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和谐社会
党的十九大报告在描绘“两版个一百权年奋斗目标时明确指出,“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由此可见,社会和谐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社会发展领域的根本要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美好理想。
(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扩展阅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孔子的“和为贵和而不同,到墨子的“兼相爱爱无差等,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
在西方思想史上,从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的“整个天是一个和谐、柏拉图的“理想国,到傅立叶的“全世界和谐、欧文“新和谐公社,都反映了对和谐社会的憧憬。马克思恩格斯勾画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
㈡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目标是全体国民的持续幸福,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更强调的是满足人的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决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的途径是加强我国经济方面的建设,同时大力促进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基本矛盾与根本目标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解答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到底应该何去何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目标告诉了我们现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
我们应当把远期的根本目标和近期的阶段目标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努力做到脚踏实地,这样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扩展阅读:
强调经济的发展与建设就是要求我们必须要将全社会的各种资源有效的配置到经济发展之中,服从且服务于当前社会的经济建设。其次,要想方设法的促进生产力的改进,当生产力得到了的极大提高时,才能使中国这样贫穷落后的东方大国走上繁荣复兴的道路。
我国的社会发展面临的基本矛盾反映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国人民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也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向更好、更强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根本目标解答了我国的经济到底应该何去何从。
㈢ 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哪些战略目标
在新世纪新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供参考。
㈣ 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哪个概念大
经济社会发展所指概念范围相对较小 。
社会经济发展,是指除经济外,还包内括文教卫生容、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发展。而经济社会发展,其战略目标更突出了经济目标即经济目标带来的生活效果,如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㈤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0二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触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
参考链接 news.xinhuanet.com/...31.htm
㈥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主义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理念
主要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以来,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接续奋斗,各项事业取得重大进展。今后五年,要在已经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努力实现以下新的目标要求。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二○二○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一○年翻一番。主要经济指标平衡协调,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进一步上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迈进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比较充分,就业、教育、文化、社保、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明显增加。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影响持续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上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人权得到切实保障,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现代军事体系更加完善。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显著提高。
十三五 时期 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理念:
创新是第一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内在要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必要条件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开放是必由之路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本质要求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㈦ 什么叫“社会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就是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
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
社会经济发展,是指除经济外,还包括文教卫生、社会福利、养老院、社会保障等
等方面的发展。
经济社会发展,所指范围比较小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㈧ 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什么
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对不公正现象进行干预包括:1、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能力;2、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参与社会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制度保障。
㈨ 1在新世界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1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什么?
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巩固和发展已经初步达到的小康水平,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建国一百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
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3把中国特色主义社会事业总体布局的内容写入党章,有什么重大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任务,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扩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党章总纲第九自然段在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现阶段奋斗目标时,增写了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内容,并在总纲第十四至十七自然段,分别论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这样修改,有利于全面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目标、任务更加明确,有利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好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时,党章总纲第九自然段还增写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内容。这就清楚地表明,我们所强调的发展,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4新《党章》在党的组织制度方面做出了哪几项新规定
第二章对党的组织制度作出了3项新规定。一是第十条第四款增写了党的各级组织要按规定实行党务公开的内容。党的十六届四中、六中全会都明确提出要推进党务公开,各级党组织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成功经验,受到广大党员干部普遍欢迎。在党章中增写这方面的规定,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增强党的团结和活力。二是第十一条增写了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的内容。主要考虑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都对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地对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党章中明确党的各级代表大会代表实行任期制的条件已经成熟,可以为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创造条件。将来根据这项规定制定具体实施意见,明确党的各级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的职责和权利。三是第十三条增写了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实行巡视制度的内容。中央决定实行巡视制度以来,取得显著成效。把巡视制度写入党章,有利于加强党内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工作。
5新《党章》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一是把第二十九条第一款“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改用社会组织来表述。主要考虑是,用社会组织的概念来替代社会团体、社会中介组织的概念,可以涵盖包括新社会组织在内的所有社会组织。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加大在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力度,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二是第二十九条第二款关于党的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和支部委员会选举办法的规定,增写了提出委员候选人要广泛征求党员和群众的意见的内容。把第三十条中关于“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选出的书记、副书记,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修改为“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的书记、副书记选举产生后,应报上级党组织批准”。主要考虑是,党的十六大提出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直接选举范围的要求后,不少地方开展了由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负责人的试点,实践效果很好。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在基层党组织选举中普遍实行党员和群众公开推荐与上级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候选人提名的民主,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加强党的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有利于给直接选举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等扩大党内基层民主的探索留出空间。三是第三十一条第二款增写了组织党员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学习法律知识的内容,把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和监督”修改为“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这体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基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运用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四是第三十一条第三款增写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内容。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各类人员在产业之间转移和地区之间流动日益频繁,其中有不少是共产党员。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是新形势下党员管理的新课题,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作这样的规定,有利于党员流出地和流入地的基层党组织落实各自责任、形成管理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