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大理州基本情况
大理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市境东巡洱海,西及点苍山脉。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山水风光秀丽多姿,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远在四千多年前,大理地区就有原始居民的活动。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毒国道”(从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大理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在大理古城及周围分布甚广,它们以古城为中心,沿苍山之麓、洱海之滨呈线状分布。大理市现已确定不同级别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处。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修建并完整保留至今的大理古城,屏山镜水环境优美,古朴典雅生意盎然,并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圣寺三塔、太和城遗址(含南诏德化碑),省级元世祖平云南碑、苍山神祠、佛图寺塔、喜洲白族民居建筑群……等文物古迹,纵贯了唐(南诏)、宋(大理国)、元、明、清及民国等各个历史时期。
大理地方文化灿烂,民族风情浓郁。大理作为数百年云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作为滇西大城的地位,文人名流荟集,史籍文献甚丰。加之,在当地占主要地位的白族人民,文化素养历来较高。因此,明、清以来大理素有“文献名邦”之称。历代以来人才辈出。
大理文化是中原文化、藏传文化、东南亚文化及当地民族文化融合的产物;是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悠久历史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中华文化链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白族人民从服饰、住居、婚嫁、信仰、习俗以及庆典节日,都充满着独特的民族情趣,这些浓郁的民族风情,增添了古城的历史文化气氛,亦更加增添了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的迷人色彩。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同时荣戴国家级大理风景名胜区双重桂冠。大理风景名胜区主要含苍山、洱海、白族风情以及大理、巍山历史文化名城。
大理古城位于苍山洱海之间的坝区,西倚一字横列的苍山,东濒碧波荡漾的洱海,这种“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雄秀相间、刚柔并济的山水环境格局,使古城增辉添彩。横列如屏的苍山,雄伟壮丽;明珠般的洱海,清澈如镜,加之坝区牧歌式的田园风光,构成了优美绚丽的高原景观,这山山水水之间所包涵的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民族风情,更富灵气和迷人的魅力。
总之,大理历史文化遗迹众多,特色显著,苍洱风光优美动人,白族风情浓郁奇丽,再加之大理古城和新区是脱开发展而又相互联系的,这就使得大理既古风犹存,又能全面地持续发展,在苍洱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永葆青春和活力,成为一颗熠熠生辉的耀眼明珠!
大理属高原型季风气候,没有明显的严冬酷暑,四季皆宜旅游。但夏秋之交雨后气温下降很快,当地有“一雨成秋”的说法,因此那时来大理旅游的游客最好带上几件秋衣,以防着凉。
不过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那样:“大理三月好风光”,春季,无论是前往大理古城,或是登苍山、游洱海都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贰』 大理的经济怎么样
大理市是大理白族自治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84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1996年国内生产总值32.88亿元。全市有工业企业501家,基本形成电力、食品、轻纺、机械、建材、造纸、印刷、化纤、制药、烟草加工、皮革塑料等多门类的地方民族工业体系。1996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7.25亿元,乡镇企业总产值23.57亿元。现有农业耕地面积8598公顷,有效灌溉面积7523公顷,旱涝保收面积7222公顷,全市农业年产值3.05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23元。市内交通发达,通讯设施先进,境内乡村公路基本贯通,水上运输极为方便;320、214两条国道穿越市境,成为连接滇西八地州陆路交通枢纽和借道通往四川、西藏、东南亚国家的桥梁;大理飞机场已建成通航,开通了昆明、天津航线;广通至大理铁路、"昆楚"二级汽车专用线的延伸段楚雄至大理一级汽车专用线和大理至丽江的准二级公路于1998年建成通车。1996年完成货运量11.95万吨,客运量24.45万人次。通讯传输向数字化方向发展,已建成无线电寻呼台、光缆传输系统、移动通讯系统等通讯枢纽,全市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7.2万门,可直拨国内各省市和世界各地。
大理历史上是滇西物资集散地,目前已形成了专业市场与综合市场、城区市场与农业市场互补的局面,商品交易规模不断扩大,1996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33亿元。大理是国务院划定的大西南旅游经济圈规划区中热点旅游中心城市之一,也是云南省旅游重点城市。近年来,随着大理知名度的不断提高,国内外旅游者日益增多,1996年接待国内外旅游者306万人次(其中海外旅游者4.28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6.17亿元,旅游业直接收入1.22亿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投入逐步增加,自来水年供水量1352万吨,城市自来水用水普及率92%,城市绿化覆盖率17.8%,已形成大理城区以保持棋盘式布局古城为主,下关城区以建设现代化城市为主的独特风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城区及70%的乡镇基本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升初中比例达94%,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每万人拥有病床数192张。1996年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文化先进市,荣获"全国科技先进市"、"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叁』 大理市最富有的是哪个区,经济发展怎么样
最富有的自然是市区所属下关镇以及古城所在大理镇,旅游经济发达。
『肆』 大理的经济情况怎么样呢
大理的经济在云南省应该是中间水平,主要的产业是旅游业和房地产,房地产在云南仅仅次于昆明市,2011年的gdp在500-1000亿之间。
『伍』 大理宾川的经济状况
宾川县的财政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改革,加快发展,坚持“内一要吃饭二要建容设”的财政工作方针,狠抓增收节支,优化支出结构,稳妥推进各项财税改革,强化财政管理和监督,努力克服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调度困难等问题,确保各年收支平衡。
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为227360万元,比2003年增长19.79%,其中第一产业117238万元,增长10.04%,第二产业43536万元,增长38.39%,其中工业22867万元,增长20.29%,建筑业20669万元,增长65.75%,第三产业66586万元,增长28.5%,一二三产业的结构由2003年的56:17:27变化为52:19:2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282万元,比2003年增长71.76%;财政总收入10796万元,比2003年增长3.7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475万元,比2003年增长24.32%;农民人均纯收入2338元,比2003年增长15.00%。
『陆』 大理的县份经济发展情况排名。
第一
『柒』 云南省大理的发展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大理曾有着显赫的地位和作用。秦、汉之际,大理是“蜀·身回毒国道”(从答四川成都,经云南大理、保山进入缅甸,再通往印度)的必经之地,这条通道,对促进大理地区和内地的联系、对促进中国和东南亚诸国友好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起着重要的作用。
西汉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在大理地区设叶榆县,直至南北朝叶榆县的建制一直未变。唐初,洱海地区“六诏”中的蒙舍诏势力渐强,在唐朝支持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南诏国都城由巍山迁至太和城(今大理苍山太和村附近),此后又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城西一带)。南诏与以后建立的三个王朝及大理国都城均定都于羊苴咩城。从公元8至13世纪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即从公元738年南诏国建立至公元1253年大理国覆灭),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南诏、大理国的都城所在地。
元代大理国灭亡后,仍然将云南政治中心设于大理。元至元十一年(公元1274年)建立云南行省,行政中心始由大理迁至昆明,但大理仍为滇西第一大城,一直沿袭至今。
『捌』 大理应该如何发展
这个问题的答案太太……专业了一点,好在我LP就在大理州委从事研究大理发展方面的工版作。
不过回答还是有点力不权从心,总体感觉不是你我小民考虑的东东也。
楼主要是实在感兴趣,可以留下个邮箱,我有许多这方面的论文和不涉密公文可以发给你学习研究。
『玖』 大理发展得怎样
目前没有襄樊好,不过襄樊地区民风彪悍,你还不如去武汉发展。如果想回来建设家乡也很好。
『拾』 大理的经济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
2012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59139万元,比上年增长32.67%;按构成分:城镇固定5资产投资 1057263 万元,增长19.71%;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601876万元,增长63.82%;2012年新增生产能力:新建客运站1个,建筑面积3310平方米;新增供水能力1.2万吨/日。
201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 601876万元,比上年增长63.82%。商品房施工面积699.51万平方米,增长 56.9%;竣工面积99.74万平方米,增长89.69%;销售面积124.38万平方米,增长24.74%;销售额60.81亿元,增长38.30%;待售面积12.87平方米,下降29.83%。
国内贸易
2012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89296万元,比上年增长19.69%。零售业零售额533204万元,比上年增长21.1%;住宿业零售额25998万元,比上年增长 9.88%;餐饮业零售额105868万元,比上年增长24%。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上缴应交增值税47455万元,比上年增长 6.04%;实现利润总额 130441万元,比上年增长 44.31%
对外经济
2012年外贸进出口总值609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6.7%,其中出口总值6089万美元,增长16.6%,进口总值 4 万美元,同比净增长。
交通、邮电和旅游
2012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99431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1.58%,其中,铁路88311万吨公里,增长3.38倍;公路875105万吨公里,增长21%;水运4.65万吨公里下降21.98%;航空15.33万吨公里,下降 43.43%; 石油管道运输30876.57万吨公里,增长3.33%。完成旅客周转量812682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 7.98%。其中,铁路24355万人公里,下降47.36%;公路770676万人公里,增长11.00%;航空 12956.62 万人公里,增长36.52%;水运4694万人公里,增长2.99%。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259公里。邮电通信业。2012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83255万元,比上年增长6.42%。年末城市固定电话用户89865户,年末农村固定电话用户 49935 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613170户,电话普及率达114.41部/百人,年末上网用户400371 户,其中宽带用户 149328 户。2012年接待国内外游客720.1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83%,其中,海外游客 41.31 万人次,增长 21.32%,旅游社会总收入完成77.89亿元,比上年增长39.24%,其中旅游外汇总收入 12332.85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21.32%,国内旅游总收入69.87亿元,比上年增长41.64%。金融
2012年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4330541万元,比上年增长28.3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2003536万元,增长19.9%。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058588万元,比上年增长17.59%;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977673万元,增长 25.81%;长期贷款余额2058219万元, 增长14.16%;其中个人长期消费贷款余额462126万元,增长10.28%;单位贷款余额 1489603万元, 增长 14.04%。
2012年保险公司保费收入151556.37万元;赔款42878.18万元,财产保险赔付率 51.9%,人寿保险赔付率 4.52%。证券市场股票交易量1252071万元,基金交易3236.43万元,债券交易量 382.03 万元。
旅游
2014年,加快苍洱旅游大景区高端产品开发,编制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布局专项规划,集自行车交换、旅游大巴停靠、游客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20个环洱海服务站启动建设,天境阁示范点基本建成,旅游标识系统和环湖双层观光大巴项目加快实施,古城、古镇、古村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感通旅游小镇、苍山假日公园等31个旅游项目顺利推进,标准化等级评定、旅游市场整治、A级景区创建、旅游宣传推介等工作扎实开展,新开通长沙、郑州等6条航线。接待国内外游客918.17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35.01亿元,分别增长11.95%和24.41%。
2014年,深入推进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发展试点工作,多种业态并存的商贸物流格局初步形成。元通商贸城、钢材物流中心主体工程和琪年时代项目完工,五洲国际商业中心、滇西物流商贸城等项目顺利推进,玉龙副食品批发市场完成搬迁。海东金尚街区项目启动建设,曲靖市商业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入驻大理,5户民营金融企业获批组建。4G网络全面覆盖环洱海沿线。居住产业平稳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82.97万平方米。全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运行平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11.91亿元,增长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