斗争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对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
(2)消极影响:
①洋务运动作为封建地主阶级开明阶层的自救运动,其性质决定了它对民族工业的消极影响。
②洋务运动所具有的浓厚的封建性和民族工业所代表的资本主义性质,决定了它们之间的斗争性,突出地表现了封建地主阶级对民族工业的压制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反压制斗争。
③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兴起的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近代企业,对民族工业具有诱导、催生的效应,决定了民族工业具有依赖和软弱的一面。

4. 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鸦片战争前,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版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权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补充:
①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

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5. 简述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解体
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其中包括经济作物的扩大种植和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传统的家庭手工业,主要是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开始走向衰落,并且与农业分离,以男耕女织相结合为特征的小农经济结构开始走向瓦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前提。
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短暂春天
19世纪末,随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阶段的过渡,帝国主义国家加紧了全球扩张。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和清政府的投降政策,助长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它们在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同时,也扩大了商品输出。这使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支付巨额赔款,解决财政危机,不得不放款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于是,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还颁布了奖励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企业的热情。于是,各种实业团体纷纷涌现。这些实业团体大都以“强国富民”、“振兴民生”为目标,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要求和以商战反抗列强侵略的爱国热情。此时,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商业,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工业部门增多;产品出口国外;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使民族企业遭受空前残酷的打击。在沦陷区,日本进行了野蛮的经济掠夺。来不及内迁的民族企业,或被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出于抗战需要,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
抗战胜利后,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通货膨胀,原料昂贵而产品滞销。
美国经济侵略的加剧。美国与国民政府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攫取了大量的在华政治、经济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有人称这一条约是“新二十一条”。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工业。

6. 鸦片战争后,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出现变化带来什么影响

主要表现在复如下几个制方面:
1、殖民地、半殖民地城市的出现
2、鸦片走私有增无减
3、外国商品倾销局面形成
4、自然经济结构在东南沿海地区开始解体
5、苦力贸易盛行
6、新阶级胚胎的产生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战前,中国经济上是一个以自然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国家,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有力地排斥着外国的商品侵略.战后,废除“公行”制度,增加通商口岸,丧失关税主权,外国的廉价商品源源不断地涌入中国.这种商品“重炮”,逐渐摧毁了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使中国日 益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供给地.

7.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来,中国自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鸦片战争后,外国的工业品开始倾销到中国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外商在华投资建厂和洋务派兴办近代工业,吸引了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近代工业,
洋务运动的诱导。洋务派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补充:
①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发生了根本变化

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大量手工业者、农民破产

由于列强对中国原料和农产品的掠夺,农产品大量出口,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8.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表现:
①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回始解体。
②洋务答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③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原因: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之中,外国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冲击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主要原因。
②中国丝、茶等农副土特产品大量出口,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瓦解着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③在洋务运动中,中国出现的第一批近代企业,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④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中国出现。

9.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有何变动并分析其客观作用

近代中国之前,是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之後,由於外国资本主义版的入权侵,中国社会内部的逐渐变革,农村经济中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开始发生解体,出现了“纺”与“织”分离的现象,这种分离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因为在中国古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生产的基本模式。“织”主要指代的是家庭手工业,而“耕”主要指的是农业,这种家庭手工业和农业的相互结合构成了中国古代十分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但由於鸦片战争之後,外国机器生产的洋布和洋纱不论从质量,还是价格上,都占据很大的优势。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手工业逐渐的破产,原先稳定的社会经济结构也开始发生变动。这就标志著中国古代传统的男耕女织为基本模式的小农经济的逐步解体。

阅读全文

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