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支撑点是什么
招商引资,工业经济决定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富裕繁荣
② 区域经济学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哪些重要作用
城市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聚集、扩散作用
(一)城市吸收、聚合各类生产要素,在其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是区域内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产业聚集点。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聚集了许多优势行业和大量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其他地区,能够较快的开发出新的产品以及新的技术,不但加强了该区域的整体经济对外的竞争力,也增加了区域内部的经济收入,能够带来巨大的集聚效益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同时,为整个区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以及经济收入,优化区域产业的配置。也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城市的聚集作用使较为先进的机器设备能够较快的被生产出来以及较快的运用到区域内的各个生产中去,使一些较好的管理机制和技术能够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各个方面在不同的程度上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三)城市是一定层次的政府所在地,具有相关的行政管理职能,其目的是保证城市按照规划,有计划、有组织地合理发展,维护城市现有各项市政公用设施的完好,充分发挥城市各要素集散的功能,促进城市及区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或功能的发挥。同时城市又是区域性公司、企业等组织的管理机构汇集地,通过其指挥决策系统,发挥投资决策和产业配置、生产组织功能。
(四)以城市为中心,逐步向外发展,可适应区域经济发展不同层次的规划实践。当城市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由于地租的过高、交通变得拥挤、生产生活成本过高,这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生产资本逐渐向次核心经济区转移。如此,次边缘区、边缘区的经济的发展逐渐加快。 二、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
(一)城市具有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是区域内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势能远远高于周边的地区。同时,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贸、运输以及中介等服务机构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极强,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强的辐射力,通过这种特有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以的发展,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均快于或优于其所辐射的区域,起着导向与示范作用。
(二)城市能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较高生产力,利用国际经济和新技术的积极因素,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形成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工业化、现代化。城市一般具有相对完整、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职能,提供区域生产、生活必需的产品,同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工业和产业集群。
(三)城市与周边农村之间存在着不同梯度的产业链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直接或间接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升级也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升级与调整,这样城市经济也就进而带动了农村经济以至促进了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城市的精神文明成果传递区域内各个地区,为区域的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三、创新功能
城市具有较强的综合创造能力,是各种新观念、新思想的诞生地或首播地,是新体制、新机制的发祥地或示范地,其创新功能主要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因此城市强大的经济实力为区域的各项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城市作为区域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聚集了大量的研究机构和各类高素质的人才,信息渠道通畅,创新意识很强,对区域的全面创新和快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特别是像我国已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时期,城市化战略成为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战略之一。同时后工业社会日渐来临,信息与知识逐步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动力,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创新中心,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更趋重要。在新的背景下重新认识中心城市,赋予其新的内涵和地位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四、龙头作用
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凭借各种优势通过聚集作用,进而产生规模聚集效益,提高城市经济效率,使城市经济成为所属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具体体现为:
一、对区域内经济发展有示范效应。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走在其他地区的前面,对区域内的发展起到很好的示范效应。
二、发挥扩散功能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固定资本、人才资源、技术、信息、产业等向周边乃至全区域的辐射,带动了整个区域整体经济实力发展。
三、协调周边经济发展加强区域内经济联系与合作。城市能够协调、监督与控制区域内的经济发展运行状况,通过统筹运用经济杠杆,加强区域经济的综合平衡与治理,进而加强区域内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总而言之,城市经济可以通过多种方面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给予影响,以达到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
③ 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1.在隋唐时期的里坊制度在明清时期已经彻底消失,商业区不再受限制,这无异于极大专大促进了城市商属品经济的发展;
2.专业的商业管理机构,规范了市场;
3.皇宫集中分布,给予了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空间;
4.宵禁制度的取消,也有利于扩大城市经济运行的时间;
5.农业的发展为城市提供了物质基础,使得大量城市常住居民出现,而城市人口的增多,对城市的用地需求加大。人口的增多对也对城市的基础设施一定的要求,这就促使城市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同时也扩大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因为市场扩大了。
6.城市由于是当地商品交换的集散地,会拉动相关地区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7.两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④ 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
1、全球化。
全球化的本质是全球范围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虽然从一般意义上讲,全球化背景下各类要素都可以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重新配置,但从目前观察到的情况看,要素流动格局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均衡和不对称性。
具体而言,高端人才的流动性远远高于中低端人才;资本的流动性远远高于劳动力的流动性;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消费模式、生产模式、产业结构、治理模式等方面的影响,总体而言大于发展中国家在这些方面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2、技术进步。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的突破和广泛应用,带动了上一轮全球范围内的高速增长。2008年底发达国家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展望未来,能够启动新一轮经济增长,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根本力量,仍然是新的重大技术突破。
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普及和应用,清洁能源的发展,新材料的出现,生物技术的发展等,都有可能成为这样的技术突破点。目前有学者提出,人类社会正在启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可能是能源和信息技术发展所带动,也可能是信息技术驱动下的制造业升级所带动。
3、全球治理模式和治理议题的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许多议题越来越超出主权国家的治理范围,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调,才能够有效解决。诸如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政治、经济和金融稳定、控制传染病等全球性公共产品,成为摆在人类面前的新的重大议题,相应的全球治理结构也在孕育着新的深刻变化。
4、各国民众权利和平等意识的普遍增强。
美国著名战略思想家布热津斯基把这种现象称为“全球政治觉醒”()。这种趋势对于一国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变化,具有难以预计、难以把控的重大影响,对国际关系也有重要影响。
(4)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扩展阅读:
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
1、区域理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发展是不均衡的。1950年佩鲁提出增长极核理论:城市通过极化效应、扩散效应的发展,是区域经济趋于均衡,然后进入下一轮极化、扩散的发展阶段。
2、经济学理论:城市产业分基础产业(城市发展的关键)、服务业产业。[2]
3、人文生态学理论:互相依赖、互相竞争是人类社区空间关系形成、发展的重要因素。
4、交通通讯理论:1962年梅耶《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
5、经济全球化理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日益紧密运动的进程。世界贸易组织1995年度报告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不同国家的市场和生产日益变得更加互相依存的过程,这是由于货物和服务贸易的发展以及资本和技术的流动所造成的。”
6、城市进化理论:绝对集中(城市不断增长)、相当集中(城市人口增长仍然高于郊区)、相当分散(郊区增长超过城市)、绝对分散(城市人口下降郊区人口上升)。
⑤ 衡量一个地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除了gdp之外,还有什么是比较重要的
刚刚查了,GDP并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内缴上级或国家容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可能一个地区的经济总收入,没有上缴之前的收入才能够更好的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吧。
⑥ 发展夜间经济对城市经济发展有好处吗
发展夜间经济有好处,比如不太忙的上班族可以晚上兼职再挣得一份收入。那些没空逛街的上班族也可以买到需要的物品。丰富人民的生活。
⑦ 城市夜间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
(一)优化投资环境,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优美完善的城市夜景照明不仅可以使城市“亮起来”,使得城市更加美观,增加城市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改善城市面貌、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从而活跃和繁荣城市经济文化活动,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带动商业、旅游业、服务业、文化、餐饮、广告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并对城市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使商家增强投资、经商、办企业的信心,加快城市建设发展的步伐,使绚烂的灯光、优美的景观、缥缈的情调转变成实际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有代表性、密集、综合效益高的城市区域,对其夜间照明加以整合与重塑,可以以此为基点带动周边地产、旅游、相关产业发展。
(二)塑造特色景观,催生夜景经济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对旅游的需求也随之不断提高,这就给那些拥有旅游资源的城市发展带来了美好契机。科学艺术的夜景照明能够结合城市特有的历史和自然景观,赋予城市鲜明的个性和优美的夜间形象,提供多角度的观赏点,增强城市旅游与投资吸引力,从而吸引人流和资金流,促进经济发展。当前,居民工作压力日增,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舒缓压力的夜间休闲消费模式。这就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商机,夜间商机已成为城市经济繁荣的重要支撑,夜景经济应运而生。夜景经济就是在夜间发生的居民消费活动,它是白天经济活动的延续,包括餐饮、购物、娱乐、旅游、休闲、健身等消费内容,以其时尚、轻松的特色成为当今都市最时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之一。
⑧ 城市经济结构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经济结构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以无锡、苏州经济发展特征比较为例
钱枫林,吴园一
本研究通过统计数据实证分析,初步揭示了无锡、苏州两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及驱动内因。分析结果表明:无锡第三产业发展水平高于苏州,苏州在三次产业结构方面有明显特点,非公有制经济成分比重上与无锡差距较大,支撑苏州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动力是第二产业,其中工业经济占主导地位。
【作者单位】:江南大学商学院;江南大学商学院 江苏 无锡 214000;江苏 无锡 214000
【关键词】:无锡;苏州;产业结构;非公有制经济
【分类号】:F299.2
【DOI】:cnki:ISSN:1007-5097.0.2004-03-003
【正文快照】:
城市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不同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特点和差异的比较研究,已成为地方政府和理论界所探讨的重要课题。无锡与苏州两市地域相连,同处长江经济三角洲的重要地位,在经济发展模式、资源条件和人文环境等方面都十分相近。当前经济理论界对两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地位及特点给予了较大关注。由于两市人口、地域面积有较大差异,本文以2002年经济指标为基础,主要选用相对指标和人均指标进行两市经济差异对比分析,通过产业结构特征和非公有制经济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实证分析无锡、苏州两地区经济发展态势及特点,以探究经…
http://www.cnki.com.cn/Article/CJFDTotal-HDJJ200403003.htm
⑨ 什么是城市的重要因素
空间结构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城市工作的开展需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并强调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的统筹发展。
从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规律和城市理论可以发现,如同经济增长总是伴随经济结构的升级,城市空间扩张往往也伴随有空间结构的优化和调整,即从单中心扩张向多中心、网络化发展模式的转变。
多中心、网络化是一个以有形和虚拟的网络为支撑,具有多中心、多节点的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通过中心城市职能向外疏散,有效降低聚集不经济,并通过再集中、网络化获取整合效应,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提升。
(9)经济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扩展阅读:
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化发展,通过城市中心区职能向外疏散,避免单中心集聚所导致的聚集不经济带来的效率损失,并通过在更大空间尺度获取协同效应,实现城市规模的持续增长和竞争力的提升。
多中心化的空间发展可以避免过度集聚带来的城市问题,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聚集经济效益,如空间距离增加带来的交通成本,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分散不利于面对面的交流和非正式的经济互动等。
因此,聚集经济优势的获取必须依靠多中心之间密切的空间联系和群体化发展的外部效应,即必须将多个规模较小的中心整合为多中心一体化的城市网络系统,以此享受更大的聚集经济或外部规模经济效益,如共同分享更大规模的区域劳动市场或商品市场,分享区域基础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