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什么意思
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是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供高时效、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是民航业与区域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提升的重要载体。
(1)武汉临空经济示范区总体发展规划扩展阅读:
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认真总结既有经验,客观分析现实条件,结合国家战略安排和区域发展需要,统筹考虑全国民用机场布局和机场总体规划,优化整体布局,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与要素合理流动,促进有序开发。
集约节约、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严控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统筹新增建设用地和存量挖潜,优化开发利用格局,提高土地使用效率,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立足比较优势、突出区域特色,合理确定发展方向和重点,把握准入标准,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有力有序、稳步推进。严格控制总量、重视发展质量、适度超前布点,统筹考虑各地经济发展水平,成熟一个、推进一个,明确职责分工,加强督促检查和跟踪指导。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⑵ 天河航空城总体规划如何
武汉市已明确把发展现代物流列入全市现代化建设的四大奋斗目标之一,天河版航空城的建设和权临空产业尤其是物流业的发展,将是其中至为关键的力作。日前,《武汉临空经济发展战略暨航空物流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初审。按照规划,未来将以机场为核心,加快航空运输、综合物流、高新技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商务会展、现代服务、休闲旅游及宜人居住等临空产业发展。其中,重点通过扩大货物集散、物流配送、流通分拔、保税加工等功能,完善口岸通关、商品检验、电子商务、运输代理、多式联运等服务,形成航空物流产业链和优势产业集群,使空港经济成为武汉市黄陂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目前,天河航空城已是蓄势待发。近期,湖北省、武汉市加快天河航空城建设的大手笔接连出台,黄陂区也把空港经济及临空产业作为战略重点,正在抓紧完善各项规划,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打造生态景观,提供优质服务,以战略推进态势力促天河航空城横空出世。航空城所在区域将加速融入主城区,实现一体化发展。迄今已有国际国内多家航空企业和航空物流项目落户。目前,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进展顺利,航空工业基地、物流基地、现代服务基地的建设也如火如荼、快步跟进。
⑶ 分析两个机场临空经济可以从哪些方面作对比
在经过了海港、河港、铁路和公路时代之后,当前人类已经进入航空时代,在航空运输业与区域经济不断互动发展的过程中,空港所担当的门户功能不断提升,功能承载空间也不断扩大、演进,呈现出从机场到产业区、到空港城市、再到空港都会的四代演进规律。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发展加速推进,空港承载的开放平台功能将越来越重要。
2018年12月13日,在复旦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年会上,复旦大学国际空港城市研究中心和中国城市发展研究会空港城市发展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空港城市)发展指数报告2018》,通过枢纽机场、经济腹地、空港产业和综合交通体系四大要素对2017年客流吞吐量超过1000万人次,或拥有国家级空港经济示范区,或为长三角地区五大城市(上海、杭州、南京、宁波、合肥)之一的33个城市进行量化评价,生成了中国空港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排行榜。
上海位居榜首
根据中国空港经济区综合竞争力榜单,综合竞争前三甲为上海、北京和广州。其中,上海位居榜首,并且以91.24的高分远超我国首都北京的73.70分,这表明作为长三角龙头城市的上海在空港经济方面成就卓越,同时在全国范围内也保持着遥遥领先的态势。
以上数据分析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临空经济发展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⑷ 武汉临空经济区的介绍
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根据武汉市政府常务会2008年10月讨论通过的《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武汉在西北部地区,围绕天河机场,建设占地1100平方公里的“临空新城”。武汉临空经济区涵盖武汉黄陂区、东西湖区和孝感市孝南区部分区域,其中黄陂区部分为核心区。发展航空运输、物流、飞机维修保养等空港产业。武汉临空经济区含东西湖区全域500平方公里,黄陂南部地区约450平方公里及孝感市部分区域,总规划面积约1100平方公里。截至2010年7月,已有东航、国航、海航等60余家航空及相关企业入驻。
⑸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包括哪些区域
重庆临空经济示范区按照核心引领、区域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十二个功能平台为支撑,着力构建“一核五区”的产业空间格局:
“一核”,即临空经济示范核心区,面积42.21平方公里(其中中新合作航空产业项目12.2平方公里)是临空经济集聚展示窗口。主要依托重庆江北国际机场和中新合作航空产业项目,重点发展航空总部、航空客货运输、航空维修检测与培训、航空展示、航空配餐及航空服务等;
“五区”即临空制造区、临空商务区、临空物流区、临空会展区、临空保税区5个功能片区:
临空制造区:面积约36.4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前沿科技城、创新经济走廊、空港工业园区,重点发展智能终端、人工智能、智能汽车、新能源汽车等前沿科技产业。其中:前沿科技城加快发展高附加、轻体量的前沿科技制造业,打造集研发、制造、服务为一体的全产业链;创新经济走廊加快集聚高端科研创新人才,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等前沿科技服务;
临空商务区:面积约38.91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两江国际商务中心、两路商圈、仙桃数据谷及航空小镇,重点发展具有临空指向性的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城市生活配套服务业,并为驻场航空公司提供生活基地;
临空物流区:面积约2.2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铁路枢纽东环线及其木耳站、机场支线和木耳物流园,重点发展与航空配套的铁路物流、铁空公联运物流;
临空会展区:面积约18平方公里。主要依托悦来会展城,重点发展会展及关联产业;
临空保税区:面积约9.72平方公里。主要依托保税港区空港功能区,重点发展保税加工、保税贸易和保税仓储。
⑹ 求:《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纲要》共分12章,分别介绍了建设武汉城市圈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产业布局、城乡建设、基础设施、区域市场、环保和生态建设五个一体化的具体思路等。
战略定位
武汉城市圈的战略定位是: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中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与推进器、内陆地区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中心、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城市圈形象——活力、快捷、安全、绿色
最新一稿《规划》对武汉城市圈建设总体目标作了生动的勾画,即:
——建设活力城市圈:规划期内(2006年-2020年)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协调发展,2020年GDP达19746亿元,人均GDP达5.98万元,初步形成与周边城市群对接的长江中游经济圈和中部崛起的重要经济增长极。
——形成快捷城市圈:建设以高速公路与铁路、城际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快速交通网络,完善的通讯网络,形成从武汉至周边8市“一小时经济圈”和圈内各城市间的快捷交通。
——打造安全城市圈:建设完善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及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系统,为圈内生产生活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构建生态城市圈:加快丘陵山地的生态建设,加强平原地区的环境治理,构建亲水型生态景观系统,建成绿色、宜居、和谐的生态型城市圈。
产业一体化布局 五种模式 联”武汉
《规划》提出,武汉市和周边8市产业将形成一体化布局。大致分为五种模式:
总部在武汉、基地在周边的“总部模式”;
研发在武汉、产业基地在周边的“孵化模式”;
营销在武汉、产品在周边的“店厂模式”;
注册在武汉、生产在周边的“分家模式”;
生产主体在武汉、辅助产品在周边的“产业链模式”。
毛汉英以“汽车产业链”为例作出了具体说明:依托销售过1000亿武汉东风汽车公司,上游延伸至冶金工业的汽车钢板轧制、铸件、锻件及有色金属等,下游延伸到汽车零部件生产和汽车总装,带动金属加工、电子、电器、仪表、橡胶轮胎、塑料、玻璃等相关产业。具体分工为: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核心,建立与整车生产相适应的大型零部件生产企业,重点生产科技含量较高的关键汽车零部件;周边8市则分别建立产品各有侧重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
城乡一体 城市化水平大提升
1、33座大小城市构成大方阵
2005年,武汉城市圈人口为3086.7万,预计到2010年将达3190万,2020年达到3300万。其中,武汉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403万增至2020年的502万,成为超大城市(人口500万以上),黄石市区(含大冶市区)人口将由2005年的98.4万增至2020年120万,成为特大城市(人口100-500万);
黄冈、孝感、鄂州、仙桃和潜江5个市区将升格为大城市(人口50-100万);
另加11个中等城市(人口20-50万)、15个小城市(人口10-20万,包括蔡甸城区和新洲城区),届时,武汉城市圈将成为由33座城市、48个重点镇(人口3-10万)组成的巨大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将由2005年的45.4%增至2010年的52%,到2020年达到62%。
2、“圈”分三层,“卫星”拱“核心”
《规划》将武汉城市圈及周边腹地分为三个圈层,即距武汉中心城区80公里以内的核心圈、80—150公里的紧密圈、150—300公里的辐射圈。
区域空间结构上又为:一核—武汉主城区;一脊—由沪渝高速公路和汉丹铁路以及汉十高速公路构成的“Y”字型东西复合发展脊梁;两带—大别山至桐柏山生态带和幕阜山生态带;两轴—京港(澳)高速公路—京广铁路复合主轴和京九铁路—大广高速公路复合发展次轴;两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和城市圈快速环线;四组团—黄石鄂州黄冈组团、仙桃潜江天门组团、孝感汉川应城组团和咸宁赤壁嘉鱼组团。
3、强调统筹城乡发展
《规划》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结合农业产业化推进小城镇建设等,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点。
“桥梁与钢结构”列为第十大产业链
新《规划》将圈内产业链由原来的9个改为10个,即在汽车、电子、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化工、盐化工、纺织服装、建材建筑、食品产业链之后,又增加“桥梁与钢结构”产业链。
据毛汉英介绍,将桥梁与钢结构产业从钢铁产业链中剥离,单列为一大产业,是因为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已经成为武汉地区的强势产业,现有6家国内主力企业,发展势头较快,已在全省的经济格局中占有较大权重。“桥梁与钢结构”产业可以钢铁冶炼为上游,发展铁路、高速公路桥用钢梁、支座、预应力构件等的生产;下游则可带动桥梁产业的科研、勘测、设计、制造、施工、维护等。
突破体制障碍 实现利益共享
为了突破在建设城市圈中遇到的地区分割和行政体制障碍,《规划》提出了一些运行机制上提出了一些措施:
1、建立跨区域的利益协调机制。提倡区内各城市政府就跨区域利益分配问题达成框架协议,具体个案可依据协议“一事一议”协商解决。
2、突破行业分割,实现区域资源整合。在物流、旅游、生态环境等领域成立区域性综合管理委员会,由政府承担协调职责。
3、对城市圈内空间实行监督型、调控型和协调型的三级管治,分别对自然资源保护、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管理。
4、积极构建城市圈统一法制平台。凡涉及城市圈发展,必须实行地方立法的项目,经圈内各市充分协商,由省人大或者省政府行使立法程序。
5、建立城市圈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在决策方面,将组建武汉城市圈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定期工作会议制度。
⑺ 目前全国有多少个临空经济示范区
目前抄,临空经济区的梯队日渐清晰: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天津等直辖市、省会城市或重点城市的特色临空经济区为骨干,其他城市相继顺势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基本格局正在形成。
2013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国内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落户郑州,正式拉开了国内各地抢占临空经济制高点的帷幕。一年之后,2014年5月,西安国家航空城实验区获批,首次将临空经济与中国正在掀起的新型城镇化紧密结合,提出了“内陆航空城市”的概念,为区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⑻ 武汉临空经济区的规划
武汉的黄陂区早在2008年前后就提出规划,打造临空产业经济,总投资80亿元、规划总面积1.3万亩的武汉盘龙航空城,建设正如火如荼;2013年5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吴家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更名为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成为我省首个发展临空经济的国家级功能区;东西湖区也宣布,要建设100平方公里的临空经济区。
为了尽早让大临空经济落地,武汉市政府首设临空经济区办公室,统一规划协调,招商引资,争取政策。下一步,武汉还将设立临空经济区投资公司,先期注册资金10亿元,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主体。
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市“十一五”重点规划建设项目,根据武汉市政府常务会2008年10月讨论通过的《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核心区位于武汉市黄陂区,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核心,西临白水湖、董家湖,南临府河,北部以京广铁路为界,东至黄龙墩河与武汉北站,面积110平方公里,是武汉市重点发展的八大主体功能区之一。截至2010年7月,已有东航、国航、海航等60余家航空及相关企业入驻。
根据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划分为三个功能圈层,即临空经济核心区、临空经济聚集区和临空经济辐射区。临空经济核心区范围为武汉天河机场周边10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总面积94.1平方公里,涵盖黄陂区天河机场、天河街、横店街,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空港经济等临空经济核心产业。临空经济聚集区范围为天河机场周边10—15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临空经济辐射区范围为机场周边15公里左右半径以外的区域。
根据规划要求,武汉将推进机场第二快速通道建设,构建以快速路(包括机场高速公路、绕城公路、汉十高速公路等)和主干道(包括盘龙大道、川龙大道等)为基础的道路骨架,形成内、外联系便捷的交通格局。在主干道建设上,对楚天大道、横天公路、孝天公路及延长线进行提档升级,迅速规划建设机场西环湖路和盘天公路。推进武汉地铁机场线,同时做好向前川等地延伸的规划论证与通道预留。
⑼ 武汉临空经济区的试点
民航总局2006年10月批准武汉成为国内首个航空运输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武汉空港经济发展迅速,省市政府因势利导。2007年8月,《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根据规划,2010年,以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中心、面积达94.1平方公里的天河核心航空城以及周边20公里内辐射范围,将建成以航空运输为主体,配套以临空型高新技术、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为主的临空经济区;2040年,它将成为武汉市航空物流和临空工业基地、华中地区国际航空枢纽。有关专家表示,临空经济将成为武汉经济“新引擎”。初步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将划分为三大块:机场南侧为商务、休闲、居住区;北侧为货运、物流区;机场东侧,则是高新技术产业区,将成为现代制造业基地。天河机场周边10公里左右半径的区域内,将重点发展航空运输、航空物流、空港工业等临空经济核心产业功能,成为带动整个临空经济区的增长极。
根据《武汉临空经济区总体发展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按初期、中期和远期进行分期建设。
初期目标:到2010年,天河机场达到年旅客吞吐量13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14万吨、年客机起降12.8万架次。增开国际国内航线,实现武汉“天空开放”,使国际航线达到5—10条,国内航线达到100条左右。
中期目标:到2020年,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到42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44万吨、年客机起降40.3万架次,同时,开通10—20条国际直达航线,使天河机场成为中国的“亚特兰大”机场。
远期目标:到2040年,天河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7000万人次、年货邮吞吐量95万吨、年客机起降60.6万架次,成为国内继北京、上海、广州等之后的第四大枢纽机场、内陆城市最大的国际门户机场。
⑽ 约有一半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位于什么河流
你是说珠江三角区吧?