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绍兴和宁波的各自经济特点
“十一五”时期是宁波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要把宁波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立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这是宁波市市长毛光烈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据了解,“十五”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跃上新台阶的重要历史时期。5年间,宁波的生产总值从1175.8亿元增加到2446.4亿元,年均增长13.8%。人均生产总值从22025元增加到38733元,年均增长9.5%。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81.7亿元,是前五年的2.7倍;宁波港区货物吞吐量达到2.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20.8万标箱。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十强。
按照《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今后五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力争到“十一五”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300亿元,年均递增11%,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万元,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显著增强,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为确保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宁波市为此制订了五大重要举措。
一是发展模式加快转型。农业方面,在进一步加大支农政策力度,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提升的同时,把发展都市型高效生态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建设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工业方面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技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形成一批知名品牌产品和知名企业。进一步加强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优质临港工业的发展,打造一批核心竞争力强,产业规模、市场份额、盈利能力居全国前列的重要产业基地。
服务业方面则优先发展国际贸易、港口物流、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信息、中介、文化传媒等知识型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发展,增强港口城市的集聚、辐射和带动功能。
二是统筹协调力度加大。充分发挥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形成城区经济和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经济发展新格局。
三是构筑发展新优势。引导民营企业加快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服务、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领域,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
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优化贸易结构,全面建设国际贸易平台,着力打造华东地区大宗物资和战略资源的进口交易中心。引进对产业升级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和企业,加大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等领域引资力度,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通过接轨上海,积极融入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参与中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强与港澳台的经贸合作以及与浙东经济合作区联动发展,以此扩大合作领域,拓展发展空间。
四是构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约利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加强资源循环综合利用,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加快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全面实施生态市建设规划。
五是社会和谐发展。营造人人参与创造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的社会环境;弘扬“诚信、务实、开放、创新”的宁波精神;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健全城市两级和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城乡统筹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提高;全面推进“法治宁波”建设。
今年是全面启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宁波市在提出生产总值增长12%预期目标的同时,还提出要重点做好十件大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拓展港口城市功能,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内需,确保消费和投资平稳增长;推进内外联动发展,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健全落实科学发展的体制保障;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城市发展水平和品位;加快文化大市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能力和水平。
『贰』 宁波经济发展得益于国家那些政策
试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历程及发展趋势
于师竹
一、我国会计制度改革的历程及其基本评论
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我国会计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大的变革,对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会计改革情况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会计改革,完善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会计制度体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 修订与完善会计制度,建立中国特色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
改革初期,我国首先按照计划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了恢复和重建;在重建过程中,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了修订与完善,基本建立了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相适应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其具体表现在:
1、适应计划管理的要求对会计工作整顿、恢复和重建企业会计制度1980年财政部对当时的会计规章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首先选择涉及面广、影响大、会计业务相对较为复杂且具有普遍性的《国营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对其进行修订"于1981年制定发布了《国营施工企业会计制度》、《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从而满足了企业健全会计核算规章、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2、完善会计制度体系,努力开创企业会计制度工作的新局面
1982年到1987年之间,我国先后制定发布了《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制定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以上会计法规,严格了企业会计核算行为,强化了企业经营管理要求,保证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开创了新时期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工作的新局面
3、适应对外开放引进外资的要求,制定实施《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1985年3月正式发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等内容它的制定与实施,开始了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会计惯例协调的步伐"
(二)制订《企业会计准则》,逐步实现与国际会计惯例的接轨
1、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以财政部长令的形式,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发布《企业会计准则》,实现我国会计核算模式的转换,对既存的企业会计制度体系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确定按照企业所属的行业设计制定会计制度的原则并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各行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同特点及不同的管理要求,将国民经济各部门划分为若干个行业分别制定了工业企业会计制度、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农业企业会计制度等13个全国统一的行业会计制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体系"
2、制定实施股份公司会计制度,促进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进行
1992年5月制定发布了《股份制试点企业会计制度》"这一会计制度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重大事件,对规范股份制试点企业的会计核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配合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逐步完善企业会计核算办法"1993年12月至1994年5月先后制定发布了新税制的会计核算办法,具体包括《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关于消费税会计处理的规定》、《关于营业税会计处理的规定》以及《关于资源税会计处理的规定》等新税制会计核算办法"适应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需要,先后制定发布了《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企业商品期货业务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国有企业试行破产有关会计处理问题暂行规定》"
4、配合新修订《会计法》的实施,统一规范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和会计核算行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于1999年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会计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规范会计行为,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提高经济效益,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二、会计行业环境的变迁对会计行业的影响
中国会计的环境特征主要在于:
(一) 面对转型经济环境下的过渡性环境
目前中国处于经济转型之中"一是经济体制转型,即通常所说的市场化:由计划体制逐步过渡到市场经济体制,意在最终建立完善的以市场机制和价格供求关系来配置经济资源的市场经济体制"二是社会转型,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过渡,尤其是特指当代中国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封闭性社会向开放性社会的社会变迁和发展的"
(二)面对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变化环境的影响
目前的经济形态下,会计信息需求的变化体现在信息使用者所需求的信息不仅包括可靠的财务信息,还包括分部信息、金融工具信息、社会责任信息、人力资本信息、前瞻性信息、经营业绩信息和背景信息等和决策相关的信息"这种新要求无论是从质量上还是从数量上都与过去大相径庭,尤其是在时效上要求更为严格"另外目前占企业主导地位的不再是资本的投资者,而是知识的拥有者,它根本上动摇了传统中物质资本的所有者在企业中的统治地位,知识资产作为企业创造财富的主要力量,理应同物质资本具有同等的享有企业盈余的权利"因此,会计工作的目标也必然随着这种所有者地位的变化而变化,由过去向投资者、债权人提供信息为主转向以计量和反映企业主要资源,向一切信息使用者提供相关信息、满足其决需求为
主"
(三)面临加入的挑战
1、金融市场"首先,金融市场规模的扩大、资金供给的增加和金融工具的不断创新,为我国企业筹资、投资和规避风险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组合方式"其次拓展了金融服务范围,同时也派生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新的风险"
2、经济结构"主表现在:加入后,我国原有一些受保护的部门和资本及技术密集型部门将产生较大的冲击,而一些具有相对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已形成规模经济且技术成熟的部门则将从中受益,这必定会影响到我国企业资金运动的方向及规模,公司内部重构时的资产剥离,公司间并购时的资本运作,企业破产时的重整和清算等等都将成为会计行业的重要课题"
3、法规、财税环境"入世后我国现行法律法规中那些与规则有抵触的条例将逐步被修改"会计行业人员如果不熟悉这种变化后的新的法律法规环境,可能导致财务决策失误,可能招致不必要的处罚或诉讼"
4、人才环境变化的影响"加入WTO后,企业间人力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如何留住优秀的会计行业人才,甚至吸引国外管理人才流入,从而在这场中外人才争夺战中获胜,以及会计人员本身如何提高自身素质将成为我国会计行业和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课题"
三、中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
(一)与国际接轨,完善会计准则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和完善,会计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现行会计准则、制度从内容上看已经与国际会计惯例非常接近,但仍然存在一些差异"存在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市场环境尚不完善"我国一直执行的会计准则较为抽象,只能侧重于一些基本概念的简要描述,在会计规范和监管工作遇到种种问题,首先需要反思的就是什么是最好的会计准则"基于这样的背景条件,逐步完善现行会计准则,相应地,实实在在地从实质上找出现行国际会计准则及其解释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今后新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及其解释与我国现行会计规范的差异,给出官方的文本,是增强我国会计规范的可理解性和稳妥加速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可取途径和明智的举措"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我国现行会计标准实现我国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惯例之间的协调"
(二)是根据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经济业务,及时制定新的会计标准"
我国加入WTO后,许多成熟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经济业务将在我国涌现,需要制定新的会计标准规范其会计处理"在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之后,企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有些企业可能将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有些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将作大规模的重组和购并,需要制定与企业终止营业、破产清算、企业合并和重组等会计标准来规范有关会计问题;同时,随着我国企业改革的深入、政府职能的转换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企业为安排职工福利、养老金计划的支出将逐步增加,也需要制定相应的会计标准,规范其会计处理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国际上许多国家都制定有衍生金融工具、企业合并、养老金计划等会计准则,我国已经将这些项目纳入到了未来几年的会计标准制定计划"
(三)进一步转换政府职能,加强会计监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在我国目前会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不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性较差的环境下,加强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和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监督检查,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整顿会计工作秩序;推进会计师事务所的体制改革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提高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整体水平;敦促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
会计监督;完善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企业经营行为的透明度是会计行业发展的又一趋势"
(四)建立独立高效的会计行业组织"
在会计行业组织方面,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会计行业与会计均是合署办公,实行混岗作业,从而导致两者职责不明确,影响了各自职能的充分发挥"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情报手册》中指出:/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报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筹资、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0由此可见,财务与会计的职能是不同的,不可混为一谈"目前由于会计行业的环境和内容变得更加复杂,加上企业实施外部扩张战略促使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会计要迅速整合财务资源以便对市场做出反应,首要条件就是相关财务信息可以在企业内部直接、及时、准确地进行传递,会计行业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更为突出,因此在企业内应专门设置
反映灵敏、高效快速的新型会计行业机构,以专司会计行业之职"
(五)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会计行业机制"
加入WTO预示着中国正迈进知识经济的崭新时代"传统会计行业将财务资源的
范围界定为企业的物质资源(包括资金和物资),而将知识资源游离于财务资源的范畴之外,这种界定在知识经济时代显然已不合时宜,人是知识的载体,对知识的管理归根结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行业的重心应从传统的物质资源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管理,构建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相结合的会计行业机制"建立人力资源会计行业机制,关键在于建立良好的人事与财务相结合的制度化管理;企业按自身规模和管理特点划分为若干会计行业层次,赋予各层次管理者对等的财务和人事权责并予以制度化"各级层在保证完成各项财务指标的前提下,有权决定该部门的人员指标和人员素质要求,有权提出人员奖罚建议"
(六)培养高素质的会计行业人员"
要全面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国家和企业应该双管齐下"对于国家而言,一方面应该建立财会人员的后续教育体系,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如集中培训、函授、远程教育等)对财会人员进行适时的知识更新;另一方面,严格执行《会计法》关于财会人员在职培训的规定,强制财会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对于企业而言,其途径主要有:第一,经常组织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专业技能、外语、写作及计算机操作及运用能力,适时进行知识的更新;第二,鼓励财务人员接受函授、远程教育,并为其提供必要的条件;第三,鼓励财务人员思考和创新,为其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决策创造条件;第四,对财务人员进行阶段考核,竞争上岗"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粉末冶金研究院)
『叁』 宁波近几年来的变化有哪些
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市农村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而从中受益最大的无疑是农民了。统计显示,1978年,宁波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29元,30年后的2007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0051元,是30年前的78倍。 在过去30年里,借改革春风,宁波广大农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无论是农村经济发展还是农村环境以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长足进步。 农村经济发展方面,2007年宁波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400亿元,与刚实行改革开放的1978年相比,年均增长24.4%。工业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拉动力,比重从1978年的33%提高到2007年的87%。此外,宁波市还形成了十大特色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粮经比例从1978年的66:34调整到了目前的42:58。 农民收入大幅提升。1978年,宁波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9元,1998年突破1000元,2007年首次突破1万元,达到10051元,比上年增长13.6%,已连续四年实现了两个高于:高于两位数的增幅,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幅。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29:1缩小到2.219:1。农民收入中非农产业的比重已达85%以上。 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近几年宁波市持续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截至2007年,宁波市已建成全面小康村222个,环境整治村1517个,总数接近全市行政村的三分之二。 农村服务不断健全。宁波市已提前实现了村村通硬化道路和客运班车的目标,基本实现了让农民喝上清洁安全饮用水的目标,农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实现了制度全覆盖,农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呈现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有序的良好局面。如宁波市滕头村去年被评联合国评为“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全市象滕头这样的村庄还有很多。统计显示,2006年宁波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稳居浙江省第一,农村全面小康建设实现度已达83.2%,比浙江省、全国分别高出15.1和43.3个百分点,并连续三年位居浙江省之首。
『肆』 宁波的家乡报告
如果我是一位画家,我要用最美丽的色彩去描绘她;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要用最响亮的歌喉来赞美她。这就是我的家乡
宁波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宽阔的马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怒放,像给街道绣上了漂亮的花边。市中心,一幢幢崭新的高楼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月湖像一块透明无瑕的翡翠,镶嵌在城市的土地上。湖边的垂柳,像正在对镜梳妆的姑娘。
宁波也是个富饶的城市。雅格尔、杉杉等服装品牌全国闻名,一年一度的服装节总是吸引了大批的中外客户,连许多明星也前来助兴。国家特大型企业镇海炼化公司,得益于发达的港口运舶能力,每年的原油加工量高达1000多万吨。菜场里,各种水产品琳琅满目,大大的海虾白中透红,宽宽的带鱼披着银装,顽皮的海瓜子偷偷在水中吐着舌头,粘粘的泥螺蜷缩在瓶子里。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是寻常百姓餐桌上的常客。
宁波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河姆渡遗址是中国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人们正是从这里发掘出了人类的祖先——河姆渡人的头盖骨和其它许多文物,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空白的一页;镇海口海防遗址是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英勇的中国人民曾在这里顽强抵抗外国侵略者;天一阁的宝书楼是中国最早的私人藏书楼之一,里面珍藏着许多宝贵的古籍,最奇妙的是楼前的水池,看上去水并不多,却是暗连着月湖的活水,需要的时候大概真的可以用之不竭吧。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当然还是宁波人吃苦耐劳的精神。这种精神造就了许多商界精英,使"宁波帮"成了一个响亮的名称;这种精神也培养了许多学界骄子,活跃在各种各样的学术舞台。
现在,名城宁波正在飞速发展,驶上了现代化的航道。
『伍』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的变化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
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香港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架设有空中桥梁。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
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东南隅。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38平方公里。现辖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区及鄞县、象山、宁海、余姚、慈溪、奉化六个县(市)。人口:526万,其中市区人口114万。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有着丰富资源的著名旅游城市。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
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消费水平居全国第二位。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
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增长速度为近6年以来最高;再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4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0亿元,增长25.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4亿元,增长32.4%。
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20位。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居11位,“环境与基础设施指标”居14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评估分析,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中国内地200个城市排位中位居第8位,其中结构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喝企业管理竞争力四个方面分别为第1位、第3位、第5位、第5位。
宁波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重要的农粮油产区。目前,宁波已经形成了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湾工业产业带、沿路工业产业带的三大产业带和石化、造纸、汽车、钢铁、电子信息、服装纺织、机械装备、家电等八大制造业基地。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650.9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5.9%。
宁波对外开放优势众多,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貌岸然和黄金海岸线“T”型交汇点上的宁波港,可从事10万吨级以上矿石、原油、木材等大宗散货和国际集装箱远洋中转运输。1996年中国政府确定宁波北仑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这对进一步开发浦东,使上海成为为远东经济中心,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展示了宁波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前景。 200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跻身世界为数不多的亿吨级大港行列。2003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以上,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5万标箱,增幅已连续5年居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第一位。月集装箱航班超460班,集装箱航线达90余条,已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目前,宁波港已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
宁波作为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口岸,曾创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对外贸易发展较快。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8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出口额120.7亿美元,进口67.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9%和63.9%。到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8072家,总投资291.24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0.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58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8家在甬投资了48个项目。2003年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每年6月8日至12日浙江省政府在宁波举办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
宁波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近代服装产业诞生地、中国的第一套西服、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第一所服装学校都出自宁波人之手。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宁波的服装业发展迅猛。目前,宁波服装生产企业达180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1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12%,并形成了众多全国知名品牌。自1997年以来,宁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服装节。第八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将于2004年10月18日至22日举行。
宁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和浙江省明确提出要把宁波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基地、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宁波正加快在港口集疏运网络、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科教发展、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推出一大批投资大、起点高的重要工程,它的实施将大幅度提升宁波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地位。
『陆』 急求一份关于宁波的城乡调查报告
农村劳动力占大头
据该市劳动保障部门调查,余姚市共有法定年龄段(女16至50周岁,男16至60周岁)内的劳动力47.06万人,公务员、事业单位及省部属单位人员2.62万人,外来劳动力25.53万人。由此可见,余姚城乡劳动力资源比较丰富,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0%。其中,农村劳动力39.38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83.6%,比重很大。城镇劳动力7.67万人,只占16.4%。
失业率
农民低于市民
据调查,在余姚市的47.06万名城乡劳动力中,有42.51万名就业,其中城镇6.51万人,占15.3%,农村36万人,占84.7%;全市尚有2.02万人失业,全社会失业率为4.5%。其中,城镇失业人数6229名,失业率为8.2%;农村失业人数为1.4万人,失业率为3.5%。不难看出,农民的失业率低于城镇人员。
岗位多
余姚人外出打工少
调查表明,由于余姚经济发展迅速,岗位资源丰富,绝大多数余姚人在本地就业。经调查,在42.51万名就业人员中,市内打工的39.77万人,占到了就业总人数的84.51%;市外打工的2.74万人,仅占5.49%。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成了就业的主渠道,吸纳了28.12万名城乡劳动力,占就业总人数的66.1%。
当务之急
提高劳动力素质
经过多年的努力,余姚市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良好进展,绝大多数城乡劳动力有了工作,生活基本稳定。然而,下面的一组调查数据,却让人难以乐观。
首先农村劳动力多,低水平就业、不充分就业还比较普遍。在39.38万名农村劳动力中,7万余人尚处在低水平就业和不充分就业状态,其中约有3万人从事非正规就业,靠做钟点工、季节工等临时性工作为生,就业稳定性差。其次是文化程度低,全市有83.4%的适龄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另外,有技能的职工少,中高级技工更是稀少。劳动力中轻视学技术的现象相当普遍,据统计,在2.02万名失业人员中,暂无技能培训意向的有1.92万人,高达94.71%。
人人有工作,必须以人人有技能为基础;转移农民,还得提升农民。余姚市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加快转岗就业的步伐,为农民洗脚上田铺平道路。
『柒』 随着祖国经济的发展,我们的家乡宁波正不断地发生巨大的变化,有哪些家乡故事呢
宁波位于我国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南翼。是具有7000年历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宋以来,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
宁波是历史文化名城,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城市。溪口-雪窦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浙江省第一大湖东钱湖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天童森林公园为国家森林公园。宁波还有天童寺、阿育王寺和雪窦寺等著名寺庙。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保国寺、古代水利建筑它山堰、宁海的南溪温泉、余姚的四明湖旅游度假区、象山的石浦渔港,为众多中外旅游者所向往。以镇海招宝山为代表的明朝抗击外来侵略的海防历史遗迹和以四明山为中心的浙东革命斗争史迹给宁波增添了凝重的人文景观。
宁波文人荟萃,历史上曾有较高层次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学派,如四明学派、阳明学派、浙东学派,出现了虞世南、高则诚、王守仁、朱舜水、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张煌言等一批文化名人。宁波的藏书文化深厚,涌现过一大批藏书数万卷的藏书名楼。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
在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孕育而成的宁波传统工艺诸如骨木嵌镶、宁式家具、朱金木雕、金银彩绣等,用材讲究,手艺精绝,风格独特。
宁波是浙东交通枢纽,陆、海、空、水立体交通发展迅速,尤以“东方大港”之称的北仑港称誉国内外。栎社机场与香港和全国各地主要城市之间架设有空中桥梁。铁路、公路、水运以及市内交通四通八达。
宁波简称甬,位于东海之滨长江三角洲东南隅。总面积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1038平方公里。现辖海曙、江东、江北、镇海、北仑五个区及鄞县、象山、宁海、余姚、慈溪、奉化六个县(市)。人口:526万,其中市区人口114万。
宁波是一座美丽的港口城市,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有着丰富资源的著名旅游城市。宁波历史悠久,是具有7000多年文明史的“河姆渡文化”的发祥地。唐代,宁波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
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和14个中央计划单列市(副省级)之一,人均收入居全国第四位,消费水平居全国第二位。作为中国第四大港,宁波港是上海国际航运枢纽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世界79个国家和地区4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
2003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76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3%,增长速度为近6年以来最高;再长江三角洲十六城市中居第5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400美元,财政总收入330亿元,增长25.9%,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9.4亿元,增长32.4%。
宁波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265个地级以上城市中居第20位。其中“经济发展指标”居11位,“环境与基础设施指标”居14位。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评估分析,宁波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中国内地200个城市排位中位居第8位,其中结构竞争力、制度竞争力、政府管理竞争力喝企业管理竞争力四个方面分别为第1位、第3位、第5位、第5位。
宁波是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也是重要的农粮油产区。目前,宁波已经形成了沿海临港工业产业带、沿湾工业产业带、沿路工业产业带的三大产业带和石化、造纸、汽车、钢铁、电子信息、服装纺织、机械装备、家电等八大制造业基地。2003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1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007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650.9亿元,增长13.3%。其中第二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65.9%。
宁波对外开放优势众多,最大的优势在于拥有得天独厚的天然深水良港。位于长江黄金水道貌岸然和黄金海岸线“T”型交汇点上的宁波港,可从事10万吨级以上矿石、原油、木材等大宗散货和国际集装箱远洋中转运输。1996年中国政府确定宁波北仑港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合港,这对进一步开发浦东,使上海成为为远东经济中心,带动整个长江流域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展示了宁波巨大的潜力和美好的前景。 2000年,宁波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跻身世界为数不多的亿吨级大港行列。2003年,宁波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85亿吨以上,继续居全国第二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75万标箱,增幅已连续5年居中国大陆主要集装箱港口第一位。月集装箱航班超460班,集装箱航线达90余条,已形成了覆盖全球的集装箱运输网络。目前,宁波港已与世界上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60多个港口有贸易运输往来。
宁波作为历史悠久的对外贸易口岸,曾创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瓷器之路”的辉煌。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对外贸易发展较快。2003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18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3.3%。其中出口额120.7亿美元,进口67.4亿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47.9%和63.9%。到2003年底,全市累计批准三资企业8072家,总投资291.24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70.5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8.58亿美元。全球500强企业中有28家在甬投资了48个项目。2003年全市完成对外承包劳务合作营业额3.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2.8%。每年6月8日至12日浙江省政府在宁波举办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和中国国际日用消费品博览会。
宁波在中国服装发展史中,占据着显赫的地位。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近代服装产业诞生地、中国的第一套西服、中山装、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书籍、第一所服装学校都出自宁波人之手。得天独厚的优势,使宁波的服装业发展迅猛。目前,宁波服装生产企业达1800余家,年生产能力达14亿余件,占全国服装生产总量的12%,并形成了众多全国知名品牌。自1997年以来,宁波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国际服装节。第八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将于2004年10月18日至22日举行。
宁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国家和浙江省明确提出要把宁波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重化工业基地、对外贸易口岸和浙江省的经济中心。宁波正加快在港口集疏运网络、产业发展、对外开放、科教发展、城乡建设和文化建设方面推出一大批投资大、起点高的重要工程,它的实施将大幅度提升宁波的综合竞争力和城市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