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试述国内生产总值的缺陷会给经济带来什么影响
国内生产总值可以反映一国经济的总体状态,但用它来衡量一国的经济成果存在着一些内缺陷和容不足。第一,GDP不有衡量出某些经济成果。第二,实际GDP不有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第三,GDP不能反映地下经济活动。第四,国内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但不能说明街道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第五,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这些GDP都没有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
㈡ 地下经济和GDP的关系
GDP是人为计算出来的一个指标,是经济活动中能被感知和计算的部分。地下经济就是不能被感知的经济活动,所以不可能被纳入GDP。
至于曼昆的统计表格,应该是事后抽样估计计算得来的
㈢ GDP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经济福利,是指人们的各种欲望或需要所获得的满足和由此感受到的生理幸福或快乐,经济福利是由个人福利和公共福利两个部分组成 。
经济福利指数 ={[报告期人均实际收入 ×(1-基尼系数)]×人口数量 +报告期公共产品(1一治理污染的潜在成本占公共产品数量的比重 )}/基期经济福利
基尼系数:反应收入公平程度的指标
一、个人收入是决定个人福利的最重要的因素
个人福利的多少首先取决于个人收入的高低 ,个人 收入高 ,个人福利的数量就多;反之则相反。
用GDP衡量经济成果
1、不能反应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的生产等并没有反应出来;同时应该计入GDP的地下经济没有反应出来。
2、不能反应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在社会经济中生产的技术进步能够降低产品与劳务市场价格,在GNP与GDP中则体现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二、 根据福利经济理论 ,个人收入 内含 的福利数量则受 制于基尼系数,既收入分配的平等程度。如果收入分配处于平等 状态,则个人收入的外在数值与其内含 的福利数量等值。反之 ,如果收入分配存在着不平等的情况,个人收入内含 的福利数量则小于个人收入的外在数值。
用GDP衡量经济成果,.忽视了收入分配不平衡带来的严重问题。
三、公共福利是政府投资由社会成员共同无偿消费的福利 ,其承载体是公共产品。
GDP衡量公共福利的缺陷:
社会上人们往往只注重GDP和人均GDP的增长率,而忽视产业结构、产品质量,忽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对人类生活质量与环境空间的严重问题影响。
经济福利是由个人福利和公共福利两个部分组成 ,但由于存在着影响两种福利的外部性因素 ,所以 需要在现有的国民核算资料的基础上加以调整。 其中,公共福利是财政支出中的一部分,而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DP=C+I+G+M-X,其中G是政府购买,财政支出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不能用整体来表示的。而个人福利看的是个人收入,跟GDP更是相差远了。所以,GDP不是测量经济福利的好方式。
㈣ 中国在计算GDP时是否将家庭支出和地下经济产出考虑在内
都不统计,太难。
原因
1。有个例子,有个农民养了10头猪,你晓得他的用处是什内么吗?是拿去卖容,是用来自己吃?还是拿来当宠物?GDP算的是“劳务与商品”,以家庭来算实在是太难了。
2.地下经济本身就不透明,怎么算,你告诉我?
3.还有一点是,中国GDP其实是低的。为什么?灰色收入就没法算出来啊。
给个最佳答案吧。
㈤ 用GDP作为经济衡量标准的缺陷有哪些
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结构;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和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1、GDP不能完全反映经济活动的总量。
GDP统计的是有市场交换行为、能体现市场价值的经济活动,不能反映家务劳动、公益活动等在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非市场经济活动;也不能覆盖一些不易统计或难以计算价值的经济活动。
2、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益。
一些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效率低下,有些甚至刚竣工就成了产能过剩项目,这些项目虽然计入GDP,但却属于无效投资,不会带来社会财富和福利水平的增加。
3、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结构。
如果单看GDP,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算,鸦片战争前的1820年,中国的GDP高居世界第一,占全球比重达32.9%,而美国只占1.8%,欧洲30多个国家加起来也只有24.9%。然而当时中国的GDP中绝大部分是农业,而西方国家通过工业革命大大提升了工业化水平及军事实力。
1860年,英国的现代工业生产能力相当于全世界的40%—50%,人均工业化水平是中国的15倍。
4、GDP不能准确反映社会分配和民生改善。
全球GDP总量已超过70万亿美元,而英国慈善组织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目前世界上最富有的85人,掌握着全球将近一半的财富,相当于底层35亿人财产相加的总和。
“GDP只能大致反映社会财富的蛋糕‘有多大’,不能反映蛋糕‘怎么分’、人们‘吃得好不好’”,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说。
5、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增长对资源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砍伐树木时,GDP在增加;排放废气时,GDP也在增加——GDP反映增长,却不反映资源耗减和环境损失。
㈥ GDP作为经济发展中心指标的作用与局限性
一是来自基础理论方面,即认为在GDP核算过程中,只考虑了可以市场化交易的社会生产部分回,而没有包括非市答场化交易的部分。例如,GDP的统计范围没有包括自我服务。在GDP的成本部分,只是较充分地反映了私人成本;没有反映未进入市场交易的成本,例如,GDP核算过程中对于资源耗竭、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没有进行充分考虑。由此,也有人提出了绿色GDP的概念,但在实际操作中尚未形成规范的指标体系。
二是来自于伦理学方面,即认为GDP没有关注人类福祉的增长。例如,在经济学中很有名的“交换母亲”案例就反映了这一点。这个故事说的是,如果两个母亲各自在家里照看孩子,则不会生产GDP;如果她们交换看孩子,每个母亲向对方付费,则会增加GDP,但是,孩子却会因为非母亲照看而增加痛苦。
三是来自于统计学方面,即认为GDP在统计学方面是不够完善的,例如,大量的地下经济没有被纳入统计范围,这使得GDP统计在市场完善的国家与市场不完善的国家会有不同的结果。而且,更重要的是,GDP作为一种流量指标,在统计学上不能取代存量指标,不能反映社会财富水平的增长。
㈦ GDP和经济福利的关系 越详细越好!
用GDP衡量经济成果
1.不能反应实际产量水平和真实生活水平。不经过市场交易的活动,如家务劳动、自给自足性的生产等并没有反应出来;同时应该计入GDP的地下经济没有反应出来。
2.不能反应产品与劳务的结构以及技术进步状况。在社会经济中生产的技术进步能够降低产品与劳务市场价格,在GNP与GDP中则体现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㈧ GDP核算的利与弊
GDP的好处是可以衡量社会财富的增加,目前还没有其他更好的衡量方法。坏处如下:内
经济产出总量增加的容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而人们从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在传统的GDP核算体系下,至少有三个问题没有考虑到:环境资源的耗减核算、环境资源损失成本的核算和资源环境的恢复成本、再生成本和保护成本的核算。环境和生态是一个国家综合经济的一部分,由于没有将环境和生态因素纳入其中,GDP核算法就不能全面反映国家的真实经济情况,核算出来的一些数据有时会很荒谬———因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 面对我国尚未完全摆脱的粗放型增长,有学者直言不讳:过于单纯注重GDP的增长,必然会进入这样一个怪圈———传统的GDP核算可能助长为追求高的GDP增长而破坏环境、耗竭式使用自然资源的行为!
㈨ GDP在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时的缺陷
GDP没有衡量出某些经济成果
实际GDP没有反映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加或减少
GDP不能反映版地下经济活动
国内权生产总值表明社会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不能说明街道的是什么商品和劳务
有一些经济活动在提供产品和劳务满足人们的需要时却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GDP都没有反映出来,如环境污染问题
㈩ 世界上地下经济占GDP的比重较大的有哪些国家
首四个
玻利维亚-68%
津巴布韦-63%
秘鲁-61%
泰国-54%(地下经济占GDP百分比)
来源:Friedrich Schneider. Figures are for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