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经济开发 > 亚太经济发展报告2005

亚太经济发展报告2005

发布时间:2021-01-30 16:20:20

⑴ 2005IT行业发展趋势概述

未来年IT产业及网络市场发展趋势分析发布时间: 2006-03-03 10:46 作者: 出处: 中国教育在线

看一看未来5年的热点领域,几乎每一个都和网络密切相关。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IT产业的灵魂,网络前进的脚步带动了整个IT产业的进步。 在IT产业里,惟一不变的就是变化。过去的5年中,IT产业经历了低潮和复苏;在未来的5年,IT产业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计世资讯的报告指出,2005~2009年将是高速成长并且痛苦的5年。在这段时间里,我们可以看到: ● IT和电信融合速度加快; ● 3C融合性产品推陈出新; ● PC等传统IT产品增长趋缓; ● 软件服务化,服务多样化; ● 用户需求更加个性化; ● 竞争压力下IT厂商更加集中。 2005~2009年信息产业融合的8个热点领域是: ● 数字电视市场开始启动; ● 运营商推动IPTV一争高低; ● 企业级VoIP高速增长; ● NGN进入规模商用; ● 基于3G的行业移动应用; ● 智能化、具有通信功能的消费电子产品; ● 支持融合应用的服务器; ● 捆绑通信功能、基于Internet的应用软件。 发展预测 IT投入用户结构 在不断变革前进的洪流中,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市场在融合中将迎来黄金的5年。市场总值将从2004年的1295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9年的23718亿元人民币。 行业市场依然是中国IT市场的主动力,行业市场占中国IT总支出的80%,消费市场占20%。在行业市场中,商业市场占59%,政府占14%,教育占8%。根据计世资讯的预测,到2009年,中国的IT投入将达到6308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小企业占40.2%,大型企业占21.6%,消费用户占19.8%,政府占12.7%,教育占5.7%。从2004年到2009年,中小企业的CAGR(复合年增长率)达到21.8%,大型企业的CAGR达到14.9%。 看一看未来5年的热点领域,几乎每一个都和网络密切相关。可以说,网络已经成为IT产业的灵魂,网络前进的脚步带动了IT产业的进步。 循着网络发展的脉络,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看到未来网络的重要趋势。 以太网焕发新生机 作为企业网的标准,以太网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稳健发展,并开始进入城域网和广域网。据Infonetics的最新报告,2004~2008年全球城域以太网设备收入将翻一番多,从31亿美元增长到76亿美元,五年市场总值近260亿美元,端口出货量将翻两番。据Infonetics的另一份报告,这些设备的采购正在推动以太网服务市场,2005~2009年以太网服务市场将增长276%,达222亿美元。SBC、BellSouth、Verizon、TWTelecom、英国电信、法国电信、韩国电信、NTT和AT&T等公司都在降低以太网业务价格,这有助于刺激全球各地区对以太网业务的需求。 报告还提到,2004年全球运营商级以太网交换机和路由器收入达1.83亿美元,2008年将增长到26亿美元,占城域以太网设备市场的34%。 对于以太网未来的发展方向,在网络世界大会2005暨第四届以太网世界大会上,城域以太网论坛(MEF)总裁陈子首次在中国宣布了城域网论坛寻找到的答案—Carrier Ethernet(运营以太网服务)。Carrier Ethernet的目标,就是用以太网技术做Internet。 据推算,全世界运营商服务以太网的收入到2007年将会达190亿美元;而就家庭应用来讲,到2009年全世界有3亿用户是宽带用户,随之将带来的是每月150亿美元的收入,超越企业网范畴。商业价值将使以太网拥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创新力量。 Carrier Ethernet是未来以太网的发展方向,MEF正在制订运营以太网标准,国内的优秀网络企业,有机会参与到这一进程中,显示中国网络的力量。 10G以太网实现飞跃 Dell’Oro集团以太网交换机研究主管Seamus Crehan说:“目前即将发生重大转变的最新细分市场之一是10G以太网。”在2004年10G网络市场终于起飞,思科、Extreme、Foundry、Force10、InfiniCon、Voltaire、Topspin等公司已经开始推广10G的产品。根据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IR的一份新报告,10Gbps端口在接下来的5年中将有巨大的飞跃,CIR预计2005年该市场为5.7亿美元,到2009年,10G网络市场将达到33亿美元。 由于目前10G以太网端口平均价格已不到OC-192路由器端口价格的1/50,因而导致用户对SONET/SDH技术的兴趣大减。尽管如此,运营商还是在超过10公里的MAN和WAN传输中坚持用SONET/SDH,并且OC-192/STM-64端口将持续平稳地增长,到2009年增长到4.6亿美元。 千兆端口快速增长 在Dell’Oro集团发表的报告中,提出了一个向功能更丰富、速度更快的以太网转变的趋势。Dell’Oro集团预测以太网交换机市场收入将从2004年的136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178亿美元。 报告指出了一些主要的转变趋势,包括中小企业广泛部署千兆以太网、10G以太网在大企业强劲增长、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所有细分市场采用更智能化的交换机等。 另据IDC报告,未来五年中国交换机市场将保持年均复合增长率11.2%的稳定增长,2009年市场规模有望增长到15.1亿美元。千兆端口的增长仍将是未来交换机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尽管千兆端口的价格和用户实际需求或多或少会阻碍百兆向千兆过渡的进程,但随着千兆与百兆端口价格差距进一步缩小,以及10G端口在网络核心的应用,IDC预测,千兆端口的销售额将在2006年首次超过百兆端口。 路由器竞争加剧 今后三年由于企业网向10G核心迁移,10G以太网交换机市场的跨越式增长将带动全球路由器市场的销售收入,到2009年将达到100亿美元。IDC中国电信研究部高级分析师相斌斌介绍说, IDC预测在未来五年,随着行业用户对高速数据传输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用户将采用千兆以上路由器交换机来搭建企业网络,而在中低端路由器市场,集成多业务产品的出现,将进一步拓展企业用户的业务领域,刺激用户需求,为设备提供商及其合作伙伴带来新的商机。 VoIP看上去很美 IDC预测今年年底将有300万美国消费者使用VoIP,到2009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2800万。据Infonetics资讯公司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预计到2009年,北美地区VoIP服务的销售收入将达到199亿美元。 据In-Stat的报告,亚洲VoIP业务市场继续强劲增长,总收入有望从2004年的近55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超过100亿美元。目前,长途电话(从传统PSTN终端或全IP本地环路打出经由IP骨干进入受话方本地网络)构成亚洲VoIP业务的大部分。 中国的VoIP市场也正在蓬勃发展着,VoIP市场的巨大发展空间以及良好的盈利前景吸引着众多的市场竞争者,无论是传统运营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还是虚拟运营商和驻地网运营商,都希望在市场的启动阶段涉足VoIP业务运营。 易观国际在近期出版的《VoIP专题研究报告2005》中指出,2003年,中国VoIP业务市场处于技术萌芽阶段,市场规模较小;2004年,市场经历了初步发展,增长率达到了171%;2005年,由于管制政策的阶段性调整和限制,市场规模增长出现了小幅回落,但是整体仍然保持了高速的增长;2006年,市场处于积蓄力量的阶段,增长率稳步上升;2007年,由于明确政策的出台,会导致市场爆发性的增长;2008年以后,市场进入进一步调整和稳步发展阶段,增长率保持在70%左右;2009年中国VoIP市场规模将达到9950亿分钟。在未来的VoIP业务中,除了单纯话音业务外,一些增值业务的份额也将逐步增加,例如,数据传真、视频会议、IP800业务、IP呼叫中心、远程监控等方面,其中视频会议将成为VoIP最具代表的优势体现。 计世资讯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级VoIP市场正在高速增长。未来5年企业级VoIP设备支出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8%,2009年设备支出预期为42亿元人民币。 目前中国VoIP业务的规模还不大,还没有为服务提供商创造出可观的收益。并且,相关的政策还在考虑制定当中,没有为业务的发展事先创造一个先决条件。同时,市场的参与者比较杂乱,没有形成明确的市场竞争格局,价值链还不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用户的认知度不高,还需要进一步对用户进行教育和培养。 尽管对VoIP将进入主流市场已经几乎没有怀疑,但VoIP还有大量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是安全。 网格潜力巨大 随着网格体系和技术标准的出现,未来几年网格应用将会更快地涌现出来,据Global Information公司预测,全球在网格领域的花费将从2003年的2.5亿美元发展到2008年的49亿美元。另据IDC分析,网格计算市场即将踏入飞速增长阶段,在高性能计算技术市场与商业企业的相互作用下,到2007年,世界网格计算市场的预期收益将超过120亿美元。IDC认为,安全相关问题和公司文化是阻碍网格应用的主要绊脚石。 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网格技术的发展,国家通过863计划网格专项建立了中国国家网格(China National Grid);教育部设立了中国教育科研网格(ChinaGrid)专项;上海市政府启动Shanghai Grid计划,全力支持网格的研究与应用。目前,国内外对于网格的研究主要还是集中在如何建立网格环境,开发网格软件等方面。对于如何基于网格环境提供针对社会大众的业务则没有成熟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这样的限制,目前已有的试验网格还只是局限于科研、大容量计算等专业领域。 3G长期看好 2005年,3G在全球已逐步进入规模发展阶段,长期影响3G发展的终端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整个产业在网络建设和运营中也逐步探索和积累了经验,形成了一些成功的盈利模式。尽管如此,3G发展还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还有大量的研发和推进工作要做。 据IDC预计,到2009年亚太地区(除日本外)的3G用户数将从2004年的1050万增长到1.426亿。 根据计世资讯的资料,从2005年到2009年,中国对于3G的直接投资将达到1.1万亿元人民币。到2009年,中国的3G用户数量将达到1.8亿,运营收入达到2500亿元人民币。 一个值得注意的方面是WiMax与3G的竞争。从市场层面看,无论就未来发展还是竞争关系而言,WiMax与3G必然共存。我们已经看到,政府在规划3G建设的同时,也已决定到2008年可以在中国开展WiMax的商用,WiMax频段的分配也已在制定中。看起来,至少在中国,WiMax和3G的启动步调应该是差不多同步的。

⑵ 关于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问题

分析表明,就在我们实行消极被动的经济政策时,亚太地区正在迅猛地发展。据世界经济发展预测,21世纪亚太地区的国家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将受到这个过程的影响,甚至卷入这个过程。因此,俄罗斯必须做好准备,有责任考虑到自身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如何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问题。同时为了提高自身防御能力,我们必须制订被世界各国关注的东部地区开发战略,尤其是矿物原料领域的发展战略,以便吸引大量投资。

在这个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拟定了一系列工程项目。已有的设计是“西伯利亚—太平洋”的能源建设规划,面对国内和亚太地区的天然气、石油及石油制品海外市场。据该方案设计者提供的数据,国际社会准备为亚太地区的发展投资200亿美元。俄罗斯与马来西亚已于1999年签订协议,决定开展俄罗斯企业与亚太地区各国公司在科技、工艺和生产领域的合作。

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曾写道:“我们认为,现阶段编制的东西伯利亚自然资源开发计划应该上升到国家规划的层面上,按照该规划将大力发展该地区的燃料-能源联合体,并把它与贝-阿铁路干线的利用结合起来”。根据他的文章,我提出来两个向日本和中国供应天然气的方案(图7.3)以及由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运送石油的路线图(图7.4)。

上述两个方案引起了多方的兴趣,还必须经过严密的政治和经济论证。当然,在我们这儿也有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尤其是我们的矿产资源潜力究竟如何,它的出口对这片幅员广阔地区的未来究竟会带来什么机遇。这又是一个需要多方深入研究的问题。从政治角度看,这是很有意思的问题。

亚太地区的能源市场是非常有前景的,也是动态的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该地区的能源供应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目前在天然气需求量和计划的天然气的开采量之间还存在着缺口,到2020~2030年这个缺口将不小于1800亿立方米/年。主要的潜在进口国是日本、中国和韩国。目前,有关各方已提出了好几个由天然气资源过剩地区向亚太地区铺设输送管道的方案:中国的“中石油”公司,日本的三菱公司和爱克森公司认为应建设6000千米长的输气管道由土库曼斯坦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进入中国西部,然后再到太平洋西岸港口。还有一个路径更短的方案,但要经过政治制度不稳定的国家阿富汗和巴基斯坦。这一方案的明显优势是地理位置相对较近,从俄罗斯供给的天然气可直接用管道运输。

图7.3 往日本和中国输出天然气的方案

图7.4 从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向中国输送石油的方案

“天然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两种天然气开采和向亚太地区供气的方案,这些方案考虑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北部、东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天然气原料基地雄厚的前景。这两种向亚太地区供气的方案是:

·西西伯利亚(新乌连戈依)托木斯克-克麦罗沃-新库兹涅茨克-荣加利亚-进入中国领土再到上海。

·西西伯利亚北部-托木斯克-伊尔库茨克-乌兰乌德-乌兰巴托-北京。

这两种方案的天然气管道源头是位于西西伯利亚东北部的两个大气田,其已探明的天然气总储量超过30000亿立方米。也不排除沿另一条补充线路铺设管道,即气源来自于托木斯克州、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区、伊尔库茨克州和雅库梯亚自治共和国,那儿有大型气田。

在众多的路径方案中,俄罗斯联邦自然资源部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是伊尔库茨克-中国的方案。该方案的气源是位于伊尔库茨克州的科威克金斯克凝析气田,它已探明的C1+C2级天然气储量11000亿立方米。

总之,任何一种由俄罗斯向亚太地区国家出口石油天然气的方案都将促进俄罗斯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扩展地质勘探工作对碳氢化合物原料的贡献,创建新的地区能源优势。从长远来看,向亚太地区市场出口原料也是俄罗斯一项重要的地缘政治任务。

⑶ IMF发布中国经济年度报告中国经济表现如何

2018年7月2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华盛顿发布中国经济2018年度报告,即第四条款磋商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经济继续表现强劲。中国在数个关键性领域的改革取得进展。

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面表示,在过去一年,中国在去产能领域取得进展;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开放进程也出现加速迹象。同时,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在2017年基本稳定,评估认为人民币币值大体符合基本面。

对于中国对自由贸易和多边主义的坚定承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表示欢迎。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经济部助理部长詹姆斯·丹尼尔说,际货币基金组织支持开放多边主义贸易平台,任何对此有益的承诺 我们都支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方面还认为,现阶段的经贸摩擦应当以能够支持和加强国际贸易体系和全球经济的方式来化解,不应采取单边主义行动。

⑷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历史沿革

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波比·霍克访问韩国时在汉城(今首尔)倡议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
1989年11月6日至7日,12个创始会员国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首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
1991年11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举行并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亚太经合的宗旨目标、工作范围、运作方式、参与形式、组织架构、亚太经合前景。亚太经合的目标是为本区域人民普便福祉持续推动区域成长与发展;促进经济互补性,鼓励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的流通;发展并加快开放及多边的贸易体系;减少贸易与投资壁垒。这次会议也正式将中国、中国香港、中华台北三个经济体同时纳入亚太经合会。
1992年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确定将亚太经合秘书处设于新加坡,并确立亚太经合运作基金的预算规则。
1993年1月,亚太经合秘书处在新加坡成立,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1993年11月20日,首届亚太经合经济领袖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布莱克岛(Blake Island)举行,并宣示亚太经合的目的是为亚太人民谋取稳定、安全、繁荣。
1994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经济领袖会议设立“茂物目标”:发达成员国在2010年前、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亚太地区自由与开放的贸易及投资。
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难以按原有设想加以推进。经济技术合作得以保持发展势头,但因发达成员态度消极,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需时日。
1998年和1999年的两年,APEC进入一个巩固、徘徊和再摸索的调整阶段。
2000年非正式领导人会议重申了应坚持茂物确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并加强人力、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活动。 发


程 初期阶段
(1989-
1992年) 这一阶段APEC建立了它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基本构架。第一、二届双部长会议上,各方就致力于地区自由贸易与投资和技术合作达成了某些共识,确定设立10个专题工作组开展具体合作。1991年召开的汉城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它作为APEC的基本章程,首次对该论坛的宗旨、原则、活动范围、加入标准等做了规定。1992年的曼谷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APEC秘书处,由各成员认缴会费,使APEC在组织结构上进一步完善。 快速阶段
(1993-
1997年) 自1993年,APEC从部长级会议升格到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进程加快。1993年一1997年这5年,每年都有新的进展,解决了区域合作所面临不同问题,是APEC进程的“五步曲”。例如:1993年解决了“APEC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4年解决了“APEC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5年解决了“APEC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996年制定了具体的合作蓝图。 调整阶段
(1998至今)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APEC进程,危机的受害者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慎重态度,在APEC内部,始于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

⑸ 关于亚太地区经济发展

在工业革命之前,亚洲泛太平洋地区的GDP产值一直占全球的很高比例。、但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回欧元答区走高,加上北美的经济体兴起,再者是亚洲被殖民所包围。但是现在亚洲的经济越来越好,在金砖四国中有两个是亚洲的。加上亚洲四小龙,亚洲的经济会在几十年后,重新占据世界的高点。亚洲有中国,印度韩国等大的新新经济体,也有像日本这样的老的经济体。中国现在也超过了日本(肯定的),按照现在的增速,在不久后,也会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加上印度这样的经济体,亚洲泛太平洋地区一定会冲上世界经济的新高点。

⑹ 亚太经合组织发展历程中有哪些重要会议

灭年的亚太会议都有很重要的议题和成果(以下为筛选的部分会议主题以及成果):


1993年美国西雅图会议承诺深化亚太大家庭精神,为地区人民争取稳定、安全和繁荣。

1994年印度尼西亚茂物会议确立了亚太经合组织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目标,提出了两个时间表,即发达成员于2010年前、发展中成员于2020年前实现这一目标。

1996年菲律宾苏比克会议确立了以自主自愿、协商一致为特点的"亚太经合组织合作方式”,呼吁各方给予经济技术合作应有的重视,并把私营部门纳入APEC进程。

1999年新西兰奥克兰会议提出了发达成员在2005年、发展中成员在2010年实现无纸化贸易的目标,批准了APEC商务旅行卡计划

2000年文莱斯里巴加湾会议通过了《新经济行动议程》,强调了信息技术为主的新经济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意采用电子版单边行动计划。

2001年上海会议推动亚太经合组织在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人力资源能力建设、电子APEC、新经济及反恐合作等多个领域取得积极进展,达成了旨在加速实现茂物目标的上海共识。

2002年墨西哥洛斯卡沃斯会议着眼于讨论扩大经济增长和发展合作的利益,实现APEC远景目标,通过了《APEC地区安全贸易倡议》

2007年澳大利亚悉尼会议深入讨论了气候变化问题,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和清洁发展的悉尼宣言》。

2008年秘鲁利马会议深入讨论了全球和地区经济形势、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发表了《领导人宣言》和《关于国际经济金融形势的声明》。

2011年美国檀香山会议围绕"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的主题,重点围绕亚太经济增长、规制合作、能源安全等议题展开讨论,发表了《檀香山宣言—迈向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

2018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将于17日至18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首都莫尔兹比港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为“把握包容性机遇,拥抱数字化未来”

⑺ 全球历年gnp数据2001-2005

告诉你几个权威的经济资料库自己去查吧,这叫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以后你再用到时就不必悬赏问了.
1、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经济统计数据库与相关报告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http://www.imf.org/ )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Reports(世界经济观察报告---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weo/weorepts.htm )每年发表两次,详述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趋势,数据详实资料丰富,报告中全部数据以数据库形式与其链接,按年度进入报告正文,点击The WEO Database 可以方便地查找某一年度、某一国家、某一方面的具体数据。也可以从报告目录页左侧的World Economic Outlook Databases(世界经济观察数据库)直接进入数据库按国家(Search by:Country or Country Groups)或按具体项目(Search by:WEO Aggregates)查找。 通过页面上方的Country info栏目,按字母顺序,或在搜索框输入国家名称检索,可以进入有关国家的相关页面,查看该国详细的数据和资料。

2、 WDS database( http://www-wds.worldbank.org/ )
WDS(World Development Sources)database是世界银行(World Bank)的报告数据库---世界银行的年度报告提供了全球几乎所有国家或地区有关增长和发展的最新数据和统计资料,该数据库可以检索和浏览14,000多份文件,可以分别按国家、文件类型(分析与咨询、研究报告、项目文件等)和部门(农业、经济政策、环境保护、金融、石油与天然气等)进行一般检索和包括文件语言限定的高级综合检索。主页上方的“Countries”、“Data”等栏目,均链接至世界银行网站主页( http://www.worldbank.org/ )的相关内容,可以按国家和数据种类等进一步查找。如按数据类型(Data & Statistics > Data by Topic)查找,分为26个主题,每个主题页面都有WDI(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和Useful sites on this topic(有助于了解该主题的网页)、Useful links(有用的链接)或World Bank sites with data on this topic(载有该主题数据的世行网页)等相关链接,可以据此扩大检索范围,找到更多的相关数据和资料。

3、UNSD database( http://unstats.un.org/unsd/databases.htm )
联合国统计司(UNSD)数据库。其中Commodity Trade Statistics Database(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为1962年以来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已积累近700百万条记录;Monthly Bulletin of Statistics Online (MBS Online)(在线统计月报)包括了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状况每月统计数据,可以按各种经济指标(Data dictionary)和按国家/地区(Countries & areas)等进行查询;United Nations Common Database (UNCDB)(联合国公用数据库)是一个对全部文件元数据采用一种共同的格式实现不同来源信息一体化开发的非专门用户使用的在线浏览与查询系统,提供从30个专用数据源中选取的各个国家和地区的连续性数据。

4、Asia-Pacific database( http://www.unescap.org/stat/data/apif/index.asp )
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委员会(UNESCAP)的亚洲与太平洋沿岸国家数据库,可以分别按国家(Order by country)和各种指标数据(Order by indicator)查询,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储蓄、个人消费、外债、消费品物价指数、消费者食品物价指数、政府财政收入与各种支出,以及人口、教育、就业等等社会和经济指标数据详尽齐全,其中文版(Chinese Version)对汉语用户尤其便利。该网站的其它栏目,如Publications、Programmes等可以提供某一国家更为全面的数据和资料。

5、Statistical Data Locators( http://www.ntu.e.sg/lib/stat/statdata.htm )
南洋理工大学图书馆(The 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 Library)制作的全球统计数据检索工具,按洲分国别提供查询入口和书目、主题检索指南,各国之下详列相关链接,政府官方网站和专业网站尽在其中,堪称精良、便捷的查询平台

6、Statistical Resources on the Web( http://www.lib.umich.e/govdocs/stats.html )
美国密歇根州大学图书馆的专门揭示和利用网络统计资源的网站。分类详尽,链接资源权威,是查找统计资料的指南和入门工具。

对于如农业、工业、交通运输、贸易、就业等某一经济领域的更为具体、详细的数据与资料,可在上述检索的基础上,利用5--6进一步查找相应的专业数据。

如果你要看国内统计的数据(只要你相信):
华通数据中心世界经济资料库:http://data.acmr.com.cn/member/world/

⑻ 亚太地区为什么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

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将向亚洲及太平洋地区转移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
广义为太平洋沿岸国家
狭义为太平洋亚洲及大洋洲.其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20%,人口18亿占世界总人口的30%.政治 经济体制上多种多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转轨型国家,经济落后国家.
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的自然地理条件
1,地域范围广大 自然条件多种多样
2,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3,具有丰富的海洋和陆地资源
4,重要的交通位置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济基础
其表现:
1,亚洲经济增长迅速
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东盟各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均在5%以上,中国达8%以上,亚洲四小龙5-7%.说明其实力.
2,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1995年亚太15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超过美国.约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25%,其中日本仅次于美国.据世界第二位,中国居第七位.金融实力大增,吸引外资大大增加,1995年东亚地区引进外资已占全世界的13%.
3,科技实力长足增长
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宇航国和第五大原子技术国,日本的半导体,计算机存储芯片,机器人等方面已超过美国.
4,产业和产品结构日趋高级化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经济政策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主要措施有:a,降低关税 b,取消许可证和配额 c,廉价提供土地资源 d,加快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建设.
3,积极推进区域或次区域,密集和非密集区域合作,充分发挥亚太各国经济互补性强这一优势.
4,重视教育,大力培养本国人才和吸引外国人才
5,美国把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从大西洋沿岸转向亚洲的太平洋
五,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贸中心所面临的挑战
1, 亚太各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型和调整期,因此较脆弱.
2, 科技力量不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3, 面临巨大的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
4, 全球化和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

⑼ 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按照出现的早晚,国外跨国投资经营理论有如下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垄断优势理论、内部优势论、区位优势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1969年美国学者伯特提出用等级尺度法评价投资环境,东道国对外商投资的限制和鼓励政策是这种方法的出发点,影响投资环境的因素在等级尺度法中被分为8类,其中每一类又被分成若干个不相关的因素,之后分层打分求和。Talukdar et al.( 1984 ) 研究了油气资源储备发展在变化环境下的投资决策,从经济学的角度,通过现金流出模型、经济分析、油气储备风险分析,探索油气资源储备的投资开发战略。Donald Davis,Robert Baumann (2001) 分析了路易斯安那州河口环境的石油发展模式,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考虑石油资源的开发和发展。Bo Qi-Liang,Zhang Ying-Hong et al.(2005) 认为跨国石油公司在研究和制定其全球战略时会重点关注和评估国外的政治经济环境,并分析了目标规划和投资规模这两个变量的制约因素、经济吸引力和投资风险,按照利润平衡曲线估计经济吸引力指数,然后分析风险指数,最后对各油气资源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和排名。S.Nelskamp et al.(2008) 在对荷兰沉积盆地选井过程中综合比较了油气资源埋藏历史、成熟度、历史温度。

进入21世纪后,国内的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研究逐步增加和深化。朱伟和刘益超(2000) 使用现金流量模型与蒙特卡洛仿算法,分析了石油建设项目的前期风险。郝洪(2001) 研究了油气投资项目中的经济评价折旧方法、所得税计算以及目标收益率的估计问题,认为:油气投资项目中的折旧应该采用税法允许的折旧方法而不是企业会计报告的折旧方法;所得税的计算应该以企业为主体而不是以项目为主体;目标收益率应该根据不同的评价要求来制定。邢云 ( 2003 ) 采用专家咨询和调研的方式,整理了国际油气投资环境的影响因素及各自的相对重要程度,将国外的油气投资环境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依据各自的重要性,主要投资影响因素可概括为“油气资源丰富程度、自然地理条件、语言与文化背景、石油法规完善程度及利润分配模式、政治稳定性、经济富裕程度、与投资国的友好及被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健全程度、油气市场成熟程度”。葛艾继和郭鹏(2003) 分析了利比亚的油气勘探生产、石油政策、油气对外经济合同等油气投资环境影响因素。李玉顺等 (2003) 研究了土库曼斯坦油气投资环境概况,从土库曼斯坦的国家概况、政治环境、民族宗教、对外贸易状况、宏观经济发展状况、油气资源及勘探开发状况、油气开发基础设施及油气外运管线状况等方面全面地评估了土库曼斯坦的投资环境。李友俊和徐可达 (2005) 认为目前的投资经济评价指标、评价体系在理论和实践运用上都存在缺陷,影响了项目投资经济效益评估的客观性。目前的评价体系以动态性经济评价为主,静态性经济评价为辅。通过编制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计算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和基准折现率等动态评价指标,同时,辅以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等静态评价指标的估计,从而全面衡量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济可行性。通过分析国外油气开发项目的经济评价指标,提出了国外油气开发项目经济评价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薄启亮等 ( 2005 ) 分析了跨国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经济吸引力”和“投资风险”,研究了油气资源国“经济吸引力”的成本特征、外资管理、油气市场环境、财税制度和“投资风险”的政治、法律、人文环境。徐小杰等 ( 2005 ) 对中东、非洲、中亚和俄罗斯、中南美洲国家、东南亚/南亚太地区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利用的油气资源”的概念,并指出影响“可利用的油气资源”的主要因素包括“资源立法和对外开放政策、基础设施、竞争状况、合同条款、国际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等。刘增洁 (2005) 分析了非洲的油气资源潜力、油气生产及贸易,重点分析了非洲的投资政策,并介绍了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情况。彭新媛 ( 2006 )从哈萨克斯坦的政治局势、经济发展、油气工业发展概况、投资优惠政策、石油合同的主要条款等方面,分析了哈萨克斯坦的油气投资环境,并且分析了中哈的合作投资情况。尹赐舜 (2006) 从国家概况、油气资源概况、石油管理体制、对外招标与合作、政治体制、外交关系、经济环境、外国投资,分析了乌兹别克斯坦的油气投资环境。安海忠等(2007) 从国家和公司两个角度构建了国际能源合作环境的指标体系,认为国家层面的能源合作评价指标包括资源潜力、资源体制、政治环境、财税政策、经济技术水平、市场和运输条件、与中国关系、地缘政治,公司层面上的能源合作评价指标包括资源潜力、资源体制、政治环境、财税政策、经营环境 (作业环境、销售环境)、收益回报 (承包商收益比、利润标准)、成本风险 (市场和运输条件、勘探开发成本)、社会风险和商业机会。李鸿飞和李宁 (2007) 探讨了目前国内外跨国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及不足,根据风险最小化、获得原油供应、最低成本原油供应获取等投资目标的不同,设计了石油企业的跨国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各国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估。李敏杰 (2007) 基于投资评估理论,将风险理论、线性规划、社会成本效益等投资理论引入石油投资的经济评价体系,创建了石油投资母公司标准收益率这一新的理论,对现行评价体系进行了改进。

王越 (2008,2009) 对非洲地区的油气资源及投资环境进行了研究,为中非的合作提供了依据。宋勇 (2008) 研究了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投资项目评价体系。苏永强 (2010)评价了中亚——里海地区的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苏文等 ( 2010 ) 整体评价了委内瑞拉油气资源的投资环境。屈耀明等 ( 2010 ) 分析了境外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环境系统,并设计出相应的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Fan Ying et al.( 2010 ) 通过实物期权理论构建模型对石油资源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曾金芳 ( 2011 ) 应用熵权法研究了油气资源投资环境综合评价问题。安海忠教授团队成员分别对亚太地区 (何波等,2012 )、南美地区 (陈玉蓉等,2013 ) 及全球 (何波等,2013 ) 油气资源投资环境进行了综合评价。

⑽ 2005年中日关系陷入低谷的原因是什么

200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60周年。中国和日本这两个二战时的敌人战后不但建立了邦交,而且在贸易方面关系密切。但是就在纪念二战结束60年的时刻,中日关系陷入了多年来的低谷

中国20多个城市,上万名群众在2005年3月底到5月之间接连展开反日游行示威。日本使领馆、日本公司企业都成为抗议的目标。这些示威游行成为中日关系急剧恶化的开端

5月底,中国副总理吴仪访问日本,临时取消与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的会晤。人们认为这是在外交方面对小泉的侮辱。此前,小泉参拜靖国神社,无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呼吁,要求日本首相停止参拜靖国神社

中日除了外交关系处于紧张之外,两国之间的长期争议也逐渐白热化,其中包括双方在东海油田的开采权上争执不下。同时还发生了中国潜水艇出现在日本海域这样的突发事件。面对这一连串的事件,中日两国政府并没有通过会谈寻求对策。不论是亚太经合组织11月在韩国釜山举行高峰会议期间,还是东亚1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峰会的时候,两国领导人和外长都避不见面

引发这股反日风潮的导火线,从短期来说,是由于日本争取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另外一个原因是日本文部省在4月初批准了一本历史教科书,其中把日本在二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轻描淡写。但是,大部份美国学者认为中日关系恶化有更深刻的原因。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两国之间长期累积的疑虑,和双方在国际上角逐力量所导致的结果

然而,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万明认为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是问题恶化的主要原因。万明说:“这有一个激化的过程。小泉一当选就表示每年都要参拜。第一次参拜还好,因为他也到了中国卢沟桥。但是中国后来实在无法忍受了,再加上其他很多的争夺,等于靖国神社成为一个核心的问题

在过去20年,只有3名日本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但是现任首相小泉无视于中国的抗议,总共进行了5次参拜。美国学者认为,中国对于小泉的强硬态度感到忧心,认为这反应了日本国内右翼势力的强大和民族主义的升高

在日本方面,日本认为中国民众这一波反日情绪来自中国长期的爱国主义教育和政府的鼓励。美国学者和国际媒体有同样的想法。美国华盛顿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布鲁克斯(peter brookes)说:“中国国内存在强烈的反日情绪。就我的了解,中国政府在某种程度上煽动这样的情绪。我不认为日本要为中日关系恶化担负全部的责任另外,国际形势也是造成紧张的重要原因。从经济上来说,日本在1990年代经济泡沫破灭,但是同时,中国的经济却迅速起飞。而中国经济的增长也促使中国在军事方面迅速发展以及国际政治地位不断提高,这对正在寻求国家地位正常化的日本来说带来了不少压力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布鲁克斯说:“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势力,中国崛起造成局势的转变。中国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的力量逐渐强大,尤其是军事的发展,这使得日本感到担忧。中国的变化必定会对其邻国造成影响,包括日本、越南、韩国。这是整个区域,还加上美国都需要面对的问题

传统基金会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布鲁克斯认为,中日之争也反应了两国争取东亚区域领导权的暗中较量。中国希望以“日本军国主义复苏”为理由来说服亚洲其他国家日本不具备领导区域的资格。日本也以*****来作为批评中国的理论根据

人们普遍认为,中日的紧张关系不仅损害两国利益,也破坏了地区的稳定。许多学者建议双方化解紧张关系。美国卡内基中心研究员裴敏欣和史文联合写了一篇报告,建议中日两国从务实的角度来面对双方的不同意见和各自持有的疑虑,也就是,中国需要考虑日本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日本则应该坦然面对历史问题。报告建议两国先冷却目前的紧张局势,然后在历史,能源和安全问题上进行多方合作和对话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日裔教授麦克.望月(mike mochizuki)对富有争议的靖国神社参拜和东海能源开发问题提出建议。望月说:“我认为不论是要求将战犯移出神社,还是要求首相不得参拜靖国神社,这在日本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我建议日本另外兴建一座世俗的纪念碑。日本国会已经有跨党派的议员考虑这个建议的可行性。在东海能源争议方面,我建议两国创造一个多国论坛,共同开发海域。各国根据投资的多少,地理位置来决定各自的角色。美国可以促成这个机构的成立

美国前任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学院院长何汉理(harry harding)指出,美国是中日问题的关键。他认为美国并不希望利用日本来围堵中国,而是采取“避险政策,”也就是促进中日良性互动,确保亚太地区和平繁荣,维持美国在当地的利益

对此,他提出3点建议。何汉理说:“我的建议是,首先要避免那种认为美国在利用日本来围堵中国的概念。其次,美国通过第二轨道,以建设性的方式来处理历史问题。第三,美中日经由官方途径,针对特定的事务进行对话,就象胡锦涛在与布什会面时,建议两国合作解决能源问题一样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日裔教授望月也说,中国必须了解,美国并没有利用中日紧张关系促使日本成为美国的盟友,更不能错误地期望美国和中国在这次危机中站在同一边。他认为美国的作用仅限于促进对话交流,毕竟只有中日两国政府的善意才能突破目前的僵局
日本政府10月份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1千5百名受访者中,有71%的人认为中日关系紧张,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对中国有好感。这是这项调查进行2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相反的,有80%以上的人认为美日关系良好展望2006年,乔治.梅森大学教授万明认为,中日未来有可能在争夺东海石油的问题上进一步发生冲突。但是也有学者认为北京和东京当局应当把国内的经济发展置于外交发展之上,必须尽力避免冲突,维持互利的关系。

阅读全文

与亚太经济发展报告2005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天高科国际贸易 浏览:896
都匀经济开发区2018 浏览:391
辉县农村信用社招聘 浏览:187
鹤壁市灵山文化产业园 浏览:753
国际金融和国际金融研究 浏览:91
乌鲁木齐有农村信用社 浏览:897
重庆农村商业银行ipo保荐机构 浏览:628
昆明市十一五中药材种植产业发展规划 浏览:748
博瑞盛和苑经济适用房 浏览:708
即墨箱包贸易公司 浏览:720
江苏市人均gdp排名2015 浏览:279
市场用经济学一览 浏览:826
中山2017年第一季度gdp 浏览:59
中国金融证券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4
国内金融机构的现状 浏览:255
西方经济学自考论述题 浏览:772
汽车行业产业链发展史 浏览:488
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理念 浏览:822
国际贸易开题报告英文参考文献 浏览:757
如何理解管理经济学 浏览: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