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

发布时间:2021-01-26 09:19:47

⑴ 十三五时期我国的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

十八届五中抄全会《建议》提出,要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从“速度机遇”转为“转型机遇”,“十三五”时期,深度调整结构,振兴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完成历史性转变,正迎来新的契机。 “十二五”期间,中国经济“快”字当先、“好”字成势,增速傲居全球前列,结构调整继续推进,发展活力有所增强。但同时,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力量的对比急剧变动,“欧债阴霾”下的主要经济体纷纷呈现“平庸增长”。外部需求明显放缓,国内则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这是坏消息也是好事情。步入新常态的中国经济需要“从快到好”的转型与变革,更多依靠内生动力实现发展,更多依靠扩大内需带动增长。 扩大内需,一靠投资,二靠消费。广阔的空间,巨大的潜力,并非虚词。中国高铁闪耀世界舞台,而国内铁路总里程仅约12万公里,比美国少很多,中西部的“铁公基”更是短板。再比如,城镇化率虽近55%,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消化过剩产能的空间还很大。消除地区差距、城乡差别,共享全面小康,将会带动有效投资的成倍增长。

⑵ 十三五时期绿色理念的提出背景,意义及其内涵是什么

绿色理念: 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它强调保护自然生态版,充分利用资源,以人权为本,善待环境。
绿色发展理念的提出主要基于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我们的认识和实践的不断深化、总结。第二个是环境问题的倒逼。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生态环保的一些新理念、新论断、新思想,我们的十八大提出了叫“五位一体”,后来中央又提出来要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和绿色化,我们叫“新五化”。再加上我们到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其实这三个阶段就是我们的五位一体,新五化到绿色发展,实际上是环环相扣,步步深化,步步实化,这是一个认识和实践不断发展的这么一个过程。
第二个背景就是环境问题亟需解决。我们分析了一下,脱贫问题和环境问题,可能是“十二五”期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两大短板。对于“十三五”这个收官期和决战期,我们按照问题导向,突出老百姓的期待,要转换思想,提出一些新的理念,采取一些重大措施才能有助于这些短板问题的解决,让全面建成小康这个环节上,生态环保不拖后腿。所以我们说绿色发展理念也是在现实问题倒逼的情况下提出的~

⑶ 结合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谈谈五大发展的基本内涵内在关系及其对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的重要意义

内涵
“五大发展”指的是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实现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和深入推进“五大发展”。五大发展于2015年在五中全会中提出。
坚持创新发展,就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历史发展经验表明,一旦 “后发优势”“比较优势”等红利渐趋用尽,一国进入到更加成熟的发展阶段,创新能力不强就会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阿喀琉斯之踵”。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理论”: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变迁,出现所谓的“创造性破坏”,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本质。此次五中全会把创新摆在如此重要位置,势必会引起利益关系调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中国,急需一次思想和模式的深刻变革。同样,理论、制度、文化创新,也将是一场建立“中国叙事”的变革——终结西方“元叙事”,打破西方价值体系垄断,使不同的制度、文化、文明互鉴共存。
坚持协调发展,就是实现辩证发展、系统发展、整体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迅速,但农村现代化进程相对缓慢,农村仍有大量贫困人口;在唯GDP时代,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引发了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硬实力”背后,是软实力的相对不足,国民素质和文明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协调发展,就是要改变单一发展偏好,打破路径依赖,实现整体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就是在中国发起一次生态革命,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无论是生态环境承载力的不足,还是人们环保意识、权利意识的增强,都要求国家调适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共产党念兹在兹的执政目标和努力方向,而生态美好是人民群众心目中“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在人们的崭新认知里,生态是否美好、能否尽享绿色,与幸福感息息相关。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由环境事件引起的“邻避效应”和群体抗争行为多次出现,严重威胁着社会稳定和地方秩序。坚持绿色发展,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也将深刻影响地方政治生态和社会治理。
坚持开放发展,就是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近些年,随着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外界纷纷猜疑中国是否依然实行30多年一直奉行的对外开放政策。对此,“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就是告诉世界,中国会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对于中国来说,现在的问题不是要不要对外开放,而是如何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需要更多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高制度性话语权。无论是“一带一路”建设,还是牵头设立亚投行,都有这方面的考虑。
坚持共享发展,就是着力增进人民福祉,增强获得感,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吕氏春秋》有曰:“治天下也,必先公。”马克思曾说“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目的本身”。然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蛋糕”不断做大,分配不公问题、阶层收入差距问题、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人们在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上面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无论是共享发展,还是全面深改,都是要破除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体制机制障碍,打破既得利益阻力,实现全面小康。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才能牢固。
内在关系
创新发展是“十三五”时期经济结构实现战略性调整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全面发展的根本支撑和关键动力;协调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绿色发展是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开放发展是中国基于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历史总结,也是拓展经济发展空间、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要求;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必然选择。
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人民幸福。尽管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当代中国第一要务。唯有发展,才能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进一步说,对于当代中国来说,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发展,而在于怎样发展,如何找到正确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和发展着力点。发展理念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以科学的发展理念做先导,才能破解发展难题、补上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从而赢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面胜利。从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到提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这反映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对于把握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规律性不断深入,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更高境界、更深层次的发展迈进,为中华民族开启更为广阔、更加光明、更加灿烂的前景。

⑷ 国家的综合国力基本内涵是什么

综合国力的内涵

1、综合国力(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是指一个主权国家赖以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综合国力的内涵非常丰富,它的构成要素中既包含自然的,也包含社会的;既包含物质的,也包含精神的;既包含实力,也包含潜力以及由潜力转化为实力的机制。

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国防、外交、资源、民族意志、凝聚力等要素有机关联、相互作用的综合体。

综合国力是一种系统的和动态的综合力量,是在系统与外部的交流和系统本身的运动过程中形成的。综合国力不仅是国家间竞争和互相影响的力量,还表现为对人类社会总体的贡献能力。每个国家作为人类社会总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进步都直接表现为对人类社会的贡献。

综合国力有潜在综合国力与现实综合国力之分。现实综合国力是指构成综合国力各要素已经具备的实力和各要素之间有机组合所显示出的整体实力。潜在综合国力是指随着经济增长、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由于某些要素实力增长,非物质要素水平与状况改善以及系统结构的变化致使整个要素系统组合功能增强的潜在能力。

潜在综合国力测定实际上是对未来综合国力发展趋势的预测。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水平在某一特定时点上不决定于其国家战略的变化,但是其国家战略的制定则必须以其综合国力为基础,并以提升其综合国力为目标。

总之,综合国力是以国家为整体表现出来的维护和获取国家利益的力量,它包括了所有直接和间接获取国家利益的一切因素。综合国力的概念呈现出综合性和概括性、战略性和强制性、科学性

2、综合国力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

由于综合国力的系统性,所以它与国际竞争力、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国情、国家能力等很多重要概念具有紧密的关系。综合国力与这些相关概念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综合国力不同于国际竞争力。综合国力是动态的,它不断变化和发展,而决定综合国力变化与对比的主要因素是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国际竞争力是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与其他国家竞争所具有的相对位势,它实质上反映了综合国力发展的速度。

综合国力更着重于总量(总实力)和人均量(人均实力),而国际竞争力更着重于总量和人均量的增长速度。总之,综合国力是国际竞争力的发展基础,国际竞争力则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两者相辅相成。

综合国力侧重于衡量现在的状况,而国际竞争力则是预测未来发展的趋势。故一个国家要强大,要发展,在国际社会与其他国家竞争过程中占有或保持一定的相对优势地位,不仅要有雄厚的综合国力,还要有超众的国际竞争力。

综合国力不同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前者着重于从总体规模上描述一个国家的实力,后者则着重于从质量上描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层次。同时,它们又有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综合国力状况具有正向影响,二者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较强,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势必较高;反之,如果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较弱,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势必较低。

在综合国力测定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方面,二者可能会运用一些共同的指标。但作为反映综合国力的指标更多地是采用总量指标,而描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更多地是用人均指标。

(4)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扩展阅读:

“十三五”时期,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经济在壮阔海域中开拓出更加光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中国经济运行始终保持稳的主基调,稳住了基本面,筑牢了基本盘,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为复杂多变的世界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

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技创新是重要指标。前不久,科技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中,我国超级计算机台数占到45%;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保有量超过400万辆,占全球50%以上;我国5G基站数已经超过60万个,5G技术核心专利数世界第一……不断跳动的数字、不断增多的“第一”,见证大国创新的坚实步伐,标注“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

当前,“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国经济经受住了一次次“压力测试”,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

2019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9.1万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100万亿元大关;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733元,比2015年增长39.9%……5年砥砺奋进,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续写了中国奇迹,彰显了中国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十三五”时期,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中国经济在壮阔海域中开拓出更加光明的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试验样车在试验线上完成系统联调联试,一项项惊艳世界的重大工程标注中国发展的速度;

C919大型客机飞上蓝天,“中国天眼”开放运行,北斗导航系统正式开通,5G网络加速成型,密集涌现的国之重器见证创新发展的高度……既有量的合理增长,又有质的稳步提升,更有结构的持续优化,中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奔跑的同时,“体格”更强健、含金量更充足。

阅读全文

与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涵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