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16-19世纪,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15世纪开始的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内体,资本主义容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纯手打,求支持~
❷ 16世纪到19世纪中西方 军事 政治 经济 国家政策之比
16世纪中国历经了来改朝换代,从明到清自,从乱世到天下慢慢统一,可谓百费待兴,当时中国的综合国力并不强,当时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的年代已经过去,国力中等水平,比起中国要好一些。进入17世纪,随着康熙皇帝的驾崩,康熙盛世的结束,雍正王朝来临。康熙一生治理了许多国家方面的大问题,经济军事大幅度提高,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与此同时,17世纪也发生了许多世界大事,美国的成立,西方科技的极度发展,都成了18世纪中国屈辱史的铺垫。虽然雍正继往开来,从不懈怠地治理国家,换来了中国最后的封建盛世,乾隆盛世,但由于中国封建君主制的落伍,西方先进的君主立宪制的出现,以及乾隆的闭关锁国等等因素,中国开始从1885年左右由盛转衰,也就是乾隆末期,相反的,英国一直在走上坡路,虽发展成大英帝国的广袤疆域
❸ 19世纪后期世界经济发展形成怎样的局面
19世纪中后期这个历史时间段正是西方先后完成两次工业革命的时期,这道题可以1870年以后,科学版技术的发权展突飞猛进,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
15-16世纪庄园制度解体,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15世纪开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西欧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奴隶贸易进行资本积累。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英国同时还通过圈地运动进行资本积累。
君主专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于是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确立,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法、德等西欧国家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本。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❹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情况
从时间上来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如果只说世界经济发展,应该是:
最重要的是产生了垄断组织.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趋势加强,推动了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如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等垄断组织.
恩,就记得这么多了,还有其他答案吧,就当抛砖引玉了
❺ 十九世纪中后期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原因
15-16世纪庄园制度解体,商品经济得到发展,生产力获得长足进步。15世纪回开始进行资本原始积累,西欧答国家通过开辟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奴隶贸易进行资本积累。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在英国同时还通过圈地运动进行资本积累。
君主专制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于是开始了资产阶级革命。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府积极推行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策,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得以确立,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法、德等西欧国家也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获得进一步发展的资本。19世纪70年代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❻ 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到19世纪后半期,世界经济格局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内
答:可以看出:英国容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国、德国迅速崛起。
原因是:美国和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积极应用新的科技成果,推动生产力发展。
❼ 19世纪世界经济
本课作为《经济常识》的最后一课,主要讲述在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交换以及相关内容,特别强调了我国的对外贸易。一方面它是经济四个环节中交换环节的补充和延伸,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前后呼应,并与经济的其他三个环节共同构成了经济常识各课之间相互联系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本课的学习要求突出体现了学习经济常识应具有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辩证地、历史地观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以及政治课学习中的迁移能力。
本课考点为:1、当代世界市场 2、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经济全球化 4、世界性贸易与金融组织 5、世界市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6、外汇与汇率
二、重点难点
1.世界市场与国内市场的主要区别和联系
区别:
1)产生的时间不同:国内市场产生于原始社会第一个社会大分工时期,随着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国际市场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形成时期,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而形成和发展。各国国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才有可能使商品和劳务交换关系突破国界扩大到世界范围。
2)活动的范围不同:国内市场主要在国内进行;国际市场则不同,主要在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但并不是各国国内市场的简单相加。因为各国的商品和劳务交换相当大的部分仍然在国内市场进行,而不进入世界市场。
3)市场的主体不同:由于世界市场的活动范围超越了一国国界,市场活动的主体是不同国家的法人和自然人,其中包括各个国家主权政府,它们往往以各种方式干预国际竞争格局,由于各国经济实力的差异,在世界市场上就会出现不等价交换的垄断价格。
联系:
首先,世界市场是国内市场在范围上的延伸。其次,可以说国内市场的形成是国际市场形成的前提。再次,也可以说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因为各国国内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突破国界建立世界市场,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提高和国际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
2.国际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首先,从国际市场的形成看,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世界市场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16世纪初,由于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东西方新航路开辟,以及资本的原始积累,商品交换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商品交换,出现了世界市场的萌芽。
第二阶段为世界市场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70年代,在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与美国先后发生的产业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这些国家的统治地位,使资本主义机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巨大生产力所带来的大量产品,需要日益扩大的销售市场;所消费的大量原料与粮食,需要日益扩大的供给来源,从而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加强了国与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市场得以最终形成。
第三阶段为国际市场迅速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国际分工进一步扩大,使当代世界市场迅速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其次,从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我们不难发现,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同三次科技革命有着密切联系。
3、当代世界市场的特点
商品结构的复杂化、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国际贸易方式的多样化,市场竞争的激烈化。
4、对货币贬值的具体分析
1) 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首先对出口收入有影响:一国货币贬值通过降低本国商品相对外国商品的价值,使国外人们增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本国居民减少对外国产品的需求,从而有利于本国的出口,减少进口;外国货币购买力相应提高,贬值国商品、劳务、交通、住宿等费用相对便宜,有利于吸引外国游客,扩大旅游业发展;其次对国际资本流动也有影响,如果贬值趋势不断发展,那么人们将会把资金从本国转移到其他国家,引起资金外流。
2)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贬值后,一国的贸易收入往往会得到改善。整个经济体系中外贸部门所占比重会扩大,从而提高本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有更多的产品同国外产品竞争,有利于本国企业“走出去”;贬值对物价也有影响:一是出口扩大,引起需求拉动物价上升;二是通过提高国内生产成本推动物价上升,货币贬值对物价的影响会逐渐扩大到所有商品,引起全社会供求不平衡,甚至导致通货膨胀。
3)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主要工业国的货币贬值会影响其他国家的贸易收支,由此可引起贸易战和汇率战。在国际贸易和借贷活动中,收进贬值货币的一方会遭受损失,而要付出贬值货币的一方将从中获利。主要工业国的汇率变化还会引起国际金融领域的动荡。主要货币的汇率不稳定还会给国家储备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带来巨大影响。
三、典型练习分析
例1(单选题)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
B. 商品生产的发展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
C. 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D. 产业革命的胜利和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世界市场是伴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对世界市场的形成起决定作用的是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建立,世界市场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了统治地位后才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就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原因来说,则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因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出了大量商品,才有可能建立世界市场,而国际分工的发展又有必要建立世界市场。所以,该题答案中题肢C才是正确答案,题肢ABD讲的不是根本原因,因而不选。所谓“根本原因”是指事物发展的来源或最重要、最主要的原因。
例2(单选题)1999年1月13日,巴西总统卡多佐突然宣布:巴西中央银行行长已经换人,紧接着,新任央行行长洛佩斯宣布:巴西货币雷亚尔贬值8.5%。在亚洲金融危机进一步深化、蔓延,新一轮金融危机再次拉开序幕,世界经济处于十字路口的形势下,而中国却紧守营盘,严正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我国政府承诺的根据,不正确的是( )
A. 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为这一承诺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
B. 这一承诺对我国经济发展更为有利
C. 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所占比重较小
D. 人民币贬值会减少外资流入,制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我国对外经济关系、外汇与汇率、人民币与通货膨胀等。我国人民币不贬值,首先,是我们的“硬件”过关:几年来,我国一直保持着低通胀高增长的好局面,经济运行态势良好,这为人民币创造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人民币并非可自由兑换货币,没有来自国际金融市场的抛售压力。最后,目前人民币贬值对中国危害更大,因为贬值会减缓外资流入,加剧外汇流出,这将制约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还直接影响国际收支平衡,有可能造成人民币进一步贬值,再度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使政局不稳定。可见,我国政府承诺人民币不贬值,并不以出口贸易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为根据,B。
❽ 十七至十九世纪当时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如何
西方经济学的货币结算逐渐代替了中国的物物交换。中国的经济结构变了,从前是专农业为主,属现在是轻工业(服装行业,居家用品)为主,西方是力学主导,力学的分支是电学,内燃机是属于化学,需要原料,但是燃烧了原料产生了动能,所以汽车可以发生位移。但力学的本质和电学是一样的。化学成为了物理的一个分支,主要是化妆品,中国是人口增长迅速,产生了匀速圆周运动。
❾ 论述16-18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原因
16世纪来后,荷兰渐渐源退出世纪强国舞台,而取而代之的是西班牙、英吉利、法兰西。世纪向资本主义化前进。
主要原因是: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迅速积累的大量原始自金
由于工业化革命, 资本主义在这期间迅速发展
宗教改革的推动 ,大量的解放了劳动力。
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使大中产阶级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