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未来10年最具潜力24城市有哪些
(一)一线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变化,中国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对内汇聚全国资源,对外有广泛的国际联系。目前北京城乡差距较大,环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体聚焦效用,未来发展空间大。另外,政府立足现实,战略高远。
上海:借重中国崛起,建设世界中心。开放的国际市场拓宽了上海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潜在的发展空间,其全球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劲,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将崛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机遇优势集于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趋势紧密了天津与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旧有的工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为天津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重庆:老树逢春发新花,迈向国际大都会。国家将重庆定位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使重庆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业梯度转移及重工业加速的双重机遇下,重庆将依托雄厚的基础进行产业升级。此外,城乡统筹发展,拉动了强劲的内需。
(二)二线城市
台中:把握产业转移机遇,营造优质文化新都。地理区域位置居中,台湾本土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产业转型出现端倪。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璀璨夺目的多样性文化,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政府对台中进行行政区划的战略性调整,将台中提升为台湾第三大县级市,为台中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成都:昔日“中华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园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长远目标,并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的历史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越。信息技术发展,赢得了与沿海地区城市相近的发展机会。
沈阳:借振兴东北机遇,展“东方鲁尔”雄风。沈阳的基础条件良好,城市环境优美。国有企业改革率先完成,民营企业与国际接轨。国际投资和国内产业转移,为腾飞提供硬件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沈阳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南京:科教发达奠基础,制度优势促活力。南京基础坚实,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市场化改革空间巨大,城市活力即将激发。地处上海都市区辐射边缘,联动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整体发展。
合肥:承接转移高歌猛进,全面创新破浪前行。合肥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框架下,将成为承接转移的战略要地。合肥引领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同时,推动体制创新,实现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汉:乘国家多重战略之势,展黄鹤青云直上之翼。武汉交通网络快捷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城市集群效应显著。引领中部整体崛起,“两型社会”和谐发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资本无限增值。
长沙:集约发展助升级,两型都市占先机。长珠潭一体化趋势明显,社会形态转型获得国家支持。区位优势明显,是两个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经之路。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为成熟的装备制造业。
南昌:产业转移促增长,绿色生态谋崛起。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临近,南昌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低碳产业和高端人才产生了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产业梯度转移。政府着眼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较高。
宁波:港通天下添虎翼,书藏古今奠基石。宁波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创新投资与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宁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湾大桥进一步凸显了其交通腹地优势。政府力推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战略转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资力度加大。
苏州:官民齐心促发展,古韵今风新姑苏。苏州人文底蕴深厚,创新意识强烈。外资和民企发展创新、充满活力,内生增长动力强劲。苏州的五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断完善,力求中心与周边均衡发展。
(三)三线城市
三亚:瞄准国际旅游市场,争创国际旅游城市。三亚滨海风光优美独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亚太中国经济起飞,休闲旅游市场扩大。中央“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的高定位,为三亚经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东营: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态增长极。东营油区产业聚集效应与地方开放引资效应,持续提升了东营的经济实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东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资源雄厚,加工制造业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飞跃,环渤中心展新颜。唐山市具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焦煤产业,为唐山实现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台。
吉林:内部基因借壳发展,工业基地重振雄风。长吉一体化规划为吉林更好地融入东北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使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专业技术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业城。柳州人文、自然环境独特,发展现代服务业空间巨大。工业发展基因优良,产业发展集聚凸显。良好的政府机制,保障了多元化的发展。
东莞:以转型再促发展,以升级再塑辉煌。东莞受益《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同时,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经济基础雄厚,制鞋、塑胶等30多个行业集群,有助于区域内行业稳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开封: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开封地处城市群中心区,产业布局优化,成本洼地优势明显,一体化进程加速。此外,全省工业化提速,开封乘势而起。
嘉兴: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丽创新城。嘉兴市区位优势卓越,良好的环境成为高端企业、人才、财富等要素的重要积聚磁力。滨海新区的高速完善建设将推动城市跨越发展,同时,创新推动嘉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佛山:激发民企创新精神,尽显空间发展优势。佛山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民营企业实力强劲,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坚持发展实业理念的指导下,产业转型成功在望。
咸阳:千年古城逢新机,敢比夸父试逐日。咸阳区位优势明显,是关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的汇合处。工业体系完善,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等产业强强组合。虽然咸阳经济发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国际化标准谋发展,打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B. 中国未来十年最具发展潜力城市
西安正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西咸一体化
,目前正着手打造路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可谓是商机不限,西安的商品可以从“西安国际港务区”直达中亚四国。2020年西安面积将扩大10000平方千米以上常住人口突破1000万人,2030年常住人口基本达到国际化标准的1300万人,14000平方千米。西安将成为即北京
上海的第三个国际化大都市和中国第一个田园化试点城市。
西安的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曲江池遗址公园,汉城湖遗址公园,汉城墙遗址公园,大雁塔北广场{全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广场(不要门票)}大雁塔南广场(休闲运动广场)大唐不夜城.....等等不在一一例举了有时间来玩可以慢慢玩(千万不要坐黑车,西安的黑导游很多不过现在正在治理)
西安目前年接待外国游客学者以突破1000万人次,而大雁塔已突破日接待游客100万人(包扩国内游客)。
西安的高新产业园
,也在加速发展芯片制造研发(不知道能不能超过日本),新型材料产业。
我的祖籍地青岛也很不错,新型的海滨城市,活力十足,非常美丽的城市虽然长在西安但是
每年都回去。未来发展绝对不错。青岛在未来也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2020年青岛人口超1200万
将建超大城市成龙头和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
青岛.
烟台.
淄博.
威海.
潍坊.
东营.
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是中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新兴力量)目标直逼东亚与太平洋
青岛的环境比内陆城市如西安.成都.兰州.西宁.太原要好不止一点.风沙小.季节分明日夜温差不大.街道非常整洁.(其实就是土少)。
成都也不错
我外婆家就是成都
,首先,成都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是非常值得研究和掂量的:成都是中国西部的特大型中心城市,其GDP,城市人口,城市质量,生活水平,科研教育能力等,在西部都是数一数二的。成都的大战略是要着力成为整个西部的上海。成都正在瞄向南亚四国: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把自身的文化,教育,金融等影响力辐射到这四国去。
成都20到30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全球重要的一线城市之一。
成都的环境也是不错的我反正在成都玩的很嗨!适合居住
。
(和西安的环境差不多四月份都有着迷人的花香)
如今而言西安有了国际港务区可以连接。成都
以及以济南青岛为主山东半岛城市群将形成中国未来经济,
旅游的金三角
西安
青岛
成都
都不错
都是很有前途的
(其实我都不知道那里最好,一个是家乡
一个是祖籍地,另一个是外婆家以及国宝熊猫的乐园,我都纠结住在哪里在那发展。过几天去下太原看看然后西宁和兰州)
C. 未来中国最有发展的城市有哪些
这一年,哪个城市的跨越最大?年,谁最有可能迎来爆发?
01
深圳
深圳,当之无愧的中国第一明星城市。
这一年,深圳拿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桂冠,将特区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高规格的“示范区”之下,深圳的政策利好纷至沓来:
其一,广东省提出举全省之力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无论是政治高度还是支持力度,都超出以往。
其二,深圳与雄安新区一道被纳入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随即,深圳提出打造“国家铁路枢纽”、“国际枢纽机场”、“全球交通科技创新中心”的全新目标。
在过去,深圳一直被认为是“全国性经济中心城市”,属于名副其实的“经济特区”,而广州则是集海陆空于一体的华南门户中心。
这一次,深圳在交通领域的发力,意味着要在综合门户领域有所作为。
具体而言,深圳要完善京广深港、赣深、贵广-南广、沿海(厦深)、珠江-西江五大铁路走廊;同时,构建跨江稀缺性战略通道体系,推进深中通道建设,筹划伶仃洋通道(深珠通道);推进宝安机场扩容,同时开发惠州第二机场功能等。
其三,深圳与河源互动频繁,“飞地”模式有望复制。近日,河源出台文件重点谋划“深河特别合作区”,继“深汕特别合作区”之后,深圳又一“飞地”或将出现。
2018年底,深汕合作区正式揭牌。不仅居民全部转为深圳户籍,而且这一位于汕尾的“飞地”将由深圳直接管理,升级为深圳第“10+1”区。
飞地经济的意义在于,它不仅为土地空间紧张的大城市寻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样板:既能将产业留在省域内部,而且还能带动落后地区的发展,相关GDP数据还能两地所共享,此为多赢之举。
显然,这一次,借助示范区的东风,深圳已不满足单纯的经济中心,要在综合门户城市上有所作为。
同样,深圳追求的不只是大湾区内部的影响力,更是向粤东西北、长江中游、大西南乃至长三角的战略纵深。
有句话说得好:这一次,深圳全都要。
02
上海
这几年,在一线城市里,上海受到的争议仅次于广州。
前两年,上海沦为“环杭州城市”的说法不绝于耳。然而,最近的一系列政策,再次说明了上海在国内举足轻重的地位。
最近一年,上海完成了四件大事:进博会、科创板、自贸区扩容和长三角一体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刚刚发布的长三角一体化规划纲要中,上海的龙头地位再次巩固。规划明确提出:“发挥上海龙头带动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提升上海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要知道,大湾区以广深港澳四个城市为中心城市,京津冀也以北京、天津为中心城市,而长三角的龙头有且只有一个:上海。
在此基础上,上海提出的“五大中心”定位只会愈发突出: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科创中心。
显然,上海不会沦为“环XX城市”,上海在国内乃至国际上的地位,只会提升,而不会有任何弱化。
03
澳门&珠海
今年是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对于澳门来说,这两年是风云际会之年。
先是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接着澳门证券交易所被提上日程,随后澳门获得对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的管辖权。
就金融而言,这个以博彩娱乐著称的特区城市,将会获得超级金融地位的加持,在离岸市场将与香港形成两足鼎立之势。虽然在短期内仍然无法与香港相匹比,但只要第一步迈出去,前景不是一般可期。
就发展而言,澳门与珠海将会高度融合。澳门土地资源紧张,发展空间不足,无论打造金融产业、旅游产业还是会展产业,都离不开珠海在背后的支持。
因此,澳门-珠海可以视为一个整体,而这恰恰也是大湾区规划中的三大增长极之一(另两个为港深、广佛)。
D. 中国未来最有发展潜力的二十个城市
汉中、绵阳、安庆、岳阳、荆州、襄樊等等吧
我选的都是偏南的城市(北方暂不说),这些地方经济比较欠发达,但是生态环境真的很好!
E. 在中国未来十年哪些城市发展最迅速,哪些行业,最具发展潜力
(一)一线城市
北京:今朝首善之地,明日世界城市。全球格局变化,中国迅速崛起。北京以首都地位对内汇聚全国资源,对外有广泛的国际联系。目前北京城乡差距较大,环渤海城市群尚未形成整体聚焦效用,未来发展空间大。另外,政府立足现实,战略高远。
上海:借重中国崛起,建设世界中心。开放的国际市场拓宽了上海获取资源的途径与潜在的发展空间,其全球战略地位日益突出。长三角城市群实力强劲,上海作为长三角中心城市将崛起成为世界级大都市。此外,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提升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吸引更多的高端要素。
天津:机遇优势集于一身,北方中心指日可待。京津都市圈的形成和京津同城化的趋势紧密了天津与京城的通力合作。加之天津旧有的工业基础雄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为天津的崛起创造了条件。
重庆:老树逢春发新花,迈向国际大都会。国家将重庆定位为西部的重要增长极,使重庆获得有力的政策支持。在沿海工业梯度转移及重工业加速的双重机遇下,重庆将依托雄厚的基础进行产业升级。此外,城乡统筹发展,拉动了强劲的内需。
(二)二线城市
台中:把握产业转移机遇,营造优质文化新都。地理区域位置居中,台湾本土出现产业空洞化现象,产业转型出现端倪。优美和谐的生态环境和璀璨夺目的多样性文化,为台中高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人力资本。政府对台中进行行政区划的战略性调整,将台中提升为台湾第三大县级市,为台中的经济转型和发展创造了机遇。
成都:昔日“中华天府之城”,明日“世界田园之都”。成都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全球定位和长远目标,并继续贯彻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成都的历史文化浓郁,生态环境优越。信息技术发展,赢得了与沿海地区城市相近的发展机会。
沈阳:借振兴东北机遇,展“东方鲁尔”雄风。沈阳的基础条件良好,城市环境优美。国有企业改革率先完成,民营企业与国际接轨。国际投资和国内产业转移,为腾飞提供硬件支持。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为沈阳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南京:科教发达奠基础,制度优势促活力。南京基础坚实,现代化交通体系完善。市场化改革空间巨大,城市活力即将激发。地处上海都市区辐射边缘,联动长江中下游城市群整体发展。
合肥:承接转移高歌猛进,全面创新破浪前行。合肥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沿海向内陆产业转移的框架下,将成为承接转移的战略要地。合肥引领自主创新,产业不断升级。同时,推动体制创新,实现了政府效能革命。
武汉:乘国家多重战略之势,展黄鹤青云直上之翼。武汉交通网络快捷发达,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工业基础实力雄厚,城市集群效应显著。引领中部整体崛起,“两型社会”和谐发展。打造科教文化中心,人力资本无限增值。
长沙:集约发展助升级,两型都市占先机。长珠潭一体化趋势明显,社会形态转型获得国家支持。区位优势明显,是两个三角洲至西北、西南的必经之路。工业基础雄厚,具有较为成熟的装备制造业。
南昌:产业转移促增长,绿色生态谋崛起。随着低碳经济时代的临近,南昌的自然生态环境对低碳产业和高端人才产生了较大吸引力。此外,南昌地理位置卓越,产业梯度转移。政府着眼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较高。
宁波:港通天下添虎翼,书藏古今奠基石。宁波民营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基础上,创新投资与创新实践走在全国前列。宁波港是天然的良港,杭州湾大桥进一步凸显了其交通腹地优势。政府力推宁波经济增长方式、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的战略转型,在科技和教育方面投资力度加大。
苏州:官民齐心促发展,古韵今风新姑苏。苏州人文底蕴深厚,创新意识强烈。外资和民企发展创新、充满活力,内生增长动力强劲。苏州的五个县级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此外,政府管理不断完善,力求中心与周边均衡发展。
(三)三线城市
三亚:瞄准国际旅游市场,争创国际旅游城市。三亚滨海风光优美独特,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随着亚太中国经济起飞,休闲旅游市场扩大。中央“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规划”的高定位,为三亚经济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东营:而立之年黑金城,高效生态增长极。东营油区产业聚集效应与地方开放引资效应,持续提升了东营的经济实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赋予东营新的发展机遇。此外,资源雄厚,加工制造业成本比较优势突出。
唐山:“北方深圳”助飞跃,环渤中心展新颜。唐山市具备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理优势,雄厚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焦煤产业,为唐山实现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跨越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平台。
吉林:内部基因借壳发展,工业基地重振雄风。长吉一体化规划为吉林更好地融入东北产业分工和区域协作体系。雄厚的产业基础使其具备较强的生产制造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此外,吉林省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人均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专业技术人才多。
柳州:天然盆景市,宜居工业城。柳州人文、自然环境独特,发展现代服务业空间巨大。工业发展基因优良,产业发展集聚凸显。良好的政府机制,保障了多元化的发展。
东莞:以转型再促发展,以升级再塑辉煌。东莞受益《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同时,粤港澳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经济基础雄厚,制鞋、塑胶等30多个行业集群,有助于区域内行业稳定和企业的转型升级。
开封:乘天时地利之势,再现古都之繁华。开封地处城市群中心区,产业布局优化,成本洼地优势明显,一体化进程加速。此外,全省工业化提速,开封乘势而起。
嘉兴:昔日璀璨富庶地,明朝美丽创新城。嘉兴市区位优势卓越,良好的环境成为高端企业、人才、财富等要素的重要积聚磁力。滨海新区的高速完善建设将推动城市跨越发展,同时,创新推动嘉兴在金融危机中逆势上行,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佛山:激发民企创新精神,尽显空间发展优势。佛山区域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空间广阔。民营企业实力强劲,企业创新能力突出。在政府坚持发展实业理念的指导下,产业转型成功在望。
咸阳:千年古城逢新机,敢比夸父试逐日。咸阳区位优势明显,是关中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多条公路和铁路干线的汇合处。工业体系完善,纺织、电子、煤炭、石油化工机械等产业强强组合。虽然咸阳经济发展起步晚,但地方政府以国际化标准谋发展,打开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良好局面。
这份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蓝皮书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八次年度报告,报告主题前瞻、评述客观、内容丰富、数据翔实,报告对各级政府尤其是城市政府部门、国内外企业、有关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具有重要的决策参考意义和研究借鉴价值。
保险业 人才急缺 目前,我国境内有54家保险,保险中介机构170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7万多家。巨大的市场仍然为保险行业提供了无限的发展机会,而外资保险公司的介入使中国的保险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市场对保险的专业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专业背景的理赔、核保人员供不应求,而具有专业资质的保险精算师、保险经纪人、保险公估人更是奇货可居,如保险精算师,我国获得国际认证的仅有43多个,而需求却在5000以上,使之成为高居各职业排行榜的金领人才,对人才的竞争呈现白热化趋势,保险公司之间互挖墙角的事情也不断见诸报端。而作为朝阳行业的保险业,人才的匮乏还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电信业 发展最快收入最高电信是中国发展最快的行业,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02年底,我国电话普及率达到33.74%,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6.19%。2002年,电信行业的薪资水平依然雄居各行业榜首,行业年薪均值达到了52677元,而在管理层,电信、通信业的经理人的薪酬增幅也最大,薪酬增幅在30%以上的占35.7%。随着国家在电信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电信业发展依然后劲无穷。 IT业 人才价格坚挺IT业属于高投入、高产出、高回报的高新技术行业,虽然受网络泡沫的影响,近两年人才价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落,但行业优势及国家经济大环境的发展必然会使IT业的发展走势强劲,人才价格坚挺。目前IT行业的中高级人才年薪跨度也较大,可以从20万元左右到几百万元不等,新经济中专业人才“钱”景看好。业内专家普遍认为,IT类(计算机、通信、电子等)专业人才需求虽不如从前火爆,但IT业人才价格会依然位居行业榜首。银行业 高校应界生最好之选择随着银行数量和业务的增多,对人才的需求持续看涨,2002年,中国工商银行总行招聘2003届高校毕业生达到135人,而经济效益相当不错的工行北京分行招聘2003年应届毕业生规模则达到400余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金融将逐渐对外资开放,金融人才的短缺将更为明显,对投资银行、资产证券化、计算机软件开发与应用、咨询评估、国外商业信贷分析、风险管理的人才产生迫切的新需求。 教育业 缺口116万我国目前仍处于教育欠发达国家行列,未来50年教育的发展任重道远。与庞大的教育市场相比,师资力量却明显单薄。据教育部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全国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师资缺口达 120多万人,按照“十五”计划的发展要求,高中阶段教育要达到 60%的毛入学率,按照学生老师比18:1测算,2005年教师队伍的缺口仍将达到116万,而大量的民办、私立学校的出现,使教师更是供不应求。从数量上不敷所求的同时,对现阶段教师的水平也急待提高,大量的高学历人才将成为教育行业最急需的人才。 管理咨询业 目前仅有专业人才1000人在我国,咨询业属于新兴行业,但发展势头不可低估。而在未来的10年中,中国管理咨询行业需求将以每年10倍的速度增加,到2010年我国管理咨询行业的有效需求总额将达到100亿美元。市场的庞大需求使咨询业成为创业板最青睐的六大产业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强劲的发展势头相比,我国现阶段管理咨询行业的人才却明显不足,目前国内管理咨询人才仅有1000人,远远不能满足庞大的市场的需求,而有国外大企业工作背景的成熟的咨询人员更是凤毛麟角,因此人才的不足和市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 旅游业 急需旅游产品营销人员2002年,中国旅游业收入超过200亿美元。中国旅游人数达1375万人次,比2001年增长了22%,中国旅游业收入增长了14.6%。由此可见旅游业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旅游业发展的步子将会更大。预计未来10年内中国旅游业实际收入年均增长率将达到8.5%,成为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全国旅游业从业人员600万人,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际需要专业旅游人才800万以上,旅游业人才缺口至少在200万以上。旅游高峰时,各大宾馆酒店爆满,旅行社应接不暇,盈利背后却潜伏巨大的人才危机。建筑业 今年人才需求是去年的5倍 随着各地经济的发展和对基础建设的投入,建筑业的发展有目共睹,与此同时,对建筑业人才需求喊“渴”喊“缺”之声音不绝于耳。最需引进人才的专业有:工民建、给排水、暖通、强电、工业电气自动化、通讯工程、工程监理等。而在上海,对建筑业人才的需求也同样旺盛,通晓国际惯例、具有国际认证资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将更紧俏,海外优秀建筑设计人才和监理人才将更多地进入申城建筑行业人才市场.
F. 中国未来最具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首先得找未开发的,才有潜力,说到最具有,这个谁也不敢说的这么绝对,总之,西部大开发,会带动相关地区的快速发展,所属地区的城市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G. 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城市有哪些
未来中国最有潜力城市如下 :
1.上海 潜力指数10
有江,有海,长江,钱塘江和浦江三角排开,面朝大海,南北适中,绝对的中国最优城市,加上政策扶植和中国发展趋势等预测。
2.北京 潜力指数10
中国的首都和法国的巴黎似乎定位更相似一些,建筑追求经典,总部经济明显, 文化,历史,环渤海经济发展等,未来都无可厚非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绝对名都。缺少大江使得北京少了上镜的大气,但城市本身却相当恢弘大气。
3..香港 潜力指数 9.8
香港目前优势明显,得益于先天的环境优势,和世界最公认的优良港口,考虑到腹地有限,香港暂时排到这里,这里只是潜力,短期内还没有城市能超越香港。
成为未来大三角(北京,上海,香港)无可厚非。
4.天津 潜力指数 9.5
北方经济中心,海洋经济潜力巨大,优良的港口和区位,以及北京的优势互补,成为中国第一城似乎都有可能。天津和北京的位置和区位,像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
5.广州 潜力指数9.4
华南经济中心(香港外),有江有海,但是江似乎伸张性有限,随着国家华南政策的导向以及广州目前各基础设置的定位,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6.南京 潜力指数9.0
军区和文化以及历史,教育等等,南京都拥有中国很多城市无法复制的城市,长江第一大港,沿海深向内陆第一个接点,南京潜力指数将非常值得去验证。
7.青岛 潜力指数8.9
名牌之都,一个只听名字就让人神往的城市,现在还不具备特大都市的气魄,但是其良好的区位和港口,以及企业的长远爆发力,有望改写中国经济版图城市。
8.宁波(杭州) 潜力指数8.8
杭州和宁波潜力基本相同,杭州有先天的文化和配套优势,宁波有号称中华第一优良的港口,海洋经济是当今经济和未来经济的制高点,所以宁波和杭州有望合作崛起。
9.武汉(郑州)潜力指数 8.7
武汉和郑州无可厚非成为中国中部的双子星,武汉得长江之利,但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低高度,让武汉成为了半条长江的城市。武汉拥有着水域的大,却是陆地的小,拥有本身经济的大,却周边经济的小和郑州比两者潜力可以基本一样。郑州的优势是位置乃是中国正中心,拥有人为无法改写的交通优势,历史优势,南北东西,在这里才真正成为交点。短暂40于年的现代建成史,速度可以与任何一个城市比拟。
10.沈阳(大连)潜力指数8.5
中国东北的标塔,老工业基地和新港口都市互相合作,相信能给东北带来未来的亮点。
H. 中国未来发展最快的城市都有哪些
云南省可能划分成三个省吗?省政府分别设在哪里?
I. 未来5年中国最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1.上海 潜力指数10
有江,有海,长江,钱塘江和浦江三角排开,面朝大海,南北适中,绝对的中国最优城市,加上政策扶植和中国发展趋势等预测。
2.北京 潜力指数10
中国的首都和法国的巴黎似乎定位更相似一些,建筑追求经典,总部经济明显,文化,历史,环渤海经济发展等,未来都无可厚非的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绝对名都。缺少大江使得北京少了上镜的大气,但城市本身却相当恢弘大气。
3..香港 潜力指数 9.8
香港目前优势明显,得益于先天的环境优势,和世界最公认的优良港口,考虑到腹地有限,香港暂时排到这里,这里只是潜力,短期内还没有城市能超越香港。成为未来大三角(北京,上海,香港)无可厚非。
4.天津 潜力指数 9.5
北方经济中心,海洋经济潜力巨大,优良的港口和区位,以及北京的优势互补,成为中国第一城似乎都有可能。天津和北京的位置和区位,像美国的纽约和华盛顿。
5.广州 潜力指数9.4
华南经济中心(香港外),有江有海,但是江似乎伸张性有限,随着国家华南政策的导向以及广州目前各基础设置的定位,为未来做好充分准备。
6.南京 潜力指数9.0
军区和文化以及历史,教育等等,南京都拥有中国很多城市无法复制的城市,长江第一大港,沿海深向内陆第一个接点,南京潜力指数将非常值得去验证。
7.青岛 潜力指数8.9
名牌之都,一个只听名字就让人神往的城市,现在还不具备特大都市的气魄,但是其良好的区位和港口扩张,以及企业的长远爆发力,有望改写中国经济版图城市。
8.宁波(或杭州) 潜力指数8.8
杭州和宁波潜力基本相同,杭州有先天的文化和配套优势,宁波有号称中华第一优良的港口,海洋经济是当今经济和未来经济的制高点,所以宁波和杭州有望合作崛起。
9.武汉(或郑州)潜力指数 8.7
武汉和郑州无可厚非成为中国中部的双子星,武汉得长江之利,但是南京长江大桥的低高度,让武汉成为了半条长江的城市。武汉拥有着水域的大,却是陆地的小,拥有本身经济的大,却周边经济的小和郑州比两者潜力可以基本一样。郑州的优势是位置乃是中国正中心,拥有人为无法改写的交通优势,历史优势,南北东西,在这里才真正成为交点。短暂40于年的现代建成史,速度可以与任何一个城市比拟。
10.沈阳(或大连)潜力指数8.5
中国东北的标塔,老工业基地和新港口都市互相合作,相信能给东北带来未来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