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四大区域发展经济亮点开始频现了吗
随着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区域发展由竞争关系转变为竞合关系,更加注重构建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西部地区保持较快增长。今年以来,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加快推进,交通、水利、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脱贫攻坚取得积极成效,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上半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4%,高于东部地区0.6个百分点。贵州、西藏、云南等省区经济增速超过9%,继续保持较好发展势头。
东部地区引领作用增强。东部地区继续发挥对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领和“稳定器”作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实施顺利,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福建平潭等与港澳台合作平台创新发展。上半年,东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相当,较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广东、浙江、江苏等经济大省地区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贰』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是包括什么
亮点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随着技术的变革与需求的升级,我们的生产及流通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大众需求与企业生产的互动也日益紧密,构筑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亮点二: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点三:创新驱动日益强劲,民生的改善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而高质量增长离不开创新。
拓展资料:
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经济新常态就是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经济新常态是强调结构稳增长的经济,而不是总量经济;着眼于经济结构的对称态及在对称态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而不仅仅是GDP、人均GDP增长与经济规模最大化。经济新常态就是用增长促发展,用发展促增长。
网络_经济新常态
『叁』 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发展中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亮点,目前已形成“工业走廊”雏形的工业部门是()A
长江沿江地带的上海宝山、安徽马鞍山、湖北武汉、重庆、四川攀枝花等构成了回“钢铁工业走廊”的答雏形;长江沿江地带有上海、南京、武汉汽车工业基地、以及重庆汽车摩托车基地,构成了沿江“汽车工业走廊”的雏形.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肆』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与中国改革开放前32年年均增长9.9%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较,年均增长速度大概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正在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包容性发展。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社会保障问题的制约日趋严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被迫展开,告别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正在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3、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
经济增长结构发生变化。生产结构中的农业和制造业比重明显下降,服务业比重明显上升,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3年,中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2014年前三个季度,这一比例继续上升到46.7%。
需求结构中的投资率明显下降,消费率明显上升,消费成为需求增长的主体;内需与外需结构发生变化,内需占比增加。
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正在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4)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亮点扩展阅读
经济转型中的四大阵痛决定了中国正面临着较大的经济下行压力。“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面临四大阵痛:
1、钢铁、水泥、造船电解铝等制造业面临严重的产能过剩,制造业要“去产能化”;
2、中国地方政府负债率较高,金融要“去杠杆化”;
3、房地产调整阵痛;
4、环境的要求,环境要“去污染化”
『伍』 目前中国经济有哪些方面是正在增长的亮点
经济危机快来了,马克思已经说过经济危机的本质是生产过剩,现在中国生产全面过剩,除非有外星人来,否则危机必然爆发。
但是危机不是崩溃,只是淘汰掉僵尸企业,剩下的才是有竞争力的。
『陆』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亮点一:经济结构不断升级,随着技术的变革与需求的升级,我们的生产及流通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大众需求与企业生产的互动也日益紧密,构筑了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一大亮点。
亮点二:民生得到持续改善,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亮点三:创新驱动日益强劲,民生的改善需要经济发展作支撑,而高质量增长离不开创新。
(6)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亮点扩展阅读:
经济新常态起因:
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共中央政治局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破解经济社会发展难题。
“新常态”在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问题和未来挑战的清醒认识中、在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现实机遇的从容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信心把握中、在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对自身使命的担当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实力智慧和意志的背景中形成。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中国GDP增速从2012年起开始回落,2012年、2013年、2014年上半年增速分别为7.7%、7.7%、7.4%,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中国告别过去30多年平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呈现出新常态,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使中国政治生活进入新阶段,中国政治呈现出新常态,拿下周老虎徐老虎。
刑可上常委,给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奢侈消费、公款旅游、迎来送往等戴上“紧箍咒”,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不断深入;“新常态”也不仅仅是指中国社会建设发展进入了新阶段,中国社会建设呈现出新常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推进法治社会建设。
包括北京市老百姓国学会等一大批社会组织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倡导社会风尚,促进和谐社会幸福社会建设;“新常态”使中国文化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出新常态。
参考资料来源:
网络-经济新常态
『柒』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哪些
1、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
年均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仍将保持在7%—8%的中高速。与中国改革开放前32年年均增长9.9%的高速增长阶段相比较,年均增长速度大概回落2—3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其他国家或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相比,这一增长速度仍处于领跑状态。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2014年10月的最新预测,2014—2019年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将为3.9%,其中发达国家为2.3%,新兴经济体为5%。
2、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正在让位于以转型升级、生产率提高、创新驱动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可持续、包容性发展。中国经过前一个阶段的高速发展,资源、环境、社会保障问题的制约日趋严重,吃资源饭、环境饭、子孙饭的旧发展方式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一是资源消耗大,资源约束日紧。
总之,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已经被迫展开,告别不顾资源短缺、竭泽而渔、破坏性开采的粗放型发展,忽视环境保护的污染性发展,透支人口红利、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的透支性发展,正在逐步转入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发展的主要动力正在逐步转向依靠转型升级、生产率提升和开拓创新。
(7)经济发展中的特色亮点扩展阅读:
在认识新常态上,要准确把握内涵,注意克服几种倾向。
其一,新常态不是一个事件,不要用好或坏来判断。新常态是一个客观状态,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阶段必然会出现的一种状态,是一种内在必然性,并没有好坏之分,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其二,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
其三,新常态不是一个避风港,不要把不好做或难做好的工作都归结于新常态,似乎推给新常态就有不去解决的理由了。新常态不是不干事,不是不要发展,不是不要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而是要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捌』 如何理解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三个关键词及特点和亮点
“十一五”规划即将结束,近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引人注目。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我更加深刻理解了科学发展观。
当前国际环境复杂,世界处在后经济危机时期,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时期,不可能不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当前中国与以前相比的确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我国仍有众多的任务没有完成。
我觉得,“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会深刻认识并全面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研究和提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对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对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要想继续实现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不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不行的。我们都知道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资本主义初期是靠血腥的资本原始积累,而我国30年来经济增长则主要依靠资源的过度消耗。现在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非常强,我国的许多核心技术则需要依靠进口。中国被世界列为金砖四国之一,中国制造散落世界各地,表面上被称为世界工厂非常风光,但实际上中国得到的往往是一点点蝇头小利。这是因为核心技术被发达国家所掌握,中国没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国外看重的是中国低廉的劳动力和总体上丰富的资源,想让中国永远处于为他们劳动生产的地位,而不是中国与其一道促进世界经济的繁荣。
认识到这个现实而严重的问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主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十二五”发展规划必须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
自从“一五”计划开始实施工业化战略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是一场拼体力、拼智力、拼耐力的接力赛,而此时的“十二五”更是关键的一程。只有把握过去,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然而,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不仅成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更是完成“十二五”规划面临的巨大挑战。我们面临的不仅是机遇,更是挑战。在“十二五”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核心任务,要推进我国工业化的关节点,拆除农民工市民化障碍的根本出路,扩大居民消费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而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体现了以人为本,贯彻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集约型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包括产业优化升级、节约能源资源、保护改善环境、分配合理、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内的经济发展总体方式的历史转型。
总之,通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我们认识到未来五年“十二五”规划是以坚持转变经济方式为主线的,目标是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让我们为建设人民美好的家园而奋斗吧!
『玖』 在经济新常态中,经济发展呈现出的鲜明亮点包括
由过去靠投资驱动现在转化了消费成为了发展的第一动力
第三产业超过工业成为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
『拾』 中国分享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大会有什么亮点
1、决胜小康战略布局与政策分析;
2、分享经济在全球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分析;
3、分享经济如何在推进全面小康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4、分享经济——推动双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5、推进商品交易市场发展平台经济,推动商品生产、流通及配 套服务高效融合、创新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6、决胜 2019,实现 2020 全面小康目标是实现中国梦的关键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