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要研究一个地区或者一个领域的经济着实不是运用好《经济生活》就能够的,很多现实的情况也不能靠媒介的报告或者结论来参照的。请深入基层,扎根实际,呵呵,祝你成功!
Ⅱ 当前我国与广东经济形势的总体特点如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如何看待我国的经济形势
改善投资环境,广东不能懈怠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全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广东投资软环境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通力合作,有力地促进了全省投资环境的改善,综合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吸引外资的规模、质量和水平逐步提高。1979年至2003年,全省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累计1405亿美元,占全国的28%。其中2003年达155.8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但是,面对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外商投资战略调整,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迅速崛起,吸引外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此,广东要做到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
认清形势,树立信心,进一步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
追兵就是标兵,对手就是老师。面对机遇和挑战,要进一步正确判断当前广东的投资环境和吸引外资的总体形势,加大对省情的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既要克服盲目自大、安于现状的思想,又要摒弃妄自菲薄、悲观失望的情绪,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和紧迫感,树立信心,抓住机遇,鼓足干劲,继续努力,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再次掀起广东招商引资工作的新高潮。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
借鉴江苏等省市的经验,成立引资工作领导小组,由省领导任组长,成员包括省外经贸、发展改革、经贸、台办、工商、税务、以及海关、检验检疫等有关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定期召开吸收外资联席会议,对重大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重点领域开放、重点项目的规划和组织对外招商,对吸收外资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予以协调和解决,更好地增强吸收外资的整体合力。要不断完善全省口岸工作的协调、督察、应急机制和相应的工作制度,加大对“大通关”的指导,加强各有关部门服务意识的培养,工作协调与配合,提高口岸综合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深化改革,进一步优化政务环境
把营造有利于创业、办事的政务环境,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来抓。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整治乱收费,认真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公开收费项目,方便群众监督,并进一步整合理顺路桥设施收费项目,加快推进全省范围用电“同网同价”,努力降低公用事业收费标准,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二是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水平。要认真执行行政许可法,自觉依法办事,提高执法水平,不断完善法制环境。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共识,自觉方便客商办事,努力为客商服务。对非限制类外商投资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合同、章程,要做到合并审批,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行政服务中心”的管理,使之名符其实。各地要进一步重视工业园区的配套设施建设,为外商和职工提供尽可能好的生产、生活便利,提供更切实的安全保障,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要由劳动部门牵头,协调解决外资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加快建设广东省外商投资服务网站,构筑统一的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效率。
三是加快广东“大通关”建设。推进通关作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加快推进加工贸易企业与海关、外经贸等部门之间的联网监管和加工贸易监管的电子化,提高通关能力与通关速度。
加强宏观调控,着力解决用地、水电、用工问题
资源性问题的解决要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土地、水电、劳力资源的短缺,严重影响投资环境,各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在制定地区发展规划时,应着眼于远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的结合。加强对土地合理利用的规划,加强对高新技术项目招商的引导;加大能源建设力度,加强环境保护,使区域保持可持续发展的优良态势;各级劳动部门应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优势,牵头做好组织招募劳动力工作,为外资企业排忧解难。
加强规划和指导,提高招商层次,改进招商的方式方法
首先要修订规划,提高招商档次。在积极引进港、澳、台投资的同时,重点开拓美、日、欧等发达国家资本市场,重点吸引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大项目、核心项目,大力吸引跨国公司来粤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和采购中心。加大服务贸易、农业开发领域吸收外资的力度。
其次是建设招商项目库,推动重点招商。设立项目库建设小组,规划和指导关键产业和核心项目的吸引外资工作,促进配套产业群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比如在珠三角地区,重点是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群进一步做强做大。广州市要围绕汽车产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零部件配套项目建设。茂名、惠州、湛江围绕石化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推动中下游配套项目以及服务贸易领域项目的建设,尽快形成产业群。
三是健全投资促进体系,创新招商方式。各地成立专门的投资促进机构,构建由政府监管的社会化、市场化招商网络;建设海外招商工作站、办事处,探索有效的海外招商模式;加强网上招商工作,提高网上招商洽谈成效。
拓宽渠道,形成吸收外资新的增长点
用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政策,尽快完善配套政策、产权交易市场和相关中介服务,推动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落实好《鼓励跨国公司在广东设立地区总部的管理办法》,吸引跨国公司到珠江三角洲设立地区总部,使珠三角地区逐步成为华南乃至东南亚地区的采购中心、信息中心、技术中心和服务中心;充分发挥各地园区招商引资的载体作用,按“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对各类园区进行适当引导,明确产业分工,使园区从综合园区向专业园区发展。注意总结办好南沙经济开发区、松山湖开发区、中山火炬开发区、大亚湾开发区等几个示范园区的经验,推动全省各地工业园区建设,发挥其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重点吸引跨国公司和国际大财团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推动投资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制造结合技术开发型转变,提高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能力。
扩大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山区扩大吸收外资
根据珠三角地区目前土地、劳力资源制约压力逐渐加大和部分产业急需转移的情况,广东应不失时机地扩充接纳投资的腹地,推进东西两翼和广大山区扩大吸收外资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广东省委、省政府《关于力口快山区发展的决定》,不断完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东西两翼和山区吸收外资的能力;制定相应鼓励政策,引导珠三角地区的外商投资企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发展;针对东西两翼和山区的特点,开展专题招商引资和投资推介活动,充分发挥其在吸收外资方面的巨大潜力,从整体上提高全省吸收外资的规模;办好各类职业技术院校,大力加强对当地富余劳动力的培训,既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又引导其克服思想上的等、靠、要观念,为外资企业的进入提供尽可能高质素的劳动力。
充分利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机遇,促进广东与港澳区域合作上更高的水平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和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合作安排的实施,是广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引资水平的大好机遇。要充分利用这一机遇,加强粤港澳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多做具体工作,贵在抓好落实。主要是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多形式、多领域联合推介“大珠三角”,联合对外招商、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跨国投资。要与港、澳相关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使联合招商制度规范化、制度化。更多地吸引港澳法律、会计、管理咨询、金融、旅游等服务业行业和专业人士进入广东省发展,提升广东省服务业和制造业的水平。加强服务,着力推动高新技术行业在粤投资的港澳台企业增资扩产,设立研发中心,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打造国际名牌,增强带动和辐射能力。
改善投资环境 促进增长与减贫
中华工商时报 2004-09-29 11:46:26
摘要:编者按:世界银行名为《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的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28日发布,世行首席经济学家和报告主要作者为本报独家撰写了署名文章。
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 弗朗索瓦·布吉尼翁
世界银行《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主编华里克·史密斯
大多数国家都在努力提高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但中国、印度和乌干达的成就最为显著。中国在过去20年的增长速度是史无前例的,4亿人口得以摆脱贫困。印度自1970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提高了一倍以上,在减贫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乌干达从1993-2002年期间实现的增长率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增长速度的8倍,大幅度减少了贫困。
《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改善投资环境,促使人人受益》指出,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些国家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取得的进展,投资环境指的是给予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生产规模的机会和激励。世行最近发布的《2005年全球经营环境报告》凸显了由于陈旧过时或设计不当的监管制度强加给企业的沉重负担。《2005年世界发展报告》表明监管是一个更广泛的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列举出可供政府选择的改善投资环境的战略。
在追求利润的驱动下,各种类型的企业———从农户和微型企业主到本地制造业企业和跨国公司———都在发展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创造着增加收入所需要的大部分工作岗位。它们提供着提高生活水平所需要的大部分物资和服务。它们缴纳着用于卫生、教育及其他服务的公共投资所需要的大部分税金。但是,这些贡献的多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资环境的好坏。政府通过制造不合理的风险、成本和竞争障碍而对投资环境造成破坏,这种情况屡见不鲜。
政策性风险会影响商机和打击投资热情。报告援引对53个国家3万多个企业所做的调查说明,对于政府政策的内容和执行的不确定性是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宏观经济不稳定,监管的随意性,对产权缺乏保护,这些都增加了风险。在危地马拉,近90%的企业认为对监管规则的解释是无法预见的,在孟加拉,80%以上的企业对法院维护他们的产权缺乏信心。仅靠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一项就能使现有企业新增投资的机率提高30%。
政府还使企业背负上沉重的成本,致使许多潜在的投资项目无利可图。各国的企业都对税收怨声载道,但是税收往往并不是最大的负担。由于合同执行不力、基础设施不可靠、监管规定繁琐以及腐败犯罪所造成的成本能达到销售额的25%以上,换言之能超过企业正常纳税额的3倍。
竞争障碍会扼杀企业创新和提高生产率的热情,而这些是长期增长的关键。报告表明增加竞争压力能够把创新机率提高50%以上。然而,不合理的监管障碍普遍存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对遏制企业反竞争行为仍然缺乏力度。
有些国家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进展更快,这不仅仅是资金问题:许多改进措施几乎不需要预算,而且加快增长会带来纳税收入的增加。这也是政府如何解决政策失误的深层根源的问题。他们需要遏制腐败和其他形式的寻租行为,因为这些行为会产生政策扭曲和抬高成本。他们需要培养政策的公信力,给企业以投资的信心。他们还需要培育公众的支持,使改革能够得以实行和持续,并保证他们的政策回应适合本国的实际。
这个议程是具有挑战性的,但并不要求一蹴而就。从最重要的制约着手,坚持不断做出改进,就能取得显著成果。中国从加强农村产权保障入手,然后推广到其他经济部门,尽管在基础设施和金融部门仍面临挑战,但在投资环境的大多数领域都在持续推进改革。印度首先是减少官僚程序和贸易限制,然后接着解决其他长期存在的问题。乌干达在投资环境的多个领域做出了改善,从贸易和税制改革到缩短企业注册所需时间。需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优先重点进行评估。但是坚持不懈,而不是力求完美,这才是关键。
随着人口增加,创造更好的投资环境应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的首要任务。国际社会也应提供更多的帮助。发达国家的贸易限制和其他市场扭曲现象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减少这些限制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带来可观的收益,其价值相当于用于改善投资环境的外援资金总额的4倍多。不过援助也是需要的,援助的规模应扩大,效益应提高。
Ⅲ 在发展广东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经济总量大但竞争力不强、技术含量不高、大部分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回资源透支严重、各区域发展答极不平衡、环境污染居于世界之最,公共管理水平不能与时俱进.
社保体系不公平,普通民众生存压力大、对富人、特权阶级仇视日益加剧、某些政府部门与民争利加上腐败盛行..
国际环境也不安宁、资本世界发起了新一轮的攻势、从意识形态和经济领域双管齐下
Ⅳ 想知道广东近年的经济发展情况
广州:华南龙头地位,无人能撼动!深圳只能说钱多点,各项指标无法和广州比!
深圳:一句话“钱多”,财政富得流油!深圳镇下面农村学校还靓过广州市区的学
校!
佛山:整体实力强劲,高明变区后发展也很快!真正的工业强市!
东莞:接受深圳的工业转移,污染大!各镇差距很大!虎门,常平,长安等好几个镇
实力超强!一个镇就可能有几间五星级酒店,在内地早就是一个地级市了!
中山:第二阶梯领头羊!除小缆镇外,别的镇没法和东莞各镇抗衡,差距还不少,但
也算到处开花!市区安静,人少,适合养老度假!和珠海市区差不多!
珠海:名气很大!华而不实!为了保持好的环境牺牲了好多项目,钱全用在市政方
面,为了面子建了个一年亏几亿的大机场!市区冷冷清清!不过居住环境还是一流的。
汕头:未来几年发展前景一般,民营发达!瘦死骆驼比马大!粤东老大!
韶关:广东老牌中心城市,由于地处山区内陆,发展前景较差,韶钢还不错!穷地方
太多!
湛江:刚刚复苏!不断有大项目进驻,前景相当看好,市区框架很大,高楼不断拔
起!市区很强,但县域经济特别差,输给茂名就输在县域经济,由于地理优势相当明显,
重新崛起是迟早的事!
惠州:广东的一匹黑马,未来将由几个特大投资项目强力拉动经济,前景看好!可惜
少了个大港口!
茂名:农业,水果业真的搞得有声有色。但工业单一,茂名石化占很大比重,县域工
业并不强,市区很小,向沿海发展,争做沿海城市。虽然GDP很高,但财政收入却低于湛
江。
江门:侨乡!是个好地方!各地发展相对平衡!在广东将很长时间内保持中上游水
平!
阳江:刀都,核电厂,沙滩,夹在中间难有作为!
梅州:全国一百强城市称号,好像浪得虚名,经济发展全省倒数第一,只怪山区太
多!
肇庆:前几年发展好像有声有色,最近几年沉寂了,市区一般般!
云浮:名气太小
潮州:有钱人都在外淘金了
揭阳:
汕尾:要改名了,要不永远当不了头。
清远:发展势头不错
Ⅳ 就广东某一产业,某一地区的情况谈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状与对策 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十二五”时期,是广东推动科学发展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中共广东省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起点,把握新形势,提出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广东“十二五”发展的核心任务。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对做好全省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结合实际落实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
中央提出,“十二五”发展,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深刻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新特征的 根本要求,对广东尤其具有针对性和指导性。广东省委认为,把握这一主题主线,落实到广东“十二五”发展,核心就是要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是因 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快速发展,广东已全面进入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推进科学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刻不容缓;与此 同时,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内容形式更丰富、水准要求更高、权利诉求更强烈,追求体面、尊严和高质量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强烈呼声和价值追求,落实以人为 本、增进民生福祉同样任务艰巨、刻不容缓。在这发展转型的关键时候,省委提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顺应了广东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内在要求和全省人 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热切期盼,符合中央关于“十二五”发展“主题主线”的根本要求。抓住这一核心,就突出了广东“十二五”发展的主攻方向,就掌握了推动 广东科学发展的主动权。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是一个具有丰富科学内涵的有机整体。这其中,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的,二者统一于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进科学发展的具体实践。加快转型升级,就是要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内外需协调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 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而夯实物质基础,保证人民群众有更给力的幸福,更长久的幸福。建设幸福广东,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生态环 境,建设宜居城乡,改善社会治安,保障人民权益,畅通诉求表达渠道,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从而强化转型升级的目的依归和价值导向,使转型升级成果更好地 转化成人民群众福祉。归根到底,就是要通过转型升级增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断创造社会财富和公平分配社会财富, 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好日子,增强幸福感。可以说,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既体现了中央要求与广东特色的统一,又体现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 展、物质发展与人文发展的统一,还体现了发展路径方向与发展价值取向的统一,是一个立足实际、面向未来的科学发展愿景。
需要指出的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固然是一个长期过程,我们要做好“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但也绝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 是全省各个地区经过努力都可以实现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也要防止出现“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就是说要防止先造成了“不幸福”,再去追求“幸福”,而是要 把推进发展与增进福祉统一起来,努力实现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适应的幸福,这就是发展的目的所在。我们要咬定青山不放松,把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 核心任务落实到开展“十二五”发展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通过扎实努力工作,把这一面向未来的美好愿景一步一步变成现实可及的幸福生活。
二、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全局的重大关系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统筹兼顾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第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发展方式的关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有一定发展速度作支撑,问题是追求什么样的速度,怎样去追求速度。很明显,按照科 学发展要求,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速度,能搞多快搞多快,而传统模式下的速度我们绝不能再追求。我们清醒认识到,虽然长期以来广东发展速度快,经济总 量大,但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的提升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的提升之间确实存在较大落差,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核心竞争力不强。当前和今后一个 时期,广东发展的主要矛盾或说矛盾主要方面,是必须更加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这过程中,既要不断解决新矛盾新问题,又要积极消化过去积累的老矛盾 老问题,可能一段时间发展速度会慢下来。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GDP年均增长8%以上,低于我省“十一五”预期目标和实际增长速 度,目的是要强化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个导向。从长远看,暂时的“稍慢”是为了将来的“更好”和“更快”。只要经济发展方式真正转过来了,即使一段时间 速度和总量被赶超,我们还可以东山再起,迎头赶上。否则,欲速不达,最终会因为丧失持续竞争力而永远落伍。当然,就广东不同区域来说,由于发展阶段不同, 我们对速度问题并不强求划一。珠三角经济发达,总量相当可观,但传统发展模式已走到尽头,其发展宁可速度低一点,也要质量好一点,集中力量促创新、调结 构、转方式。粤东西北经济欠发达,总量小实力弱,在坚持不走“先污染后治理”这条老路的前提下,要加快发展,做大产业规模,做强经济实力。总之,要坚持 “好”字优先,“快”在其中,争取又好又快。也就是说,坚持“好”字优先,不是不要“快”,而是要有质量的“快”。要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努 力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为更长时期又好又快发展打基础,增创广东科学发展新优势。
第二,处理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硬实力与软实力相辅相成,不可偏废,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广东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 硬实力日益强大,软实力长足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看到,软实力不强始终是制约广东进一步发展的软肋。比如,在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方面,广东与国内先进 省市区还有相当差距;在法制环境、营商环境等方面,广东与世界发达地区还有更大差距;在改革激情、创新意识、进取精神等方面,与改革开放初期相比也有明显 差距。我们要正视差距,明确方向,切实克服“重硬轻软”倾向,在不断壮大硬实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增强软实力,大力推进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优化 法治环境、人文环境,强化改革创新精神,以软实力的增强促进硬实力的提升,增创广东综合实力新优势。
第三,处理好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经济增长为民生福祉提供物质基础,而增进民生福祉则是经济增长的根本目的和最终归宿。在这个问题上,要进一 步深化认识,强化自觉。不能认为经济发展是硬道理,改善民生是软任务;也不能认为二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抓经济就难以顾民生,搞民生会影响抓经济; 更不能认为这些年来民生改善够多了,群众也该知足满足了。必须看到,与作为全国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相比,广东民生社会事业发展还有相当差距,经济社会发展 不协调问题比较突出,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领域问题比较多,人民群众呼声和诉求也比较集中和强烈。还要看到,改善民生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发展过程。过去 讲改善民生,主要是吃饱穿暖有住所有钱花,现在则重点是要提高生活质量。而且群众还有积极参与社会,表达利益诉求等新的要求。更要看到,改善民生与经济增 长不是对立的,而是内在统一的。改善民生,首先要增加就业、增加收入,这将会刺激消费、拉动内需,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和稳定性,促进形成内外需协同拉动 经济增长格局,这恰恰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同时,改善民生,还要发展文化,健全法制,完善社会管理,这些无疑是支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条件。当前,我省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集中凸显,其中相当部分集中在民生社会领域,如果我们长期不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难以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我们 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长治久安也将失去根基。因此,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以人为本,把民生福祉摆上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围绕增进民生福祉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 展,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完善社会保障,增强社会安全感,建设宜居城乡,维护公平正义,畅通诉求表达渠道,让人民安居乐业,共建共享幸福广东。只有这样,才 能真正发挥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从根本上夯实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基础和社会长治久安的群众基础,增创广东经济繁荣社会和谐新优势。
第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这是当今公共治理必须面对的基本问题,对于处在经济社会深刻转型的广东来说,正确处理这一关系尤其重要。总的来 说,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有效形式,但也有缺陷。政府可以矫正市场失灵,但也绝非万能。只有适时适度发挥好市场与政府 “两只手”的互补作用,才能有效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级政府快手重拳迅速遏制经济下滑势头,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但我们千万不要 因此对政府与市场关系产生“误读”。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点也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30多年实践充分证明, 市场化的经济改革方向是完全正确的,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下去并深入推进,绝不能因为政府宏观调控积极有效而对政府的角色定位作出误判。要进一步发挥广东市 场发育比较成熟的优势,在完善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上下更大功夫,消除市场壁垒,保护合法产权,健全信用体系,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 活力和创造力,增创广东市场经济新优势。
第五,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这是我国也是广东发展的基本经验。要始终坚持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 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全面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在新的形势下,广东要担负起探索科学发展新 路的重任,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就必须更加坚定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继续走在改革开放最前列。要进一步增强改革的勇气、胆识、智慧和 操作能力,注重整体设计、重点突破,鼓励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围绕消除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学习借鉴先进国家和地区经验,着力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式、推进社会民生建设、建设服务型政府、建立国际化营商制度体系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率先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创广东体制机 制新优势。
三、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要集中力量推进重点工作取得突破
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我们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自主创新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 谐共享战略等六大战略,并研究制定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努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显著进展、社会软实力显著提升、民生福祉显著改善、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日 益完善这“三个显著一个完善”目标。为此,我们强调要善于抓主要矛盾,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带动工作全局。
一是创新驱动。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如果未来五年不在这个问题上取得突破,广东核心竞争力就无法提升,发展就不可能有新的出路。要 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全国自主创新示范省,走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子。为此,要着力完善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大保护知识产权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强化 关键技术攻关,推进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
二是转型发展。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中之重,其关键是要在产业转型升级上取得根本突破。要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先进制造业与现 代服务业“双轮驱动”,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手并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与此同时,要促进内外需协调发展,着力扩内需拓外需,促进消 费持续稳定增长,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切实改善环境质量,增强发展可持续性。
三是区域协调。这是长期制约广东发展的最大短板,能否补齐这一短板,关系到能否实现全面转型升级、建成幸福广东,“十二五”必须取得突破性进 展。要按照“五个一体化”要求,扎实推进并确保基本实现珠三角经济一体化,构建带动全省发展的强大引擎。推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还要携手港澳,共同打造亚 太最具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与此同时,要全力推动粤东西北跨越发展,实现粤东西北发展全面提速,努力使区域发展差距呈现拐点式转变。为此, 我们提出要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财政体制、干部体制等方面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举措,争取五年取得显著进展。
四是统筹城乡。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必须着力破解的难题。要树立以城镇带动区域发展的理念,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强化科学规划,优 化城镇布局,提高城镇化质量,以城市转型升级发展带动产业和区域转型升级,建设宜居城乡。要着力发挥广东农业优势,建设现代农业强省,全面发展农村社会事 业,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和农民生活质量。要完善城乡统筹制度建设,全方位推进“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健全统筹城乡的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制度,逐步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五是改善民生。这是加快转型升级的根本依归,也是建设幸福广东的主体工程,是应对转型期矛盾凸显的治本之策。要树立民生导向的社会发展理念,把 民生社会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促进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着力健全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现代社会管理体 系,加快文化、教育、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
六是民主法治。这是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根本保障。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民主政治建设的新形式新 途径,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支持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民主、公正、高效、权威的良好法治环境。要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探索保障人民群众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有效方式,引导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 务。要落实《法治广东建设五年规划(2011—2015年)》,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法治政府。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制观念,提升全民 法律素质。
七是深化改革。这是广东赢得科学发展新优势的关键。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创新、先行先试,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率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 体制机制。要围绕市场化方向推进经济领域改革,设立一批改革试点地区,重点推进资本市场、土地市场、价格体系、国有企业等方面改革,创造与国际接轨的营商 环境。要推进法治服务型政府建设,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要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和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体制改革,探 索建立基本社会政策体系。
八是扩大开放。这是广东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坚持面向世界、服务全国,在对外开放上迈出更大步伐,加快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 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深入推动“引进来”和“走出去”,全方位加强开放合作,深化与美日欧等发达国家经贸合作,积极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力开辟新兴市 场,着力培育广东本土跨国公司。把粤港澳合作作为扩大开放的战略重点,全面深化和拓展合作领域和内容,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巩固和深化对台经贸合 作,促进提升在粤台资企业。落实国家区域总体发展战略,加强国内经贸合作,提高服务全国的能力和水平。
Ⅵ 广东省各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目前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情况较好。其中珠三角区域包括:包棚圆察括广东省内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东莞市、中山市、佛山市、江门市、惠腔察州市链茄、肇庆市九大行政区划市。
另一方面,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主要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肇庆、云浮、汕头、汕尾、揭阳、潮州、阳江、湛江和茂名13市。
Ⅶ 广东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点和优势是
根本特点:国际化
优势:是沿海对外城市,物流/人流/信息流/资金流都很密集
Ⅷ 广东制造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哪里
广东的制造业还处于粗放的劳动密集型时期,通过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回来代工生产别人的品答牌商品,或者是自己生产低附加值的商品,这样来发展经济,这样的制造业显然底子不强。 改革开放30年,广东的经济一直领跑全国各省,但也越来越有发展的阻碍和瓶颈。中西部的发展越来越好,广东已经不再具有绝对性的优势。一成不变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有不断增长的劳动力成本,是广东制造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