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山西省委九次全会提出建设新山西的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关于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决议
【打印】【关闭】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2006年6月15日通过)
中国共产党山西省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研究讨论了我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主要措施。全会认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我国新阶段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山西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全会指出,全省实施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科学发展、建设和谐山西、致力求真务实,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特色城镇化,充分发挥资源、产业、区位和基础设施等综合优势,着力培育优势产业、转变增长方式、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提升综合竞争力,努力把山西建成国家的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基本原则是,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同时用足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坚持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更多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经济发展;坚持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传统支柱产业优化升级,积极发展壮大新兴支柱产业;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促进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全会强调,实现山西崛起,要扎实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视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加大金融支农力度;二、大力提升传统支柱产业,以开展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政策措施试点为契机,做强做优煤炭工业,整顿提升焦化工业,稳步发展电力工业,优化冶金工业结构;三、加快培育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煤化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材料工业,实现旅游业跨越式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积极发展商贸物流业;四、推进特色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支持太原率先发展,构建“一核一带四片”城镇体系格局,搞好县城与中心镇建设,支持老工业城市全面振兴,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水利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工程建设,继续加强公路及机场建设,加快信息化建设;六、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把开发人力资源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发展教育、卫生、体育和人口计生等事业;七、加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建设生态工作,实施“蓝天碧水工程”和造林绿化工程,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发展循环经济,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八、加快改革开放步伐,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培育壮大融资平台,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努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搞好开发区建设。
全会号召,全省各级党组织、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奋力拼搏、勇于争先,努力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实现山西崛起,构建充满活力、富裕文明、和谐稳定、山川秀美的新山西而努力奋斗!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㈡ (10分)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山西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发展战略。20
①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落后的小省区可以“办大文化”;(2分)版②先进的、健权康的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3分)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2分)④文化产业本身也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发展文化产业,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3分)
㈢ 什么是山西经济发展需要深入思考 深谋远虑[shēnmóuyuǎnlǜ]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褒义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曩时之士也。” ㈣ 山西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山西省提出了建设“文化强省”的“五大战略”。一是
㈤ 山西省提出的三个发展是什么 山西要实现科学发展,最关键的是要做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实现转型版发展,就权是要以企业、产业、矿城转型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推进节能减排、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能源基地全面转型。实现安全发展,就是要以坚强决心和过硬举措,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尽快扭转安全生产被动局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走出一条符合科学发展、切合山西实际的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路子。实现和谐发展,就是要把握好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性,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及时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理顺群众思想情绪,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谐。实现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事关科学发展观在山西的贯彻落实,事关全省人民的福祉,是对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是对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大考验 ㈥ 山西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确立了什么建设三大战略目标
山西省来确立了建设“资源型经济转型源发展示范区”、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和构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三大战略目标。 ㈦ 山西省未来几年里经济的发展方向 给你个网站关于山西的 http://www.shanxigov.cn/n16/n8319541/n8319657/index.html ㈧ 山西省要以什么推动经济转型发展 因为以前的山西都是靠煤炭带动经济,由于环保的原因,所以要转行,发展旅游和高端装备。 ㈨ 山西省实现转型发展的任务是什么 山西的主要任务和根本路径就是要努力破解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难题。 山西想要实现实现转型发展,就要在新时代历史背景和方位下,全力推进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以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为其提供科学指导,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其赋予新的内涵,以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为其注入新的动力,以全面构建良好政治生态为其营造社会环境。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说:“传统资源型经济对市场有较大的挤出效应。”过去的山西经济,因煤而兴,也因煤而困。 相对单一的经济结构,令人们的认识变得封闭,让市场的开放性无从体现。因此必须要开展一场大讨论。这是一场突破封闭的革命,是一场克服惰性的革命,在全社会形成勇于解决问题、提升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9)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是啥扩展阅读: 2017年9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 《意见》指出,要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能源供给、消费、技术、体制革命和国际合作,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将山西省建设成为创新创业活力充分释放、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新旧动能转换成效显著的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示范区。 《意见》提出,到2020年,重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能源革命总体效果不断显现,支撑资源型经济转型的体制机制基本建立。 ㈩ 山西省经济转型是怎么发展的
袁纯清强调,实现发展转型,关键是干部要转型。领导干部一要有世界的眼光,用别人的眼光来开阔自己的视野,用别人的创新来丰富自己的路径,用别人的经验来提高自己的本领。二要有战略的思维,善于在复杂局面中谋篇布局,在严峻挑战中抓到机遇,在激烈竞争中争取主动,在战略把握上高人一筹。三要有“结合”的本领,在用好政策与破解难题的结合上长本领,在项目策划、布局与项目推进的结合上长本领,在改革发展与安全稳定的结合上长本领。四要有敢闯的勇气,在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大胆探索,迎难而上、知难而进、勇于争先,市县工作要按照山西一流来定位,全省性工作要按照中部一流来考虑,一些地区、企业和领域要争取全国一流、世界一流。五要有学习的自觉。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掀起一场学习的新高潮,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实现全省干部队伍素质提升上的新跨越。六要有高尚的操守。要有公仆本色、赤子情怀、担当意识,把职务当作事业来做,不漂浮、不浮躁、不虚度;要珍惜荣誉、珍惜职位、珍惜人生,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作事、堂堂正正做官;要直面艰苦、忍耐清苦、乐于吃苦,肯奉献、能舍弃、耐寂寞,始终保持向上的精神状态。 与山西省经济发展战略是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